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五:平和暴动遗址(诗歌一首)

乐书舞文

<p class="ql-block">  初夏的一个天早晨,阳光灿烂,青山叠翠,我们驱车先奔驰在高速路上再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穿行在树海间,来到了平和县的长乐乡当年“平和暴动”的策源地联三村(原下坪村)。联三村依山傍水,村边有棵大榕树,树冠如巨伞,树下有座大桥,桥下溪水澄碧,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长乐乡,沿途醒目的壁画与宣传标语映入眼帘,当年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的画卷逐渐展开。</p> <p class="ql-block">  暴动旧址位于乡政府大门内右侧,围墙外壁上金色的“八闽第一枪”五个大字闪闪发光,福建工农革命军红旗鲜艳夺目。</p> <p class="ql-block">  围墙里一眼望去是宽敞的庭院,庭院的四周种了许多苍翠的铁树,映衬出革命者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庭院的右边有三座古老的瓦房并排而立,中间一座大门面向庭院,旁边两座面朝中间瓦房。左边这座墙壁上绘着长乐乡远山近树及铁锤镰刀、红旗、革命战士的图画,上面写着平和暴动革命精神:“追求真理、坚定信念、敢为人先、不畏牺牲、坚苦奋斗、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  右边瓦房的墙壁上绘有毛泽东及一群革命战士的图画,上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 <p class="ql-block">  右边庭院上还立着一座石墩,石墩的碑记是平和县党组织早期领导人、平和暴动总指挥朱积垒的简介,石墩上朱积垒的雕像傲然挺立,左手拿书,右手紧握拳头,目光坚定,直视前方。站在朱积垒的雕像前,平和暴动的枪声仿佛又在耳边回响。</p> <p class="ql-block">  1928年2月24日,中共平和县委在长乐乡召开会议,决定"率领群众,实行暴动"。暴动委员会由朱积垒任总指挥, 罗育才任副总指挥,采取3条措施筹备武器,定于3月8日暴动。7日晚上,以长乐乡农军为主体,包括饶平、大埔部分农军,集中长乐举行誓师大会后,农军1000多人分3路攻占了平和县城(今九峰镇),救出被捕的农友,并将没收反动豪绅的财产分给农民。当日中午,敌人进行疯狂反扑,县委认为暴动目的已经达到,为了保存农军实力,决定撤回长乐,转入平和西北山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p> <p class="ql-block">  大步迈向中间这座平和暴动纪念馆,只见大门两侧立着两只石狮,门板上写着“祖德、宗功”,门旁墙上挂满各种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研究基地的牌匾,门上方的“平和暴动纪念馆”刚劲有力,屋顶灰瓦上翘角飞檐,灰白的色调有一种厚重沧桑感。纪念馆曾经是长乐乡的陈氏宗祠,兼为私塾书斋。</p> <p class="ql-block">  1926年秋,朱积垒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返闽后,利用陈彩芹(平和暴动领导人之一)在私塾教书的关系,在书斋开办夜校,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做暴动前的发动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61年5月陈氏宗祠被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维修,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对外开放。馆内分前厅后厅两部份,中有天井和走廓,展厅正中,安放当年暴动总指挥、中共平和县委第一任书记朱积垒烈士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该馆陈列了61件当时革命文物和许多照片、图片、文字资料等,再现了"平和暴动"的准备、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带着满怀崇敬之情,我仔细参观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  “平和暴动”光芒永驻</p><p class="ql-block">山林郁郁葱葱</p><p class="ql-block">蜿蜒盘旋的道路通往红旗飘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故居遗址巍然矗立</p><p class="ql-block">红色印迹闪闪发光</p><p class="ql-block">当年情形仿佛眼前重现</p><p class="ql-block">白色恐怖阴云笼罩</p><p class="ql-block">血雨腥风弥漫大地</p><p class="ql-block">革命先辈却英勇无畏</p><p class="ql-block">满腔热血把斗争的激情染遍长乐村庄</p><p class="ql-block">平和暴动的烽火熊熊在燃烧</p><p class="ql-block">运筹帷幄巧部署</p><p class="ql-block">兵分三路奇袭九峰县衙</p><p class="ql-block">打响八闽武装反抗反动派第一枪</p><p class="ql-block">工农军顺利攻占县城</p><p class="ql-block">缴武器、收财产、忙分粮</p><p class="ql-block">胜利退回长乐乡</p><p class="ql-block">此后密林搭寮、石洞为家</p><p class="ql-block">餐风饮露、艰苦作战</p><p class="ql-block">抛头颅洒热血</p><p class="ql-block">革命的旗帜一直在闽粤边区飘扬</p><p class="ql-block">迎来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p><p class="ql-block">饮水思源</p><p class="ql-block">今天幸福生活之花是先辈热血浇灌</p><p class="ql-block">历史当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肩负起新时代使命</p><p class="ql-block">让强大的祖国永远屹在世界东方</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对面竖立着的一面面鲜红的工农革命军旗帜迎风飘扬,让人感觉斗争仿佛就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往附近的福庆堂参观,福庆堂乃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团部旧址。很难想像旧址会建在庵里面,若不是庵门旁边挂着一个牌匾,肯定找不到。</p> <p class="ql-block">  走进庵里,前面是戏台,中间是一个方形天井,沿台阶往上是庭院,种有花草,较早雕刻的十二生肖排成竖的两排,还有新建不久的工农革命军鲜红旗帜以及五位工农革命军的雕像,雕像个个精神抖擞,神态各异,形象逼真。</p> <p class="ql-block">  最后面才是雕梁画栋、白墙红瓦的福庆堂,主祀尊王元帅(东晋谢安谢玄叔侄)。</p> <p class="ql-block">  大门内两侧长廊挂满了"平和暴动"为主题的许多照片、图片、文字资料等。1928年2月18日,中共平和县委以平和县工农自卫军为基础,以各乡村农民自卫军为主要武装力量,在这福庆堂成立了福建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一一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朱积垒任团长兼党代表,王炳春任参谋长,罗育才任副团长,朱思任副官长。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1200多人,每百人编成一个大队,每个大队编制有1名大队长,1名党代表,全团编制10个战斗大队和军事、宣传、交通、军需、特务连等团部直属单位,是"平和暴动" 的主力军,可以想像当时革命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画面。</p> <p class="ql-block">  这是福建省第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工农武装,也是福建省第一支具有红军雏形的革命武装。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下,率先在平和创建。它作为武装斗争的主力军,高举革命的旗帜,以揭开“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发出“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的平和暴动、打响“八闽第一枪”而扬威闽粤两省边界,并在长期的斗争中,不怕流血牺牲,跃马扬戈,纵横驰骋,为建立饶和埔诏苏区和巩固中央苏区闽西革命根据地作出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有战斗就有牺牲,为纪念平和暴动牺牲烈士,中共平和县委、平和县人民政府于1975年在长乐乡联三村山坡上修建一座"平和暴动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占地3.5亩,由主碑、栏杆围墙、石台阶三部份组成。主碑高10米,由花岗岩镶嵌而成。正面碑刻"平和暴动烈士纪念碑",为罗明所题。其它三面是毛泽东为红军烈士的题词。沿着台阶而上,纪念碑高高耸立在眼前,庄严肃穆,旁边安放着几十位烈士的墓碑,四周是青山绿树环绕。"平和暴动"的几位主要领导都在暴动后的几年内英勇作战、光荣牺牲。平和独立团(后编整为独立营)于1931年2月奉命前往永定虎岗,编入红12军开展反围剿斗争,1933年5月,平和独立营编入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第34师第100团。同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实行战略大转移,进行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1月27日-12月1日,红34师在湘江战役中全军阵亡,平和有900多位英雄儿女血染湘江,长眠广西大地。</p> <p class="ql-block">  平和长乐乡是一块"红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这块当年中央苏区最南端的根据地,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他们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