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1</h1>昨天一朋友向我讲了这么一件事,他一直觉得很内疚。<br>有一回,朋友和他的朋友在一起吃饭,自然少不了酒。他们都爱喝酒,而且酒量很好,每回必须喝到一定的量才肯下桌。每次喝酒结束,大家都各自回家。朋友是个细心热情的人,每回散桌,他都会一再交待桌上的朋友,路上注意安全,不要酒后开车,还会多啰嗦几句。<br>那天散桌,大伙喝得已经有些高,兴奋之余有人提议再去吃宵夜,继续喝。没人拒绝,朋友想阻拦,可话到嘴边又隐了回去,生怕挫了大家的兴致。<br>大家借着酒兴,一路颠的来到夜宵摊,找了个位坐定,点了一堆吃的。那晚确实喝很高,也喝到好晚,各自谁也照顾不了谁就回家。<br>第二天,朋友家来电话说他的朋友昨晚回家的路上摔了跤,至今还在医院昏迷。电话那头隐约在哭泣,想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堆为为什么让朋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朋友家人说,你作为朋友,如果当时多一句嘴,让他少喝点,让他路上小心点,这事可能就不会发生,现在人躺在医院里死活也难预料。<br>朋友对这件事一直很难过,好几次坐在一边自言自语,如果当时我补多一句话,大家就不会去吃夜宵,或许这事就不会发生。平时都能多句嘴,为什么那天就少了这么一句。<br>就一句话,让朋友变得像个负罪的人,成天沉默。<br><h1>2</h1>儿时,大人教育自己总是喋喋不休。做事要怎么怎么做,说话要怎么怎么说,吃饭时要怎么怎么注意,对人要怎么怎么尊重,遇到困难要怎么怎么对待。听得实在烦,年龄太小根本就不敢反抗,更不敢辩驳。<br>后来,稍有长大点,大人依旧还是反复叮嘱,反复教导,耳朵早已长出了老茧。大人多说一句便敢反驳,而且还驳得似乎特别有理。常常因为驳得太多,把大人气得又是喊来又是骂,情急之下还会被狠狠的揍一顿。<br>等到自己为人父时,才猛然发现,自己也学会了原来大人教育的一套,在孩子耳边一次次的说导,一次次的重复着的重复。原来,大人每一次的多一句都是在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任,不希望跌倒在成长的路上。只是等到明白了当时大人的多一句,却错过了很多不该错过的机会,痛失了很多不该痛失的东西。因为那个时候总觉得大人话多,很多话根本就没听进去。<br>出门要交待,做事要交待,吃饭要交待,睡觉要交待,玩耍要交待,在这些上面,大人从来都是话多,不嫌累的告诫。<br>现在想来,正是大人的这种多话,才有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正是有些特别的多话,幸许自己懂了,才免于其难。<br>在自己不明白大人一片苦心的时候,总觉得大人话真多,怎么就不能少句话,老这么烦。而在大人看来,多一句就是要让孩子们记住,只有这么着才会让自己成长得更好。宁可多一句,也不愿少一句。记得大人爱说的一句话,大人多一句话就是想你少吃亏。<br><h1>3</h1>多一句不多,少一句不少,这叫做恰到好处。生活中恰到好处的话实在太难。<br>常常就一个人来说,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来的多一句、少一句能恰如其分,到了新的环境因素中或许就真的多了,要不就真的少了。<br>话如其人,话如其事,能够全面、正确把握得了场合、时间和对象的确实要有一定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也不是在每种环境下能做到。灵活的人,复杂的事,看清了这个,摸不透那个,除非你一直保持沉默,从来不在多和少中挑选,把持住自己便是。<br>生活里常因多一句酿了大错,这叫祸从口出。很多时候这多一句并无准备,只是受某种特定东西的驱使。<br>早些年流行这么一席话,领导面前说大话,朋友面前说真话,老婆面前说假话。这三种话,也不是随便说,说到对方心上便是有利之话,说不到,结局谁也说不准。大话可以多,但也不能太多。真话不必多,但也要看对象。假话不必少,少了容易露出马脚。<br>关键时刻多一句是善意,错误时刻少一句是出路。<br>当不知道是不是要多一句,还是要少一句的时候,须得保持清醒头脑,多在心里想想,多听听别人,多看看环境,多观察变化。能不说的尽量不说,必须说的半个字也不少。<br>多一句、少一句就是一句话的距离,往往产生绝然不同的结果。不该多的时候多了,这是自找。不该少的时候少了,这是不负责。<br>很多情况下难以把握准这多和少的度。不冷静的时候,自然会多,情绪低落的时候肯定会少。<br>生活就是这样,多一句不行,少一句也不能,刚刚好又难做到。所以,不要过分纠结起来,多用点心去做,多用些情对待,即便多了或少了一句都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毕竟人都是有缺点的,重要的是能够学会承认和纠正。怕就怕错了也不自知,甚至还强调各种理由来搪塞,那就实在不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