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都长安,现在的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绿皮火车,一宿可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几年,朋友圈有个小程序,测测你国内去过多少地方,我的测评达到了96%,缺的4%里面就有陕西省的省会西安,照理早就该去,可直到今天,我才补上这一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车是我最喜欢的出行方式,尽管是绿皮火车,它的软卧车厢还是非常干净整洁舒适,让我这个多次坐过印度火车的人倍感亲切和温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买票时会自动给60岁以上的旅客下铺,方便多了,这是一班夕发朝至的列车,准备舒舒服服睡一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面铺位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女回宝鸡,陕西人管孩子叫娃娃,我觉得挺亲切。奶奶看上去是位村妇,儿女都出去打工了,现在日子还不错,看着可爱的小女孩,我问会不会让儿子再要一个娃,她说:“会!两个娃他们自己有个伴儿”,这倒很符合我的理念,这几年总在劝人养二胎,让孩子们自己有个伴是我的最佳理由。不过在我看过《小舍得》以后不劝了,大城市里养个孩子的确太累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车到站了,一下车就看到工作人员在喝茶休息,这地方肯定比休息室通透舒服,生活步入了慢节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般老火车站都和市中心比较近,我离住处坐公交也就三站路,不过还是打了出租,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肯定是打车最为便捷,免得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住的民宿,六尺的大床,柔软舒适的被褥,墙上画着山水,主人把屋前的院子搭成了阳光房,放上一些老式家具和字画,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区域。当时就因为看到这张照片才选这家民宿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住的地方出门有一溜的餐饮店,大多是本地人在此用餐。第一顿去吃的这碗牛肉面,17元,牛肉不多,还是干面,没汤,吃的比较费劲,后来才知西安的面大多不是汤面,一碗面加上一瓶汽水是本地人的标配,如果你不想喝汽水,会有免费的面汤,就像我们吃饺子,会和店员说:来碗饺子汤,南方的朋友请注意,说是汤,其实就是下面下饺子的水,没有任何其他内容,您别想多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口吃完面,回屋睡了一觉,火车上毕竟睡的不踏实。傍晚和以前的德国同事约好去她工作的地方看看,晚上再和她的两位朋友一起吃日本料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歌德学院在西安的教学点是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里面,我们的德语老师叫卡洛拉,她应聘到西安担任主管已经七年了,非常的不容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的朋友中文也非常好,聊天完全无障碍,我们聊得非常愉快,大多是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话题。因为他们中有一人是中法合作文物保护项目的法方执行人,她非常在行的告诉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安哪些地方值得去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的游览项目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出来以前曾经反复查看它和西安博物馆哪个最值得看,推敲下来是这个。进门听到导游在介绍:“请大家注意,它不叫陕西省博物馆,没有这个省字,因为它是国家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进博物馆的院子,对其建筑的直接反应是:哦,日式,走了几步回过神来,这是唐代建筑,日本是引进我们的,真是应该先来中原再去日本的,先入为主让我颠倒了先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门便是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距今70万年前,他比北京猿人更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后便是青铜器,迄今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上海博物馆有个青铜器展馆,非常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这件展品可以看出它造型纹饰的发展已经更为精细和复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真人真马真车缩小二分之一制作的青铜器,距今2200年,曾在2010年世博会拿到上海展览过。百度的介绍:“秦代工匠成功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为复杂、形体最为庞大的古代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陕西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人俑,非常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张图片很有意思,是把古城长安的地图和现在西安市的地图重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他们的差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000到1500年前的砖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张照片的看点在左边那座唐三彩,这匹马称作三花马,是每年选马时挑出的最为高大英俊健壮的马,把它的马鬃剪成三花作为标识,这样的马一般只有皇家贵族才能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武双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种人俑,造型各异,生动有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件唐三彩属于国宝级文物,名叫“三彩骆驼载乐俑”,在一座唐三彩的骆驼上,搭了一个架子,铺上了色彩斑澜的毯子,有七位乐师面朝外,手持各种乐器围坐一圈,中间有一位歌手,俨然是一个流动演出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各种形态的马、骆驼和人物的唐三彩,可以用手把照片放大看,我喜欢后面那些高矮不一的骆驼,栩栩如生,还有最前面那匹马脖子上的配饰也很漂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盛大的出巡场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位于钟山石窟的雕塑,回家后查了查,这座石窟靠近延安地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博物馆出来,看见男生穿的汉服,非常精致漂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宁门,老城的南门。西安人说的城里,就指城墙里面这点区域,现在城墙外围也是繁忙的商业街,但老话儿还是管它叫城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过一家餐饮店,门口贴个陕西方言介绍,如果认真看,反倒不清楚它的发音,想想我从坐上火车,就满耳的陕西的乡音,感觉就是电影《秋菊打官司》的调调,估计只要呆上一周,说起话来也能有这个撇腔,不难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里最中心位置是钟楼,是西安人最值得骄傲的地标性建筑。目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几年实施了灯光工程,和我们的外滩一样,晚上去特别好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钟楼的前后是西安的中轴线,南大街和北大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钟楼上一圈有64扇门,每扇门上有浮雕,讲诉着64个故事,但我这次没看到啊。看来缺了讲解必有遗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钟楼遥相呼应的是鼓楼,鼓楼下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回民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位老先生叫刘尊祖,从18岁开始就照管着钟楼和鼓楼,整整44年,文革期间,他和管理人员力劝红卫兵不要破坏这两座古建筑,钟楼得以幸免于难,但鼓楼上珍贵的匾额还是被卸下来当柴伙烧了一个多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兵马俑都要事先预约。昨天完成陕博馆,今天去兵马俑。兵马俑离西安市区43公里,我参加了一日游,169元,包含一张成人门票120,大巴接送,领队及导览讲解,觉得挺划算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导览首先介绍的是这个标志:世界文化遗产,里面的方形象征人类合拢的手掌,外面的圆形象征地球,整体表示人类给予地球的呵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世界文化遗产就想再多说几句,就是你如果想旅游,又吃不准应该去哪里,那就找被标识为世界遗产的地方去,那是世界组织经过反复多次认证才确定下来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般不会错。比如听人说黄山好玩,三清山也不错,当时间精力财力只允许去一个地方时,你查一下(也就是我们说的做功课),结果发现黄山是世界遗产,那就毫不犹豫去黄山。去国外旅游也是同样道理。大约二十年前我曾买过一套书,罗列了全世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我就是参照这套书选择出国旅游的目的地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五一小长假,兵马俑5天接待了将近30万人,好辛苦哦。我是过了五一去的,游客少了许多,但是也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例为真人大小,出土时马车碎成3千多片,经过专家八年的修复工作,才还原成展厅里的模样。目前只出土了两辆马车,导游问:你们觉得这地下还应该有多少辆马车?猜不出,告诉你,因为陪葬是按照真实场景配置的,当时皇帝出巡应该有九九八十一辆马车,那么这地下就应该还有79辆马车还没有出土,出来也挺辛苦的,就让他们躺着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规模宏大的一号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际的人俑应该是彩色的,但是一出土后,色彩会快速氧化后脱落,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个个灰头土脸的模样。所以,在没有解决保护问题之前,目前采取的是保护性开发,或者说暂不开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兵马俑在制作时是先把粘土烧制成陶模初胎,再用一层细泥加工刻画,据导游说当时招来8000个士兵,按照他们的面容加工,因此出土的8000个兵马俑每个都是不一样的容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砖汉瓦”是描述秦汉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在一号坑里看到的这些秦砖,历经2000多年,依然有棱有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号坑里的修复工作区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兵马俑博物馆属于原地开掘、原地修复、原地保存、原地展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匆匆走过了二号坑,它没有被开掘,所谓的保护性开掘就是当目前的技术还不能保证文物出土后不被氧化变形,就暂时不予开掘,让其继续沉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号坑相对于一号坑要小得多。导游介绍这是司令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既然是兵俑,首先我们可以从是否戴帽来区分士兵和军官,戴帽为官,不带帽的为兵。然后分兵种,看发髻,一般都向右偏,但如果向左偏的话就是弓箭手,因为一般都是用右手射箭,射完后要从右面的背跨里取箭,看过古装电影的都知道这个动作,这时如果发髻向右偏就会碍事,所以弓箭手的发髻是向左偏。发髻正中在后脑门上的为侍卫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给我们讲解的小伙对自己的前途信心满满,他说已经干了七年了,排名从1千位进阶到了6百多位,他说王岐山是他的校友,西北大学历史系,老王插队回来就是在陕西博物馆做过导览,他下一个目标就是去陕博馆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兵马俑处出来,走了很长段的商品街,但少有人买,只有到了各色餐饮店,大家才匆匆走了进去,毕竟一早出来,看完两个小时的展览,已经是饥肠辘辘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到陕西都不认识这个字,到了陕西,都会认识这个字。西安凡是有饮食店的地方都会看到这款招牌,是陕西小吃的一种:biang biang面,据说这个字电脑字库里没有(字库没有,这个字是怎么打印出来的?),实际的写法很复杂,共有十二个部分组成,招牌右边的顺口溜是对这个字的描述:“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其实就是面团在拉成面条时一次次往面板上摔出来的那个声音,biang biang作响,所以就叫biangbiang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顺口溜,此次西安行,感觉当地人可以随口就来,后来觉得应该记几首下来,但是感觉一定要用陕西方言念,非常有韵律,好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兵马俑回到城里是已下午两点多,回到住处睡一觉,卡洛拉来微信:“下班后我陪你去城墙?”“好呀好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个城门也麻烦,又是扫健康码还要买门票,这门票还不便宜。说起门票,现在也是旅游中一项比较大的支出,但对于我们退休人员来说,60岁以上半票的政策可以让我们节省不少,可是中国地方大,各省的政策还不一样,比如西安,我买了几次票都是全价,怎么回事?结果这里的政策是65岁以下全票,65岁以上免票,你说他们是不是特简单,然后我发现自己64岁,所以一点都没享受到半价的优惠,而再过一年就可以免票,即使陕博馆那个壁画馆270元的票也可以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上城墙,更觉它的壮观,平遥的城墙不能与其相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城墙上眺望钟楼,笔直的中轴线。</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张是网红打卡照,因为只有在城墙才能看清这个建筑,拍到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墙建于明代,迄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宽阔厚实的城墙周长有13公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宽度大约有四车道,</span>徒步走一圈大概要好几小时,不过可以在上面租辆自行车骑,也有观光电动车。这里既是市民的休闲场所(据说每年在上面举行马拉松比赛活动),也是人们思古念今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又让我想到北京城墙,当时梁思成力劝不要拆除,并建议可以成为市民休闲之地,可惜未被采纳。西安城墙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安城墙是迄今保留的最完整的城墙,对于它的去留一百年来也是波折不断。从民国初期,城墙逐渐显得有碍城市的发展,在30年代前后,许多城市拆除了城墙,包括上海广州等城市,但西安城墙由于市政府缺少资金,就搁置了没拆,为了发展交通,就又开了新开四个城门。抗战时期,城区军民沿着城墙建了625座防空洞,人们看到城墙所起到的保护作用,便延续了不拆的观念。然而到解放后,还是拆掉了5000多个垛墙、98座敌楼和墩楼、近20000平方米的外墙青砖被剥掉,总算主体在5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免于被拆的结局。现在,为了顺应交通的发展,城门已经扩建到了18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厚实的围栏,探头两边瞧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墙底下,穿门而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卡洛拉找了个露台,我们吃了西安美食葫芦鸡和烩菜,这里的菜分量比较大,服务员很诚恳的说:“你们点两个菜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卡洛拉的朋友说有个西仓花鸟市场每周四、日上午有集市,可以去看看。查一下地图,离住宿不远,骑自行车十分钟就到了。今天是周四,往里,越走人越多,最后就是摩肩接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是花鸟市场,其实就是在这个区域,卖啥的都有,从瓜果蔬菜到日用百货,很是热闹,对于我来说集市也逛过,但北方的集市透着一股豪气,怎么说呢,我们南方卖东西小筐小摊,一辆黄鱼车就相当一个杂货铺,看这里,窄窄的街边停上一溜皮卡,一辆车只卖一个种货物,堆得像座小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几天楼下小姑娘去了次北京,伸着巴掌拍了朵牡丹花,说怎么那么大呀,我说北方的蔬菜瓜果都比南方的大,人都比我们大一圈。看这莴苣笋,那么长,在上海哪见过呀,不过人家服务挺好,削好了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灿灿的小米,陕西的特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像大爷都爱玩,遛狗的玩鸟的斗蛐蛐的,还第一次看到卖雏鸟的,毛茸茸的小东西张着嘴等妈妈喂食,这养得活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家后,看到一个西安大爷玩健身的帖子,着实让人惊叹,我把它列入了下次来西安再看的内容。这第一次来西安,几乎是一次博物馆之旅。下次重点应该在民俗及西安周边,或许还能和卡洛拉一起去她最喜欢的秦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玩是少不了的,但没啥顾客,大爷自己看着玩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太多,我转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回民宿了,三点半和卡洛拉约好去大雁塔,她请了一位德国老师,是研究佛学的,说可以为我做讲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西安听说过这句话:“其他景点是七分看三分听,在西安就应该三分看七分听”</p><p class="ql-block">确实如此,在西安看古迹必须要听导览,如果想省银子,你可以蹭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们站在大雁塔前时,克瑞斯汀问我:“它的形状不是你所想象的吧?”“是的”,我确实很迷惑,“那是因为玄奘法师是参照印度寺庙来建造这栋建筑的,所以它的外形和中国传统塔楼不太一样,它专门用于存放取经带回来的那些经书和舍利子。大家也许还记得关中大地震,它却丝毫无损,因为它有一个防震的功能,其底部是个圆形的结构,就像一个不倒翁。原来该塔只有五层,武则天时期又加盖了两层,至今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雁塔里的游客相对少许多,后花园里繁花似锦,被漆成红色的回廊很漂亮。克瑞斯汀现在是这里的居士,她说有时晚上过来打坐,很安静很舒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克瑞斯汀从玄奘西渡取经的艰难讲到满载而归时收到皇帝的盛赞和欢迎,并从佛学的角度讲从客观到主观的三个层面。她不但学习佛经,还去亲身体验,他们一行人来到沙漠,赤脚徒步以体验玄奘取经的艰难,她说我们第一天这样走了28公里。克瑞斯汀侃侃而谈将近两个小时,有些年轻游客觉得她讲的好,就一起过来蹭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走出庭院回望大雁塔时,玄奘取经的壮举在我心里是如此的真实和伟大;当我目送克瑞斯汀渐渐走远的身影时,只有两个字出现在我的脑海:佩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下雨了,原想去关中民居博物馆,看着地图上标出的长长一段线路,没有地铁,只能坐公交,就犯懒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泡上一杯茶,坐在房东的迷你小厅里,这里同时也是前台,望着窗外的雨,和房东夫妇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房东夫妇俩大约四十岁左右,是个挺会过日子的人,</span>据他们说,现在西安的外来人口也占有相当比例,首先是河南过来的、然后是东北过来的,加上整个中原周边地区,长住人口大约1千2百多万,忽然想起刚到那天坐出租车,司机师傅就介绍说我们西安两多:医院多、学校多。房东接口说:“是啊,就我家附近,三甲医院就有三四家”,嚯,这比上海的密度还高。这几天在市区转悠,还真是转眼就看到一所医院。高校也不少,最知名的便是西安交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雨渐渐小了,我骑上共享单车去了碑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个博物馆占地很大,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他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这里可是书法爱好者的天堂,可惜我不懂书法,就在石刻艺术部分逗留的时间比较长,拍了许多菩萨和佛头的石刻照片,其中菩萨的帽子各有所异,很是精美。可惜因美篇的照片数量有限,就不放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西安有个感觉,当地人是不愿和文物一起拍照的,十三朝古都在此,文物大多数都是陪葬品,和陪葬品合影你不就成了……,入乡随俗,你可以拍文物,自己就不要挤进取景框里去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碑林出来就去了回民街,大众打卡之地,还是要到一到的,回家后看到一个贴子,说全国各城市都有一条步行街,迎候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但大多数的本地人是不去的,还真是这样,就像我们的南京东路,上海本地人都不去,人家问那你们上海人去哪里,“阿拉去南京西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民街小吃不少,不对,应该说当地的特色美食不少,因为如果是小吃,你可以各种都尝一点,这里的东西都特别瓷实,吃碗羊肉泡馍,你饱了;吃个肉夹馍,你饱了;左手拿上三串羊肉,右手哗啦上一碗凉皮你也饱了……。我啥也没吃,眼睛盯着被一步一步走的油亮油亮的石板地,再眼瞅瞅面前600年前的鼓楼,似乎有种穿越的感觉,心里一阵激动:这里的每块砖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深不可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卡洛拉把我带到附近一家肉夹馍饮食店,一看都是当地人,一人一个肉夹馍,香气扑鼻,汁水饱满,外加一罐冰峰汽水,和当地人一样喝得滋溜滋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外面又下雨了,还下的很大,本地的客人都匆匆回家了,只有我们俩还聊的欢,临走她送了我一本德国作家的诗集,当然,已经翻译成中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依旧坐绿皮火车回到了上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卡洛拉知道我要回去时不无遗憾的说:“你还有许多地方没去呢”,我说“过两年再来呗”,她瞧着我似乎不太相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来后,朋友问的最多的是:“你觉得值不值得去?”,当然值得,十三朝古都,作为一个中国人,哪有不去之理,去了,你才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之悠长久远、文化之辉煌灿烂;去了,你会对现实社会有进一步的思考;去了,我才知自己历史知识的匮乏和浅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天前打电话给以前的同事:“你儿子的历史课本还在吗?”“再过两周他就考完了,怎么了?”“把这课本给我吧”。今年我64岁,下个月开始自学高中《历史》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果想看我的其他美篇,可点击下面的链接</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kk2j4jo" target="_blank">我的美篇目录及链接</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