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八女投江的故事

英德市实验小学红领巾广播站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为了让全体师生更好地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本学期英德市实验小学红领巾广播站开设了“讲述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专题活动,带领同学们学党史、听党话,坚定信念高举队旗跟党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百年党史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希望通过学习能在同学们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本期的红领巾广播员是来自二(7)班的汤颐同学和李可可同学。</p> <p class="ql-block">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德市实验小学红领巾广播站《讲述党史故事》第四期——“八女投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p> <p class="ql-block">  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p> <p class="ql-block">  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p> <p class="ql-block">  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p> <p class="ql-block">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p> <p class="ql-block">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的情况下,8位女英雄誓死不屈。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高唱着《国际歌》,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 </p> <p class="ql-block">  八女投江的悲烈壮举,令敌人震撼,日军指挥官连声哀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为弘扬八女投江的伟大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党的“红孩子”,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英德市实验小学全体师生为党献上最真诚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实验小学红领巾广播站,我们下期再见!</p> <p class="ql-block">图片、视频、撰稿:郭秋平</p>

抗联

日军

八女

投江

党史

女战士

她们

红领巾

战士

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