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滕王阁

<p class="ql-block">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千古绝唱吸引我一下飞机,就冒雨直奔滕王阁。</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位列中国四大名楼,当然与王勃《滕王阁序》的文章之功、文化之力分不开。在中国,四大名楼都是借诗文名播四海、名垂千古。黄鹤楼得益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鹳雀楼靠王之涣一曲《登鹳雀楼》扬名至今,岳阳楼则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密不可分。很难说,是这些楼成就了诗文,还是诗文成就了这些楼的名声。在我们文化的基因里,诗文与建筑、风景与历史,似乎从来都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p><p class="ql-block"> 飞机降落南昌时已华灯初上,淅淅沥沥的雨水拉长了街灯的光晕,车窗上的雨刷不停摆动,将夜色中滕王阁夺目的光辉刷得透亮。</p> <p class="ql-block">  现今的滕王阁是1989年重建而成,采用了梁思成和他弟子莫宗江的设计理念。1942年,梁思成和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阁》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此基础上,当代滕王阁建筑师们又参照宋代《营造法式》,最终设计建设了现在的这座仿宋式楼阁。</p><p class="ql-block"> 这是滕王阁自滕王李元婴首次建阁后1300年间第29次重建。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一千多年间,滕王阁或遭兵燹或历天灾,不断地被毁灭又不断地被重建。</p> <p class="ql-block">  史书记载,唐太宗弟弟李元婴是个纨绔子弟,生活娇淫奢侈,曾被封滕王,在滕州时建了一个阁楼就叫滕王阁,后来调任江南洪州(现在的南昌),为满足歌舞享乐需要,在赣江边新建了一座豪华的阁楼,仍冠名“滕王阁”。李元婴精通音律,善画蝴蝶,喜爱歌舞,建成滕王阁后,从苏州带了一班歌舞乐伎,经常在阁楼里歌舞,将这里变成江南繁盛之地。如今滕王阁里陈列着一幅赣发秀《童叟嬉蝶图》作品,内容就取材于滕王喜蝶、绘蝶的典故。</p><p class="ql-block"> 滕王为满足一己之私修建了滕王阁,但对于南昌这座城市而言,这个江南唯一的“皇家建筑”却是个极好的吉祥风水建筑。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今南昌)残。”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滕王阁附近)倒塌了,南昌城中的人才和宝藏都会流失,城市也会因此败落。滕王阁坐落在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之说。在南昌人心中,滕王阁不仅是历史名胜,更是风水宝地,颇具神圣地位,因此,历朝历代无论滕王阁因为什么原因毁灭都会重新修建。而且,在文人士大夫眼中,滕王阁还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教化之功,因此滕王阁在古代还具有图书馆功能,成为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每逢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喜欢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  当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去交趾(今越南)看望父亲,途径南昌,正赶上都督阎伯屿重新修建好了滕王阁,重阳节这天要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于是应邀去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请宾客,想借机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并让女婿事先写好了一篇序文。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笔墨,假意请参加宴会的人为这次盛会作序,众人都知道他的用意,所以推辞不写。但王勃年轻气盛,并不推辞,接过纸笔就开写。阎都督当时就不高兴了,拂衣而去,但还是忍不住让人去打探王勃写了什么。起初并不介意,觉得王勃所写不过尔尔,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为叹服,说:“此真天才,当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从此,滕王阁因王勃作序而名扬天下,王勃也因作滕王阁序而名垂青史。</p> <p class="ql-block">  从唐以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以滕王阁为歌咏主题的诗作数不胜数,张九龄、白居易、杜牧、苏轼、王安石、朱熹、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汤显祖等人,都登上滕王阁作诗抒怀。这些人中有许多江西籍人士,如今都被画在滕王阁中的“人杰图”里展示。其中,最值得记叙的是,汤显祖在滕王阁上首演《牡丹亭》的故事。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49岁时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回到家乡,潜心研究戏剧,写了著名的“临川四梦”——《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滕王阁再次修建成功,重阳佳节,江西巡抚王佐在滕王阁大宴宾客,汤显祖应邀赴宴。此次宴会上要首演汤显祖的新作《牡丹亭》,由浙江海盐班王有信领班演出。这一天,南昌大小官员欢聚滕王阁,滕王阁上灯火辉煌鼓乐喧天,精彩的演出从黄昏直演到深夜。从此《牡丹亭》从滕王阁走出江西,走向了全国。后人研究汤显祖,公认滕王阁公演对《牡丹亭》风靡全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p> <p class="ql-block">  滕王阁重修二十多次,阁址几经变动,建筑形式也多有不同,但始终建在南昌城外的赣江边,依赣水而建的旧例未改。从留存的资料来看,历代滕王阁建筑各有特色,尤以唐宋的建筑艺术造型成就最高。宋代范坦重建滕王阁,将原来的唐代建筑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主阁的南北新增建了“压江”、“挹翠”两个亭子,形成了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呈现华丽堂皇、宏伟壮观的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现在的滕王阁就以此为基调,设计成仿宋式建筑。</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阁高57米多,取“明三暗七”格式,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是七层。这座四重檐、歇山式大屋顶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南北对称,耸立于高台之上。新阁色彩绚烂华丽,阁的主体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都是特制瓦当,勾头有“滕阁秋风”,而滴水为“孤鹜”图案,梁枋彩绘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和“解绿结华装”。主阁台座下,修建南北两个瓢形人工湖,并有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高台踏步为花岗岩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江西星子县产金星青石。高台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北湖还有九曲风雨桥,都与四角重檐的“压江”、“挹翠”亭子相连。从正面看,主阁与南北亭子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结构,从空中俯瞰,滕王阁犹如一只展翅凌空的巨大鲲鹏。</p> <p class="ql-block">  因为是夜间游览滕王阁,许多建筑细节难窥全貌,但夜间的滕王阁流光溢彩、夺目璀璨,宋式彩绘的色彩在霓虹灯的映照之下,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加之细雨霏霏,更增添了几分朦胧、浪漫的风情。</p><p class="ql-block"> 登上七层,到达滕王阁最高处,走出阁门,一阵风雨猛然袭来。虽说风高雨骤,但极目四望,心旷神怡。赣江苍茫一片,与夜色融为一体,深信“秋水共长天一色”。不远处八一桥彩灯高悬,照亮了混沌中的赣江。远处的南昌城内灯火阑珊,高层建筑霓虹闪烁,一片繁华。当年在这里筑阁宴宾的古人,他们看到的南昌城是怎样的一个所在?当年在这里绘蝶歌舞的古人,他们用怎样的心境俯瞰这一片大好河山?“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如今的滕王阁上“东引瓯越”“西控蛮荆”等匾额,均来自《滕王阁序》。虽然古人咏题滕王阁的诗文繁多,但读来读去,我还是最欣赏王勃的那一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嗟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