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公元2021年仲春4月5日,摄影爱好者一行八人,拉开了自驾川西的魅力之旅。历经勉县、广元、阆中、新都桥、泸定、康定、香格里拉风情小镇、稻城亚丁、新龙县措卡寺、色达、马尔康、大邑、绵阳、梓潼、汉中,总里程4979公里,一路上欣赏了旖旎的阆中白塔,清澈碧绿的嘉陵江,水流湍急的雅砻江,翻越了海拔4580的波瓦山口,驻足眺望皑皑白雪的梅里雪山,更拍摄到了日照金山的壮丽景象,惊险刺激的十八弯山路,近距离的拍摄了央迈勇等三座神山,更与措卡寺的扎西师父促膝长谈,聆听佛法。孔子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翻山越岭,不只是看到了风景,更有风情与心情,此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微尘</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把这次魅力川西之行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分集记录下来,留存并与您分享,今天推出第六集【泸定桥·康定街景】。</p><p class="ql-block"> 4月9日从阆中出发沿G318高速行驶500余公里到达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定桥景区,游完后继续行驶55公里到达康定市。晚饭后冒雨逛街看街景,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广场舞。住康定市。</p> <p class="ql-block">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 清朝康熙时期,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如山珍海味、肉菜等)因无法过河而腐烂,军队频繁调动在这里形成梗阻。</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和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的梗阻,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第一座桥梁。</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大渡河上的首座桥梁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而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将字体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横批为“一统山河”。泸定桥开始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泸定桥位于北距上游雅康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218)兴康特大桥5千米,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8千米,南距下游城南大桥800米; 桥西接海子山,桥东接二郎山。</p> <p class="ql-block"> 泸定桥是一座悬挂式铁索桥,全桥由桥身、桥台和桥亭三大部分组成。桥身由多根碗口粗的平行铁链构成,桥栏直接由铁链架设,底下并排铁链铺上木板形成桥面,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各铁链环环相扣;桥台位于桥身两端处,桥台内固定铁桩,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铁桩里;桥头两岸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锚固铁链落井之上建有桥亭,飞檐翘角、古朴大方;桥西端观音阁下存有康熙立的匾额。</p><p class="ql-block"> 泸定桥横桥板间隔相铺,犹如窗棂,这种结构既能减轻桥重,又能减少风的阻力;扶手链与底链每隔5米相连的设计使桥身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p> <p class="ql-block">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全桥共有13根铁链,两边桥栏各有2根铁链,桥面有9根铁链;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铁环相扣构成,总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两端桥台高20米, 桥头东端高14.5米、西端高5.2米;全桥铁件总重40余吨,其中铁链重量21吨,平均每根铁链重1.6吨;1根横向卧龙桩和7根纵向地龙桩累计用铁量20余吨;每片木板块长3米、宽0.1米,横桥中间主走道板宽0.75米,桥两侧扶手处辅走道板宽0.2米。</p> <p class="ql-block"> 古代造桥大多数情况都因地制宜,但大渡河地处偏远山区,河宽数百米,终年水流湍急、深不可测,泸定桥工程在当时科技水平下几乎无法完成,需解决铁索供应、铁索过河以及铁索固定难题。当时,泸定县一带不生产铁,铁匠稀缺,于是桥梁建设者远赴铁矿藏量大的荥经县铸造铁索。铁索出产后需衔接两岸,工人们曾尝试用羊皮筏子或船只运输铁索,但无法实现;最终,人们利用“索渡原理”,先将粗竹索系于河两岸,每根竹索上穿上10多个短竹筒后,再将铁链系在竹筒上,最后从对岸拉动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完成铁索输送。铁索跨河后,人们在两岸利用大块条石修建坚固的桥头,然后在两端桥头内挖深井,并且在井底用生铁浇铸横向卧龙桩和纵向地龙桩;最后所有铁链与地龙桩相连,底面铁链上铺设木板形成桥面,各铁链相互环扣成桥。</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泸定桥景区被评为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中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 历史上,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桥东立有《御制泸定桥碑记》,记载了修桥的原因、桥的规模和维修办法等;铁索固定在两岸的铁桩上刻有“康熙四十四年岁次乙酉九月造汉中府金火匠马之常铸重一千八百斤”字样。整个泸定桥旅游区由泸定桥、泸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及其公园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当地依托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传承,创作了《泸定桥之歌》《情缘泸定》等双拥文化主题歌曲、小品、快板等作品;编写了《红军长征在泸定》《泸定桥三百年大事记》等红色文化主题书籍。</p> <p class="ql-block">民俗传说</p><p class="ql-block"> 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力竭而亡,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英雄。</p> <p class="ql-block"> 康定市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州府。康定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市幅员面积1.16万平方公里,是以藏族为主,汉、回、彝、羌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康定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古为羌地,三国蜀汉称“打箭炉”,汉隶沈黎郡,隋为嘉良地,唐县境东北部为中川、会野等羁縻州,属雅州,属吐蕃。元置宣抚司,宋明继之,崇祯十二年(1639),固始汗在木雅设置营官。</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1),清军平定木雅营官昌侧集烈之乱后,复设明正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简称“明正土司”),清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置打箭炉厅;雍正十一年(1733)置打箭炉厅,设同知。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为直隶厅,隶建昌道,三十四年(1908)改为康定府。</p> <p class="ql-block"> 民国2年(1913),设康定县,属川边特别行政区。1935年红军长征路经县境,在金汤建立苏维埃政府,在孔玉、新和、捧塔、三和、麦崩、前溪建立乡苏维埃政府。民国28年(1939),西康建省,省会设康定。</p> <p class="ql-block"> 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康定为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p><p class="ql-block">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仍为州府驻地。</p><p class="ql-block"> 2015年,撤县设市,以原康定县的行政区域为康定市的行政区域。</p> <p class="ql-block">康定旅游资源丰富:</p><p class="ql-block">有康定情歌(木格措)风景区、新都桥、雅哈景区、塔公景区、雅家梗景区、野牛沟、榆林宫灌顶突泉、贡嘎山、跑马山、折多山、莲花湖、南无寺等。</p> <p class="ql-block">摄影:高山流水</p><p class="ql-block">文稿:微尘、高山流水或互联网</p><p class="ql-block">制作:高山流水</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泸定桥之歌</p><p class="ql-block">模版:铁血军魂</p><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