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回故乡 认祖三贤堂

魏学勤(马立昆仑)

<p class="ql-block">南阳“魏氏三贤堂"在全国魏姓家族引起强烈反响。山东、福建、四川、甘肃等外省魏姓族人通过各种方式热烈拥护坚决支持,河南省魏姓文化研究会也给予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5月15日,远在甘肃的南阳魏姓后裔魏炳献携家人回乡祭奠先祖,闻听南阳魏姓新堂号“三贤堂",并得到一份南阳魏氏三贤堂各支系字辈与全国魏姓世次对照表,欣喜万分如获至宝。连声称赞这是南阳魏氏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对南阳魏姓编修的重大贡献,是所有南阳魏姓子孙的传家之宝。</p> <p class="ql-block">魏炳献,原籍方城县广阳镇。年轻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甘肃某部服伇。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在嘉峪关市公安局从警,直到退休。</p> <p class="ql-block">当日,南阳市魏姓文化研究会社旗县理事会会长魏学勤、邓州市理事会秘书长魏小兵、社旗县秘书长魏云、镇平县副会长魏瑞、方城县副会长魏新有等一行魏姓后裔,深入三贤山区,探访南阳魏氏三贤祖居地一一好汉庄和魏楼。</p> <p class="ql-block">位于方城县广阳镇北5公里的三贤山,海拔553米,相传约两千年前,刘秀起兵南阳,被王莽军队追赶至此,危急之中被在此修道的魏伯阳、燕子龄、闫子奇鼎力相救。后来光武帝刘秀建成霸业,封三位道人为“三贤”,赐该山为“三贤山”。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宿住此山,赐楹联一副:“出南顶越万峰惟悦此山 / 还西淮居三贤独乐得天”,横批为“伏牛圣观”。此处山明水秀、天朗气清,如今为中原道教文化圣地。南阳魏姓始迁祖魏好汉,于公元1224年前后,在三贤山定居安家,繁衍生息至今已有800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魏好汉是魏无忌第四十八代世孙,河南宁陵葛乡人,金朝末年山东起义军的抗金英雄。被金兵镇压,身负重伤落难于南阳方城伏牛山边陲的三贤山前。此人身强力壮、武功精湛、见义勇为、敢于担当,人称魏好汉,住地为好汉庄,后来又在好汉庄北边建起了新村魏搂。先祖以武传家,闻名遐迩。到明朝宣宗年间魏好汉玄孙魏锡壶三个儿子,长子魏世传、次子魏世行、三子魏世宽,均武功高强,惩恶扬善、惠及乡里,被誉为“魏氏三贤”,受到乡邻好评且惊动京城。次子魏世行被皇帝宣召任山东登州总兵。英宗年间,魏世行凯旋荣归,定居在镇平卢医镇大魏营村,长子魏世传居方城广阳三贤山留守祖业,三子魏世宽迁徒到邓州市构林镇魏家集村定居。如今,南阳魏氏繁衍发展到18个支系,遍布15个县(区)市300多个村庄,总人口超过10万人。除一两个支系的始迁祖需进一步考证外,其余的都是“魏氏三贤”的后裔,都能在此找到根脉。</p> <p class="ql-block">虽然历经800多年风雨沧桑,先祖居住地全没了当初的模样,但近三十代人口口相传,先祖的音容和美德仍历久弥新传承不衰。大家一致认为,作为魏家后人,要弘扬祖德与时俱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郑州市登封市的魏国民宗亲(穿白上衣敬酒者)也专程赶来参加活动。中午,大家欢聚在南召县城王府佳宴酒店,忆家风思祖训、叙乡情谋发展,为推进南阳魏姓文化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磋交流献计献策。</p> <p class="ql-block">返程途经广阳镇三贤广场,我们不禁浮想眹翩:南阳魏氏先祖起源在三贤山,历经800年繁衍10多万人,建起南阳魏氏堂号“三贤堂”,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壮举。此时此刻,站在三贤广场,回望来路激情澎湃,展望前程风光无限。我们决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