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著名导演谢添先生的一张珍贵合影-一张老照片引起的回忆

郝言好语(洪山)

<p class="ql-block">与著名导演谢添先生的一张珍贵合影-一张老照片引起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郝洪山</p><p class="ql-block">日前,偶尔翻出一张当年我与著名电影导演谢添先生的合影。看着那时还是神采奕奕的谢老和正当青春年少的自己,不由得也是又一次把我的思绪拉回了四十多年前……</p><p class="ql-block">大约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随着父亲问题的解决,当年受到牵连的母亲也落实政策又从山东菏泽回到了河南省鹤壁市。当时正在等待分配工作和住房的母亲刚从山东回来后就暂时住在了鹤壁宾馆。记得那一年我从部队回家探亲时,就和母亲一起住在了鹤壁宾馆。好像是第二天,母亲告诉我北京电影厂著名导演谢添先生为筹备拍摄鹤壁市豫剧团牛得草叔叔的剧目《七品芝麻官》此时也就住在鹤壁宾馆。而且,当时市里有关部门考虑到母亲在文革前就不仅是市委宣传部负责文化口工作的,而且我父亲生前与市豫剧团和牛得草叔叔他们都还有着一种非同一般的感情和渊源。所以,当时的市里领导就委托母亲暂时关注一下这个事情。当听到母亲给我说,吃过饭要我和她一起去看望一下同住在一个宾馆里的谢添导演时,我在心里还是充满了激动与兴奋的。因为,对于谢添导演当年主演或导演过的太多电影,我亦都是耳熟能详和心存仰慕的。比如《洪湖赤卫队》、比如《小铃铛》、再比如《锦上添花》、《林家铺子》以及他饰演过的张副官、林老板、张金龙、马金龙等角色。</p><p class="ql-block">记得在那天我第一次见到谢添导演的时候,自己不但没有丝毫的紧张,反而是一进门就开始与谢导无拘无束地在一起谈笑甚欢了。不过,这倒也不是因为我的见多识广和气定神闲,而是因为谢添导演一见面时的那种风趣幽默与和蔼可亲就深深地感染到了我,让我一下子对他就有了一种就像自己家里的长辈和老友的感觉。尤其是当谢添导演听母亲介绍我是一个部队的专业篮球运动员后,他更是显得格外兴奋与兴致勃勃。于是,谢添导演就开始津津乐道地告诉我,他自己从小就是个体育迷,尤其对篮球情有独钟。而且,他还不仅爱看篮球,还喜欢打篮球。也还一直是北影厂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他说,他和当年国家队和八一队的余邦基、钱澄海、杨伯镛他们都是好朋友和老朋友,在北京凡有重要或精彩的篮球赛事,他也一定是会一场不落的。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京有一次难得的国际比赛时,到了现场的谢添导演手中并没有球票。于是,急中生智的他临时找了一件白大褂穿上,并且手提一个暖水瓶佯装国家队队医,大摇大摆地混进了球场🤭🤭。</p><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在房间里愉快的聊天结束后,意犹未尽的谢添导演又与母亲和我一起在院子里散了一会儿步,并且在我们告别的时候,还又在一起合影留念-也就是文中的这一张在四十多年之后我们再次看到的珍贵照片。虽然,如今谢添导演和我母亲都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当我又一次看到了这张当年与母亲和谢添导演在一起的照片时(包括还有谢添导演创作过的那些伴随着我们这几代人成长一部部的优秀影片时),我依然是在心里充满了亲切、充满了温暖和充满了思念……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谢添导演和我</p> <p class="ql-block">左起,母亲、谢添导演和我</p> <p class="ql-block"> 谢添,著名电影表演、导演艺术家,原名谢洪坤,祖籍广东番禺,1914年旧历五月二十五日出生于天津。父亲是铁路员工,爱好雕刻、音乐,能品箫作画;母亲是个电影迷。父母的兴趣和爱好。使谢添从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十七岁时,谢添就走入社会,自谋生计,他画过广告,也给报社写稿。当时,沈浮在《国强报》上办了个“鲜货摊”专栏,谢添经常为此栏撰稿。</p><p class="ql-block">1932年,先后在《雷雨》、《女店主》等剧中饰演角色</p><p class="ql-block">1935年,谢添来到上海,加入“狮吼剧社”。</p><p class="ql-block">1936年,拍摄《夜会》;又参加拍摄了《马路天使》、《生死同心》、《压岁钱》、《四千金》,并主演了《母亲的秘密》、《梦里乾坤》等影片。</p><p class="ql-block">1937年,参加了著名的《保卫芦沟桥》的演出。</p><p class="ql-block">1939年,他进入西北影业公司,参加了影片《风雪太行山》的拍摄。</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前,参加了《重庆二十四小时》、《结婚进行曲》、《日出》、《雷雨》等话剧的演出。</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谢添进入“中电”三厂,参加拍摄了《圣城记》、《追》、《郎才女貌》、《十三号凶宅》、《深闺疑云》、《满庭芳》等影片。</p><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建立,谢添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p><p class="ql-block">建国后,谢添先后参演在《民主青年进行曲》、《走向新中国》、《新儿女英雄传》、《六号门》中、《无穷的潜力》等影片。其中,《六号门》中的马金龙及《新儿女英雄传》中的张金龙,成为当时颇有光彩的银幕形象,受到观众的称道和好评。</p><p class="ql-block">1958年,参演中法合拍儿童影片《风筝》并与桑夫合作导演了影片《探亲记》。</p><p class="ql-block">1959年,谢添在著名影片《林家铺子》中成功地完成了林老板形象的塑造。同年,谢添导演了杂技艺术片《欢天喜地》和体育题材的故事片《水上春秋》。</p><p class="ql-block">1961年,谢添导演并参演《洪湖赤卫队》</p><p class="ql-block">自1962年以来,谢添编导了三部儿童片:《花儿朵朵》、《小铃铛》和《三朵小红花》。</p><p class="ql-block">1979年,谢添导演了《甜蜜的事业》和戏曲喜剧艺术片《七品芝麻官》。</p><p class="ql-block">1980年,在第三届“百花奖”评选中,谢添因《甜蜜的事业》而荣获“最佳导演”奖。</p><p class="ql-block">1981年,在第四届“百花奖”评选中,《七品芝麻官》荣获“最佳戏曲片”奖。</p><p class="ql-block">1982年,谢添成功将老舍先生的名著《茶馆》地搬上了银幕。上映后受到观众好评。北京人艺一位著名老演员兴奋他说:“这是为后人留下的一部活生生的艺术资料。”该片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和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p><p class="ql-block">导演影片获奖情况:</p><p class="ql-block">《小铃铛》(1964)于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p><p class="ql-block">《甜蜜的事业》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p><p class="ql-block">《七品芝麻官》于1981年获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p><p class="ql-block">《茶馆》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和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p><p class="ql-block">电视连续剧《那五》,于1989年获全国电影制片厂优秀电视剧一等奖 。</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前左一)与谢添导演(前右一)、陈强(中)、于蓝等电影工作者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电影《林家铺子》中饰演林老板</p> <p class="ql-block">电影《洪湖赤卫队》中饰演张副官</p> <p class="ql-block">电影《六号门》中饰演马金龙</p> <p class="ql-block">电影《新儿女英雄传》中饰演张金龙</p> <p class="ql-block">上排右一为谢添导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