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平顶山博物馆是平顶山历史上的第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于2012年5月15日开馆,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整个展馆的一、二层为历史文化陈列,三、四层为城市规划陈列,分为四个展厅,共陈列各类文物0107件。2014年5月 18日,平顶山博物馆的基 陈列获得了2013年度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这个荣誉也是全国博物馆行业的一个最高荣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第45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弘扬家乡红色文化精神,探寻鹰城历史,讲好红色故事,2021年5月18日,平顶山市新城区梅园路小学组织开展“平顶山博物馆寻宝”活动。</p><p class="ql-block"> </p> 活动筹备 <p class="ql-block"> 活动前,学校领导班子和老师们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决定采用“找寻宝物”的方式,来认识鹰城不同历史时期的宝物。为此,学校精心设计了《寻宝探索卡》,以古代鹰城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宝物为脉络,将数千年的历史知识穿连成宝物线索等待同学们来发现,让同学们带着思考与期待开启探索求知的旅途。</p> 走进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30分,同学们准时到达平顶山博物馆。把四年级分成了5个班,由班主任及搭班带领同学们开始寻宝实践活动。《寻宝线索卡》共设10个宝物,每个同学必须在博物馆内认真参观并且认真阅读有关讲解,根据线索,完成寻宝任务。</p> 开启寻宝之旅 <p class="ql-block"> 出发前老师带领同学们先进行组内讨论寻宝思路,以求用最快的方法找到这些宝物。从《寻宝线索卡》的文字介绍中发现了小秘密,有些宝物写了它的年代,只要找到相应年代的展馆,就可以发现它们了;有些宝物写了大致的形状,和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有些直接写了这个宝物的别名。分析讨论后同学们都大大增加了寻找宝物的兴趣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同学们立刻行动,每个班级按照相同的路线先后出发,参观了“山下故原”“应国印象”“楚汉文明”“唐宋遗韵”四个展厅。</p> <p class="ql-block"> 首先来到了第一展厅“山下故原”。进入第一展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以鹰为背景的历史油画,整个背景是以一只展翅翱翔的鹰为主题。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形象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平顶山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展厅过后,映入眼帘的第二展厅名为“应国印象”展厅,应国早在商代就已经建国,大约在今河南平顶山市的滍阳镇一带。在1986年5 月出土了一件具有族徽意义的重要文物—玉鹰。这件玉鹰是用上等的新疆和田玉雕刻而成,寓意着神鹰展翅翱翔。那时的“应”与“鹰”同为一字。所以平顶山称作鹰城,此玉鹰也成为我市的市徽性标志。</p> <p class="ql-block"> 进入春秋时期之后,楚国高度的文明也汇入了中华民族南北交融的长河中。来到第三展厅“楚汉文明”。刚踏入本厅就看到了镇厅之宝—束腰垂鳞纹升鼎,此鼎是一个典型的楚式鼎,其主要特征为束腰平底。</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的小小解说员在给同学们解说玉覆面,又称玉暝目,是金缕玉衣的前身,我们可以看到,它上面有许多的小孔,人们用针线将这些小孔穿起来缝制在一面布上,置于墓主人的面部,用于保护其面容。</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展厅名叫“唐宋遗韵”。唐宋时期,平顶山境内制瓷昌盛,成为当时全国制瓷业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而博物馆最后的终点是一面名人墙,展示的是平顶山的历史文化名人。</p> 收获满满 <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30分,所有的班级都完成了寻宝任务,在寻宝的过程中大家一手拿着《寻宝线索卡》,一手持笔,认真观察博物馆的每一个宝物,并在自己的《寻宝线索卡》中画出重要的词句,找到宝物赶紧记下来。在中途休息过程中每个班级进行了总结,整理了各自找到宝物的结果。同学们充分的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相互信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每个班级都陆续找到了宝物。找到的宝物涉及文字、青铜、玉器、陶瓷器、乐器、人物等多个门类,临近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都说以后要常来参观,多多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最后每个班级都收获满满,并在博物馆门口留下了足迹。</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寻宝之旅,既让孩子们增加了知识,同时也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们在实践中,不仅零距离地了解历史,同时还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保护文物的美好情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