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成长-初一英语备课组阶段性总结

正理二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思则能变,思则能进。</h3> 初一下学期已过半,眼前的新生们马上就要步入初二的学习生活。回顾这近一年的英语学习,身为老师,我们看到过他们的迷茫,见证了他们的坚持与努力,也收获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一、整体规划,确定教学目标<br> 开学之初,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思维与认知方式的不同,我们制定了三年整体规划,确定了教学目标。<br> 整体规划:坚持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贯彻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两思”课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br> 教学目标: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提升学生英语素养。<br> 语言能力:培养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在具体语境中整合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有效地表达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br>文化意识: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br>  思维品质:培养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br>  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效规划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和方法。 二、集体备课,落实目标 <br>◊ 备好每一堂课<br>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为了提升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环节,老师们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平时的听课评课研究文本、制定教学目标、反思不足,改进教学措施,设计有思维深度的教学活动。 ◊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r>  开学之初,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思维与认知方式的不同,老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入手,让学习英语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成就学生一生的英语学习。<br>▪ 听讲习惯。要求目光紧跟老师,保证课上听课状态。<br><br> ▪ 听讲习惯。要求目光紧跟老师,保证课上听课状态。 ▪ 记录习惯。笔记本记录课上笔记,课后、考前参考复习。 ▪ 书写习惯。练习英文书写。<br>▪ 改错习惯。错题本积累错题,分析错因,关注薄弱环节,突出学习重点,提高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 积累习惯。遇到生词,短语及好句,及时积累,为自己所用。 ▪ 阅读习惯。早读阅读课本文章,课上拓展阅读。 ▪ 做题习惯。做题留痕,清楚考什么?选什么?为什么?养成一种好的做题习惯就是培养一种清晰、严谨的思维习惯。 ◊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br>  培养学生结构意识,关注要点、结构和层次。按话题分类,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写、批、改、积、备、审、变操练,让学生既有准备,又能恰当迁移使用。 ◊ 培养学生文本分析能力<br>  对完形(记叙文)、阅读(说明文、议论文)进行文本分析,利用思维导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梳理并整合文本信息。加强学生的语篇意识、提升思维能力。 三、考后分析,反思提升,关注效果<br>  每次大考的成绩都是我们衡量自己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参考,透过成绩我们可以看到问题和不足,从而反思教学,及时调正,和学生同进步,共成长。<br>◊ 三次分析,三次反思,三次改变<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一学期 期中 ▪</div> 上学期期中考试后,通过分析成绩和试卷,我们发现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答题时在试卷上留痕的习惯,导致没有审清题就去选答案;阅读CD篇读不懂,读不透的情况;在写作方面,会存在不分段,句子罗列在一起,缺乏逻辑的情况;<br>针对上述考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英语备课组进行了反思和改变,做出了下一阶段的提升措施。 ▪ 严抓习惯落实细节,保证无论是课上练习、课下作业还是考试,都要做题留痕,避免因为细节出错,失分。<br>▪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从文本体裁入手,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的结构、内在逻辑联系,采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抓住文章主旨。引导学生从语篇整体入手,而非过分关注逐字翻译。<br>▪ 在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课上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结构与层次,关注要点是否齐全,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课堂学生实操,课下老师批阅,学生修改,教师复批,学生积累在笔记本上,供复习时参考。 经过半学期的调整与提升,到上学期末,学生已经逐步养成了做题留痕的习惯。对文章题材也具备了识别能力。学生能够将思维导图这种形式用于课堂,用于平时的作业练习,帮助梳理和整合信息。进而提高了文本的理解和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一学期 期末 ▪</div>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信息,探究信息背后的情感态度、人物性格以及主题意义对于提升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很重要,而这正是学生所欠缺的。<br>因此,我们调整了第二学期的教学重点,通过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文本分析,制定更加精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二学期 期中 ▪</div> 通过半学期的调整,根据学生的课上反馈与作业情况,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已经有梳理故事脉络和人物情感变化的意识,但是对于主题意义的挖掘还不够,并且在考试中利用思维导图检查CD篇阅读的学生还占少数。此外,在写作中突显出了用词重复,句式单一,在细节处出错的问题。再结合课上的听课情况来看,提高学生的听课状态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br>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并制定了下一步的措施。首先,深度备课,优化课堂,设计环节新颖,衔接紧密,参与度高的课堂活动,增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注重分层,进一步提高所有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听课状态;其次,拓展阅读,提升学生主题意识,提高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多层主题,创造性表达个人观点,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培养学生写作的欣赏与评价能力。 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与能力,让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知识。而反思是学生和教师快速成长的必备条件和动力来源。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和进步。

学生

思维

习惯

课上

学习

文本

英语

培养

反思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