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在翼城县博物馆举行。翼城县政府副县长段晓娜出席活动启动仪式并讲话。翼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新明主持活动。 副县长段晓娜指出: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是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更是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全面提升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迫切要求。<div><br></div> 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新明表示:县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凝神聚力,认真落实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稳步推进各项文博工作,先后完成了馆藏文物的修复、重要石刻的保护、出土文物的整理等各项工作。同时翼城县博物馆作为我县重要的对外宣传窗口,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先后接待国家部委、省市领导、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界人士3000余人次,有力地宣传了我县的历史文化,营造了保护文物、弘扬历史、传承文化遗产的浓厚社会氛围。 翼城县文化和旅游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全体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化身“三员”,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br> 化身宣传员,为群众们发放宣传单,提高大家爱护文物、了解文物的意识。<br> 化身安全员,加强疫情防控、登记排查,号召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化身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县领导及参观博物馆的群众讲解翼城丰富厚重的历史文物和“唐风晋韵”翼城历史与文化主题展陈展项目。 县文物服务中心主任翟铭泰为大家介绍了博物馆即将建设的陈展项目具体内容。陈展建设项目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宗旨,从翼城历史出发,依据史料、文物、研究成果,利用现代展示技术和手段,以宏阔的思想视野、独特的陈列语言、雅俗共赏的设计形式,展现翼城优秀的历史文化。展览结构共分为地理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通览、石刻、陶瓷、青铜、冶铁、古建筑、非遗文创8个单元,使之成为翼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民教育的基地。 县文旅局文物股负责人石磊从“小关帝庙”俗称的由来讲起,讲解了“春秋楼”的典故、关圣帝君的塑像特点、关帝庙内收藏文物的数量、类型等内容,使大家对翼城县博物馆有了直观的认识! 县文旅局旅游股、宣传股负责人孟海颜为大家讲解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风竹惊鹤图》勒石,增强了大家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认识,增进了文化认同感。 《风竹惊鹤图》是明代大画家吕纪的杰作。此画完稿后即由宫廷收藏,被世人称之为“精品”。到了清代,此画被顺治皇帝赐给 廷臣上官鉝,以表示对他的宠爱嘉奖之意。<br><br> 上官鉝,翼城古城村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清顺治年间授中书,曾任陕西副考官,山东道副御史、光禄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任职期间,不畏权贵,严正考试制度,并上谕整顿计典等事略。康熙二十年(1681年),上官鉝为使此画长久保存,遂敬为勒石,藏于其家以传后人。该碑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山西文物志》《三晋石刻》收录。 翼城县博物馆属综合类博物馆,馆址设在唐兴镇城内村关帝庙内,该庙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现存春秋楼和东、西三座配殿。现馆藏陶器、瓷器、青铜器、钱币、石雕石刻等文物共计2423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235件,是我省馆藏文物较多的县级博物馆之一。2014年10月实行免费对外开放。<br> 多年来,博物馆依托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拓宽展览辐射,先后举办了《发现霸国》、《古钱币》、《砂器展》、《翼城县首届工艺美术品大赛暨晋国源头图片展》、《青铜器探秘》等一系列展览,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作用。2017年被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评为“临汾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下一步,博物馆将举办各类主题活动的展览,邀请有关专家来我县举办讲座,搭建起文明交流平台,促进与周边县市互联互通、包容互鉴,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促进博物馆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我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得到发扬光大,为奋力谱写翼城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新篇章提供文化支持,以优异成绩为党的百岁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