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 音 铿 锵 /季宝立

石城书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1973年10月留影于100医院南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b> 足 音 铿 锵</b></p><p class="ql-block"> 季宝立</p><p class="ql-block"> 一二三四…清脆嘹亮;咔嚓咔嚓……着地铿锵。2013年10月6日,西安临潼部队疗养院一群男女军人早操的声响,把正在疗养的我从晨梦中唤醒,并把我的思绪带到了40年前的1973年10月。</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风吹叶落的季节,我与团卫生队的孔海林、徐宗仁肩负背包,手拎旅行袋,怀揣梦想与希望,由吴江淞陵镇到苏州南门汽车站下车,徒步到驻军100医院实习。</p> <p class="ql-block">  记得从人民路右拐,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道,南侧溪旁白墙上镌有隶书"沧浪亭"石质匾额。不几步,就到了亭门前的小石曲桥,"沧浪胜迹"的石牌坊巍然耸立。坊两侧沿溪北岸植有稀疏的垂柳,泛黄的柳叶轻拂水面。对面的花式漏窗曲廊高低逶迤,远处的罗马柱建筑巍峨雄伟。秋风吹过,池内的一泓清水碧波荡漾,倒映着三三两两绿色的军装和红色的帽徽。我这个从农场来的新兵第一次见到这番美景,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  主任陈淑宜安排先期到院实习的苏州军分区卫生所的陈建平迎接我们。踏进医院大门右拐,圆盘花池中的一棵葱郁、丰硕的雪松似展臂热切召唤我们。走过院内荷花池塘上的七孔石板桥,再穿犬吠甚嚣、空气中弥漫着牲口味的过道(后得知那是医院的动物饲养、实验场所),越两道门,来到小河南侧食堂后面最东首的一间平房里,放下行李,整理内务。一会儿工夫,代表着野战军水准的洁白的床单、四棱四正的被子、一尘不染的内务呈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对面住着的是一群略带稚气又不乏风韵的女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100医院内的七孔石桥 (蔡作亚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右下照片由张苏宁提供,其他图片来自“沧浪情结”100医院战友群)</span></p> <p class="ql-block"> 翌晨天刚蒙蒙亮,一个被称之为"付管"的敦实军人就吆喝着出操。男男女女紧束腰带,穿微雾,踏薄霜,从四面驻处匆匆赶到荷塘边上的水泥场。在激昂的口令下,男兵铁骨铮铮,女兵英姿飒爽。我们练军姿、练队列,挺胸林立,横竖成行,站如松,行如风。队伍时而聚拢时而舒展,聚拢显联结,舒展彰力量。旋踵,我们又沿沧浪池岸和工人文化宫后墙,绕上竹辉路,驰向郊外。我们整齐的脚步声和宛若长龙的队伍,引来晨练老少驻足观望。</p> <p class="ql-block">  青春在这里"淬火",理想从这里"启航"。</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就开始了在医院的学习、工作生涯。后来又从野战部队正式调入医院,先后从事卫勤和组织工作,之后又陆续逐级调往高级军事机关。</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当年我们的口令也是这样的清脆嘹亮,我们的步履也是这样的矫健铿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文章转自《江海晚报》《京江晚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 ***** ***** ***** ***** *****</span></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季宝立,江苏海安人,1972年12月从军,先后在野战军、省军区和大军区机关任职,大学本科文化,大校军衔。发表新闻作品620多篇,编著、主编图书30多部,多次获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