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旅行

陈玉林(晴空一鹤)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风景的类别极其丰富,绝大多数人的一生因为种种原因,不可能看尽天下的景致,但却可以在条件的许可内,有计划、有选择的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每个人的学识不一样,兴趣不一样,观察角度和欣赏习惯不一样,因而旅行目标的选择自然也呈现多样性。某个地区、某种景观类别,除了地理地质景观特征外,还具有历史、民俗、宗教、文化等内涵。自古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人们学习和认知世界的最佳途径,行走还是一种印证、检验和充实个人知识的捷径,其实行走本身也是一种阅读。旅途中,各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地理地貌的丰富性,以及宗教、艺术等,无不吸引着我们,并促使我们背起行囊、踏上旅程,通过行走去经历、体验和感受大千世界的精彩;旅行更是一个人成长、成熟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开阔眼界、兼收并蓄、勤于思考,最终受自然启迪而获得觉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海螺沟距成都280公里,位于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是我们2010年行程中离开成都、奔向大香格里拉的第一站,海螺沟的看点主要是冰瀑布、冰川和贡嘎主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海螺沟的冰瀑布名闻遐迩,高1000米,宽1100米;1号冰川就在主峰脚下,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贡嘎主峰巍峨耸立,海拔7556米,在极高山里也属佼佼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们下到冰川上时,两侧高大的山体,前方巨大的冰瀑布令人震撼,而人就如同蚂蚁一般渺小;周遭冰洞、冰裂隙冒着寒气,泛着蓝光;脚下的冰层厚达数十米、上百米,恍如另一个世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中即为冰瀑布主体,右上方即为被称作“蜀山之王”的贡嘎主峰。 建议:找到峡谷边沿的小路,可以下到冰川上,近距离的接触和较远的俯视、不是一回事,但在没有安全保护的前提下,切不可靠冰洞和裂隙太近,注意安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1:海螺沟冰瀑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2:雅加情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雅加情海距磨西镇37公里,属雅家梗景点之一,海拔3400~3600米,是一个雪山簇拥、杜鹃环抱、极富传奇色彩的“爱情之湖”,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游历于此、曾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游览雅加情海的人,大多是初到高原,为了领略诗情画意,只好忍受缺氧带来的不适,一路向上攀登,直到这一高山海子出现在眼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景区大门到达山上的海子有较长的一段山路,需要一定的体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3:横屏~木格措七色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木格措坐落于大雪山脉中段,属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康定市区17公里,七色海与野人海的海拔分别为2600米和3780米,景色宜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第一次去时,曾从野人海步行到过后山,在那里可以欣赏贡嘎山。野人海对面有一条小路,若在当地向导带领下、可以一直去往塔公草原。七色海很美,尤其是秋色;海子对面矗立着莲花山,白云悠然渡空,彩林七色斑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建议:木格措景区很大,上山可以乘坐景区游览车;下山时、如果体能允许,尽量步行,沿途有风景可以欣赏。</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4:雅拉神山(背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雅拉神山位于道孚、康定和丹巴三县交界处,是大雪山主峰之一,海拔5820米,藏族古籍称其为“第二香巴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凡到过新都桥的游客,大多会去塔公草原,在坡地上隔着塔公寺远眺雅拉神山,很是心旷神怡。可惜我们去了两次,由于云雾缭绕、都未能一睹尊容。图片上的雅拉神山是其背面,我们去往丹巴的路上、在一处观景台拍摄的,一条小路蜿蜒而上,两边山坡秋色招摇,雅拉神山矗立天际,别是一番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5:丹巴甲居藏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甲居藏寨位于甘孜州丹巴县境内,“甲居”乃百户人家之意;藏寨自大金河谷层叠向上,直至卡帕玛群峰脚下,世代居住着嘉绒藏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是坡地,平整的土地面积极为有限,以前这里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半耕半牧。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升温,这里的藏族居民搞起了旅游,提供较有特色的吃和住。甲居藏寨的看点有民居、碉楼和自然风光。藏式民居自成特色,高耸的碉楼声名远播;风景集中在春秋两季,春天降水较多,云缠雾绕,各种植物花草披红戴绿点缀在藏寨周遭;当秋风送爽之时,漫山金黄。在这里最佳的旅游方式,放慢节奏,小住几日。若有缘,付点小费,藏民旅馆的主人会邀请几位丹巴美女,与住宿的游客载歌载舞,共度良宵。他们还会为游客提供免费的、自家栽种的水果、玉米等,很有人情味。当你离开后,一个念想始终缠绕心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下图拍摄于秋日清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6:横屏~丹巴中路藏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路(乡)藏寨出名也很早,但由于公路较差,那时只有越野车能够上去,因而2010年我们未能上去,如今公路新建完毕,交通便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5年我们再度来到丹巴,终于登上中路乡,了却了夙愿。这里很多藏民正在修建旅馆,为迎接四方游客做着接待的准备。中路乡有一片台地,面积较广,显然比甲居乡有更多的耕地,到处都有藏民在自家的田地里劳作。藏式民居精致,农田里刚刚收获了玉米,小型拖拉机哼着小曲,四处升腾着炊烟,一座宁玛派寺院宁静而神秘,对面墨尔多神山云雾缭绕,大有桃花源之意境,让人流连忘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中路我爬过一座碉楼,数十米高;没有我们熟悉的楼梯,在每一层楼,只有一根圆木斜伸着连接上下,圆木用斧头劈成阶梯状,约20公分宽;没有扶手,攀爬时一边抱着圆木、一边小心翼翼地、注意平衡一步步往上,再一层层上至楼顶。爬到楼顶,眼界忽然开阔,远近高低的景色尽收眼底。清朝时期,清政府曾发起两次金川战役,碉楼在当年给清军造成巨大的困难。如今,它已成为旅游的一个景点和项目,曾经的过往仅留存于文字和记忆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墨尔多神山在大、小金川汇合处、丹巴县境内突兀矗立,主峰海拔5000米,是苯教神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路藏寨值得一游,现在的条件要好很多。</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7:横屏~双桥沟牛心棚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双桥沟位于小金县境内,归属四姑娘山风景区,沟口至最后面长约30公里;景点大致有青果坪、撵鱼坝、枯树滩和阿妣山等。秋天的川西,秋色的深浅大不一样,318线上的木格措还只初秋,而317线上的长坪沟已是深秋;沟里的树木大多枯落,唯有阿妣山下的落叶松在勉力摇晃着橙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以前双桥沟也是个牧场,升级为风景区后就禁止了放牧,当地的牧民也都另有安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站在栈道上,想象着春天里的景象:山坡上花草茂盛,路两旁树木扶疏,沟谷里溪水潺湲。而眼前的一切,似乎在等待着寒冬的降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图为景区内名叫牛心棚子的地方,这里原本是一片牧场,背景是阿妣山,很多山峰都超过5000米。图片中央的房屋,推测可能是护林人的住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双桥沟需要一整天时间。夏季景色也很有特色,绿色葱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8:横屏~长坪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四姑娘山风景区主要由三条沟组成,即长坪沟、双桥沟和海子沟;在这三条沟里,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欣赏到四姑娘山幺妹峰。长坪沟全长29公里,主要景点有虫虫瀑、枯树滩和木骡子等,游览方式以步行为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片的左上方的山峰即为四姑娘山幺妹峰,海拔6250米,是邛崃山的主峰,有“蜀山之后”的美称。也许有人会问,这么高的山峰为何看不到大片的积雪?难道雪线都上到了6000米了?非也,由于石壁过于陡峭,基本就挂不住冰雪。右下方是为喇嘛庙,新建、刚刚落成(2010年的行程),里面还没有正式住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虽然说长坪沟和双桥沟里都有枯树滩,但就规模和精彩度而言,长坪沟的更突出。枯树滩的景致就是一大片沙棘树生长在大面积的水中,落叶后的沙棘树廋峭枯劲,张牙舞爪地向外伸展。然而在这前些年曾有个一次地震,枯树滩的坝子被震塌了,水已流尽偌大个枯树滩沙石裸露,沙棘树面目狰狞。我们去的时候,有几台挖掘机正在枯树滩里作业整理,曾经欣赏过的图片里的景象没有了,是个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9:横屏~毕棚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毕棚沟位于阿坝州理县境内,著名的红叶观赏胜地,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毕棚沟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完全的自然生态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著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初进沟尚觉平常,待到了游客中心后,精彩接踵而至,四望里秋意荡漾。雪山耸峙,秋林金黄;飞泉高罥,溪水清冽;七色斑斓,幻彩迷离。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毕棚沟最佳是秋季,需要一整天时间。</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10:横屏~达古冰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达古冰山位于阿坝州黑水县境内,系罕见的现代山地冰川。雪山的北坡和南坡发育有60~200米的山地冰川,即1、2、3号冰川,面积约8.25平方公里,这是整个景区的灵魂所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游客只有乘坐缆车方能到达山顶,下了缆车、前方一平台上一块巨大的、上刻着4860米的石头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人们纷纷跑过去现在石头前留影,我们也不例外。现在悬崖边的栈道上,四面群山环绕、脚下云海翻腾,竟一时不知身在何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接近5000米的高度,大多数人都有高反,只是程度不同。我记得我们刚到时,曾看见一位女青年,原本站的好好的,突然晕厥倒下,惊吓了众人,后来经过救治渐渐苏醒。一了解,刚从成都过来,当天就从海拔1000米陡然上升到4800米,由严重缺氧所造成。我们不例外,也有高反,只是轻微型。玩着玩着、看着看着,风景看了不少,没留意、却把达古冰山的“灵魂”给看丢了,也即忘了那三处冰川😃,遂成缺憾,恐怕这也是高原反应的一种吧,思维没那么清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此切不可忘了去山上的冰川看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11:九寨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九寨沟位于岷山山脉南段、阿坝州九寨沟县(疑为当年的南坪县)漳扎镇境内,因沟中曾有九座藏寨而得名。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我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自1975年始,多个国家级、省级有关单位,多批次对九寨沟进行考察,发现、发掘其多方面的特色;1984年,首次作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对外开放。2017年8月8日,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了7级地震,九寨沟多处景点遭到破坏,火花海和诺日朗瀑布已不复存在,很是遗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5年我们第一届(82级)电大中文班毕业,几位同学的毕业论文选取“社会调查”题目,调查调查着就来到了九寨沟和黄龙。回来后,这几位向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游览九寨沟和黄龙的见闻,喷出一大推词汇,极尽学科专业之能事,直听得人垂涎三尺。当时我好后悔啊,为什么要选古汉语虚词的题目,为什么就想不到出去调查调查?呵呵,原来大脑不够用。后来我发誓,以后我一定也要去九寨、黄龙“调查调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7年5月开始了圆梦旅程,在成都参加了“九寨、黄龙7日游”的一个旅游团。7天的旅程初次领略了川西北迷人的风光,九寨沟、黄龙美得令人震撼,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唯一遗憾的是那还只是一个夏天,九寨、黄龙并未把它们深藏的精彩都一一呈现出来,而是留给了金风送爽的秋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的九寨沟管理不严,对游客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不出事便好。那次我和妻子光着脚、拎着鞋,在珍珠滩瀑布上来回走动,但觉得水流彻寒。后来想,唐僧一众四人从这里走过(电视剧里),那叫“西天取经”;而我们光脚走过,倒像是“逃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5年的秋季,时隔28年之后、我又来到九寨与黄龙,故地重游,再次圆梦那里秋日的精彩。尽管天气不甚理想,而秋天的色彩却缤纷斑斓更加迷人;尽管天上下着小雨,我依然兴致满怀;尽管没有冰雪与蓝天白云,但我在沉静、缤纷与幻彩中完成了“来自天堂的水”的拍摄,兴尽而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只能选取一张图,就只好选这一张,它向观者展示了从水底到天际的垂直景观,尽管还是个阴雨天,尽最大可能来领略九寨沟的秋色。九寨沟的门票两天有效,尽量安排两天的游程,一天一条沟,放慢节奏、尽情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12:横屏~黄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黄龙位于阿坝州松潘县,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著称于世,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勾內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等美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7年5月来到黄龙,沿着山坡一路上行,当时还没有铺设栈道,游客可以在钙化池间穿梭;能够零距离接触钙化池,不仅看、还能摸。从门口到“人间瑶池”之下,钙化池里只有积雪而没有水;只等爬到“人间瑶池”区域,钙化池开始积满了水。我们首先上到“金沙铺地”,只见冰雪融水从山半腰汩汩而来,流向景区最上方的钙化池(人间瑶池),只当上面的钙化池满了以后,再溢出流向下面的池子,直至所有池子盛满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光脚、拎鞋进入钙化池,池水冰冷彻骨,不能停留(当时景点无人管理)。有的池子里有石塔,我在中山陵见到过不少回,那是僧人圆寂后的墓。黄龙景区内有座黄龙寺,我想这些石塔可能与寺院和曾经的僧人有关。如果说,安放石塔的时候钙化池尚未完全形成,那距离今天的时间就足够长了。我们去的那天天气晴好,雪宝顶(岷山的主峰)屹立景区的正上方,群山拱卫,我们就以钙化池做主体、雪宝顶做背景留了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初夏,刚开始冰雪消融,池水未满,显然不是观赏的最好季节;2015年再度重游,已是深秋。这次乘坐缆车至山顶,然后拾级而下至“人间瑶池”。在索道站,我拍下了下图,钙化池如梯田状层叠而下,又如一串蓝宝石项链遗落在岷山脚下,十分奇异。而山下的“人间瑶池”则倒映天光云影,移步换景,色彩缤纷,真是醉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黄龙可以乘坐缆车,在山上俯视犹如龙鳞一般的钙化池,接近于上帝的视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13:牟尼沟瀑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牟尼沟位于阿坝州松潘县,风景主要以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温泉、巨型钙化瀑布、环形瀑布、钙化彩池为特色;景区由扎嘎瀑布和二道海两部分组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所说的牟尼沟瀑布,指的就是扎嘎瀑布,瀑布高104米,宽35米;瀑布顶端是个海子,瀑布口海拔3280米,巨大的水流从顶端平分流经三级白色台阶跌落而下,冲击钙化石壁而形成世界第一大钙化瀑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沿着左边的阶梯向上,在接近瀑布顶端时、发现一座横跨瀑布的栈桥,专为游客搭建,便于在最好的角度欣赏瀑布。人在栈桥上,瀑布从头顶迎面倾泻而来,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接着再从脚下奔涌而去直至底部。几乎零距离的接触,令人惊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景区内的二道海需要时间,我们没去,九寨沟的海子、黄龙的彩池都是杰出的代表,于是我们乘车赶往黑水县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是扎嘎瀑布的全景,近距离的、震撼人的景观,在这里是很难领会到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朋友们若到了牟尼沟,别忘了去二道海看看,那里也有不少的钙化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14:横屏~色达五明佛学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明佛学院位于甘孜州色达县的喇荣沟,距色达县城20公里,海拔3700米。从前这里只是一处宁玛派的修行点,后进行了扩建;1985年5月,形成喇荣学经点;1997年成立喇荣五明佛学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到达时,恰逢学院一年一度的大法会,僧人和信众从四面八方赶来;举目望去,僧舍密密匝匝、鳞次栉比扑面而来的是一片喇嘛红;帐篷见缝插针(信众临时住处),散落于僧舍的缝隙处。很多信众携家带口来次,甚至还有不少襁褓中的婴孩。信仰使他们淡定而平静,忘却一路的奔波和艰辛;孩子们紧随着大人,从小就参加宗教活动,逐步建立起信仰,这就是传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们爬到坛城附近的高处、俯视整个喇荣沟,一条大路从两山间的沟谷蜿蜒而来,山坡上的僧舍如蜂房般的密集。平时有3~5万人住在这里,最多时达到8万人;大法会期间,连同信众、总人数将超过20万,何等的壮观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山上巧遇一位老乡~南京帅小伙,他两年前来此学习佛学,再有一年时间就要结业。我们问候过,他还为我们指路,并同我们合影留念。这里的一切都很简单,这里的生活十分清苦;僧人、学僧长年学习修行,甘守清贫、身无长物;在缭绕的桑烟里、天籁般的诵经声中,安详宁静、平和善良,令人印象深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明佛学院的“五明”:一曰“声明”;二曰“工巧明”;三曰“医方明”;四曰“因明”;五曰“内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色达佛学院,住处最好近一些,便于晚上爬到山上欣赏特殊的夜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15:横屏~白玉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白玉寺位于甘孜州白玉县城西南的白玉山上为康藏地区三个最大的宁玛派寺庙之一;白玉寺依山而建,僧舍的格局和色达佛学院颇为相似,密集的分布于山坡之上,也很有特色。寺院历史悠久,始于清康熙年间,有“灵鹫莲华院,人间明镜台”的美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白玉寺的金顶,是按照佛教里坛城的形制修建的,上面一共三层:底层是莲花生,中层是四臂观音,三层是释迦牟尼。我们站在金顶上放眼四望,一条河流从上游而来、流向远方,远处群山起伏,坛城下方的一个屋顶上、一位年轻学僧静坐冥想,头顶白云悠然而过、仿佛触手可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经过白玉寺的广场时,那里热闹忙碌,僧人及信众正在布置会场,两天后就有一场法会,将进行诵经、跳神等活动,可我们只有一天时间,无缘这场法会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16:横屏~德格印经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德格印经院位于甘孜州德格县城(更庆镇)的文化街上,在藏区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它现在已不再是寺院(前身为更庆寺),没有大型的佛堂和经堂,没有自己供奉的主尊,德格的信众却每天都来围绕它转经;它不是专业的文化学术研究机构,可宗教学者、文化学者都慕名前来瞻仰;它不像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那等名气大,却又众多藏传佛教的信徒,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到此拜谒;它算不上有独特自然资源的旅游胜地,而中国国家地理、西藏人文地理等众多杂志书刊都图文并茂地介绍它;甚至中央电视台也设专题来报道、宣传它;另外,还有一家美国的基金会也出资研究它、保护它,这都是为什么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德格印经院是藏地三座古老的印经院之一,除它外还有日喀则印经院和拉萨印经院。日喀则印经院“文革”中被毁,余下的两座中就数它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德格印经院始建于清雍正时期、第十二世德格土司,至今已有二百七十年历史。建院以来,它一向奉行兼蓄并存的文化政策,各教派的佛经和其他佛教典籍都有收藏,内容包括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完整的大藏经和其他重要的佛教典籍,天文、历法、历史、艺术和藏医药等。现存近28万块木刻雕版。至今仍延续着唐宋以来雕版印刷术的应用,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木刻雕版印刷中心,是一个文化活化石。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注重历史文化的游客,一定要到印经院里去,这样可以对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17:雀儿山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雀儿山位于川西高原甘孜州、横断山脉的北部、沙鲁里山的北段,主峰海拔6168米,突兀于周围10座5500米的山峰之上。山体由花岗岩侵入构成,经流水、冰川等作用后石峰嶙峋、山脊呈锯齿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雀儿山垭口海拔5050米,是G317由四川进入西藏的最重要的隘口,盘山公路险峻,山上山下气候迥异,实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2010年秋我们从西藏昌都返回四川,其时还没有隧道,必须翻越雀儿山。当我们的车子(2010年的行程)爬上4000米高度的时候,前面的车子都停住了,上前一问、原来山上下雪结冰,道路湿滑难行,司机们皆停车上防滑链,准备翻越垭口。乘此机会,站立路牙边拍下了这张图片,仿佛一幅水墨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过了垭口后,由上行转为下行,因为有冰雪,车子开得很慢,转过两道弯又遇上了险情。一辆满载货物的拖挂在会车时沿着右边路崖行驶,当年轻司机欲把方向转向路中间时,车子出现了甩尾,车身倾斜,非常危急,紧急刹车,跳下了驾驶室。坐在旁边的老驾驶下车后立即进行排险,拿起铁锹和另外的车上的司机(帮别人也是在帮自己)一道,铲去车轮前后的冰雪,再到左侧路边找来干的碎土石铺在车轮的前后路面上;接着老司机脱去上衣,重新上座发动汽车,小心翼翼地、缓慢地驾驶汽车直行,待挪出危险地段后、再把车往路中间靠;这期间,所有旁观的人都屏住呼吸,捏着一把汗;车尾调正,险情排除,大家这才松了口气。过后有一位司机说,前几天也是冰雪天气,就在这附近,有一辆运送木板的车子侧翻,翻下了路崖,车子打着滚,木板在空中像纸片一样的飘飞,场面惊呆了所有过往车辆上的人,令人魂飞魄散。两年后,我们同车中的人再次翻越雀儿山,在4000多米的高度遇到前车车祸,被堵的车子前后几公里,时间长达两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借翻越垭口之话题,我们还有一段惊险的亲历:岷江边的公路由于2008年大地震引发的塌方白天被封锁,我们只有夜间设法通过。我们夜里两点钟离开日隆镇、翻越巴朗山垭口(海拔约4000米),夜里山上突降大雾,能见度只有几米,且路上有薄冰。司机小李子在下坡路段遭遇险情,没上防滑链、路结薄冰、又大雾,刹车有点失灵;他脱去衣服、只穿汗衫光着膀子、一声不吭驾着车,待高度下降了1000米后停车休息,惊魂甫定地告诉我们:先前路段上遇薄冰刹车失灵,没敢把实情告诉我们,怕吓坏了我们,刚刚他才缓过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为什么要讲述这些?就是因为川藏公里很多垭口海拔高、气候多变、道路狭窄、多冰雪、十分险峻,危及过往车辆及司机的生命安全,故而政府为保障川藏公路的畅通,更为保障过往车辆和人员的生命安全,从2010年底开始修建雀儿山隧道,至2017年9月才通车;而巴朗山修建的隧道,也于一年前(2016年10月1号)通了车。随着隧道的通车,川藏线上很多垭口不必再过了,路程及时间都大大缩短了,风险也大大的减少了,只是高山垭口的风光也欣赏不到了,当然安全总是第一位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下图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18:横屏~年宝玉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年宝玉则坐落在巴颜喀拉山脉东段,位于青海省久治县;年宝玉则是因被称作“果洛发祥地”而收到人们尊崇的神山;主峰海拔5369米,终年积雪,周围有约8平方公里的高原冰川;山峰长40公里,宽25公里,由无数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山上冰雪融水形成众多湖泊,除仙女湖,妖女湖外,较大的海子(湖泊)共有16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年宝玉则自2018年4月10日起停止对外接待(我们是2015年的行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夏秋之际有降水、并有云雾的天气景色是最美的,犹如仙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目前好像已经解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19:横屏~九曲黄河第一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黄河第一湾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诺尔盖县唐克镇,此处是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黄河第一湾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海拔4500米)之黄河,流经四川省境内,在诺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院旁形成著名景点。黄河在此横切径为300米,白河横切径为400米。黄河于次段流程中,为四川与甘肃的界河;河西为甘肃,河东为四川。黄河自甘肃一侧来,白河自黄河第一湾湾顶汇入,形如“S”型;黄河之水犹如仙女的飘带从天边缓缓飘来,在四川边上轻轻抚了一下、又转身飘回青海,故此地称为“九曲黄河第一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黄河流域有两个景点最为著名,一个是位于中原的壶口瀑布,另一个就是图片上的“九曲黄河第一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图拍摄于索克藏寺院背后山坡上的观景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20:横屏~泉华滩《中国国家地理》曾专题介绍过泉华滩,我们带着那份记忆,于2015年秋开始了这段行程。从新都桥出发,不久就转向了泉华滩的方向,道路经过雅哈垭口我们做了停留。雅哈垭口海拔4568米,是一处欣赏贡嘎山的绝佳位置,前方数座6000米以上级的雪峰一字排开,十分壮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泉华滩位于贡嘎山西坡、康定市贡嘎山乡(原六巴乡)玉龙西村,海拔约4000米,属高山河谷草甸地貌。泉华滩因一种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泉水、在地表产生化学沉淀而成;长达900多米,宽100多米,依山而下形成8个泉华阶地;每个阶地上有十几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五彩池,水深40~70厘米;彩池里水草相依、石花点点,疑为瑶池降临人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夏季由于冰雪融化,池水有丰富的补给,倒映蓝天白云;秋冬季池水接近干涸,景色要逊色不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21:横屏~新路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新路海位于德格县境内的雀儿山下、川藏公路一侧,海拔4040米,湖面约6.2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冰川、雪峰、水草丰茂的牧场、针叶林等良好的原始生态。新路海藏语名“玉龙拉措”,相传这里有《格萨尔王转》中、格萨尔与珠姆的动人故事。新路海,还是我国最大的终碛堰塞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22:亚丁~央迈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 1922年,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受雇于美国农业部、并得到美国【国家地理】的资助,来到中国进行动植物以及地理的考察。在中国期间,他收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而真正使他成名的,还是他为【国际地理】杂志发回的文章和照片。他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川滇藏大三角区域的自然与人文,首次向世人揭示了一个与现代文明社会隔绝的秘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受约瑟夫.洛克的文章图片的启发,创作并发表了一部名为《消失的地平线》的小说。其中的蓝月亮谷,是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人间乐土~香格里拉。这个美丽的地方在中国藏区的神秘的峡谷里,周围环绕着金字塔般的雪峰,蓝色的湖泊,宽阔的草甸,雄伟壮丽的寺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祥和而宁静。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轰动,并首次让人们知道了“香格里拉”的名字。1944年,好莱坞拆巨资把该小说拍成电影搬上荧幕,再次将香格里拉的名声推向高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图为亚丁三神山中的央迈勇,据传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海拔5958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23:亚丁~夏洛多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二) 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寻访“香格里拉”的热潮。1957年,印度宣称香格里拉在他们那里;1992年,尼泊尔声称在境内找到了香格里拉。在国内,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旅游热不断升温,川、滇、藏都宣称香格里拉在自己的区域内:西藏学者认为,香格里拉实际上就是藏传佛教里描绘的“香巴拉”,位于藏东一带;四川专家确信,香格里拉就在稻城亚丁区域;云南更绝,于2001年楞是把迪庆州的中甸乡改名为“香格里拉县”。一时间,“香格里拉”声名鹊起,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此处所说的“大香格里拉”并非确指某一地域,而是指具有相同共性的较大的区域。这些共性包括雪山、河流、峡谷、草甸、森林、寺院等;地域上指西到西藏的林芝地区,东至四川的泸定及岷江的上游,北到四川北部若尔盖及石渠县的最北端、还包括青海果洛州及甘南一部分,南至云南丽江一线的广大区域,也即川、滇、藏三省区交界的大三角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香格里拉也好,香巴拉也罢,她们其实都是伊甸园、桃花源和人间乐土的代名词,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理想国;她们代表的不仅是一片风景,而是一种意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下图为亚丁三神山之中夏洛多吉,被称作金刚手菩萨,海拔高度一同央迈勇,也是5958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24:横屏~亚丁仙乃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三) 大香格里拉区域主要有三条线路,即滇藏线(G214)、川藏南线(G318)和川藏北线(G317)。它们如同一根根丝带,串缀起分布于两侧的景点、形成一条世界级的风景大走廊。比如滇藏线上有丽江、束河、白水台、泸沽湖、虎跳峡、中甸、梅里雪山和盐井等;往北过邦达、昌都进入青海境内;川藏南线连接:海螺沟、泸定、木格措、新都桥、塔公、理塘、稻城亚丁,向西翻越东达山直趋然乌湖之来古冰川和米堆冰川;川藏北线经过四姑娘山、大小金、丹巴、甘孜,经新路海、翻越雀儿山到德格、再到昌都。另外,G213自汶川向北,映带米亚罗、黄龙、牟尼沟、九寨沟等。所经之处,一座座积雪映日的极高山,一道道深切险峻的大峡谷,一条条蜿蜒奔流的大河,一座座辉煌壮丽的藏传佛教寺院,一处处深蕴藏地文化的村寨,一片片碧如翡翠的高原湖泊;四季变幻的风景,无处不在的精彩。它们震撼着世人的心灵,吸引着世人的视线,引领着旅行的脚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图为亚丁三神山之首的仙乃日,据传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海拔6032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25:横屏~乡城民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乡城县地处四川省甘孜州西南部,横断山脉中北段,金沙江东岸纵谷地区,属大香格里拉旅游圈腹心地带;东与稻城县接壤,南与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比邻,西连得荣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乡城为藏语音译,意为“手中的佛珠”;2005年4月,县政府所在地桑坡镇更名为“香巴拉镇”。香巴拉也为藏语音译,又译为香格里拉,意为“极乐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26:横屏~白水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白水台位于哈巴雪山的山麓、香格里拉县城(原中甸乡)东南的三坝乡白地村,海拔2380米,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源地。它是由于碳酸钙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观。含碳酸氢钙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盐逐渐沉淀,长年累月就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被称作“仙人遗田”。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华泉台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下图:不同角度和不同时段里,台池里水的颜色不一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27:横屏~中虎跳中虎跳峡位于香格里拉虎跳峡风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虎跳地处香格里拉虎跳峡镇核桃园村和本地湾村之间,夹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中,是我国第二深的大峡谷,最大落差3800米,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真正的虎跳石位于中虎跳核桃园村所辖的河段内,在此区域可看见明显的落差,江水倾泻而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虎跳尚未正式开发,由当地村庄维护。我们从本地湾村的“张老师家客栈”下行至江边。游览虎跳峡,无论是上虎跳还是中虎跳,最佳的季节当为夏季,其时上游水势增大,当江水通过狭窄的江面时,浊浪翻滚、江水奔腾、声若雷鸣,游人能够真正领略到虎跳峡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28:横屏~纳帕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立于1984年;水面海拔3266米,湖泊面积660平方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纳帕海属湿地生态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季节性湖泊、沼泽草甸,是黑颈鹤等候鸟越冬栖息地。这里是中甸县最大的草原,也是最富于高原特色的风景区之一。由于藏民的悉心爱护,每当秋季来临、许多飞禽便光顾这里,如黑颈鹤、黄鸭、斑头雁,它们在草原上空高飞低旋,情景颇若人喜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片为湖边草场一景,几位藏民于劳作间小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29:横屏~丽江古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丽江市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丽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如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丽江需要多点时间,放慢速度,走走坐坐看看,细心品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30:泸沽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泸沽湖位于云南宁蒗县和四川盐源县交界处,行政上属两县共管;水域面积约50平方公里,水深平均40米,最深处100米;泸沽湖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2015年的行程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自然风光上,一来时间有限,二来这里的人文已经嬗变成“人文”。可能是原生态人文收到外面世界的影响的“升级”,而更可能却是旅游商业文化的侵蚀。曾经的母系氏族、女儿国和走婚习俗正从历史舞台渐渐消退,曾经女儿国的代表性人物杨二车娜姆出走了,她走出了女儿国,走向了花花世界,更是走出了国门。随着杨二车娜姆的成名与出走,越来越多的女儿国青年也开始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渴望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因为外面的世界真精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的泸沽湖仅剩下了自然风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摄于到达泸沽湖当天的黄昏,难得一见的云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31:横屏~泸沽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泸沽湖也是一个值得你放慢脚步、放松心情、细细品味的地方,尤其是晨昏:日出日落,湖光山色,朝云晚霞;湖边的酒肆茶吧,湖风轻抚,水鸟欢歌,湖浪低吟。暮色降临,你若漫步湖边,星空璀璨,宇宙深邃,遐思无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32:横屏~盐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盐井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东南部。我们所到的盐井,以及人们通常所说的盐井,都是指盐井镇。从西汉开始,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盐井的管理,它曾有过长时间的辉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盐井曾是茶马古道的咽喉:盐井地处三江流域的峡谷区,盐井镇坐落于澜沧江东岸的台地上;东面背靠芒康山、翻过高耸的山脉即为金沙江;西面濒临澜沧江和大峡谷,隔着他念他翁山脉的就是怒江;南北即为西临澜沧江、东贴芒康山的狭长的古道。滇藏古道从中甸一路西上,经过芒康山与云岭的结合部到达盐井;而盐井正是处于这一悠悠古道的咽喉段,其交通地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盐业催生昔日的繁华:我于1987年去过四川省自贡市,除参观了恐龙博物馆和西秦会馆外,还特地去参观了井盐博物馆,在那里较为全面的了解了井盐的生产流程、以及因盐业而兴盛起来的盐都~自贡。而西藏盐井呢?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因生存环境和饮食结构,茶叶和食盐成了他们生存必需品;生存的需求,造就了主要位于横断山区的茶马古道。盐井具有丰富的井盐资源,并且扼控着滇藏交通的咽喉,这一切都奠定了盐井在悠悠古道上中转集散地的地位、催生了昔日的繁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与自贡相比:自贡掏挖井、取卤水、运卤水以及熬制,皆为半机械化。尤其是熬制,由于有天然气,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率。而盐井呢,只能依靠人工背运、晒盐池晾晒。最苦最累的,当数劳作于井盐工地的藏族女同胞:她们背着盛满卤水的木桶,于强烈的紫外线下,每天数十趟、往返于两边卤水井和晒盐池之间;她们挺胸昂首、挥洒汗水之际,显露在脸上的、是含着微笑的、被人们誉为“高原红”的紫铜色。高原红好看吗?可能不算好看,若不然内地就不会有那么些人愿意、甚至花钱藏在面膜之下躲避阳光。高原红美丽吗?高原红异常美丽!美就美在“高原红”所折射出的是藏族女性的多情、柔美;也是高原女性的坚韧、刚毅;更是她们对恶劣、严酷生存环境的、那种令人震撼的坦然和淡然!</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33:日照金山(卡瓦格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梅里雪山位于西藏察隅县东部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云岭乡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雪山群,距德钦县城10公里。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最高峰;与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同时它也是雍仲苯教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狭义的梅里雪山在地理位置上仅指横断山脉中怒山山脉中北段的太子雪山区段,以卡瓦格博为首的十三峰均属于太子雪山范围。太子雪山著名的山峰,除卡瓦格博外另有缅茨姆峰(大海女神)和五佛冠峰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梅里雪山共有四条低纬度、低海拔的现代冰川,其中以明永冰川最为著名,她有一个800米高的冰瀑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片:那天早晨我们站在新飞来寺附近的观景台上,7点多钟梅里上空出现一到亮光,一抹晨曦;一条浓墨状的云带,系在梅里群峰的腰际。8点左右,第一缕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对面几座山峰上,“咔嚓”声开始响起;阳光缓缓下移,雪峰上的金黄色渐次变浓。渐渐地,卡瓦格博、缅茨姆和五佛冠峰等雪峰,皆沐浴在晨光中,金色的面越来越大,明永冰川也越显越长;带状的云,由浓墨变成了淡墨,也开始染上了霞光。这一刻空气仿佛凝结,时钟仿佛停摆,唯有一片快门声;这一刻大千世界仿佛只剩下了我和我的镜头,以及对面披着金色袈裟的神山,和一直保佑着众生的藏传佛教诸神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34:横屏~日照梅里群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梅里雪山,原本就叫太子雪山,因早年有一位法国人曾深入到雪山深处的梅里村,他在向外界介绍太子雪山时用到了“梅里雪山”的称谓;当时太子雪山的名声外界知道的很少,正因为这位法国人“梅里雪山”出了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太子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每年秋末冬初成百上千的信众牵羊扶拐、口念佛经、绕山焚香朝拜(转经、转山)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太子雪山属羊(藏历),每逢藏历羊年、转山朝拜者规模更大,场景也更宏阔,也更令人震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卡瓦格博名闻遐迩,曾有很多登山团队和个人,攀登卡瓦格博,也曾发生过多起山难。影响最大的一次,1990年11月~1991年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的第二次攀登中,突遭暴风雪和雪崩,17名队员失踪、遇难。若干年后,中国登山协会决定:针对卡瓦格博,除科考外,不再对外界开放登山运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片:太子雪山群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35:横屏~昌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昌都位于西藏东北部,坐落在扎曲、昂曲两条河流环绕的台地上。昌都自古即为重镇,是唐蕃古道上西藏通往中原的要冲,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就路经此地。现在,川藏线上的G318和G317国道,在西藏境内由滇藏线G214横向连接、贯通;北接青海玉树、南邻四川德格,为川、青、藏3省区交界处重要的交通枢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玉树地区,其上游扎曲、昂曲两条支流于昌都城前交汇,从而形成澜沧江。澜沧江的起点就是交汇处,此后她转向东南,一路奔流进入云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昌都的地形特别,处于四面环山的谷地;东南方向是一个被澜沧江切割而成的豁口。晴日里爬到高处,居高临下地俯视这座城市,别有一番风景。吃过早饭,我们一行人准备去逛街,当走到两江交汇处的天津广场拍摄时,我突然发现了城外有个制高点,估计那儿是个不错的拍摄点。为避免白忙活(路远,且要爬较高的山),离开大队人马独自前往。当我站在预想的拍摄位置回头一看,视线里的昌都太美啦,赶紧拿出相机好好的拍了几张。累是蛮累的,可太值了。原以为昌都也就是西藏地区一个普通城镇,绝对想不到会是眼前的景象:蓝天上白云浮动,四周围峰峦起伏;扎曲、昂曲城下交汇,澜沧江浩荡向东;昌都寺摩云接天,接众生前往极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到时(2010年10月下旬)正值昌都地区解放六十周年大庆,整座城市街道整洁、楼房林立、彩旗飘扬,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36:横屏~昌都磕长头的一家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凡在藏地行走过的人、大多见过如下场景:一两个、或一队藏族同胞叩着长头去远方~他们身着牦牛皮制作的围裙,双手戴着特制的木质手套,额头上长着厚厚的茧子;他们双手举过头顶,合十时发出清脆的一声“啪”;然后双手移至额前,合十时又是一声“啪”;接着双手降至胸前,合掌后还是一声“啪”;最后两手前伸、身体向地面卧倒,前额触地。有的年轻人在扑向地面时向前一跃,能够跃出好几米。三次合掌、以及发出的“啪”的声响,是对佛、法、僧三宝的顶礼;匍匐前行,用自己的身体来丈量从家乡到圣地的距离,这就是叩长头,是一个佛教信徒最庄严最虔诚、并具有特殊加持力的朝圣方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最早见到叩长头那还是在1987年的夏天,当时正在川北一带旅行;再次见到这样的景象,是2010年秋季的大香格里拉之行。此次西藏之旅中,这样的场景更是不鲜见。每每遇见,每每想起,每每震撼。叩长头者要去的地方是拉萨,要去圣城朝拜圣迹,拉萨的大昭寺就是最终的目的地;大昭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则是圣迹中的圣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从长安带去了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鎏金像,供奉在小昭寺内;而随尼泊尔尺尊公主进藏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则供奉在大昭寺。大唐金城公主入藏后,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从小昭寺延请至大昭寺。自此,大昭寺的名头越来越响,香火也越来越旺,而这尊佛像也逐渐成为藏传佛教朝圣者的终极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当清晨来临,阳光穿透缭绕的桑烟,一道道光束犹如神光、投射在大昭寺门前;门口石板上朝圣客身影浮动,他们身体扑向地面,双臂前伸再收回时所发出的声音,和着尘埃向四面飘散。若逢佛教节日,朝拜的人群将扩至半个广场,其时上千人身体的起伏如海浪般翻涌,直看得游客目瞪口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外人看来,叩长头、叩大头(在原地三次合掌,然后匍匐在地、再立起,如此循环往复的叩头方式)仅是一种形式,抑或一种仪式。而在藏族同胞的眼里,见到大昭寺里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就如同亲见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千里迢迢叩着长头去圣城朝佛,在大昭寺门前叩大头,乃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当他们来到大昭寺朝见过佛像、叩过大头,他们无比的兴奋激动,无比的欢愉喜悦。他们修行今生,祈祷来生,并不都只为自己;他们为亲朋好友,甚至为全天下有善心之人。叩头的数量多寡有别,多者要费时数十天,叩满十万个大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写给磕长头的英俊小伙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 郭旗(我的新浪博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看着看着 呼吸加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看着看着 胸内砰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看着看着 我就在队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心灵的路 就这样丈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满胸的幸福 就这样积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英俊的小伙子 多么大的福报 ; 在人海中 自在的前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一步 你迈出的 稳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一个头 你磕的 真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一个起身 你多么的 豪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你在山路上前行 我紧跟你身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你的世界 琉璃剔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你的心灵 洁白无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你的世界 干净;你的世界 让我敬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怎能不 逆缘尽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怎能不 得一切顺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心路 用身高去丈量 真的 就不再遥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注: 郭旗是我新浪博客里的好友,他特地为图片中的藏族小伙子写了这首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谢谢郭旗赠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37:横屏~然乌湖清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乌湖位于昌都市八宿县境内西南面,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公里的然乌乡紧贴G318。然乌湖,是一个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同时它还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的主要源头;湖面海拔3800米,长约26公里;周围高山危耸峻峭,众多5000米以上的高峰皆有冰川发育。冰雪融化的雪水,是然乌湖的主要水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38:横屏~米堆冰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米堆冰川位于波密县玉普乡境内,距 G318仅8公里,《中国国家地理》称其为中国最美的冰川,而米堆村则为冰川下的桃花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一早就进入了景区,当听说我们要上冰川后,当地居民劝我们不要去:前面的路还很长,冰川上地形复杂,有危险。我们没听劝告决意前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站在先前拍摄的位置看冰瀑,并不觉得远,感觉只要翻过几道冰碛垄就能抵达冰瀑脚下。爬着爬着才发现,好不容易翻过几道冰碛垄,前头还有几道冰碛垄;当再翻越那几道冰碛垄后,又有不知多少道冰碛垄在等着我们,好像米堆冰川在有意刁难我们。随着不断地上攀,海拔也越升越高,已接近5000米,缺氧也越来越严重,每登高一段就气喘吁吁,我们就只有走几步、歇一歇。此时内衣已经汗透,体力接近透支,心跳频率加快,呼吸非常急促,双肩包感觉也越来越深重。我们只有咬咬牙、再坚持,不知又过了多少时候,终于来到了冰瀑脚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米堆冰瀑垂直高度超过800米,其宽度也足有几百米,总体呈上宽下窄、上陡下缓之势;翘望其顶,高耸入云;再观其身,犹如一道冰壁矗立在我们面前,只许你仰视;6385米的米堆冰川主峰,轻拢云纱、仪态端庄,仿佛在向我们微笑;冰瀑从其脚底飞流直下,倾泻而来;蓝天近在咫尺,白云伸手可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亲近米堆冰瀑,是我一生最艰难的一次攀登;欣赏触手可及的神瀑,是我这一生于大自然中最美的享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下图拍摄于米堆村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39:横屏~米堆冰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站立冰瀑前回望身后攀爬的来路,冰碛垄犹如波涛翻卷,跌宕向下;远处蓝天下的群峰,似散落于碧海之中的岛屿;白云悠悠,在脚下飘荡;两侧山坡上,秋林霜染、五彩缤纷。尽管我身前尚有无法攀登的米堆主峰,眼前的胜景也足以让我充分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以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意境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下图为米堆河上米堆冰川的倒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40:横屏~来古冰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来古冰川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镇境内,是帕隆藏布的源头,冰川因紧邻来古村而得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来古冰川是一组冰川的统称,其中以亚隆冰川最为著名;它从海拔6606米的岗日嘎布山主峰延伸至4000米的岗日嘎布湖,长12公里。气候上,地处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暖湿气流的主要通道,降水充分,属于海洋型冰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欣赏来古冰川一定要到来古村。在来古村或下到湖边,可以近距离欣赏亚隆冰川;尤其黄昏时分,在晚霞映衬下,冰川十分美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41:横屏~雅江大峡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百多年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以全长440公里、平均深度1800米,一直稳坐着世界大峡谷的头把交椅。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了科学论证,以综合指标确认雅鲁藏布干流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的大峡谷。根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雅鲁藏布大峡谷北面以米林县的派乡为入口,以大度卡村(海拔2880米)为大峡谷起算点,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6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为6009米,不愧为世界第一大峡谷。1998年10月19日,国务院同意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1998年10月~12月,中国科学探险考察队历时40多天、穿行近600公里,实现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举。同年9月8号,以杨勇、冯春、罗浩、税晓洁等20人组成的民间雅鲁藏布江科学漂流探险队,从雅江源头、宗巴县杰马央宗冰川开漂,至12月初走出大峡谷,完成了首次雅鲁藏布江中上游以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漂流探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峡谷最深处为直白马蹄形大拐弯处,由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和加拉白垒峰(海拔7294米)两峰夹峙处的水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42:横屏~尼洋河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全长307.5公里,由西向东、在林芝县的则门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是工布地区的母亲河,沿河两岸植被完好、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沿途景点众多,有“中流砥柱石”、巴松措、四古景区等。四古景区是指:太昭古城、唐蕃古道、茶马古驿站和清朝古墓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43:横屏~尼洋河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44:横屏~拉萨河上游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嘉黎县彭错拉孔马沟,沿途流经墨竹工卡县、达孜区,最后经过拉萨市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568公里,是雅江的五大支流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公元633年,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部落后,迁都拉萨河谷,拉萨河流域随之发展,逐步成为西藏高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宗教的中心区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拉萨去林芝,拉萨河伴随着G318直到米拉山口附近、才转向源头;拉萨河经过整治后生态优良,风景优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45:横屏~雪域牧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家一级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天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至格尔木市,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青海省格尔木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铁路由西宁站至拉萨站,线路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于2012年10月乘坐青藏线去拉萨,天未亮经过格尔木,东方初露鱼肚白经过楚玛尔河,铁路桥从辫状水系上跨越而过。沿途经过玉珠峰、青藏线最高点(唐古拉山段)、措那湖(怒江的源头湖)、那曲草原以及念青唐古拉山东坡的高原牧场等,到达拉萨市正值华灯初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46:横屏~拉萨布达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宫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当他统一全藏后、在红山堡寨的基础上修建了布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布宫的基础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又相继扩建,终成布宫今日之规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办事机构所在地,高7层;红宫位于布宫中央位置,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47:八廓街转经老阿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转经,是西藏以及川、滇、青、甘藏区的藏传佛教信徒的一种宗教活动,即围绕着某一特定线路行走、祈祷;藏传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拉萨则以释迦牟尼为核心进行转经活动。大昭寺被藏传佛教看做是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并供奉着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因此围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转经非常具有代表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转经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按特定目标转经的,如围绕大昭寺、布达拉宫转经的,还有转佛寺和佛塔;更有甚者,转神山、转神湖的。有的人,以普通的行走方式转经;有的人,手持转经筒、口诵六字真言转经;有的人,叩长头的方式转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48:拉萨药王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药王山意为“山角之山”,位于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顶;里面供奉有蓝宝石的药王佛像,故汉人称为药王庙,又叫药王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药王山后面有拉萨著名的万佛墙,附近有很多刻玛尼石的人家。药王山东侧有个洞窟式的小庙宇,坐落在药王山东麓陡峭的山腰上。相传,它顶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时、向东方朝拜的地方,此洞窟开凿于松赞干布时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另外,药王山于布达拉宫咫尺相对,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所在地,尤其是半山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49:横屏~色拉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色拉寺位于拉萨市北郊拉乌孜山脚,由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释迦益西、兴建于1419年,与哲蚌寺、甘丹寺并称“拉萨三大寺”。图片中的几座大殿皆处于维修中,左下方一座殿堂的顶部上方,工人们正在清理,准备“打阿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2年秋的一天,我们一进色拉寺的大门,门卫友情提醒:经堂内正准备着一场法事,机会难得,示意我们快去。顺着指引,我们找到了那座大殿并走进经堂。僧人们正在做着法事前的准备工作,我抽空欣赏墙壁上的壁画,也想偷拍几个场景。忽然一声低吼从僧人中间传出,我急忙回身循声望去,但见一位僧人端坐经堂中央,面容庄严肃穆、口型呈“O”;一股声音从喉咙深处发出,仿佛从远古而来,深厚低沉,连绵不绝;其声产生低频震动,穿透时空,瞬间传至每一个角落,激荡着经堂内的空气。我直愣愣的望着那位僧人,聆听着这般神秘而奇妙的喉音;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分贝来加以描述,只感到我背依的柱子在晃动,脚下的地面在颤抖。“低吼”尚未结束,众僧随之齐诵,一时经声四起;须臾间,鼓号声、诵经声相互交织,混合成一曲低沉悠扬的交响,回荡在经堂。法事在继续,经声在环绕,而我们的念想、思维仿佛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时竟不知身在何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50:色拉寺辩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何为辩经?十一世纪俄大译师在桑普寺设置因明学,并仿造古印度那烂陀寺的体制,创办了五部经学院;在其后,恰巴曲桑论师开创了【集学】理论纲要,进而最终形成【集辩】;至格鲁派时期,宗喀巴对恰巴曲桑创立的辩经理论和制度做了增删修改,从而形成了格鲁派的辩经制度。 所谓辩经,就是通过一对一、一问一答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消化乃至巩固所学得的佛学知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辩经开始了。僧人们(学僧)或立或坐,立者酝酿着提问,坐者则准备着解答。场地四周,游客们聚精会神,咔嚓声不断;场地中央,一片绛紫色光影飘动如幻。发问者一连串动作,把迷幻中的游客带入佛学的神秘时空:高高扬起右手于脑后~文殊智慧在身后;右手下落、两掌相击~一切皆为众缘和合,掌声无常稍纵即逝,掌声驱走人之恶念;右手伸向对方再拉回~以内心的善念与智慧,拯救苦难中的众生。解答者则简单明了、主题连贯、气定神闲。我聆听着扑朔迷离的问答,凝望着智光慧影的舞动,不禁联想起汉传佛教中的禅宗公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所谓禅宗公案,即指佛教禅宗祖师、大德在接引学僧时所作的禅宗式问答,或某些具有特殊启迪作用的动作,如“棒喝”、别有指向的“言他”等等。比如学僧甲曰“经幡动”,学僧乙对曰“风在动”,而师曰“汝心动”。再如一学僧提出某问题,师尊大德则曰“吃茶去”,以茶喻禅。另外还留下不少人们熟悉的禅宗偈颂,其中当以神秀与慧能的两段最为精彩:神秀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则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祖大德用直接或影射的方法,来表现难以言说或不可思议的证悟境界;而棒喝雷鸣、电光火石以及奇妙的问答,无不显现智慧的光芒。而反观自己呢,既没有三大寺学僧的目标和毅力,又缺乏禅宗禅学所需的灵气与悟性,便只好做个在精神上行乞于市井的赤贫者!</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51:横屏~山南雍布拉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雍布拉康位于山南距泽当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意为“母鹿神殿”;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雍布拉康在松赞干布时期由宫殿改做寺庙,文成公主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此居住。至五世达赖时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雍布拉康规模不算大,但历史悠久;居于扎西次日山上居高临下,俯视整个河谷及周遭,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南在西藏属农业较发达地区,雍布拉康下方两山间的谷地平整宽阔,正可谓沃野千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52:横屏~纳木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 纳木错、藏语名,又名腾格里海(或腾格里湖);“腾格里”为蒙语,意为“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纳木错位于拉萨以北的当雄与班戈之间,是世界最高的湖泊,海拔4718米(截止2012年,现在湖面又有所增高);又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1961平方公里(现已超过2000);西北是高原,南临念青唐古拉山。200多万年前的一次地质运动、继续抬升喜马拉雅,这一带地层却因塌陷而形成盆地,最终成为内陆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纳木错的知名度很大,无论有没有去过,只要读过中学地理的、就至少听说过她的名字;凡到过拉萨的人、绝大多数都去过纳木错,因为她是西藏常规旅游线路必去的景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纳木错的故事多:她原是一位天湖女神,清澈的湖水源自于天宫御厨里的琼浆玉液;她又是一位勤劳美丽的牧女,她与英武之神念青唐古拉山生死相随。在藏传佛教里纳木错还是密宗乐胜金刚的道场,每逢藏历羊年诸佛、菩萨和护法神齐聚纳木错,设坛大兴法会。届时各地僧俗不远千里来到湖边,参加各类宗教活动。据说在羊年里转湖一次,胜过平时十万次,因而会有成千上万的信徒沿着湖边转经;甚者,以叩长头的方式完成转经的过程,那是何等气势恢宏的场面、何等摄魂夺魄的场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下图中湖对面的雪山是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7111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53:横屏~纳木错黄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二) 纳木错风光迤逦,四时皆景。蓝绿相间的水,辽阔无垠;横空飞渡的云,澎湃浩荡。春夏,绿茵如毯的草场、牛羊成群;秋冬,银装素裹的山峦、起伏连绵。云水相接,水天一色;淡妆浓抹,云浪排空;晨昏不同,四季变幻。美哉,天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立于湖岸、仰望云端,恍惚间身处藏历羊年的某一时辰,但见“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云天之下,众信徒仰天叩拜;湖岸边,转经者逶迤成阵。那种《西游记》人物大联欢~“聚精会神”无比壮阔的场景,直让人“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壮哉,圣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下图为黄昏时的纳木错,浓墨大写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54:横屏~羊卓雍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羊卓雍措简称羊湖,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纳木错和玛旁雍错);主要位于山南的浪卡子县,湖面海拔4441米,面积675平方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形状跟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历史上曾为外流湖,若干湖连为一体流入雅鲁藏布江,但后来由于湖水退缩成为内流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羊湖内分布有21座小岛,其上野鸟成群。宁金抗沙峰矗立于湖西,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海拔7206米;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传统四大神山之一,著名的卡若拉冰川就在它的南坡。另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即坐落于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55:横屏~卡若拉冰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卡若拉冰川位于浪卡子县和江孜县的交界处,为年楚河的源头河;整个冰川面积9.4平方公里。冰川上部是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右边的冰舌长3公里,冰舌末端高5200多米;左边的冰舌长4.5公里,冰舌末端高5150米。冰川下的公路即为垭口,路面海拔5045米。站立于路边可以清楚的欣赏卡若拉冰川,由于冰川所在的山的阻隔,却看不到其背后海拔7191米的宁金抗沙峰。在我的经验里,卡若拉冰川是最易观赏的冰川,无需攀爬也无需跑动,走到车外、甚至坐于车内便可自在的欣赏。即使有的朋友会有高原反应,但短时的停留不会有太大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卡若拉冰川退缩了,且退缩的非常厉害。2003年我大哥来卡若拉冰川时,当时冰舌就在路边;仅仅18年时间,冰川已退缩至半山腰,仅垂直高度就超过100米,更不用说退缩的总长度了。南迦巴瓦峰北坡的则隆弄冰川曾数度滑跃,数十、上百米的冰川冰体冲去江中,曾阻断雅江数个小时,还把老派乡夷为平地;我们到派乡时,一切都是新建的。米堆冰川曾在上世纪80年代也有过一次滑跃,百十米的冰川断裂、滑跃至米堆河中,所引发的洪水冲毁了公路、冲垮了桥梁。2010年当我站在米堆冰川高高的冰碛垄上,发现冰川的冰舌已退缩至冰瀑布的下方。全球气候变暖可见一斑啊!当然,从气候上讲全球正处于间冰期,且接近最暖的阶段,这是主要因素;人类的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气候变暖的程度。希望人类能够自律,努力减少排放、努力保护生态。否则要不了多少年,卡若拉冰川终将因退缩而消亡,当车子再从这里经过时、这一景观将不复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56:横屏~佩枯措~希夏邦马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佩枯措位于日喀则市吉隆县与聂拉木县交界处,是珠峰保护区内最大的内陆湖,海拔4590米,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三面环山,地形开阔,鱼类资源丰富;湖岸时有藏野驴、野马、灰鸭等活动。佩枯措名气不大,但因为距希夏邦马峰较近(60公里),无风时可以欣赏到希夏邦马峰在湖中的倒影,便也有了一大看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希夏邦马峰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东南方距珠峰约120公里,海拔8027米(一说8012米),是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高峰,也是世界第十四高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希夏邦马峰由三个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组成;藏族为“气候恶劣多变”之意,被当地藏民视为神山。1964年中国登山队代表人类首次登顶,其后又有很多国内外登山队进行攀登,也有不少人为此付出生命代价。2008年8月7日,“北大山鹰登山队”折翅,有五名队员在西峰7292米处因雪崩遇难。这一事件引起较为广泛的讨论,意见不一,本人觉得挑战自我极限的精神了不起,遭遇雪崩实属不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57:日喀则扎什伦布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洲”,位于日喀则城西北的尼玛日山上;依山而建,殿堂叠耸,气势恢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寺院于1447年由宗喀巴大弟子主持创建,自四世班禅之后、为历代班禅驻锡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扎什伦布寺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佛殿分五层,高30米,庄严肃穆;中间供奉着1914年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铜强巴佛(即弥勒佛坐像),高26.2米,端坐于3.8米的莲花基座上,威武庄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寺院东部有七座灵塔殿,内有历代班禅的舍利塔。另外有一座展佛台,位于寺院东北部,每年藏历5月15日前后三天都会举行隆重的展佛活动,将过去佛(无量光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强巴佛)这三幅刺绣佛像展挂在高32米的展佛台上,僧众与信徒顶礼膜拜、敬献哈达,盛况空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58:珠穆朗玛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珠穆朗玛,藏族意为“大地之母”。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海拔8848.86米(总高度),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同时也是中国、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汪洋,在漫长的地址时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之后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上升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地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厘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珠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如今雪线高度,北坡5800~6200米,南坡5500~6100米。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516米),东南面19.5公里处的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21年英国登山队首次从中国西藏境内攀登珠峰,这也是人类第一次攀登珠峰的尝试,但没有成功;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和夏尔巴向导丹增首次登上珠峰,这也是人类第一次登上珠峰;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3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珠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59:横屏~珠峰夕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60:横屏~喜马拉雅山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离开珠峰大本营(2012年的行程)、按原路折回定日,重新驶上了318国道。从定日到樟木路段是G318最后的里程,翻过拉龙拉山后,我们直接奔向下一个目标~通拉山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车子沿着蜿蜒的公路一会儿上山、又一会儿下山,在青藏高原的南缘大幅度的起伏;汽车越爬越高,窗外的风景不断地变换,位于前座的我、不断地揿着快门。当我们的视线已能够到通拉山口时,只见云开处、一列银色的雪峰横亘于路的尽头。这是一道别样的风景,这是雄伟壮阔的喜马拉雅山脉,6000米以上的极高山自东向西一字排开,云雾缭绕不见首尾。车子穿过通拉山口牌楼,一俟停车、所有人蜂拥而出,即刻融入到无边的风景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通拉山口是318国道往南的最后一个垭口,海拔5100米;穿过垭口,将一路下坡直抵樟木口岸。作为西藏通往南亚次大陆的重要通道,形成于明清之际。请乾隆至咸丰年间,尼泊尔的廓尔喀人数度入侵西藏,最远已打到扎什伦布寺。在清军和西藏部队的坚决反击下数战皆捷,打得廓尔喀人不得不纳表称臣。此后,由于通拉山口的险峻和西藏部队的驻守,廓尔喀人再未能越雷池一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通拉山口也是定日县和聂拉木县的分界线。从垭口至樟木镇仅有几十公里,而海拔高度却极速下降了2000多米。樟木沟较之其他几条山沟相对狭窄,即便如此、印度洋暖湿气流钻缝而上,使得整条沟大多时候皆处于云雾笼罩之下,;喜马拉雅山脉的屏蔽作用,南坡湿润、温暖的气候,使得这里植被覆盖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与寒冷、干旱的北坡形成巨大反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我们向南穿过喜马拉雅山脉,是为了体验地理上的穿越、领略喜马拉雅南北坡自然与人文景观。而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在峰谷间不断起伏、在崇山峻岭间不断穿越?诚如宋代杨成斋诗句,“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当我们回首来路,人生的穿越既是一种艰辛的体验、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车过通拉山口后,我们完成了对喜马拉雅的穿越;而人生的穿越尚未终结,我们仍将继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61:樟木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樟木镇位于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南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海拔2300米,原住民只有夏尔巴人,现在有外族人混居于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聂拉木镇与尼泊尔接壤,历史上是一条茶马古道重要的分支延长线;自1965年公路通车后,又一直是一个通商口岸,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现在还是G318的终点。樟木镇距拉萨736公里,距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只有120公里;镇中心距中尼口岸友谊桥13公里,从友谊桥过境向南90公里就可到达加德满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聂拉木镇由于建在山坡上,空地很少,街道也不算宽;楼房占地很小,都依山而建。我们到达时,由于有重要会议召开,游客暂不能通过边防站,因此我们无法去往友谊桥。每天下午至傍晚,都会有很多车辆来到镇上,上货卸货一直要忙到夜里,第二天一早就又开往加德满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5年5月12日15时,在尼泊尔发生了7.5级地震,樟木镇震感强烈,有房屋损毁,其后对游客关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62:横屏~扎达土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扎达土林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是扎达最著名的地貌风光区。扎达土林分布总面积约为24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集中的第三系地层分化形成的土林。土林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以托林镇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分布高度是海拔3750~4450米,其面积888平方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前的地质变迁。据地质学家们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冲磨出“建筑物”的层高,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参差嵯峨、仪态万千,这一切全是大自然的杰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63:横屏~阿里象泉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象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西段兰塔附近的现代冰川,源头海拔5300米;象泉河是西藏阿里地区最重要的河流,同时也是印度河最大支流萨特累季河的上游。象泉河由大小18条河流汇集而成,全长450公里;她带着神山的灵气,抱着厚重的历史画卷,日夜不息地奔流,涛涛向西,跨过土林、横穿喜马拉雅山脉,流入印度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最为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历史上著名的象雄王国、古格王国都曾以这一流域为中心,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化。由于这一流域与南亚、中亚紧相毗邻,因此也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一个十字路口,历来被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 在富饶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雍仲苯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苯教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里素有亚洲水塔之称,有四条重要的河流发源于此,除象泉河外、另外三条大河是:马泉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河)发源于宗巴县的杰马央宗冰川,源头海拔5200米;狮泉河发源于冈仁波齐峰北面的冰川湖,是印度河上源;孔雀河发源于普兰县境内喜马拉雅山脉的古真拉北方的冰川,最终流入恒河注入印度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64:横屏~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位于阿里普兰县境内,处在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湖面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玛旁雍错曾与拉昂错相通,后由洪积冰水堆积物堵塞而演化为内流湖,湖水碧透清澈,透明度达14米。玛旁雍错佛教称为“圣湖”,每到夏秋季信徒(包括印度、尼泊尔人)扶老携幼来此朝圣,在“圣水”里沐浴净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立湖边,可欣赏到两座神山~冈仁波齐峰与纳木那尼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65:横屏~神山冈仁波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冈仁波齐、藏族意为“神灵之山”,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圣湖玛旁雍错以北,是中国冈底斯山的主峰(第二高峰),海拔6656米。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古象雄佛法“雍仲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皆发源于此,所以在冈仁波齐可以见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峰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还没有人胆敢触犯这座世界的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冈仁波齐峰屹立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的玛旁雍错之北,绵延于中、印、尼三国边境,素有“阿里之巅”的誉称。峰顶四季冰雪覆盖,山峰四壁对称,呈圆冠金字塔状;峰上空常常白云缭绕,愈发显得神秘莫测;转山一周53公里,周围有八座寺庙。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说释迦牟尼的生肖属马,每逢藏历马年都会竖起20米高的经幡、并举行大法会,届时前来朝圣以及转山的僧人与信众人山人海,规模惊人;那一段时间里,每天转山的人都络绎不绝,更有信徒以叩长头的方式进行朝圣转山,令人叹为观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66:纳木那尼峰~拉昂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纳木那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海拔7694米,与海拔6656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纳木那尼峰,藏语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早在一个世纪以前,这一地区就为各国探险家所注意。纳木那尼峰自1905年英国人第一次试登后,随后又有许多国家的登山队都进行过多次尝试,但均未成功;1985年5月26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的金伎喜、松林公藏等13名队员,才首次沿纳木那尼峰西北坡扎龙玛龙巴冰川登顶成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拉昂错人称“鬼湖”,位于普兰县境内,海拔4574米,为微咸水湖,与神湖玛旁雍错相邻。由于湖水微咸、周边没有植物、也没人来次放牧,死气沉沉、缺乏生机,故称“鬼湖”。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同样的天气、同样的风力,神湖玛旁雍错微波无浪,而拉昂错则风大浪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67:横屏~阿里古格遗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格遗址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城以西20公里处的扎布让村附近。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后遭一位僧人刺杀,遂内战纷起。朗达玛的后人吉德尼玛衮带着三位大臣和一百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三个儿子,史称“阿里三围”。古格王国即其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因此古格王朝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上路弘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7世纪,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达赖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流域,于公元10世纪前半期开始建立,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王国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自从15年前被科学家发现后,在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造像、雕刻及壁画,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68:横屏~张掖七彩丹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七彩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县,总面积410平方公里,其中彩色丘陵面积约40平方公里。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200万年前的侏罗纪至第三纪,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以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斑斓而称奇;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69:敦煌莫高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向东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735个,分布于高15~30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北区的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瘞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炕、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70:横屏~月牙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淹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71:鸣沙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鸣沙山位距敦煌城南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南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72:横屏~青海坎布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坎布拉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境内,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面积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是丹霞地貌,森林植被、宗教文化、电站大坝、峡谷库区及藏族风情所构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在地质方位上、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区域,公园内涵盖丹霞峰林地貌景观、新生界沉积环境和沉积构造类型以及3800万年以来的地质生态环境演化遗迹。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主要地貌特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景区紧挨着李家峡水库,水电站位于风景区北端,是青海省境内继龙羊峡水电站之后、在黄河上游兴建的又一座大型水电工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73:横屏~青海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青海湖藏语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属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逐渐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截止2021年9月,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625.6平方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74:横屏~茶卡盐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州乌兰县茶卡镇;平均海拔3059米,面积154平方公里,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是G109、G315国道的交汇处,被誉为“柴达木盆地东大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约10~13万年前,茶卡盐湖还是一个外流湖,向东流入共和盆地、注入黄河;后来发生构造隆起,使得茶卡盐湖变成了内陆湖。在晚冰期时,茶卡盐湖为一淡水湖;自全新世起茶卡盐湖开始萎缩,出现盐类沉积即便是在全新世中期的气候适宜期,茶卡盐湖仍进一步的萎缩;全新世晚期,盐湖的萎缩咸化进一步加剧。温度的作用对于茶卡盐湖的形成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晚冰期,全新世温度增高引起盐湖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茶卡盐湖倒映天光云影,被誉为“天空之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75:横屏~交河故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西亚乡亚尔乃子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吐鲁番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的非常完整,建筑全都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交河故城的规模,大体为唐代的建筑,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台地东南部约1000米的范围内。故城四周临崖,在东、西、南侧的悬崖峭壁上劈崖而建三座城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14世纪由于战略位置重要,连年战火,交河故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76:横屏~五彩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彩城位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部的吉木萨尔境内,典型的雅丹地貌。裸露于沙漠戈壁中的原始地貌,让人无法形容她的美丽和魅力。早在侏罗纪时代,这里沉积着很厚的煤层,历经风雨剥蚀、煤层表面的沙石被冲蚀殆尽;又经暴晒或雷击起火,煤层燃尽后烧结岩堆积,加之各地质时期矿物质含量不同,这一带连绵的山丘便呈现赭红为主夹杂着黄、白、蓝、绿等各种色彩;再经风吹日晒雨剥、又呈“雅丹地貌”,远望近观状如城廓,五彩城由此得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彩城方圆约3平方公里,是由深红、黄、绿、橙、青灰、灰绿、灰黑、灰白等多重色彩的泥、页岩互层构成的低丘群。走进五彩城就像走进一个梦幻世界,光怪陆离的色彩、从四面八方向你涌来,那么明快、那么强烈、那么丰富,真让人感到目眩。顺着山势举目展望,那些或大或小、错落有致的山岗无不被艳丽的色彩缠裹着,呈现出千姿百态、扑朔迷离的景象~大自然的杰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77:横屏~可可托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新疆北部富蕴县额尔齐斯河源头。可可托海是中国第一个以典型矿床和矿山遗址为主体景观的国家地质公园,加上独特的阿尔泰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和富蕴大地震遗迹,使她具有了丰富多样的科学内涵和美学意义。这些地质遗产具有世界罕见的珍稀价值,构成了新疆准噶尔神秘旅游线上一道耀眼的风景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风雨侵蚀和流水切割,可可托海形成许多深沟峡谷,成为集山景、水景、草原、奇石、温泉等奇观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区。这里不仅是新疆的“冷极”,也是全国少有的“宝石之乡”,还是世界罕见的“天然矿物陈列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5月,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一条自东向西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游人游览的主要就是额尔齐斯大峡谷;峡谷两侧连绵排列的花岗岩山峰,峰壁圆浑,形态多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78:横屏~库车大峡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山大峡谷位于新疆库车县北部、独库公里南端的天山支脉克孜利亚山中;一般称为“库车天山大峡谷”或“克孜利亚大峡谷”,为国家地质公园;峡谷由红褐色岩石经过大自然亿万年的风刻雨蚀形成。峡谷呈东向南纵深5.5公里,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山体千姿百态,峰峦直插云天;沟中有沟,谷中有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距谷口1.4公里处的山崖上有一处唐代石窟,窟内南、北、西壁上有残存壁画和汉文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山神秘大峡谷,集人间峡谷之妙,兼天山奇景之长,蕴万古之灵气,融神、奇、险、雄、古、幽为一体,景异物奇,令人神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79:库车大峡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行峡谷中,两侧红色山体群直插云天,在阳光照射下、犹如一簇簇燃烧的火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80:横屏~温宿大峡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温宿大峡谷位于温宿县境内、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前山区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总面积200平方公里;这里曾是通往南北天山古代驿路木扎特古道的必经之地,当地人称之为“库都鲁克大峡谷”,维吾尔语意为“惊险、神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温宿大峡谷有中国罕见的远古岩盐地质绝景,中国西部奇特的雅丹地质怪景,中国独有的巨型岩溶蚀地质秘境,堪称新疆“活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温宿大峡谷是2600万年前内陆湖泊沉积地层,由距今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的白垩纪,经过亿万年的洪水、雨水冲刷和劲风吹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全景为岩盐喀斯特地貌和峡谷雅丹地貌为代表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景区,犹如进入了一片精美雄浑的自然画廊,峡谷中山壁岩层分布清晰,受挤压形成的褶皱,弯曲的线条、断裂的岩石夹在山壁岩层中。在经历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后,形成了绝壁高耸、奇峰兀立、形态各异、嶙峋怪异、色彩浓烈、千姿百态、五彩纷呈的奇特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81:横屏~琼库什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琼库什台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是一个有300多户、1700多人的牧业村,村内居民以哈萨克族为主;村庄四面环山,房屋依水而建;村里人畜饮水及生活用水均来自库尔代河,河谷较宽,常年水流不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琼库什台村几乎所有的民房都是木建筑,有的房子是由整根圆木搭的;有的房子是将圆木从中间一分为二,通过掏、榫、拱等各种工艺搭起来的。建筑的平面、立面和细部处理,建筑技术和施工技艺等保持着建筑文化的印迹,历史信息丰富,具有较强的原真性,是伊犁河谷保存完好的一个木构建筑群。部分民居已有100多年历史,具有丰富和完整的历史文化内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82:横屏~喀拉峻大草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喀拉峻”是哈萨克语,意为“山脊上的莽原”;喀拉峻山是一条东西向绵延的山岭,它的两侧是沟壑梳状密布的山地;山原起伏跌宕,生长着茂密的原始云杉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喀拉峻草原位于海拔2000~3600米之间,是一个高山草甸草场;其南北宽约25公里,东西长40多公里,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这里降水丰富,气候凉爽,土地肥沃,十分适宜牧草的生长,这里是典型的“五花草甸”草原,生长有上百种优质牧草。联合国粮农组织曾专程前来考察,为之倾倒,认为喀拉峻草原是世界上少有的第一流的天然草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83:横屏~赛里木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境内、北天山山脉中,湖面海拔2071米,面积45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6.4米;湖水清澈透明,透明度达12米。湖区四周群山环绕,并有冰川存在,构成封闭的高山盆地水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84:赛里木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85:横屏~布尔津五彩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布尔津五彩滩位于新疆北端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地处额尔齐斯河北岸一、二级台地上,海拔480米。北岸山势起伏,颜色多变,由激猛的河流侵蚀切割以及狂风侵蚀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由于河岸岩层间抗风化能力强弱程度不一而形成了参差不齐的轮廓,这里的岩石颜色多变、且在落日时分的阳光照射下,岩石的色彩以红色为主,间以绿、紫、黄、白、黑及过渡色彩,色彩斑斓。每当刮风的时候,沟壑里、岩石下,到处都会发出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怪叫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景区前有大型风力发电网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86:横屏~巴音布鲁克大草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巴音布鲁克草原,主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的巴音布鲁克区境内;在裕勒都斯河流域,故旧称裕勒都斯草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巴音布鲁克蒙古族意为丰泉~丰富的泉水,它是天山山脉中段的高山间盆地,四周为雪山环抱,海拔约2500米,面积23835平方公里;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不仅有雪山环抱下的世外桃源、九曲十八湾的开都河,更有优雅迷人的天鹅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鹅湖坐落在草原上,在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政府约60公里的巴音乡西南部;是由众多相互串联的小湖组成的大面积沼泽地,也是全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这里水草丰茂,气候湿爽,风光旖旎;鸟类有128种(天鹅湖须专门去游览,并要租借马匹才能进去湿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九曲十八湾的开都河,在【西游记】里被称作通天河,全长约610公里,最终流入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博斯腾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87:喀纳斯月亮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喀纳斯风景区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中段,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地带,景区面积10030平方公里。<span class="ql-cursor"></span>喀纳斯风景区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裹贾登峪、禾木和白哈巴等景区;而狭义的仅指月亮湾、神仙湾、卧龙湾、观鱼台和喀纳斯村等景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片中的即为月亮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88:横屏~喀纳斯卧龙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喀纳斯景区中的卧龙湾,若是在有雾的清晨景色会更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89:横屏~喀纳斯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喀纳斯国家级风景区的核心精华(喀纳斯湖)系冰川强烈刨蚀、水石表物阴塞山谷、形成终表垄而成湖泊;湖面海拔1375米,湖形如弯月,长24.5公里,平均宽1.9公里,平均水深90米,面积6.9万亩。等观鱼台是到喀纳斯行程中最后的那个惊叹号,不登观鱼台、不足以领略喀纳斯极致之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90:横屏~禾木清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禾木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下辖的一座村庄,位于喀纳斯湖畔,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总面积3040平方公里。禾木村的房子全是圆木搭成的,充满了原始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禾木村最出名的就是万山红遍的醉人秋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91:白哈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哈巴村(白哈巴景区)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线上,被称为“西北第一村”和“西北第一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哈巴是个原始自然生态与古老传统文化共融的村落,一切都还保存着几百年来固有的原始风貌,居民以图瓦人为主。阿尔泰山上密密麻麻的金黄色松树林一直延伸到白哈巴村里,村民住的木屋和圈养牲畜的栅栏、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松林和桦林之中,安宁祥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村子坐落在一条沟谷之中,建在两条小溪之间的狭长台地上,依山傍水而立。该村的所有建筑均由圆木构成,以外貌很古朴的小木楞屋为标志,具有欧式村寨的特色。在落日的傍晚和雾气的清晨,炊烟袅袅飘荡、牛羊满破,整个村落构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山水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92:横屏~罗布人村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罗布人村寨位于尉犁县城西南35公里处,距库尔勒市85公里;村寨方圆72平方公里,有二十多户人家,是中国西部地域面积最大的村庄之一;属库尔勒牧场,是一处罗布人居住的世外桃源。寨区涵盖塔克拉玛干沙漠、游移湖泊、塔里木河、原始胡杨林、草原和罗布人。最大的沙漠、最长的内陆河、最大的绿色走廊和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形成了黄金品质的天然景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如今、沙漠中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93:横屏~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艾提尕尔广场西侧;始建于1442年,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面积1.68万平米;分为正殿、外殿、教经堂、院落、拱拜孜、宣礼塔和大门七部分,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群,是维吾尔族古建筑艺术的典范,成为喀什古城的地方象征而名扬中外。该清真寺在古代还是传播伊斯兰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学府,培养过许多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和学者。其他还包括一些有影响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和翻译家,在国内外宗教界均有一定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94:横屏~喀什高台民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喀什噶尔(喀什全称)老城东南端黄土高崖上有一处维吾尔居民小巷,维吾尔名“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喀什老城内地势最高的这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高崖,在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罕王朝时,就把王宫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高崖的南面与西北面原来都是连在一起的,分南北两端。据说在数百年前一次从帕米尔高原突如其来的大山洪、把高崖地带冲出一个大缺口,从此南北割断,分成两个高坡,现在高台民居就建在南坡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喀什地区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地区、新疆西南部,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周边邻近国家还有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印度3个国家。全区面积16.2万平方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喀什地区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山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高耸,南部是喀喇昆仑山,东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诸山和沙漠环绕的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犹如绿色的宝石镶嵌其中。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城区平均海拔1289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喀什地区古称“疏勒”,包括古代的疏勒、蒲犁(今塔什库尔干)、莎车、依耐、乌禾宅、西夜(今叶城)等地。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商埠;还是新疆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建筑风格及传统经济的特色和精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喀什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经济特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95:横屏~慕士塔格峰、喀拉库里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慕士塔格”维吾尔族,意为“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也称幕士塔格山,亦称喀什噶尔山,海拔7509米(登山届常说7546米);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县交界处,属于昆仑山脉,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西段。山体主要由片麻石、石英岩组成,呈穹隆构造;冰盖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有十多条冰川,大多分布于山体西坡;雪线海拔约5200米;喀拉库勒湖就位于其山脚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96:公格尔山冰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的三座高峰:公格尔峰(昆仑山主峰,海拔7649米)、公格尔九别峰(昆仑山第二高峰,海拔7530米)和慕士塔格峰(昆仑山第三高峰,海拔7509米),三山耸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帕米尔高原上,是帕米尔高原上最迷人的景观,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山间悬挂着条条冰川,犹如飞流直下的银瀑,又似随风飘逸的素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97:横屏~塔什库尔干石头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塔什库尔干,维吾尔语意为“石头城堡”。石头城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城以北数十米处,据考证为唐代遗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石头城所在地地理环境优越:城下即一片草原;古代自喀什、英吉沙、叶城、莎车至帕米尔高原的几条山路均汇集于此;西去中亚的几座主要大山,也都有天然谷道通达。该城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极有战略地位的城堡,已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98:横屏~红其拉甫兵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红其拉甫哨所位于中国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G314国道边,所在地海拔4000多米,最高哨所位于5100米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其拉甫国门位于中巴工具314国道的终点~中巴交界7号界碑处。边防战士在此守护着国门,守护着中巴经济走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99:官鹅沟大瀑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官鹅沟自然风景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交错地带,由官鹅沟、大河坝、缸沟和南河沟组成;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41公里,总面积5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5.1%;地处甘肃省宕昌县城郊,G212线贯穿通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官鹅沟风景区为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雪山。沟内山岭重叠,幽谷纵横;青山碧水,奇峰怪石;瀑布飞溅,草甸雪山;湖泊激流,古木参天。沟两边的悬崖峭壁上有许多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岩石构造,被专家誉为最有观赏价值的“地质公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官鹅沟以奇险著称,从山顶悬崖上直泻而下的溪水,生成了无数瀑布群;瀑布从山顶上泻下,落在巨石上,溅起阵阵浪花;山风吹来,化为云烟,随风飘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100:横屏~扎尕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位于甘肃省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称“阎王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扎尕那的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达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宏、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此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这片世外桃源虽然早在百年前就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