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白带湾大会》

严伟琪

<p>  缘起是这样的:1928年浙江长兴的夹浦已经发展了四十几名中G党员,并成立了中G夹浦独立支部,级别很高,是由上海的中央直接领导,1930年9月,该支部在夹浦的太湖边白带湾附近召开大会,有千人参加。</p><p> 今年是建D一百周年,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要修建纪念馆,展现内容有重要一部分要用绘画作品表现。</p><p> 我接受的题目就是白带湾千人大会。</p> <p>  虽然是个重要的内容,给我的资料却只有这么一段文字和一张照片,具体如何表现全靠作者去动脑子。</p><p> 五一节时接到任务,作品必须在五月中旬左右交,因为六月初要全部完成并开放纪念馆。</p><p> 这个当然是很烦的,一是地点,必须符合南太湖边的面貌,二是时间,9月份芦苇未黄,服装、工作状态必须符合时间特点,三是人员,这是最不好弄的,具体开会情况没有史料记载,只能靠推理,有宣讲的人,他肯定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口才和形象都具备号召力和影响力,参会者主要是当地群众,是农民、小手工业者,也有打渔的,以青壮年为主,少数的女性,他们的形象面貌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端洁,衣服上也会有很多补丁,我小时候都是穿哥哥姐姐的衣服,1930年物资更加匮乏,而这些完全没有实物可鉴。</p> <p>  更要命的是:当时有两位长兴城里的警察也参加了命运,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也帮助了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这是有记载的,必须要画上。可是,谁知道90年前的警察是怎么样的呢?</p> <p>  最后画出来的就是这样:宣讲者当然处于中心,站在条凳上讲(史料有记载,必须如此),但在透视上其实把他抬高了很多,真正的太湖边是平地。</p><p> 参加者分为三组,分别有农夫,挑担者,打渔人,少数的知识分子和妇女,中远景有比较激昂的人,表明会议的效果很好,主角左边是两个生活极困苦的男子,略带思索,近景是放下担子在倾听的,这是真实的,因为当时确有不少人是路过遇上的。</p><p> 两名警察安排在角落,根据资料,当时的警服有黑色和黄色两种,黑色为冬季服,9月应该是黄色的。</p> <p>  云层加重了,使场景具有一种凝重的感觉,接近地面处提亮,这样暗示光明来临。</p><p> 边缘用船帆和芦苇点缀,符合太湖的特点。特点</p> <p>  稿子的确定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为之化费很多心思,我从网上找了上千张老照片,这样心里慢慢有画面出现。</p><p> 画的过程还是求稳,起形之后画上素描稿,再上油彩,这样有三遍的修改和调整的空间,可以确保顺利完成,不会出现意外。</p> <p>  其实这个素描稿很好,是炭条画在细亚麻布上的,效果不错,后来盖掉了真是可惜。 </p><p> 但是这个素描很有用,之后我局部推进,真的没有意外状况,十分顺利。</p> <p>  近年来国家对主题创作非常重视,出了很多力作,像何老师的《启航》堪称经典。但是往往这些工程都由少数的大咖承担,大部分画家是没有锻练机会的。而且和政府官员沟通是画家最头疼的,很难说到一块儿,往往难以成功。这次政府请出博物馆老馆长梁奕建先生操持此事,真是一个高招,他懂得各个环节又善于沟通,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画,并下决心画好。</p><p> 总共二十天的时间只能画一张小稿,其实还是有点遗憾,翻拍了效果肯定会打折扣,但于我而言,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终于有机会来尝试一张历史题材主题创作,以前的创作和这个完全不能同比,也使自己的思维更开阔一些,收获不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