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选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上篇 《成长与领悟》(中篇小说之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家庭和亲属中时有一些事情发生。当时还处在懵懂青少年时期的梓涵,对亲身经历或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有的似懂非懂,有的深有感触,在脑海里至今记忆非常清晰,在此一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前两篇内容的补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世间所有的相遇,不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的缘分,最终都会别离,只是告别的方式不同而已。有些深藏心底的故事,已成为了墨染素纸的诗篇,有的则变为夜深人静的清梦。每当忆及已逝的奶奶、父母和大姐一生曲折的生活经历时,梓涵往往不由自主就会悲伤流泪。这次记录完成后,就让往事随风,一切悲痛化作一缕青烟而飘逝,翻过历史那一页。只记住生活中美好的事,该感恩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好好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开心过好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爸爸经历的一件事情梓涵至今记忆深刻。1967年夏季一天深夜,家里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奶奶把梓涵叫醒,俩人悄悄到大门口,没敢马上开门,而是从门缝里向外张望,奶奶小声问,是谁呀?“是我”,奶奶听出是自己儿子的声音,赶快打开大门。爸爸闪进门,回身立即插上了门栓,回到房里,他告诉奶奶,是从关 押走 资 派的地方跑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奶奶大吃一惊,将近50里地啊,半夜跑了回来,到底发生什么事了?爸爸说:“来不及细说,我现在拿点东西就去郭庙她姥爷家,要在那儿躲一段时间,任何人来家里问我,你们都说没见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爸爸当时是县二中主持工作的校长。因为业务很棒又是烈士子弟,很年轻就提拔为校领导了。运 动一开始他就成了走 资 派,关起来天天批 斗不准回家。他怕奶奶担心,只是轻描淡写说了一点情况。其实真实情况后来听妈妈和姐姐哥哥讲过,差点就没了性命。当天大会上又宣布,明天要把他送到县里大会上去批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中所在地鲍楼有一位烈属奶奶,平时就对烈士子弟的梓涵爸爸很关心,待他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开大会她有时就拿着 拐杖站在梓涵爸爸旁边,谁动手打人她就拿拐 杖去 打 谁,有时她老人家也拦不住。白天她听说要把校长押走,到外地批 斗,觉得自己无法保护他了,便想办法夜里把他救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梓涵全家人很多年都时时念及那位烈属奶奶的恩德,此后多次去家里看望她老人家。当夜爸爸一溜小跑,连夜回家,准备拿点东西到梓涵姥爷家阁楼上去住-段时间。奶奶帮他简单装了个包袱,他连夜赶到了距家三公里外的梓涵姥爷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梓涵爸爸要去暂避一时的地方,是梓涵姥爷家的阁楼。这个阁楼是有优秀革命传统的地方,非常隐蔽,战争年代日伪汉奸和国民党特务多少年都没找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抗日战争起,姥爷家的大院,就是共产党的地下秘密联络站,苏鲁豫皖边区的好多知名革命家都曾在他家里秘密开会、生活或躲藏过。姥爷唯一的儿子,在曲阜师范读书时就参加了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舅舅任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湖西地区抗日民运部部长,曾和梓涵爷爷率领下的抗日县大队武装一道共同抗日。加入刘邓大军后,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多次战斗,如羊山战役等著名大战,随刘邓大军挥师千里跃进大别山,曾任18军政治部主任。直至五十年代参加西藏平叛,解放西藏后留藏,任自治区边防司令。粉碎四人帮后又重新出来工作,任自治区人大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抗战期间,姥爷积极支持革命,卖掉了一部分田地家产,买枪支弹药送给共产党,还动员本村其他家庭有枪支弹药的都献了出来,交给部队打日本鬼子。曾冒着生命危险解救出被捕入狱还没暴露身份的中共县委李剑波书记。有次全家人被还乡团抓到,绑在树上,扬言杀掉,共产党迅速把还乡团长的全家绑了,才以人换人救出全家性命。在抗日战争极端严酷的时期,他支持自己唯一的儿子,年仅十三岁的小女儿,早早参加革命抗日救国。姥爷是鲁西南知名民主人士,解放后一直任县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家的阁楼是最好的藏身之地。直到1968年,爸爸才返回学校重新工作,躲过了一劫,保住了性命,后来调到师范学校任书记校长多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梓涵六岁的大姐,对青少年梓涵成长时期影响极大,是她的榜样和导师。无论是学习生活习惯,还是言谈举止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梓涵从小生活在不识字的奶奶身边,父母有文化但她极少见到他们,也没见过外面精彩的世界。初中毕业的姐姐,在她小学阶段从外面归来到身边生活,梓涵读她读过的大量书籍,听她讲中学生学习生活的故事和书里的故事,这些带来的不仅有温馨,更是给了梓涵打开脑洞的一扇天窗,她在梓涵心中有无可替代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姐一生经历了几次难以承受的致命坎坷,支边西藏、高原反应造成错失上大学机会,严重工伤失去右手,又自己做主嫁给了老人反对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对的原因据奶奶说,是对方的父亲在解放初期,是当时乡里的党委书记,在那个什么都讲完成指标任务的年代,乡和村坚持划梓涵家为富农,奶奶不服,据理力争,找过多次不成,后来找到县里评理,才在县和乡干部帮助下改回中农。奶奶后来回忆时说,若被错划成富农,属于地富反坏,她的三个孩子工作生活前途就完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来在历次运动中全家能有稳定的生活,证明了奶奶的远见卓识。所</span>以老人家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也可以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都是久远的事情了,是时代造成的上一代恩怨,怎能累及下一代。姐姐结婚后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看上去很幸福的样子,但谁也没有料到,最终却因中年抑郁,40多岁时决绝地选择了自我解脱之路。她的走给梓涵心灵造成巨大震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姐比哥哥大两岁,她读高中期间,哥哥按每家留城一个孩子的政策参加了工作。她高中毕业后闲在家里无法就业,自己非常焦虑。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里,虽说姐姐京剧唱得不错,但这总不是长久之计啊。就在71年夏末秋初,在西藏自治区边防司令部任领导的舅舅,从招兵进藏分配指标中,分到一个名额给了姐姐,全家人高兴极了,为姐姐做准备。西藏路途遥远,虽然家里有些担心,但毕竟参军多么光荣,也不愁找工作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月底,姐姐踏上了去西藏的长途旅行,可才刚到拉萨报到集合,适应高原反应休整期间,还没到达目的地,著名的“九一三”事件发生了,高层内定所有的征兵工作一律停止。姐姐他们这批青年无处安置,只好先参加培训等待分配工作。这时国家一大型援藏项目西藏昌都化肥厂待建,这批人就被分配到昌都化肥厂,搞筹建工作。这是时代之尘砸了她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姐姐后来讲述,当时他们高原反应特别厉害,但搞基建每天都要搬运无数袋水泥,沙子,以前在内地也从来没有干过这么重的体力活,出过这么大力,现在高原反应呼吸都困难,但是没有办法。筹建完成后,她被分配在车间当了工人,因表现突出,文化水平高,又被选拔到厂技术科做科室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5年全国全面整顿,西藏在大学招生时,她被推荐参加考试,文化课成绩很好,已过录取线,体检时却说她肝大三公分。其实肝大是高原反应造成的一种应急表现,并没有肝病。她四处寻找专家给开证明,等证明信开出来,大学录取工作己经结束,她错失良机。姐姐经常说这就是命运!这粒尘砸了她第二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5年全国推行企业干部下车间劳动的活动,姐姐是技术科干部,一次下车间值夜班,姐姐操作机器时,手套不慎被机器咬住,右手绞进了机器,从手脖处被整个的切断下来。当时西藏的医疗条件差,送医院紧急抢救,只是在大出血后保住了生命,手无法接上,从此她成了没有右手的残疾人。这对于年轻未婚而又极爱美丽的姐姐,虽然从生死线上被抢救过来,但打击是致命的。这粒尘第三次砸中了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院后她从西藏回到山东老家疗养,见到爸妈嚎啕大哭,全家人都失声痛哭。虽然配上了右手假肢,但戴上以后很痛苦不舒服,只有出门的时候她才带一下。失去右手后,她只能练习用左手写字干家务。姐姐不愧有才女之称,一段时间后,字练的比一般人右手写的都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受伤时大出血,对她的身体伤害极大,短时恢复不易,一直身体很虚弱。身体的伤痛只是一个方面,对她来讲,精神上的伤痛是无法弥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姐姐的男友已经参军,这些年虽然家里不同意,但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感情很好。当他得知姐姐工伤后,立刻赶过去陪伴安抚,不离不弃,要求结婚,被感动的姐姐同意了。结婚后,姐夫也从部队转业安置到了西藏工作。一段时间后,他调回了内地,姐姐也经单位同意回内地疗养,每月单位给她寄工资和高原补贴,经济收入比内地工资高,生活没什么问题。婚后一年多他们生了第一个儿子,得子的喜悦,看起来姐姐的精神极佳。姐姐本来性格就温柔细腻,照顾孩子时,细心精心耐心,无微不至,儿子慢慢长大,聪明伶俐。因为自己手不方便,她还想要一个女儿,当时西藏的政策是允许生二胎的。她再次怀上孩子,一心一意盼望着生一个女儿,将来能帮着自己干家务,有个贴心小棉袄,谁知生下来又是一个儿子,姐姐在产房里就哭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后她相夫教子,一家人生活的很幸福,孩子慢慢长大,都上了学。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也没发现她从什么时间开始,出现了失眠焦虑厌世抑郁。作为妹妹,梓涵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工作,偶尔回家的时候,她都是极尽热情款待,并没有发现她有异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那时喜欢看《易经》与哲学方面的书,每天读书孜孜不倦,深入研究。梓涵还当面称赞说,姐姐爱学习爱钻研的好习惯一直保持着。有次姐姐告诉梓涵,她测出有两点:一是内心有秘密不愿告诉别人;二是你单位有个属虎的以后会害你。梓涵只当成玩笑话一笑而过。梓涵学了七年政治系,但没深入研究过《易经》,把她的说法当成唯心主义。心想自己从小习惯了孤独,经常独处时自说自话,自言自语,所有的痛苦和喜悦都封在自己心里,不管是不是秘密,都很少对别人去讲,是不愿主动告诉别人。梓涵觉得她第一条说的很对,第二条似乎太虚幻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43岁那年,梓涵正在机关单位上班,突然来了电话,说姐姐去世了,听到此消息,真不啻于五雷轰顶。迅速赶往家中,在灵堂里见到了姐姐的遗体。家人介绍说姐姐最近身体不太好,长期失眠焦虑,一直非常怀念青春时期在西藏艰难奋斗的岁月,想去看看自己工作过的单位。于是姐夫请假陪着她,准备一起踏上去西藏追寻青年时代足迹的旅途。当乘汽车到达徐州,换乘火车时,据说姐姐让姐夫在候车大厅等她一会儿,她要去个卫生间,谁知一去不返。听到大厅播放有人出了车祸的通知,姐夫赶到时,姐姐已经一命归西……当遗体从郑州运回家里时,全家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活生生的一个人出去,怎么才一天,回来就变成遗体了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去世后,她婆婆一再对梓涵说,你姐姐是天上的神仙,她是神,什么都能知道。梓涵理解为看她当时太难过,是为了安慰,也没细问其原因和出处。几年后证实了她的第二条预测,梓涵真是莫名其妙无端吃了一次属虎人的大亏,事后才想起来她说的话。梓涵那时偶尔回家,时间都很短暂,见到她只叙亲情吃吃饭,逗逗孩子们,从未谈论过单位或工作方面的事,此时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十分顺利。她也不了解梓涵单位的人员构成,从哪儿预知的弄不懂,是巧合?梓涵信了,她是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聪明睿智,漂亮优雅,知性大度,善解人意的姐姐,从此离开了。也许与她有着璀璨涵义的名字有关,她怒放的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留下耀眼的光芒。正如泰戈尔诗中的描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梓涵跟随奶奶生活到十六岁,只在读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假期去过两次父母在外地工作的家。除春节和学校放秋假,很少见到父母姊妹。直到高中毕业上山下乡,她去了离奶奶家较远的地方,完全自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童年少年时期的磨砺,加上青年时代早早离家上山下乡,几经摔打,逐渐成熟懂事也坚强了。梓涵十八岁起任知青组长,大队团支部及管区团总支副书记,十九岁在知青组入党,任公社团委副书记。当年年底招工返城工作,自信心建立,愈加独立自强。从企业车间一线工人岗位做起,一年后被选调到子弟学校,任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兼任厂团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学校梓涵去了大学读书,学习结束后继续任教,二十五岁起,历任主持工作的中学党支部副书记、书记、校长,十年间与老师们一道把学校办的红红火火,从一所普通中学跨入市重点管理中学行列。良好的校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历届优秀学子,已分赴社会各行各业担当重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农村、工厂和学校,留下了梓涵奋斗的青春足迹,有着满腔热情和飞扬的理想。学习就是给自己充电,她后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读了研究生。从九十年代初,调</span>到市直部门任职并不断进步,开始了全新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天不负认真生活的人,梓涵于二十六岁结婚,二十八岁生子。所幸找到了互敬互爱,关怀备至的爱人,还有疼爱她超过父母的公公婆婆,爱心满满的大姑姐。现在上有94岁的公公婆婆健在,下有懂事孝顺的儿子儿媳,活泼可爱的孙子孙女。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span>十年来,梓涵被包围在全家关爱体贴之中,生活祥和温馨,幸福平安。六十岁<span style="font-size:18px;">工龄四十四年时退休,已是功德圆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弟弟毕业后也留在梓涵当时所在的学校工作,生活上两人互相照应。后来经过他个人不懈努力,几经调动提拔,担当重任,已是一所国际著名研究院的副院长,事业发展顺利。现在两家同住一个小区做邻居,对梓涵关心帮助很多。亲情爱情都眷顾到了她,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已心满意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奶奶96岁仙逝,晚年过着儿孙满堂,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苦尽甘来。她的三个儿女家,内外孙辈儿就有十一人,后代中有四个博士,七个硕士研究生,有的是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或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得益于她老人家的庇佑。所有儿女和孙辈都对她极尽孝顺,都深知她前半生过的太不容易了。奶奶到九十多岁时,逢年过节还会流泪感叹,说这辈子活的非常值得,当初怎么也没想到,能熬到这么一大家子人。奶奶去世后,政府特批,她与爷爷合葬于烈士陵园中的烈士墓地,阴阳相隔70年才团聚,己是沧海桑田,但终是圆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清明节,姑姑带着梓涵表妹表弟与她的兄弟姊妹会合,同到烈士陵园和陵园内东半部的公墓,祭奠爷爷奶奶和梓涵父母,同时姊妹们也去祭奠已逝同在公墓的三姨和大姐。三姨的丈夫儿女在她很年轻时陆续离世,此后她孤身一人,便一直跟随妈妈照顾爸妈工作之地的全家,梓涵回奶奶家之前,也是三姨照看到两岁多,她倾全力精心拉扯大梓涵几个姊妹,爸妈才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三姨对梓涵家恩重如山,把几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悉心照顾,几个姊妹们对三姨的感情十分深厚,不亚于妈妈。她去世后几个姊妹给她买了墓地,安葬在爸妈墓地不远处。羊山烈士陵园及公墓,那里有梓涵一家六人,安息在相距不远处,他们相伴而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烈士墓前,梓涵和家人们会遇到络绎不绝的青少年到爷爷墓碑前献花致哀,作为烈士后代,他们甚感欣慰。党和国家、子孙后代都没有忘记英雄,现在人们崇拜英雄,祭奠英雄的好风气又蔚然成风。正如国家领导人说的,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家民族,是有希望和前途的国家和民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实记录下这些,是为了怀念那些逝去的岁月。作为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尽自己所知,给家人和年轻的下一代人,提供一些可供了解的当时社会及家族历史。没有对生活的抱怨,只有感恩。对生活赐予自己的磨砺感恩,对给予自己及家庭有恩赐的人牢记于心,感恩不忘。人有个好的心态,才能享受人生,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也会每天有一个好心情,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好,用微笑对待生活,对待人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往昔已矣,来日可期,生活要继续。自尊自强,便要努力活得幸福成功。幸福不需要理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篇完</p><p class="ql-block">写于2021年清明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