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开兴洛城

梦里龙行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春风暖, 花开时节动京城。美丽的古都洛阳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来自省内外及世界各国的观光旅游者,怀着对牡丹的无限仰慕,通过海陆空等交通工具,经过新的“丝绸之路”抵达洛阳,徜徉在市区的各大公园,以能一睹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为莫大的荣幸。</p><p class="ql-block"> 春日观赏牡丹是洛阳人一种风俗,从古至今沿袭不变,并且越来越盛,因为有了一年一届的洛阳牡丹花会。赏花的时间自花开至花落,大约有20多天。花开之时,是全城沸腾之日,只有等到牡丹凋谢之后,古城才慢慢趋于平静。</p> <p class="ql-block">  作为如今洛阳副中心城市都市圈里的孟州市,曾经是古都洛阳的北大门,为周王朝的重要统治中心的畿内之地。孟州话属于中原官话语的一支——洛嵩片。顾名思义,就是洛阳、嵩山一带的人使用的河南方言。洛嵩片包括洛阳、三门峡3个地级市的14个县(市),而孟州市是焦作市唯一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管从人文地理还是风俗习惯,孟州和洛阳的关系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黄河水一样,把两地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成为一个大家庭,两地人也因此有一种永远割舍不断的情结。</p><p class="ql-block"> 既然是家里的牡丹盛开了,那就更应该先睹为快了。于是,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带着老人,叫上朋友,一起赶往中国国花园。</p> <p class="ql-block">  &nbsp;中国国花园先后荣获人文类“洛阳新八大景”、洛阳市最佳牡丹观赏园、“单株花朵最大的牡丹”、“最受游人欢迎的牡丹园”、人气最旺的牡丹园等称号。始建于2001年9月,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牡丹专类观赏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河南岸隋唐城遗址之上,东起洛龙路,西至牡丹桥,南临洛宜路,北依洛河,占地1548亩。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底蕴,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艳冠群芳的牡丹,千姿百态的植物、奇石叠翠的山峦、风情各异的亭台、碧水荡漾的湖泊、古丰古韵的建筑……美景无限,占尽风流,充分展示了牡丹之美、之清、之幽,享有“中国国花第一园”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该园汇集国内外牡丹品种1000多个品种50万株,包含牡丹的九大色系,种植乔、灌木及各类植物100多个品种200余万株。姚黄、魏紫、洛阳红、火炼金丹、飞燕红妆、玉版白、二乔、状元红、豆绿、盛丹炉、蓝田玉、墨撒金、泼墨紫、茄蓝丹砂、夜光白、青龙卧墨池、娇容三变、首案红、赵粉、胡红、大棕紫、王红、丹炉焰、冰凌罩红石、洛神、似荷莲、朱砂垒、赤龙换彩、凌花晓翠、银粉金鳞、御袍黄、葛巾紫、酒醉杨妃、冠世墨玉、珊瑚台、贵妃插翠、宝石兰等传统名品,雍容华贵,尽显芬芳;海黄、金阁、金帝、新七福神、白王狮子、法国金色爱丽丝等奇葩争奇斗艳,各展英姿,品种差异分明,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随着游客步行其中,数百亩的牡丹花争相斗艳,形成花的海洋,赤、橙、黄、绿、青、蓝、紫万斑争荣。蝶恋蜂戏,凤舞龙翔,汪洋恣肆,光彩映天。春风拂面,阳光灿烂,和风熙瑞,天地生辉,设身处地,亦仙亦幻,使人心旷神怡。游客处处笑语,猝然妙趣横生,情意丝丝缠绵,与花比美,以花比心,连连道奇称颂,不仅浮想联翩,怦然心动,耳畔萦绕:“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应知我非世情,与尔相看动幽感。”</p> <p class="ql-block">  其实,关于牡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天上仙宫里的牡丹仙子来到人间,最终在洛阳的翠云峰住下,并画了一百个牡丹品种。后来居上的第一百个牡丹品种就是洛阳的“紫根牡丹”。因为八月十五这天牡丹仙子下凡人间,在洛阳画过、种过牡丹。所以,洛阳人就把八月十五这天定为牡丹的生日。</p><p class="ql-block">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天圣末年(1031年)到洛阳,历经四春,亲见洛阳牡丹盛况及当地人酷爱牡丹的风俗,就创作了《洛阳牡丹记》。词中讲到“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这也许就是“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由来吧。</p> <p class="ql-block">  以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为首的文人墨客,在以诗歌反映生活的艺术创作中,将对牡丹的赞颂寄予笔下,首开洛阳诗词创作之先河。白居易在《牡丹芳》中赞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讲的是洛阳牡丹花好,使游人若狂,而牡丹花期短暂,也使人若狂,莫失良机,争相观赏,甚至夜间掌灯观看,真实地反映了洛阳牡丹的繁荣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nbsp;原产中国,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亦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牡丹这一名称的发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近代生物学先驱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即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初年,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一致。</p><p class="ql-block"> 牡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光,亦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根系肉质强大,少分枝和须根。株高1-3m,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茎顶,花径10-30cm,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性花。</p> <p class="ql-block">  洛阳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p><p class="ql-block"> 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之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和洛阳名园的毁夷,至南宋时,四川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盛。从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中所列60多个品种看,大都是从洛阳引进的。明代,盛极一时的安徽亳州牡丹也有许多是从洛阳引进的老品种。清代,曹州牡丹取代亳州牡丹而代之,洛阳牡丹又直接或间接地和曹州牡丹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足见洛阳牡丹的传播和影响。当今洛阳牡丹更传到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美国、荷兰、南非、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p><p class="ql-block"> 洛阳牡丹甲天下,得益于洛阳的山川形胜。而洛阳的山川形胜,托起了十三朝古都、六朝陪都,坐上了105位皇帝。君临天下,才有了让他们“养眼”的牡丹;有了装扮他们首善之地人居环境的牡丹;有了他们粉饰太平的牡丹。</p> <p class="ql-block">  当然,牡丹不单为他们而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花。人为和自然的结合,叫天人合一。洛阳牡丹得到大自然的爱怜,得到皇帝的垂青,得到庶民的钟情,得到文人骚客的推波助澜,定然会“竞夸天下无双艳”,“万家流水一城花”。</p><p class="ql-block"> 其实,不仅在中国国花园,在王城公园,还是在洛阳牡丹园,在古都的大街小巷,甚至在居民的房前屋后,都能在暮春时节一睹牡丹盛开时的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艳冠群芳,景象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因为牡丹,昔日“丝绸之路”的客人和他们的后人源源不断前来中原;因为洛阳,曾经的“十三朝”帝王古都重新定义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都市圈;因为梦想,母亲黄河将高瞻远瞩擘画河洛地区新时代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后 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本美篇为纪念“中国旅游日”而制作。诚挚邀请所有的美友们光临洛阳副中心城市都市圈观光旅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素材采用了多家平台的资料,稍作修改,拿来即用,仅作宣传,别无它意。如有侵权,联系即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