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 其乐无穷 -温宿县第三中学“作文批改之我见”系列教研活动

温宿县第三中学

<p class="ql-block">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大力推动我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温宿县第三中学于2021年5月16日至17日特开展作文教学示范课、如何批阅作文专题讲座、现场作文批阅比赛等系列教研活动, 以发现作文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作文如何批阅更有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作文教学示范课</b></p><p class="ql-block"> “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算五月无情的风沙也阻挡不了我们为明天为梦想一往无前的坚定步伐。很高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相聚在温宿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八班,共同目睹常态课堂中的有效教学《审好题·选好材·写好文》作文课。课堂上,学生拿着姜老师精心编写的班报《八方斋》,认真研读,陶醉在同学和老师的美文中。这是一堂《最美丽的相遇》的作文讲评课,姜老师从作文的审题和选材两个角度,来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一节课,让孩子明白着手写作,首先要审好题,之后还要选好材。同学们一起分析了班里三位同学的美文和老师的日记,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写好作文,要选好材。选好材就必须要做到选材原则:人有我无,我无人有。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事。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姜老师还给大家总结了一个选材的口诀:细读提示语言,学会举一反三,弃去首先想到,走进自己生活。一堂课,老师没有过多的理论,更多是用学生的作文,老师的日记,引导孩子们从好文中找到审题和选材的好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如何批改作文”专题讲座</b></p><p class="ql-block"> 针对作文批改时存在的问题:教师忙忙碌碌而学生无所事事;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往往“一刀切”;批改面面俱到;批改只是一般性的泛泛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姜老师在讲座中提出;要解决上述问题,作文批改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目的具体化原则、学生充分实践(学生自己改、生生互改、传阅优秀习作等)的原则。抓住三方面的重点,使作文批改既具有可行性——教师力所能及,不增加负担,又具有时效性——提高学生作文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精批细改显身手</b></p><p class="ql-block"> 在教师反复咀嚼,充分吸收姜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后,语文教研组成员从学生习作中随机选取文稿,复印发给在场所有语文教师,规范评改。</p> <p class="ql-block">  对于作文,语文教研组有话要说:</p><p class="ql-block"> 关于“改”。字、词、句、段、篇,教师要全面关注。错字、病句不能漏改,布局谋篇立意更不能忽略。教师批语书写一定要规范,决不能出现红笔错误。</p><p class="ql-block"> 关于“评”。要重视习作评讲课,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习作不妨多展示、多分析,多鼓励,它会使被展示的学生更努力,更上进。没被展示的也有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关于“习作”。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观察可以让学生搜集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多想象,想象能使思维插上翅膀,使习作内容更丰富; 多练笔,练笔能养成好爱写作的习惯,熟能生巧。</p><p class="ql-block"> 伴随着阵阵七嘴八舌,我们的活动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  作文的精细批改,虽然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样的批改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了解自己作文的缺点,从而自主愉快地进行下一次的习作。精细批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今后,我校语文教师将坚持不懈继续探索作文教学之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教研室</p><p class="ql-block">审核:杨峰(温宿县第三中学教学副校长)</p>

作文

批改

习作

教师

学生

教学

老师

语文

温宿县

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