陈孺牛回忆篇之——《我和东方红小学文宣队》

归零居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方红小学(现云山小学)音乐老师:郑小娟(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老师(后排左二)与文宣队员合影,后排中为工宣队张爱兰老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2年全体学校老师合影(二排左一是郑老师,三排右一是郑老师丈夫王同杰,前排左二是我班主任语文老师鲍菊华,后排左一是体育阮老师,左二语文周老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国锋文选》发行宣传集体舞剧照(正中捧花男生是我,1979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宣队《动脑子》舞蹈剧照(前一是我,1979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小娟老师随儿子从兰溪移居宁波后,多年来担任宁波大、中学退休老师合唱团的导师兼指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健康快乐和长寿,是我们学生对郑老师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夏,我邀请已定居宁波多年的郑小娟夫妇来诸葛镇双果农园,与我市音乐圈的吴建新、傅雅瑜和胡斌、吴凤花夫妇,及原文宣队助教张戌星、队员陈浪,音乐爱好者汪云龙相聚一起采摘水果,共进晚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忆往事把酒言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垄上行》:陈孺牛演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东方红小学文宣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8年6月,我出生在兰溪县城延安路的牛角尖,直到七岁那年,全家终于告别了长达十多年的租房(木结构老房子)生活,搬进了云山路佳宅巷的新“洋房”,牛角尖曾留下了我许多难以忘怀的童年回忆。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万幸的是,牛角尖并没有完全纳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城改造范围,逃过强拆一劫!相反,从前年开始,被市政府纳入了古城保护开发旅游项目,“章懋故居”、“药皇庙”、“胡应麟故居”等历史古迹已经挖掘修缮完毕并对社会开放。前年我带着85岁老母亲去牛角尖故地重游,竟然见到了年已八十多岁的老房东郭师母,她多年来一直住在这里,房子依然安好,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话说我七岁那年随全家入住佳宅巷有三个单元的新洋房,这里隔壁就是“兰二中”,再隔壁就是“东方红小学”了,所以,我自然就在“东方红”读完了五年的小学。期间,东方红小学文艺宣传队(下面简称“文宣队”)的三年歌唱和表演经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难忘的记忆,可以说是影响了我的一生!如今,年过半百了,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同学钱根香的女儿结婚盛典上,邀我在其婚宴上表演了独唱节目——《垄上行》;书友胡洁扬将在十月三号儿子婚宴上,又约我安排一个独唱节目助兴……;五月二十七日全市老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歌咏大会上,政法系统一百人大合唱团队中,也把我安排进了六人领唱员之列进行了伴奏录制……。虽然这些年因为咽喉炎的加重,平时已经很少练习唱歌了,但喜爱音乐和唱歌的热情还是始终保存着!六年前,为了能把自己不断衰退的歌喉留下一些记忆,开始玩起了“唱吧”,虽然大多数歌曲的录制效果自己并不满意,但能陆陆续续录制了近百首歌曲,已属十分不易!并把稍为满意的歌曲,编入每年一辑的个人国画作品“网展”,达到了我的两大业余爱好的有机结合,自己也十分开心!从去年开始,我就着手准备写《我与东方红小学文宣队》的回忆录,趁着记忆力未减退之时,尽己所能把“文宣队”的点点滴滴多记录一点,留给我市的文艺史。</p><p class="ql-block">为了能多了解一些四五十年前“文宣队”的情况,我利用微信的作用,联系找到了文宣队的郑小娟老师、张戍星助教和姚军师姐,姚师姐又把我拉进了由八位文宣女队员组成的微信群,当老师和师姐们知道我写回忆录的想法后,纷纷发动资源,又先后拉进了十几位文宣队员,大家群策群力,不断提供文宣队的回忆片段,并翻拍出家里珍藏的零散的老照片给我,让我信心倍增!特别是生活在宁波的郑小娟老师一口气寄来了十九张文宣队的节目剧照,一下子为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为较好完成这篇回忆录打下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兰溪县城关镇东门幼儿园的旧照(左一为我,右一是文宣队师兄钱伯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初一的我曾练习竹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水一方》:陈孺牛演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深入了解,东方红小学文宣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建办以后到七十年代末完成历史使命,确实培养了大量的文艺人才,他们在后来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不凡的功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其中的代表人物,当然是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民英雄——陈薇!</p><p class="ql-block">师姐陈薇,毕业于东方红小学,高中就读于兰溪第一中学,1988年,陈薇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获得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顺利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p><p class="ql-block">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2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p><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17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并于3月16日获批展开临床试验并最终获得通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陈薇院士不但是研制疫苗的人,还是疫苗的第一个接种者。<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师兄钱伯皓,是文宣队为数不多的男领舞之一,从小学习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考入山东大学,后来曾担任西泠印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杭州市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会员、杭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是我们东方红小学文宣队的一大骄傲!</p><p class="ql-block">大师姐杨丽萍则是我市一颗非常突出的文艺明星,她出生在革命家庭,从少年时代就进入县婺剧团,担任过市文化馆馆长,是正高级研究馆员。中国曲艺家协会、浙江省曲艺家协会、浙江省戏剧家协会、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金华市曲艺家协会顾问,兰溪市戏曲协会主席。兰溪市文联委员、第九至十三届政协委员,兰溪市第四、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浙江省第十一届妇代会代表,浙江省第六次第八次曲代会代表………不要太优秀哦!</p><p class="ql-block">二师姐李婉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如今已年过花甲,一直活跃在演唱舞台上,是我市歌坛一位突出的歌唱家!音乐界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师兄徐坚,自叹受益于东方红小学文宣队的锻炼,读大学的时候,就是学校各类大型晚会的主持人,也是校学生活动中心的主任,后来和浙江省艺术学校一起办了多期的舞蹈培训班,成绩斐然!</p><p class="ql-block">师姐牟少波深情告白:东方红小学文宣队给到我们的艺术滋养终身受益,并福泽后代!她自己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级文艺委员,走入工作单位也是文艺骨干!曾担任兰溪邮电局电信团支部书记,走向社会后与志同道合者发起创办金华市爱心女人联合会和兰溪爱心女人协会,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女儿陈天琪也从小耳濡目染热爱文艺,从小拍过两部电视连续剧《黄飞鸿与十三姨》、《大清后宫》,2012年获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中国赛区季军………!</p><p class="ql-block">程平师姐,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文宣队员,在文宣队时,她的笑容和开朗活泼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高中毕业后考入杭州大学读法律专业,现在是一级正研高级职称!当年始终是杭大文工团的舞蹈骨干,她曾把东方红小学文宣队的木偶戏节目嫁接到大学文工团舞蹈队,参加学生汇演荣获一等奖!当她回家乡把这个创意告诉郑老师时,郑老师也觉得十分欣慰,直到现在还念念不忘。程师姐被评为杭州大学十大演员👍👍👍师姐还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他先生虽然是在杭大文工团共同演出时相识相爱,但当师姐聊起曾随郑老师前往杭州下城区二小学习取经舞蹈节目时,他先生竟然承认曾在下城二小文宣队时接待过兰溪东方红小学文宣队的几位女舞蹈小演员(随行还有牟少波,任岚)!太神奇了吧!写剧本也没想到会这么编吧???!这让我想到了李健的一首歌《假如爱有天意》(附后有我唱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姐陈薇从小就是美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薇师姐英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薇,曾加入东方红小学文宣队,也是队员陈浪的姐姐。后因为担任东方红小学的学生大队长,故退出了“文宣队”。去年全国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稍缓解后,回到家乡兰溪看望父母亲,还专程去“百城康养中心”看望兰溪第一中学音乐老师周生妹女士(文宣队员我的舞蹈搭档徐斌的妈妈),叙旧合影——师生情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薇师姐看家乡戏后与国家一级演员吴凤花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兄钱伯皓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与钱伯皓兄在浙江美术馆举行的“吴静初作品展”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师姐杨丽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师姐的“东方红小学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师姐杨丽萍在指导基层舞蹈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姐李婉明舞台风采依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朵金花”姚红、任岚、牟少波、柯珂、余小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兄徐坚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兄的生活照:好帅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姐牟少波生活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牟少波女儿陈天琪荣获2012年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中国赛区季军(右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一节前陈天琪喜结良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姐程平风韵永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程平姐的这张照片有多种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宣队让他们结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姐柯珂:不要太美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柯珂和柯瑶姐妹俩五一假期携家人一起从苏州自驾回兰溪故地重游(前排左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姚红姐气质不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廖波是文宣队我仅有的两个同班同学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姐姚军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在美院里一直担任宣传部长,组织每周的同学舞会。现在女儿也继承了艺术遗传基因,也学美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文宣队钱伯皓(右)、王立新两位师兄合影(2018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女儿陈丹青毕业于“中国美院附中”和“国美”,也非常喜欢唱歌(后附歌曲《兰江水》一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兰江水》:陈丹青演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许多队友们的事迹这里不能一一列叙,但已经可以说明“东方红小学文艺宣传队”是一个培养文艺人才的优秀集体!能回忆起姓名的文宣队员,初步统计有杨丽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郭伟建、凌雅娟、余卫凤、金友谊、李婉明、陈素珍、</span>张民之、盛丽敏、吴牧蕾、牟少波、程平、姚红、余小敏、陆红樱、阮建玲、任岚、柯珂、王健敏、叶鸣芳、徐丽卿、钱伯皓、姚军、牟晓、陈浪、王继芳、柯瑶、庆禄、朱莉萍、胡红、陈孺牛、徐斌、廖波、许燕华、朱晓彤,徐娜音、朱一平、王醴、胡达吉………等等。在这些队员当中,还有一些趣事值得记录一下:牟少波与牟晓是姐弟,文宣队有一个观赏性很强的《舞狮》节目,其中那位英俊潇洒的舞狮少年就是牟晓扮演,我印象中他身手敏捷,跳跃翻滚无所不能,常常引得满堂喝彩!柯珂与柯瑶、姚红与姚军是两对姐妹花,都是文宣队中挑大梁的骨干队员。队中还有一位师兄陈浪,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的弟弟,据陈浪说起姐姐陈薇也曾加入文宣队,后来因为她被选任学校大队长,就退出了文宣队,但一直是文艺积极分子!只是进队时间不长。听到这个信息,我很自豪:作为陈薇院士的老乡和学弟,现在又是文宣队的师弟,前段时间还打了她领衔研制的“新冠疫苗”,真觉得非常荣幸和自豪!!!</p><p class="ql-block">经过大家的回忆,文宣队历年来编排过的节目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不忘阶级苦》、《大海航行靠舵手》、《北京有个金太阳》、《农奴翻身见太阳》、《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造反舞》、《工人阶级有力量》、《</span>大头娃娃》、《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号手》、《木头人舞》、《小小飞行员》、《小小拖拉机手》、《向日葵扇子舞》、《狮子舞》、《试飞》、《长征》………还有《毛泽东选集》、《华国锋文选》出版宣传舞等等这些优秀的节目,不但参加过全县的文艺汇演,而大多都是下基层上街头去为广大工人、农民和百姓表演的,节目内容新颖、编排独特、表演优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名声在外!</p><p class="ql-block">下面,我就把自己加入文宣队的点滴记忆和多年来的业余音乐人生汇总一下,不当之处请老师、师兄师姐们和大家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草原英雄小姐妹》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头娃娃》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留节目《小号手》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舞狮》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朋友别哭》:陈孺牛演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关于“天赋”,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美国文明之父”爱默生说过: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天赋;苏联的凯洛夫则说: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和德行;朗费罗所言更直白:很多人都有天赋,但如果不加以发挥,天赋就只好被埋没了!我现在已年过半百,结合自己的经历来看,对这些哲语完全理解和赞同。</p><p class="ql-block">从小学开始到青年时期,我都曾保有一个梦想:当一名专业歌手,但在高中毕业考入公务员队伍以后,梦想基本上就破灭了,而只能把唱歌当作了业余爱好。</p><p class="ql-block">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不久,港台和西方的文化娱乐方式对中国大陆的影响逐渐加大,歌厅和舞厅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当时听乐友说,许多舞厅的驻唱歌手一个晚上收入起码五十块甚至上百(我当时刚考入工商局在游埠工商所工作,一个月工资才两百多),心里别说有多羡慕!因为自己觉得比那些驻唱歌手唱得好,只是碍于自己年轻公务员的身份,始终不敢在小小兰溪城区的舞厅去做驻唱而已。不能去做驻唱歌手,但去卡拉OK歌厅唱歌娱乐还是不能缺席的。记得兰溪城区人民路繁华路段的“人民大会堂”,就是为了改建“兰江大厦”而在一九九二年被拆除,而“兰江大厦”的十七楼,就是兰溪第一家高档卡拉OK厅,听说是香港人投资建办的,无论是歌厅的装修水平和音响设施都是一流的,对年轻音乐爱好者的吸引力当然是没得说!但消费水平也是最高的,没有些许经济实力真的难以承受。我当时工资月入两百块出头,而去兰江大厦卡拉OK厅唱一个晚上,两个人的话就需要四五十元钱,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十六岁就跟着我一起在青少年宫学国画的小兄弟宋国华,是当年陪我一起去兰江大厦卡拉OK厅唱歌娱乐的不二之人,他虽然自己唱得一般,但非常喜爱唱歌,还特别喜欢听我唱歌,他觉得只要我在歌厅一亮嗓,那其他人就只有羡慕的份了……。随着近十年来广场文化的兴起,兰溪市区的中洲公园、和平公园、市府广场……经常能看见音乐爱好者聚集演唱的身影,特别是七八年前被百姓誉为“星光大道”的中洲公园露天小广场,民间歌手云集,每天晚上歌声缭绕,看大家那“争奇斗艳”的劲儿,心里也还是痒痒的,有几次我大姨娘宋胜平推荐我一起参与她们的“露天歌队”,我还是碍于面子不肯“出喉”。前几年一直还在想:等退休以后,也办一套音响设备,约上一两个朋友,自驾去外地“卖唱”……哈哈!——当真的哦!答应会随我出行的还是小宋,可惜咽喉炎渐渐加重,看来这些个“梦想”应该可以“偃旗息鼓”而“寿终正寝”了🙏🙏🙏</p><p class="ql-block">不很熟悉我的朋友可能会惊讶,怎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歌手梦”?你有这实力吗?!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其实就是想倾吐一下这个“梦想”的来源!特别是想回忆一下东方红小学文宣队和文宣队的音乐导师:郑小娟老师!🏵🌻🌻</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也必须先整理一下我参加的一些文艺活动所获得的部分成绩:</p><p class="ql-block">(一)小学四年级代表东方红小学(现云山小学)获得全县小学生歌咏比赛大合唱(担任领唱)第一名和独唱第一名;</p><p class="ql-block">(二)五年级时获得全县小学生普通话比赛特等奖;</p><p class="ql-block">(三)1990年获得全县青年歌手大奖赛“优秀奖”;</p><p class="ql-block">(四)1994年获得全市财贸系统卡拉OK比赛特等奖,1996年获财贸系统比赛第一名;</p><p class="ql-block">(五)1995年获得在省粮食厅举行的全省物价系统“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卡拉OK比赛”二等奖;</p><p class="ql-block">(六)郑宇民担任兰溪市委书记时的1996年,在大型“黄大仙风情节”招商引资大会的开幕式上,我代表市直机关与贺红梅、董文华等同台演出……当时的节目是机关代表歌曲连唱,我唱的歌曲是《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p><p class="ql-block">(七)2005年,十年未参赛后又一次被市局报名参加了财贸系统歌咏比赛,唱了一首《天堂》,以三等奖不敌两位专业院校毕业的小姑娘,结束了歌唱比赛生涯。</p><p class="ql-block">(八)记得小学四年级在获得全县小学生歌咏比赛第一名后,名声大噪,县广播电台文艺节目专门邀请郑老师和我去电台演唱录音,然后在全县广播节目中播放;</p><p class="ql-block">(九)在市财贸系统卡拉OK比赛中,我唱了一首当时红遍全国的《涛声依旧》,荣获特等奖,市音协主席朱根富老师非常肯定我的演译,说吐字节奏没得说,在情感表达上掌握到位,特别能打动人心……后来朱老师告诉我,当时兰溪广播电台有一档歌手排行榜,我的这首歌占据排名榜首位很多周;</p><p class="ql-block">(十)全省物价系统(当时,根据省政府机构改革要求,地方工商局和物价局及技术监督局三局合一,名称更改为“市工商物价技术监督局”)“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卡拉OK比赛”在省粮食厅演播室举行,共有二十几名各地市局选手参加,我选择了抗战名曲《松花江上》,这首歌曲是我临比赛前一天,才在城区一个卡拉OK歌厅找到的一张比较满意的碟片,也就听了几遍,第二天就去杭州参赛了。结果比赛中因对伴奏不熟悉而唱错了半个节拍,屈居第二名。赛后頒奖时,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先生的女儿冼妮娜女士给我颁奖,她鼓励我说:你的这首《松花江上》,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我非常感动!可惜唱错了一个连接音,否则第一名是你的!听到冼老师这样的评价,我当时也非常感动,并请她在我的《荣誉证书》上签上了她的大名以作留念;</p><p class="ql-block">1998年7月,我受局党委选派前往黄店镇政府担任镇长助理和工业办公室主任,工作任务渐重,唱歌这一业余爱好就暂时搁放一边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回想在我的业余唱歌生涯中,之所以能取得上述这些小小的成绩,个人认为,天赋因素当然是第一位的,感谢爹妈给我生就了一付好嗓子,好乐感,让我在幼儿园时就能唱能跳。老妈常提起我四五岁时,就被邻居抱上水泥板搭的临时表演舞台,给乘凉的街坊邻居唱歌。妈妈也常带我一起去参加县里召开的会议,会间休息时,就被叔叔阿姨们要求唱歌给他们听,得到一致的赞美!……听爸妈也曾说过他们年轻时候都是文艺积极分子,爸爸一直担任各中学校长(兰一中、诸葛中学、上华中学、兰三中),虽然小时候家里没有条件让他学习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但从小一直喜欢唱歌,而且年轻时候也曾买了乐理方面的书籍自学过,也练习过二胡。到了五十多岁工作退二线时,还专门买了二胡和一些曲谱书籍,在家钻研练习,重拾年轻时候的爱好;妈妈则承认青少年时期就跟人学过越剧演唱,并参加一些民间的演出活动。所以,我从小就能听到家里的洋声机所唱的各种歌曲,共有几十张革命样版戏、民歌和越剧的唱碟(胶片),这个阶段其实我是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因为在家老听到爸妈和姐姐们唱的革命样版戏啊,越剧选段啊,听多了自己也就能哼上几句了。很快上了小学,就读于东方红小学(现云山小学),大概在三年级时,被音乐老师郑小娟发现,正式开启了歌唱天赋大爆发的人生片段………</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岁的我曾被称呼“上海小瘪三”(穿着从上海购回的童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大姐二姐的红领巾小合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加单位工商局联欢晚会表演二胡独奏(1994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侄女郎潇岚的婚宴上献唱(2014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外甥女卢纯青的婚宴上助兴(2016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刚过去的“五一”,同学钱根香女儿王潋晴婚宴上,被邀请唱了一首《垄上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3日,在胡洁扬王瑛夫妇俩儿子胡威翔结婚宴席上献唱《月亮代表我的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暗香》:陈孺牛演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小娟老师今年八十岁了,1962年从金华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云山小学任教,一开始是担任班主任,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接上级任务需要成立“文艺宣传队”,承担很多大革命的政治宣传任务,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实在了才艺突出的郑老师身上了。郑老师告诉我,当年在师范学校就读时,当时班主任是音体教研室主任张老师,非常喜欢她,学校除了风琴是大家的必修课要考试外,还成立了由五名优秀学生组成的培训班,另外教了她们手风琴和钢琴的演奏,郑老师则两次荣获优等生的称号,这为后来成为一名优秀音乐老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郑老师教我们音乐时也才三十五岁不到,作为小学音乐老师正是黄金岁月。后来老师告诉我,给我们班上音乐课时,我清亮的童音从五十多名同学合唱声中脱颖而出,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立马就把我挑选加入了学校“文艺宣传队”,开启了让我每天练声练功终生难忘的三年时光!</p><p class="ql-block">在这三年令人难忘的时光里,训练的辛苦、比赛的紧张、演出的快乐、获奖的兴奋和荣耀,各种感受和体验伴随着我,在我的人生轨迹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段。</p><p class="ql-block">刚被选入“文宣队”初期,郑老师是让我专攻独唱的,因为老师评价我有优良的乐感和漂亮的童音,是难得的一块“好材料”,即使是女孩子的音域都没有我宽,更没有我的高音清亮!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全校同学的早操时间,就是郑老师带我练声的时间,大约有半个小时。记得长方形的音乐教室座落在学校的西北角,砖木结构的老平房,除了一块大木黑板由两个木架支撑着外,学生就坐在很窄的小板凳上,音乐教室同学是没有桌子的,当然,在黑板左边,老师还有一架脚踏风琴,有这样的条件在当时已经算很不错了!</p><p class="ql-block">在我的记忆中,老师带我练声就是一对一,从“啊—啊—啊—啊—啊——”低音阶一直唱到高音阶,唱了很多遍后就开始弹唱少儿歌曲,《爷爷是个科学家》《我爱米兰》这几首歌我记忆深刻,因为在后来全县小学生歌咏比赛中,我都得过奖。在家里听姐姐们唱的很多大人唱的歌,不知不觉我也都会唱,所以在练声课上,当我唱完少儿歌曲后,郑老师往往还很不“过瘾”,总要弹奏起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和《祝酒歌》这种流行歌曲让我唱,唱很多首后才放我回班级里,我当然能驾轻就熟轻松应对!每每看到郑老师满意又略显得意的笑脸,看到同学们那羡慕我不用上早操课的眼神,我自然满心欢喜,“沾沾自喜”的“赶脚”也就自然而然暴露出来!郑老师发现我有骄傲自满的情绪后,就会轻轻摸摸我的头告诉我:孺牛啊,你的嗓子和乐感都很好,但要真正唱好歌,你还需要不断练习和提高,参加全县比赛能获大奖就厉害了!从此,“比赛”这个词就永远铭刻在我心里了,心里老想着这个“比赛”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境呢?自己能得大奖吗?这种“比赛得大奖”的愿望一直鞭策着我,平时练习时的认真状态也大大提升了!</p><p class="ql-block">本来以为郑老师挑选我进文宣队就是唱歌的,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的某一天,练声后郑老师告诉我,下午放学后去学校大礼堂集中,我一听心想:坏了!大礼堂都是哥哥姐姐们练功的地方!莫非也让我去练功?!放学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到了大礼堂,果然,大哥哥大姐姐们都已在压腿的压腿,劈叉的劈叉,翻跟斗的翻跟斗……练开了。我一看就傻眼了:不但不能早早回家玩耍了,还要这么辛苦的操练……!畏难归畏难,还好我的天性也比较好动,而且身段也比较灵活,对一些蹦蹦跳跳和走姿势摆眼神的表演动作,我还是能很快领悟的,但就是劈叉这关过不了!现在回想,应该怪爸妈没帮我的韧带生柔软吧?!当时老师不但亲自指导我下腰劈叉,还专门指定师兄师姐各一名对我加强训练,但我就是两腿崩不直,就算师兄师姐压着我肩练我,我的腿还是压不平,于是大喊大叫眼泪汪汪……,师兄师姐们可能觉得我是新同学,而且她们也觉得我一个练独唱的没必要练硬功太狠劲!比如翻跟斗(前滚翻,后滚翻)这一难关,老师和师兄师姐们也没好好练我,哈哈,关键时刻我往往让师兄师姐包庇着,直到小学毕业离开文宣队,劈叉这一关都还没有能过关,更别说其他硬功了。当前段时间看到师姐姚军发到群里的一张她当年下腰的照片时,我真的很羡慕,因为姚军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无论是下腰、劈叉、翻跟斗,都是轻松到位,姿势优美柔软协调。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认为我与舞蹈队无缘,其实错了!大家看下面两张照片就知道了,后来我成为了东方红校文宣舞蹈队的男一号!两张剧照我都站C位,而且动作舒展大方,表情自然……!让我担任没有高难动作的集体舞蹈的领舞男一号其实是绰绰有余的,因为郑老师看中的是我的表现能力和悟性,而且音乐节奏感特别强,这些对舞蹈的表演是很有帮助的。我记得刚进舞蹈队时,队里在排练《草原英雄小姐妹》,我看到哥哥姐姐们有很多翻滚跳跃的高难动作,这些动作没有良好的基本功根本完成不了,而我后来参与表演的舞蹈节目,诸如集体民族团结舞、歌颂《华国锋文选》胜利出版的宣传集体舞……,这些舞蹈的男领舞根本没有高难度的动作,只要动作姿势到位,节拍登对就可以了!而我对这些标准的达成,应该是能较为轻松应对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2年,我策划举办城东工商所个体工商户文艺汇演活动,邀请郑老师来指导个体工商户演员准备节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逾八十的郑老师夫妇俩精神矍铄,“战果”满满!(右一为音乐助教张戌星老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与陈浪都曾经是郑老师所喜欢的小队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假如爱有天意》:陈孺牛演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郑老师对我一年多的声乐训练,在我四年级的第二个学期,终于迎来了“兰溪县小学生庆祝国际六一儿童节歌咏比赛”,时间是1979年的六一儿童节,比赛分合唱和独唱两大类。大合唱共有二十四名同学参加,男女生各十二名分两边站,为了准备这次大赛,郑老师在挑选队员上就化了很多时间,因为合唱队员除了要考虑能歌外,在身高上都有要求,不但歌声要协调一致,而且表情动作必须整齐划一,让人赏心悦目!合唱质量要达到高标准高水平,唯一的办法就是认真准备,反复练习。而每天一遍一遍的合练,让大家都疲惫不堪,而郑老师做事风格就是高标准严要求,不达到她的要求不罢休。可想而知,郑老师为了组织准备参加这两个比赛有多累?真的是呕心沥血啊!</p><p class="ql-block">除了准备合唱比赛外,郑老师还要为我的独唱比赛而操心。对于这次独唱比赛,郑老师非常重视,因为像这样的比赛已经很多年没有举办了,而且“东方红小学文宣队”的舞蹈队水平很高,在全县影响很大,早已名声在外,而独唱则还没有能有所建树。而我自从三年级开始被郑老师挑中练声以后,就被寄予了厚望,赛前很长时间一天双练,早上早操课时练声,下午放学后留下练习参赛歌曲《爷爷是个科学家》,每段每句都节奏到位,咬字清晰是最起码的要求,而情感充沛,把对爷爷的崇敬心情一定要通过歌声深情地表达出来,去感动自己和感动观众!在练习过程中,郑老师循循善诱,关键句子都是自己边弹琴边唱给我听,如何理解每句歌词的内涵,如何把握声音轻重和情感释放,如何调整气息转换从而显得自然婉转,都解释要求得丝丝入扣,不差分毫,这种精益求精的作风,在我以后的人生中,无论是工作生活中,还是用在书画创作和体育竞技比赛中,都让我受用一生!特别是在我以后的业余歌唱生涯中,“感情抒发细腻充沛”就是我演唱风格的一大特征,而这一切能力,都是在郑老师的精心教诲之下培养掌握起来的!</p><p class="ql-block">眼看着六一儿童节马上就到了,在郑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演唱水平应该已经达到要求了,加上我天生的亮嗓,让郑老师对即将到来的比赛信心满满!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由于五月份忽冷忽热的气候变化,我感冒了,加上每天演唱练习时间过长,我的嗓子开始发生沙哑的现象,这可急坏了自己,也急坏了郑老师!如果嗓子哑了,高音部分上不去,那比赛肯定泡汤了!离比赛时间只有两三天了,为了能熬过这个坎,郑老师为我制定了两个措施:一是少练习,而且练习时不放出嗓门来唱,只练习节奏和背歌词;二是把自己家里仅有的几颗“胖大海”全部给了我,让我泡着吃,保护嗓子;三是因为只有几颗“胖大海”怕不够吃,就教了我另一个保护嗓子的“独门绝技”——让我妈从菜市场买几根黄瓜,中午吃饭后把黄瓜切成小块,洒上白糖泡着,小睡以后就生吃。看到这里,肯定会有看客纳闷:胖大海这么珍贵吗?当然啦!那是个什么年代啊!一九七九年,包括米、油、布、肉……都凭供应票才能买到的年代,药品、滋补品就更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老师都有职业病,咽喉炎是他们的专利。而且因为郑老师是音乐老师,所以嗓子更是使用率极高,加上她认真的职业精神,多年来让她的咽喉炎已经非常严重,时常能听到她那熟悉的“哼哼哼”的鼻子出气的干咳声,让才四年级的我真的不能理解:郑老师的鼻子怎么了?直到前些年自己也得了这个毛病才真正理解“咽喉炎”加“鼻炎”的痛苦……为了保护嗓子,郑老师告诉我,这些“胖大海”是老师上海亲戚送的,自己常常舍不得吃,或者是省着吃。在我将参加全县小学生歌咏比赛前,老师把自己珍藏的“胖大海”都给了我,我和我妈都很过意不去,但又能怎样呢?只要能嗓子不哑,能在比赛中获奖,就是对老师关爱的最大回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族舞》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樱枪》舞蹈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宣队舞蹈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头娃娃》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小心翼翼熬过了几天,1979年6月1日上午,首届兰溪县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小学生歌咏比赛终于在县少年宫拉开序幕,二十四名合唱小队员很早就集中在学校大礼堂,大家统一身着白衬衣,男队员蓝裤子,红领巾,女队员则在白衬衫外穿一件碎花背带裙,头上扎一朵绸带花,很漂亮。老师确认每位队员着装没有差错后,同学们就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地等着由郑老师和张老师轮流给大家化妆,化完妆后就列队站队型,最后排练唱两遍……当郑老师觉得比较满意了,一声“出发!”的命令,大家就排队起程出发去比赛地——县少年宫大礼堂。看到队友们那蹦蹦跳跳的兴奋劲儿,我却感到心事重重高兴不起来,因为我身兼两大任务:除了参加独唱比赛外,还兼合唱团比赛的领唱!有压力啊!——合唱团的领唱一职,是一支合唱团的领头羊,绝对不能出错,在排练时,郑老师就对我的要求极其严格,不光歌词不能出错,更要带领十二名男队员在与女队员的呼应、表情和动作上要做到协调一致,准确无误!责任重大啊!一路上,我内心都在想着演唱的每个细节,当走进和平路的少年宫大门口时,看到墙上大幅“亚非拉少年宣传画”和比赛的横幅时,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有马上想上台的冲动……上午先进行合唱比赛,下午则是独唱比赛。大概有十几个小学合唱团参赛,我们云山小学被安排在靠后位置上场,看着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合唱团上台,唱完下台,又排队上台,结束下台……内心即兴奋又焦急,终于轮到了,队友们都变得很成熟的样子,一切按照郑老师排练时的程序走:男生在左,女生在右,各从两边排队上台,然后左右对齐,一个个必须昂首挺胸,双手背后,双腿并拢双脚呈丁字步站立,目光不能东张西望,平视前方……大合唱的是一首歌讼大庆油田工人的歌曲,三段的主唱由我领唱,副歌部分大家合唱,在郑老师的指挥之下,同学们精神饱满,声音响亮,节奏整齐,配合默契,发挥几乎没有瑕疵,我的领唱也是表现突出,特别是清亮抒情的音质为合唱加分不少,当同学们动作一致地走下台的时候,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比赛结束,同学们看见郑老师满面春风地走出剧场,告诉大家:我们第一名!!!哇!小伙伴们都跳了起来!互相拥抱而激动地大喊大叫,大家为付出的辛苦而得到优异的成绩而自豪!据合唱团队友王醴回忆,比赛奖品是每位同学一块小手帕🌷🌷🌷</p><p class="ql-block">大合唱的成功,给了我和郑老师很大的鼓舞,而我在大合唱当中的惊艳表现,也给现场观众和评委老师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为下午我的独唱比赛增加了良好的印象分。然而,经过上午不遗余力地演唱,也由于过份紧张,我的嗓子开始些许沙哑,嗓子疼痛起来。郑老师心里着急啊!让我张开嘴检查扁桃腺——充血了!再次吩咐我千万不要大声讲话,饭后最好打个瞌睡休息好,然后吃点“黄瓜呛白糖水”,然后把“糖水”随身带着参加比赛。同时她也信心满满地鼓励我,心理一定要放松,只要不忘词,正常发挥,成绩肯定不会差!中午赛前的两个小时时间真的是煎熬啊,保护嗓子当然是重中之重,当来到少年宫比赛场地时,嗓子越来越疼,郑老师也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希望快点轮到上场比赛……终于报到我的名字!此时的我只能保持淡定和平静,当音乐声一起,我整个身心就完全投入进旋律当中,嗓子虽然疼痛,万幸还没有嘶哑,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的我,只能是毫无保留地演唱尽情地发挥,哪怕是唱完嗓子全哑了也在所不惜!——《爷爷是个科学家》这首歌我平时练习了不知多少遍,郑老师根本不允许我有丝毫的差错,此时的表演,我把什么叫“完美”演译得淋漓尽致,当我把最后一句歌词唱完时,台下响起的掌声似乎比上午的合唱比赛更热烈,毋庸置疑,独唱比赛的第一名非我莫属——郑老师激动又心疼地抱住我,摸着我的头就问我:嗓子疼吗?让我看看!这时,我说话已经开始哑声了,第二天起床,嗓子基本发不出语音了。</p><p class="ql-block">一次大赛一连拿了两个等一名,使得东方红小学音乐老师郑小娟名声大噪!当然,我这个四年级的童声小男生也在兰溪出了名!果然,过了一段时间,郑老师突然告诉我,说县广播站向学校发出邀请,让郑老师带我一起去县广播站录制节目,制作完成后将在节目中向全县播放!记得去广播站录音的那天,是比赛过后两三个星期的某一天下午,我是怀着激动、好奇的心情跟着郑老师走进座落在大云山半山腰的县广播站录音棚的,看到录音棚内复杂的播音设备和环境,对我来说是太新奇了,平时在大街上喇叭里听到的声音,都是从这里播放出去的!当播音员叔叔阿姨指导我怎样做好录音效果时,我都很虚心地认真做到最好,同时,郑老师还是很耐心地帮我把握歌曲的演唱发挥,由于《爷爷是个科学家》这首得奖歌曲唱得太熟了,加上广播站录音棚的录制效果非同一般,我的录音任务竟然很顺利就完成了。有一天星期天,妈妈带我回上华马公滩的上寅村老家,邻居阿姨就问我妈:“孺牛妈!昨天听广播唱歌的是孺牛吗?肯定是!声音一模一样!”我妈就说是是是!刚刚去广播站录制的!那个骄傲的语气真的让我永生难忘,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她老人家也常会提起!😄😄😝</p><p class="ql-block">过了暑假开学,我已经是五年级了,当时小学还是五年制。由于学校文宣队在“六一节”一连得了两个大奖,郑老师可谓是居功至伟,在教育系统内已经是大名鼎鼎!文艺演出的任务也就越来越繁重。只要县政府有什么重大政治活动和会议,都要请东方红小学派出文宣队参与宣传表演。比如县召开人大会议,闭幕式上需要我们文宣队派舞蹈队去助兴;《华国锋文选》发行,也需要文宣队编排舞蹈节目上街宣传;……随着歌咏比赛的得奖,我在文宣队的地位也上升为领舞,在我的记忆中,我参加过三个舞蹈的演出,一个是民族团结舞,专门为县人大或政协开大会时去表演的节目,参加表演的还有其他学校的女生腰鼓队,她们站在主席台下面的过道上敲鼓,而我们则要上台表演。我与隔壁班一名叫徐斌的女同学分别穿着维吾尔族和藏族的服装领舞。徐斌是一位白白净净很文静的女孩,按现在的说法,属于女神级别!她妈妈是兰一中的音乐老师,叫周生妹,去年抗疫英雄陈薇回兰溪老家时还专程去看望了周老师,师生合影非常温馨。这次写“回忆录”活动,很希望能找到联系她,可惜没有消息,听说她在金华建设银行工作,如果她能看到这期“美篇”,希望小徐同学露露脸哦!👏👏👏第二个舞蹈是“动脑子”内容的舞蹈,与比我高一级的师兄师姐七人组成,师兄钱伯皓与我两个男生。还有一个舞蹈就是《华国锋文选》发行宣传舞蹈队,这个舞蹈是临时编排,需要上街头去表演给老百姓看的。上街后一般要在延安路县政府门口的小广场和人民路的“人民大会堂”门口的大广场以及云山路十字路口三个场地进行圈地表演,小演员们手捧“华国锋主席”的大幅照片镜框和鲜花等道具先站好队型,只要身背手风琴的郑老师一弹起琴音乐声一起,大家就跳起来,还需要喊口号,喊标语,非常热闹非常有煽动性,老百姓往往是里三圈外三圈地来观看凑热闹,虽然只有短短十来分钟时间的节目,但在当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和手机的时代,宣传的作用还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涯歌女》:陈孺牛演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荣获全县小学生歌咏比赛第一名后,摆拍标志性动作留影(1978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方红小学合唱团荣获全县比赛第一名我担任领唱(前排左三,1978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草原小姐妹》舞蹈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宣队员大合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你老了》:陈孺牛演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转眼又过年了,再读一个学期就将小学毕业,在小学时期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又参加了一次全县小学生普通话比赛,这个比赛的指导任务当然落在郑老师身上了。普通话比赛与歌咏比赛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比赛,普通话比赛当然要求普通话要过关,首先是每个字的语音绝对不能读错,然后平舌音和翘舌音要分明,每个音节的音律音调必须饱满,最后看你的朗诵水平是否能做到抑扬顿挫和声情并茂!一开始,郑老师初选了霍林华、徐斌和我三名同学同时练习参赛文稿,霍是我的同班同学,她妈妈也是一名中学教师,学习成绩非常好,同时也是校田径队的好手,长得又漂亮,在我看来,她是第一人选。徐斌则是我的文宣队舞蹈搭档,形象佳,我认为她应该是参赛的第二人选,我认为自己的普通话不如她俩,而且自己的舞台形象也不如她俩靓丽,当然看衰自己喽,一点自信都没有,但想不到最后郑老师却留下了我,让我准备迎接大赛!</p><p class="ql-block">郑老师的决定虽然出乎自己意料,但老师的用人之道当然自有道理,一,我的音质和音色是她们俩无可替代的;二,舞台表现能力强,有经验;三,普通话是可以临时突击训练提升水平,根本不是问题。经过去年“六一节”的大赛,我的舞台经验丰富老练多了,这次普通话比赛最后的结果,又是大获成功,得到了唯一一个“特等奖”,但整个训练参赛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p><p class="ql-block">经过初选的过程,我的参赛资格是三选一得到的,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同时认识到自己的短板首先是普通话并不算好,所以必须先过这一难关!郑老师就请了学校最好的语文老师鲍菊华老师亲自指导我,把整篇演讲稿逐字逐句地练习读音,做到准确无误;其次,由于离比赛时间只有五六天时间了,所以郑老师让我在两天时间内背熟整篇文章,必须做到滚瓜烂熟;最后,老师开始指导我的朗诵做到抑扬顿挫和声情并茂。郑老师的这三点要求虽然我基本上做到了,但这次比赛还是碰到了两个意外,差点又前功尽弃!</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意外,与去年歌咏比赛前的情况一模一样:嗓子发炎,面临嘶哑境况!如果这个临赛突发的状况延续到比赛当天嗓子真哑了,那比赛只能放弃了!因为有了上次歌咏比赛的经验,这次的咽喉炎还是采取了三大措施,进行严防死守!老师又一次把上海亲戚寄给她的几两“胖大海”无私地给了我,让我天天泡着吃。由于离比赛时间太紧,为了确保水平达标,郑老师在临赛前两天放学后,直接带我回她家吃晚饭,晚上加班训练,这让我妈也觉得老师太辛苦,就老吩咐我:“孺牛啊,你看看郑老师家里还有两个儿子,自己工作这么忙,还要带你回家开夜班教你,你可一定要认真练好,不要让老师太累了!”我当时也觉得很过意不去,老师辛苦不算,还带我回家吃晚饭,太负责任了!郑老师的大儿子王舟,跟我是同班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小儿子也读二年级了。郑老师的丈夫王同杰,是一名兰二中的数学老师,工作也很忙,虽然说郑老师是音乐老师,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老师兼课现象非常普遍,我四年级时郑老师还教过我们的美术课,可想而知,郑老师的教学任务还是很忙碌的。而她下班回家,一家四口的晚饭也要张罗准备,为了我能参赛获奖,老师还要把我带回家跟她家人一起吃饭,然后连夜为我加班练习,真不容易啊!每当我回想起这段故事,内心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真的难以用言语表达!</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意外则是发生在比赛过程中。全县小学生普通话比赛的地点就在东方红小学对面的教工招待所二楼会议室,我记得很清楚,比赛是在下午进行的,阳光明媚,郑老师带我走进会议室的时候,说实话我的自信心并没有歌咏比赛时那么强,说到底还是准备并不是太充分,也就是说文章朗诵的熟练度不够,造成不够流利。果然,比赛过程中一紧张,有一个小段落竟然重复朗诵了两遍——好险啊!万幸的是,我的比赛经验帮助了我,在重复时并没有停顿下来,而是很溜地连接下去,比较流畅地完成了后面的朗读,当时,在台上我瞥了一眼郑老师,老师微皱了一下眉头,看我随机应变的表现,又马上轻舒了眉目。除了这个小瑕疵外,我的普通话语音准确度绝对没问题,每个音节的音律音调非常饱满,而且能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把朗诵表达做到声情并茂!特别是郑老师把舞蹈表演当中的眼神、肢体动作都恰到好处地为我结合运用到朗诵当中,再加上我发音的中气十足,音质清亮,一下子完全吸引了评委和观众的注目,让我的表演在所有参赛选手当中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摘取桂冠毫无悬念,组委会还特别为我设置了唯一一个“特等奖”!</p><p class="ql-block">这个成绩让郑老师高兴啊!回学校后拿着我的奖状逢人就显摆🏆。而让我最最激动和兴奋的是几件奖品:除了一张奖状和一本很漂亮的笔记本外,还有两支装的一套笔,精装盒子包装,一支是钢笔,另一支是红蓝两色圆珠笔,这在当时物资紧张的年代算是非常高档的奖品了!手捧这么珍贵的奖品,我那个高兴劲儿啊就甭提了!!!不用说,回家把奖品递给爸妈时,他们也骄傲啊!我妈第二天就把我的两支笔拿去自己螺钉厂里,请为原先厂里生产的笛子刻字的王亚夫老师在两支笔杆上刻上了:“兰溪县小学生普通话比赛特等奖”几个字以作留念。非常可惜的是,没过一年时间,这两支笔都被我弄丢失了………🙏🙏🙏</p><p class="ql-block">得了这个大奖后不久,我的小学生涯随即就结束了。因为老爸时任兰三中校长,我的初中阶段当然就随他就读于兰三中了。离开了东方红小学,离开了郑老师,我的音乐活动突然就嘎然而止!这样的变化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痛苦和无奈——又能怎样呢?!记得初一时候也有音乐课,但已经没有一位水平高的音乐老师能像郑老师那样培育我,更没有“文艺宣传队”这样的团队让我去发挥和展示歌喉了,也完全不知道县里是否有中学生的歌唱比赛,反正曾经是“小童星”的我,音乐方面的天赋此时已经无从发挥,变得无声无息了。没有了歌唱比赛和演出,生活色彩当然暗淡了不少,但我幸好还有绘画的专长在初中阶段得到了加强和提升,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的绘画老师——丁丰盛老师,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一下子为我点燃了绘画的天赋,这一段我曾经在《我和青年国画班》一文中有所记叙,这里就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兰冶中学主持高中毕业文艺晚会(1987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0年参加游埠镇文艺汇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次参加市财贸系统卡拉OK比赛,均获第一(其中第一次是特等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安林副市长为我颁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兰溪日报》作了报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5年市财贸系统卡拉OK比赛特等奖品:价格不菲的爱华牌单放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想三年的初中生活,除了初一时一周还有一次音乐课能学唱歌曲外,我没有参加过任何文艺汇演活动,因为跟着当校长的老爸一起住校,简陋的宿舍里除了老爸的一个小收音机外,没有任何机会去听歌曲和学唱歌,在这期间,刚好是青春变声期,没有了郑老师的关心指导,就自然没有了任何约束,平时对嗓子也不懂得注意保护,乱喊乱叫是常事,所以自己觉得成年后的嗓子很容易疲劳和嘶哑,这也是变声期所遗留下来的后遗症。然而,在初中阶段的音乐课上,我首次接触到了简谱和五线谱等等乐理知识,也学唱到了比如《红河谷》《梭罗河》《船歌》等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自己感觉比起小学阶段的歌唱经历,虽然没有了“童星”的耀眼光芒,但是在许多音乐素养方面,自认为还是有相当大的成长!</p><p class="ql-block">不过,当父亲于1982年调离学校去总工会上班后,我的学习状况确实让我不堪回首!当时我正在读初二这一最关键的阶段,原来有父亲每天的监督管理,一下子成了一大男孩独自住校学习,放飞贪玩是必然的!古人所谓的“玩物丧志”,可能就有这样的情节吧——哈哈!于是,打篮球和乒乓球成了消磨时光的最好运动,应付作业和学习的表现造成了学习成绩的大幅下降,家人担心自己也焦急,怕我考不上高中了!幸好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突然害怕“懂事”了,才没有落榜高中的学习!但兰一中是考不上了,能留在兰三中读高中已属万幸(当时的初中一个班大概只有一半左右的人能考上高中)!</p><p class="ql-block">初中升入高中后,学校的一次演出活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时已升入高二,我们是二班,班主任是王犁刚。国庆节时,学校举办一场文艺汇演,要求每个班必须出两个节目,王老师就把这个任务落实在班长和我(宣传委员)身上。其实,像这样的活动,正是让我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当时,我与班长策划的节目有两个,一个是女生的集体舞蹈,另一个是男女声二重唱。与我对唱的女同学叫傅秋瑾,长得圆脸可爱,中气十足!天生一付清亮嗓门,唱起民歌来给同学们的感觉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由于她性格开朗,平时曲不离口,所以她的歌声早已是名声在外,响彻全校。通过了解,原来小傅同学的家庭是艺术之家,二姐是当时兰溪县城女子独唱大姐大傅雅敏,三姐傅雅瑜则更厉害了,十九岁被中国人民解放军83021部队文工队录取担任独唱演员,成为了文艺兵!后来转业回兰溪文化馆任职,曾任市音协主席。这也难怪傅秋瑾同学的天赋异禀了。我与她的二重唱歌曲是当红流行歌曲:《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这两首歌曲均由董文华唱红,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我们俩演唱这首歌曲水平当仁不让,勇夺一等奖!时光飞逝过去了三十五年,直到现在我们俩提起这段,都说哪一天再合作一次,去三姐家工作室去发挥发挥呢!约个时间吧!</p><p class="ql-block">时间又来到了高三第一个学期,虽然也面临高考的压力,但当时能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我爸则非常希望我能成为家里四个子女中的首位大学生,根据我文科比较好的特点,几经周折,由原来兰三中语文老师曹汉民介绍,把我转学到“兰冶中学”(冶炼厂中学)文科班从高二重新读起,曹老师也调动过去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这样一来,我的高中生涯变成了四年。在兰冶中学读书的一年半三个学期的时间里,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有四件事:一,班里一共只有二十二名同学,十五个女生,七个男生,学习氛围不错;二,让我首次接触到了五人制足球,从此迷上了足球运动;三,代表学校参加了厂里的文艺汇演活动,我唱了一首当红歌曲:《故乡的云》;四,组织主持了班级毕业联欢会。这些活动,也充分说明了自己在文体方面的特长,这个一方面体现了天赋的作用,也体现了小学时期郑老师给我打下的基本功所发挥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我的回忆录,郑老师整理了旧影集,从宁波快递给我十九张珍贵的文宣队剧照,难得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农商学兵团结舞》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泽东选集》发行宣传舞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了情》:陈孺牛演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中毕业后,大学没考上暑假只能闲赋在家,这时就报名参加了青少年宫的“青年国画班”的学习,在家还跟老爸学习二胡,接着就开始购买港台明星的卡带学习流行歌曲的演唱。最喜欢的港台明星是谭咏麟、齐秦、童安格、邓丽君、张学友……他们的唱法和许多成名曲,我都能熟记背唱,这个阶段对我的歌唱爱好影响太深了!因为我的唱法完全被港台歌星所征服——气息、吐字、颤音…都已经港台化了!当时自认为学港台已经可以以假乱真,信心满满。</p><p class="ql-block">1988年我经过全省统一“招干”考入了市工商局工作,被分配去了游埠工商所上班,平时业余除了学习国画,就是在宿舍学习唱歌,还参加了游埠镇的文艺汇演活动。1990年春,得知全市举办青年歌手大赛,马上报名了。专业人士都知道,参赛成功与否,选歌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虽然我会唱的港台歌曲有不少,选来选去却挑了一首张镐哲的《不是我不小心》,没有什么难度,旋律也不好听……,当我去青少年宫参加初赛时,突然看到台前的评委中坐着郑小娟老师,心里好生激动!好多年没有见到老师了,猛然让我回忆起小学文宣队的往事,历历在目!然而时过境迁,我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在郑老师培养下训练有素,鹤立鸡群的小童星了!</p><p class="ql-block">当久疏舞台多年的我站上半决赛舞台开始演唱的时候,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束缚了自己的嗓门和情怀,放不开嗓子也唱不出平时在家练习的水平,看到郑老师皱眉头的表情,心里就预知了结果——赛后郑老师直接告诉我:一,选歌失败;二,嗓子没放开,动作表情生硬。虽然最后得了优秀奖,但离自己的预期相距甚远。</p><p class="ql-block">从小学毕业后,就很少能遇见郑老师了。这次在市青歌赛的现场碰到担任大赛评委的郑老师,让我很兴奋,郑老师看到当年的得意门生参赛也觉得很欣喜,然后,比赛的结果也让老师感到遗憾和惋惜!虽然成绩不理想,但师生情也让我与老师聊了很多,了解到郑老师于1983年调入兰二中任专职音乐教师,负责全校师生的音乐,文艺工作。1990年,兰溪教委创办了一个金华师范学校兰溪分校,地点在马公滩教师进修学校。当时教委领导找老师去谈话,需要郑老师去进修学校上音乐课,当时老师毫无思想准备,想想还是想推辞,原因是抽出工作时间外出上课,学校领导不会同意的,其次觉得自己水平不够,怕不能胜任,而且当时还没有公交车,而老师又不会骑自行车,还要连上四节课!然而领导说:你不要推辞了,我们是经过考虑研究决定的,只要你肯接受,我们相信你一定能教好的!至于二中学校领导,我们会去说的,你不会骑车,我们知道,会安排组织学生接送的,你只管放心去上课就是。领导说到这份上了,郑老师只好默默接受,接着老师就认真的备好每一堂课,每隔一二周就会去金华师范学校(现在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老师的恩师张老师处(金师的体艺教研组长)请教面授,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周下来,郑老师的音乐课便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有一次吃好晚饭,同学们照常去郑老师家里接老师去上课,到了学校门口,郑老师发现校园里一片漆黑,就惊讶地问 :停电了你们还把我接来干什么?同学们笑着说:郑老师,你别急,到教室你就知道了。走到教室门口,只见讲台上点了两支蜡烛,钢琴上也点了两支蜡烛,同学们每张课桌上点了一支蜡烛,一见到老师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温暖的场面当时就让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感动得讲不出话来。当时就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停电还要坚持上课?大家说,落下老师的课我们不舍得,太可惜了!大家就想出了这个主意。郑老师与同学们的师生情,确实像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关系,也促使老师更加努力的上好每一堂课,这一教,一连就教了三届学生。</p><p class="ql-block">此后还有市文化局举办的文艺班,市政协创办的幼师班,都请郑老师去上音乐课,老师全身心都扑在音乐教育事业上,也乐在其中,同时也培养了俞赛霞、厉峰霞等优秀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后来的几次参赛活动,文章开头已经有所叙述,就不再赘述了。</p><p class="ql-block">1992年9月,我被调入市局企业登记管理科工作,虽然只有二十五六岁,但马上被局工会和团支部推选为宣传委员,负责全局的文体活动,直到1998年被派往黄店镇任镇长助理挂职锻炼,期间我会在每年初制订好全局全年的文体活动,并把各项活动策划组织得有声有色,得到同事的广泛的认同!同时自己也代表局参加了多次各级歌咏、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获得较好成绩。均有前述,这里也不再展开记录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孺牛于竹影轩</p><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5年参加省系统比赛《获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我签名的评委冼妮娜是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6年黄大仙风情节,我被选中作为机关代表参加文艺汇演歌曲联唱:《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央视主播贺红梅主持招商大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师姐杨丽萍深情回忆“文宣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山小学——我从艺启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我在艺术道路上有所成就的话,那么,首先得益于我最初得到艺术启蒙的母校——云山小学,得益于那位对我艺术教育进行最早熏陶的音乐老师——郑小娟老师。记得那时候的我,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特别喜好文艺,有一股艺术的潜质。课余期间,总喜欢蹦蹦跳跳,唱唱闹闹,每每学校里有文艺活动,或者全县中小学的文艺比赛,我总是踊跃参加。后来,我就成为了云山小学校文艺宣传队的主要骨干。在学习音乐和排练的过程中,有幸得到了我敬爱的音乐老师郑小娟的悉心指导和栽培。郑小娟是一位严厉的老师,也是一位温暖的大朋友。音乐课上,她那清脆又圆润的声音令我们很陶醉,跟着她的节拍,我们学会了1、2、3、4(哆来米发),学会了许多歌曲。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的音乐课,尤其是我,每个星期,都早早的盼望着郑老师的音乐课。这是我最初得到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而且我遇到了一位优秀的好老师。当初我们云山小学的校文艺宣传队,可是全县小学中小有名气的。我记得,我们那一批校宣传队的队员有杨丽萍、郭伟建、凌雅娟、余卫凤、金友谊、李婉明、陈素珍等人,节目排练的指导和把关当然也是郑小娟老师了。一般我们会在下午放学后或者星期天,大家凑在一起,聚集在学校大礼堂的台上,或者大礼堂后面的音乐教室里,先自己想动作编队形,等雏形有了,这时候,郑老师就会给我们进行细抠加工,这个细抠加工可不是轻描淡写的,郑老师真的很严格也很严厉,她会为了一个小小动作的不整齐,不规范,叫我们一遍遍的重复练,排练场上,她从不妥协,直到她觉得满意为止。记得当时为了给我排练《不忘阶级苦》这个节目,为了一个表情,她对我进行了近乎苛刻的排练,一次次的要求、一遍遍的磨练,直到我流出眼泪进入最佳表情方肯罢休。正因为她的严格要求和培训,我的艺术潜能也得到了最佳的发挥。日后,在报考剧团时,我也凭借这一段《不忘阶级苦》打动了所有的现场考官。云山小学里,我们沐浴在老师的循循教导下,成长在恩师的点点启蒙中。在那个难忘的岁月里,我们排练了《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不忘阶级苦》、《大海航行靠舵手》、《北京有个金太阳》、《农奴翻身见太阳》、《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等等。每到学校里开大会了,或者有上级教育部门来视察了,还有全县教育系统有汇演和比赛了,我们的校宣传队就出场亮相了,我们的节目总是最受欢迎的。后来我读五年级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停课闹革命,我们又排练了《造反舞》《工人阶级有力量》等节目,走向街头奔上广场进行演出。在云山小学就读的岁月里,我庆幸自己遇到了人生道路上,特别是艺术生涯中对我最具影响的启蒙老师郑小娟,是她让我在小小年纪就开始接触艺术,在她的严格要求和教育中,我能够茁壮的成长,这为我在人生从艺的道路上能够有所建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我还遇到了像周启翔、成鸿这样慈父般的好班主任。他们的亲切教导我将永远的铭记在心。感恩你们,我的云山小学,我的老师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丽萍 </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姐杨丽萍练功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姐姚军当年的练功照——厉害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位师兄师姐们的微信群里回忆片段摘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牟少波:</p><p class="ql-block">🎤孺牛好!不好意思啊才看到,就我所知:</p><p class="ql-block">当时有木偶戏《小号手》、《小小拖拉机手》、《试飞》、《各族人民大团结》、《长征》(有些节目名称记不清了)等,木偶戏《小号手》是当时学校的保留节目,场场爆满!主要队友:我、程平、任岚、柯珂、余小敏、姚红、陆红缨等,后来有姚军,男同学有徐坚、张明之、王亚民(名字记不清了)、王健敏</p><p class="ql-block">🎤都是郑老师指导的,《小小拖拉机手》和《试飞》两个节目是杭州学回来的,当时记得有位赵老师帮我们做演出服装,图画老师吴老师帮我们做道具</p><p class="ql-block">🎤晓晓(牟晓)主要演《舞狮》男孩,其它人我记不清了</p><p class="ql-block">🎤比我大的师姐印象深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盛丽敏、沈珂珂等(具体名字要问郑老师),还有大我们很多届的大师姐杨丽萍,当时她已是兰溪婺剧团台柱,我们每次重要演出都是她来帮我们化妆</p><p class="ql-block">因有些记不太清了,你再问问郑老师和其它同学。</p><p class="ql-block">有机会大家一定要一起回兰溪聚一聚,请郑老师参加好吗?</p><p class="ql-block">🎤东方红小学文宣队回忆点滴</p><p class="ql-block">进了东方红小学,和蔼可亲的音乐老师郑小娟老师的课特别喜欢,每周的几节音乐课是最向往的,每到这时,都是同学们最开心的</p><p class="ql-block">当时对毛泽东思想宣传很重视,记不得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被郑老师选进文宣队,很开心,因为进文宣队不仅可以排节目演出,还每天早读和下午自修都大家集中练功,每到学工学农学军的时候也都集中练功和排节目,文宣队的小伙伴们感觉特别的优越感,也受到同学、邻居们的羡慕,出去演出都有许多小伙伴跟随,是当时的小明星、网红。</p><p class="ql-block">🎤是的,我们练功排节目时,嘻笑打闹,好开心啊,记得你和岚岚在玩爬毛竹杆时,岚岚不慎崴了脚,你还每天去背她来去接送[呲牙]</p><p class="ql-block">有时要出去演出很早起床化妆,因为我家离学校近,晚上三四个同学住我家阁楼上,兴奋得一夜不睡都在聊天</p><p class="ql-block">在农村演出,农民们非常热情,用最高礼遇接待我们,糖年糕、炒年糕、花生米配红糖、田里临时挖荸荠招待我们,分别领回家睡农民家</p><p class="ql-block">🎤郑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对文宣队倾心付出,排节目充分发挥大家的潜力、想像力,请进来、走出去,带我们看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和木偶电影《小螺号》,大家回来都很兴奋,纷纷学样,结果郑老师看到我们自己学木偶的时候突发奇想,说我们用人来演木偶戏《小螺号》,没想到一炮走红而受到了所有同学的喜欢喜爱呃,这个成为我们东方红的保留剧目嗯,每次出去必演</p><p class="ql-block">还有我们所有节目的服装和道具都是老师们自己做的,有赵老师做服装,图画老师吴老师做道具,各名族服装非常鲜艳漂亮,大家都争着穿各少数民族服装,道具老师做的茶壶、飞机等很逼真,更牛的是拖拉机不仅像,还可以在舞台上开,现在想起来,我们那时候还真是一个很牛的演出团队,郑老师是总策划、总导演</p><p class="ql-block">🎤郑老师还把我、程平、岚岚带到杭州去学舞蹈,为了节约开支,我跟郑老师住她亲戚家,岚岚和程平住程平亲戚家,我那时不懂事,吃住在郑老师亲戚家好几天,都不知道把带去的鸡蛋馒头等食物拿给郑老师亲戚,结果回来时发现都坏了,当时同行的工宣队张师傅笑我太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还有余小敏、徐坚、张民之、王健敏等,有很多翻滚跳跃高难动作的舞蹈可能不是《草原英雄小姐妹》,好像是战争题材的,但具体名称想不起来了,问问其他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日葵扇子舞》剧照(1979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宣队节目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宣队员升入初中后还是文艺骨干(有牟少波、程平、任岚、叶鸣芳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大美女”队员:任岚、柯珂、牟少波、余小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柯珂:</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跟奶奶一起生活,现在说起来属于留守儿童🧒,那时候好像有点害怕郑老师👩‍🏫,长了个娃娃脸在文宣队也不是出众的那个[偷笑],经常会练功和排节目,开大会之前会演出,那时候会下腰和翻跟头🤸‍♀️,蛮厉害的[强]</p><p class="ql-block">🎤你家(牟少波)我记得,你爸妈非常关心我们,你爸爸长得像伟人和蔼可亲,因为我父母不在身边,我挺羡慕的,还经常去岚岚家,程平家,她们父母也非常关心支持我们的</p><p class="ql-block">🎤那个木头人舞我回苏州上初中的时候还在学校跳过呢,到现在还有同学都记得,过去的网红舞。</p><p class="ql-block">还跳过各民族大团结,我们穿不同的民族服装,我好像穿的是新疆维吾尔服装,还有打倒四人帮,举着牌子,打打打。</p><p class="ql-block">我好像对草原英雄小姐妹有点影响的穿红色蒙古服装,戴白色的帽子,暴风雪来了,为了保护羊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姚红:</p><p class="ql-block">☕️我也很多事忘了,怎么想也想不起来[捂脸]我就记得有一次郑老师没有 让我参与演木头戏,军号达达吹,我着急的跑到她办公室里,要求让我也参加演出,郑老师看到了我 迫切想要的态度,就同意,当时我特别的开心[跳跳]</p><p class="ql-block">☕️还记得我们一群人去农村表演,表演完了之后还吃着农村这些乡亲们给我们的红糖年糕,当时觉得很好吃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坚:</p><p class="ql-block">☕️40多年前的事了,说实话真的好多都记不清了[捂脸]</p><p class="ql-block">☕️文宣队点滴回忆:</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女同学入选文宣队比男同学早而且也多,女队员大概7~8个,男队员3个</p><p class="ql-block">☕️印象比较深的是排练下乡帮农,我们3个男队员扮演的是开汽车运送收获的稻谷,后来到人民剧院汇报演出</p><p class="ql-block">☕️ 我是受益于东方红小学文宣队的锻炼,后来读大学的时候,我是学校各类大型晚会的主持人,也是校学生活动中心的主任,和省艺术学校一起办了多期的舞蹈培训班。</p><p class="ql-block">☕️回想东方红小学的五年半,确实丰富多彩,学工学农学军活动、书法比赛、歌咏比赛、校黑板报、文宣队演出点点滴滴,比现在的孩子轻松且丰富,现在教育界提什么学生素质教育、校外教育,其实还不如我们的小时候。</p><p class="ql-block">好像另外一个挺女孩子气的,叫什么名字忘了,那个时候郑老师让我把杭州学回来的《小小飞行员》、《小小拖拉机手》中男同学饰演部分教给你们,这一点@王健敏 阿敏可能有一些记忆。</p><p class="ql-block">🍮郑老师好[呲牙]你是我们文艺的启蒙老师,把我们的潜力一个个挖掘出来,让我们从小就接受文艺熏陶。</p><p class="ql-block">🍮谢谢姚军妹妹!有过文艺熏陶都是文艺青年!感恩郑老师引领让我们的童年这么快乐!让我们现在还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批是65年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哪些人表演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上面师姐传承下来,@王健敏 阿敏,你还记得吗?</p><p class="ql-block">🍮对,我们这批木偶戏《小号手》是代表作,《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上面师姐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程平师姐的口述记录:</p><p class="ql-block">小娟老师带我跟岚岚还有少波到杭州来学习,那么当时呢,是到杭州下城二小,当时在杭州市的小学文艺是最好的,所以呢,我们就到这个学校里来学习它的一支舞蹈,那么我先生那个时候其实也是这个学校的文工团的,他是表演快板还是怎么的,当时其实他也在,无非我们还不认识,擦身而过嘛!后来杭州大学里我们是同一个大学,他比我早进去两年。然后他也在杭州大学的文工团,我也曾经去过文工团,然后他呢,是在搞乐队的啊,那我呢是跳舞的,但其实当时也没有碰到,也不认识,也没有交往,但是到后来就有个机会认识了。然后大家在聊过去的时候他说起下城二小哦,我说那时候曾经到过他们学校,可能在哪个教室我们可能碰过面,所以冥冥之中好像有这么一条线啊,这也是小娟老师带我们去,也可以说是一种缘分吧。</p><p class="ql-block">其实我想说的就是,在小娟老师的教导下啊,把我们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小天赋的就发掘了出来,而且也细心的培养教导了我们,让我们知道怎么去练功啊,怎么去压腿啊,怎么去训练,也排了几个成品舞蹈。其实在今后的人生啊是受益匪浅的,初中我到兰一中的时候,周生妹老师知道我也是东方红小学文宣队的嘛,那周老师也是觉得我们从云山小学上来的基础特别好,也都是把我们作为台柱子在使用的。然后从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她不但是教我们技艺,更是在这个练功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们吃苦的精神,其实后来我考大学也好,考上大学也好,毕业工作也好,碰到的很多的挑战,但是我觉得小时候跳舞给了我一个吃苦的精神,勤奋的一个人生态度,然后就不怕困难,敢于去抓住机会,在很多场合里,因为我们以前经常上舞台嘛,所以不怯场,敢于表达,所以,这些都是成就我们后来的一些基本的一些熏陶跟培养。</p><p class="ql-block">所以我觉得小娟老师呢,不但教我们技艺,更教我们做人,也更把这个社会的立身之本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受益终身啊,所以其他老师可能我有的不记得,但是那个小娟老师我永远会记得她,也是非常深刻!就是我这人也确实比较忙啊,现在也比较懒,懒得去写东西啊,其实要写的东西真的特别多,因为当时我记得小学不怎么读书,社会外面不是老是打来打去嘛,然后整天就是排练,然后在其他小朋友家里轮流的玩,轮流的睡觉,觉得很开心啊,确实是个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妹厉峰霞,专门为这次“文宣队”的回忆录写了下面这段文字,来感谢郑小娟老师对她的培育之恩:</p><p class="ql-block">1990年9月初,我初中就读于兰溪第二中学,当时郑老师是我们音乐老师,值得庆幸的是郑老师教了我们三年的音乐。虽然在当时音乐是副课,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不值得一提,但对于我来说音乐课简直是个快乐的天堂,因为我从小喜欢唱唱跳跳,但是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只是喜欢而己,自从遇到郑老师,我对音乐是从喜欢升华到了追求……记得在一次音乐课考试,每个同学唱一首歌,我好像是唱《共青团之歌》,因为当时我想入团,可能是唱的太投入了,等我还没唱完全班同学在郑老师带领下都热烈的为我鼓掌,这是我人生第一唱歌受到老师和这么多同学的肯定,记得当时郑老师还对我唱的歌进行了点评。[愉快]从那以后无论是音乐课还是学校文艺汇演,郑老师都会让我独唱或领唱,还向班主任推荐我当文艺委员,一到暑假还让我到她那免费的学唱歌的技巧,调整青春期嗓子的发音乐位置,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对声乐有了新的认识,说实话还好发育变声期遇到郑老师,才不会乱唱乱发音,直到现在我的嗓子基本保护的还可以![调皮]后来高中阶段我不但继续当我的文艺委员,而且还参加学校文艺队,也顺利的成力校广播站的文艺骨干,经常参加校内外大大小小文艺比赛,获得了很多荣誉,也被学校评为校级优秀班干部。[愉快]之后的很长几年里我又被市文化馆艺术团选去当了声乐和舞蹈演员,参加工作后我也一直是单位的文艺骨干,每年行里的文艺演出比赛都是我组织策划的。虽然我这么多年对文艺的热衷的追求,但是也因种种原因没有成为一个专业的,真正的文艺的工作者,(冲其量只能算业余)。但是我还是要感谢我的声乐启蒙老师~郑老师,是她把我领入艺术殿堂 ,让我感受艺术带给我的快乐,真的非常感谢她![玫瑰]在这里也非常感谢师哥~陈孺牛老师您对我的认可,辛苦啦![抱拳][抱拳][咖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发表后各界反馈情况:</p><p class="ql-block">🎼郑小娟老师:</p><p class="ql-block">孺牛的美篇写得全面,细致,图文并茂,把几十年前老师的点点滴滴都牢记在心,把师姐,师兄的闪光点都挖掘到我们小小的文宣队里来发扬光大,暖人心田。一下子把大家拉近了距离,回到了美好的童年记忆。</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写出这么长的美篇要化费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心血?多不容易啊?精神实在可嘉,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谢谢孺牛,谢谢大家[合十][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原市音协主席朱根富先生:</p><p class="ql-block">孺牛晚上好!你的东方红小学的回忆录很有意义,当年的东小培育一大批文艺人才,我70年考入兰溪革委会文工团文工团,东方红小学考进了一大批,归功于郑小娟老师,所以一个好的音乐老师,能影响一个人(尤其是小学)一生的艺术之路,郑老师是个极其认真忘我奉献而且对音乐要求很严格的名师,你在东方红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二师姐李婉明:</p><p class="ql-block">@归零居士(陈孺牛) 不简单,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你~优秀[强][强][强][庆祝][庆祝][庆祝]</p><p class="ql-block">今天一大早就有朋友把这个美篇转发给我了,说是看到我的照片了,这张照片是我在台上演出时老杨帮我抓拍的,拍的特好,优秀的人干啥事都出色![玫瑰][拥抱]</p><p class="ql-block">🎼牟少波:</p><p class="ql-block">@归零居士(陈孺牛) 孺牛,认真拜读完美篇大作,用心之作[强]感恩帮我们大家记录了那段幸福之光,感恩遇到郑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感恩遇到文宣队的兄弟姐妹们[合十][合十][合十]也更加了解了你的艺术修养之路,如果当年你不当公务员,也许现在歌坛多了一颗闪耀的明星,真后悔女儿的婚礼没有邀请你[调皮]希望有机会你组织一下文宣队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和郑老师聚聚,共叙师生情谊[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感恩老师[合十]感恩孺牛[合十]感恩师兄弟姐妹们[合十]这段文宣队的美好时光永记心田,时时温暖鼓励着自己[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程平:</p><p class="ql-block">@归零居士(陈孺牛) 你的作品构起我对那段最美好年华的回忆,青葱岁月芳华茵茵[拥抱][拥抱][拥抱]那是一段记忆中最开心快乐的童年时光[呲牙]小娟老师不但挖掘了我们潜在的小小的天赋能力,悉心指导培养了我们,更在练功,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塑造了我们吃苦,勤奋,大胆,自信的精神,让我们在以后各自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感谢郑老师[玫瑰]感谢孺子牛[玫瑰][强]</p><p class="ql-block">小娟老师待我们如自己的孩子,教技艺更教我们做人,开阔眼界,增长阅历,还有培养我们竞争精神[呲牙][呲牙][呲牙]</p><p class="ql-block">鲍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老师,非常有爱心的老师,我妈有段时间不在兰溪,她让我住在她家里照顾我,那时的老师用父母仁心对待学生[合十]</p><p class="ql-block">🎼徐坚:</p><p class="ql-block">@归零居士(陈孺牛) 谢谢陈兄的付出[抱拳][抱拳][抱拳]</p><p class="ql-block">🎼王继芳:</p><p class="ql-block">美文给予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往事回忆,感谢!@归零居士(陈孺牛) </p><p class="ql-block">🎼叶鸣芳:</p><p class="ql-block">太有才了,非常值得回忆往事@归零居士(陈孺牛)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民兵》舞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日葵扇子舞》剧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胡斌兄在夏李村留影(2018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原市音协朱根富主席书画交流(2019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给孩子们上书画课也离不开音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7年中国美院成教院文艺汇演晚会上接受院长颁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家三口在诸葛八卦村大公堂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儿陈丹青介绍我去杭州体验专业录歌现场留影(2015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录音棚里试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儿陈丹青虽然主修美术,但从小对唱歌情有独钟(2020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五月份全市老年人“百年党庆歌唱大会”,我与余援朝和周辰虎两位大哥,代表百人合唱团录制领唱伴奏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家三口游西藏扎什伦布寺留影(2019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陈耀山始终是那位对我要求最高、期望值最大的人!(右,1995年10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宋根凤始终是那位最慈爱、最认可我的人!(2017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老母亲汇报编辑“东方红小学文宣队”美篇的进度情况。!(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是相通的,我的国画创作,得益于音乐的修养!就让我晒几幅国画近作来结束本期《我和东方红小学文宣队》“美篇”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牛气冲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兰江春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洲放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江水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荷荫孤禽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兰溪最古老的学校———云山小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提示:</b>&nbsp;兰溪大云山,属金华山余脉,峙于城东,因列于旧学宫之前,亦名挂榜山。林木蓊郁,现辟为云山公园。明万历和清光绪的兰溪《县志》上,都有学宫图,泮水、石桥很清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兰溪大云山,属金华山余脉,峙于城东,因列于旧学宫之前,亦名挂榜山。林木蓊郁,现辟为云山公园。明万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光绪的兰溪《县志》上,都有学宫图,泮水、石桥很清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云山小学,可以说是兰溪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前身就是兰溪学宫。清光绪三十一年,知县苏锦霞顺应时风,在这里首创了兰溪官办学堂。首任堂长是马鞍徐人徐思陶。民国十八年(1929)有教师20人,学生280人。1936年,实验县县长胡次威曾亲题碑刻“县立云山中心小学奠基纪念”。1946年,改为兰溪简师附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县云山路小学、市第一中心小学。“文革”时期,先改名东方红小学,后实行“厂校挂钩”,又改名县瓷厂“五七”学校。改革开放后改用现名,至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学宫”在西周时期称“辟雍”,旧指各府县的孔庙。兰溪学宫东边的瀫东书院,亦称“县学”,是官立书院。始建于唐开元初(713),时称先圣庙,因庙立学,故称庙学。宋庆历间修缮,崇宁间(1102~1106)诏建为县学。元为州学,明称县学,通称学宫。清乾隆十一年(1746)知县张逢尧重建。乾隆二十三年知县左士吉捐资重修,易名云山书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县学规模在清同治间日臻完备,包括大成殿(孔庙)、两庑、戟门、整衣所、园观门、櫺星门、泮池、泮桥、左右木坊、明伦堂、东西两斋、学宫两署等。大成殿正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南向为“四配”: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东西向祀“十二哲”: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东西两庑从祀73大儒,邑人金履祥从祀东庑22位。大成殿定春秋两祭,有隆重而肃穆的祭仪。祭仪包括祭品陈设、释奠礼节、祝文和乐舞,均有严格规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外,学宫还建有崇圣祠、八行八刑碑、白鹿教条碑、卧碑、儒学箴碑、敕谕七条。尊经阁藏有大量经籍。另建有天香亭和敬一亭,藏明嘉靖御制《敬一箴》、宋程颐视听言动《四箴》及范浚《心箴》。名宦祠,祀唐、宋、元、明四朝兰溪22位政绩突出的知县、县尹和训导、教谕。乡贤祠,祀唐、宋、元、明四朝70位大乡贤。还有土地祠、洗牲井、学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兰溪学宫拥有学田88亩、科试路费田50亩、乡闱卷资田90亩,文武乡会两试旅费基金2000银圆(月息1分,可获年息240银圆)。县学设教谕、训导各一。州学设学正、学录各一。明复为县,设教谕一,训导二。县学录取生员,学额以县大中小而定。兰溪为大县,宋崇宁始,学额25名。清康熙十二年(1673),定文科25名,武科15名。逢庆典则加额。光绪十四年(1888),岁科两试取文生26名,武生岁试取16名。额设廪膳生20名,增广生20名,余为附学生。廪膳生享受县衙膳食津贴。清初统治者抑制书院发展,使之官学化。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则令书院改为学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兰溪素有兴学重教之风。宋、元两代有书院10处。其时书院多推崇理学,著名的有范浚的宝惠书院,叶诞的瀫东书院,金履祥的仁山书院等。明、清时期书院遍布四乡,有36所。许多知名学者和致仕官员在书院讲学,书院成为科举的预备学府。自隋唐开科举士以来,兰溪历代有进士218人,其中状元、榜眼、探花、会元各1人,总数居金华府第一。另有武进士12人。明清两朝,兰溪书院兴旺发达,共有22处。除官立书院外,民间私立书院有21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云山小学位于老城的东门,往东斜对面是原兰一中,左邻兰二中,大门面向云山路。从前,校内有长长的青石板路,两边是两排碗口粗的夹竹桃,开着粉红与白色的花。青石板护栏之间有青石柱连接,柱两边开槽卡住石板,下有石基座。此即泮水。《毛传》:泮水,泮宫之水也。天子辟雍,诸侯泮宫。《释文》:泮宫,诸侯之学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石板路其实是座桥,右边是口大池塘,水不太清,有水草和鱼,飘着浮萍水葫芦。拱形桥洞下有水,左边有个小水塘,左邻兰二中操场,围墙隔开。青石台阶很宽,阶上是青石平台,迎面是3个拱形大门,中间双开大门,两扇厚厚的大木门。两边是小单开门,门洞也低些。青石门槛,青石门框,青砖风火马头墙,白墙黑瓦青石门框黑漆大门,显出典型的江南建筑特色。门廊里是几根大木柱,老辈人说,早前正对大门有孔夫子的画像,学生进大门先要对孔夫子像膜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穿过门房,右边是食堂,炉灶和大水缸,操场、沙坑,老师或校长站在台上喊口令与训话的声音,似乎还缭绕在耳边。青石台两边是教室,大礼堂,乒乓球桌,天井,劳动课抬沙做沙坑,手风琴与教室后边的兔子,这一切都深深刻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大礼堂北面有山坡地,劳动课或放学后,到菜地里浇肥拔草捉虫。菜地中间有个气象观察箱,里面装着两支温度表,箱顶上有支风向标,每天从早到晚,伴着那一颗颗天真的童心,不停地,转呀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杭州的兰阴游子深情回忆50年前在此求学的情景:“大礼堂后边,有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春天里许多白白的、像棉絮样的东西从树上飘落下来;到了秋天,一片片像小船一样的黄叶,在寒风里旋转着,飘落一地……校园的皂子树结满皂子荚,摘下来装在玻璃瓶子里放点水,吹出好多泡泡,很好玩,就是那股味道不好闻。如今有时在睡梦中,还会背着书包,一路小跑,穿过开满碧桃花的小桥,和拱顶的大门、操场,在陈旧的教室朗朗读书。醒来后,竟是一床莫名的惆怅,和浓浓的乡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前,“学宫”里教的是《四书五经》,听一位80多岁的老校友讲,那时,先生摇头晃脑,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地高声诵读:“人之初啊,性本善啊……”而底下的孩子们,却奶声奶气地用兰溪土话接读:“先生的老合(老婆)一大群啊……”呵呵呵,看来,明清时期那些穿长袍马褂的小顽童,一点也不比现如今的毛孩子老实本分些许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为清代兰溪学宫平面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骆一平 供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生中最爱》:陈孺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