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个月清华校庆,在清华尬舞引发众人吐槽时,还有一个人却因为低调上了热榜。 有网友在清华校园,拍下一个骑着自行车参加校庆的身影。 后来被证实,这个穿着西装,骑着自行车的人,正是钱颖一教授。 </p> 钱颖一是谁?他最有名的头衔,大概是2006年~2018年,连续12年担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 可更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65岁的经济学博士,是高考恢复后的首批大学生。 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先后取得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再转读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毕业后,还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2002年,钱颖一带着一大批海归经济学教授,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 被钦点担任院长后,钱颖一提出了自己的愿望:“为中国培养出一流的经济学人才”。 在担任院长的整整12年,他没带过一个博士生,没申请过一项科研经费。钱颖一教授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教育改革上。 卸任院长时,他表示:“这是我人生职业生涯深感自豪的12年。” 这样一个身居高位,称得上功成名就的人,却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参加校庆。 也难怪有人感慨:“这才是清华大学的颜面和体面”。<h3> 钱颖一对话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 当然,视频上热门后,还是不免有很多喜欢挑刺的人,自以为是地评价“这说明他家离清华大学很近,骑自行车就能到,家里什么条件还不清楚吗?” 只能说有一定道理,但却看得太表面,且酸味太浓。 谁规定住得近就一定要骑自行车?真正喜欢排场的人,走段山路都恨不得铺上一层红毯。 更何况,一个在清华大学任职十几年的人,有套离得近的房产,又有什么值得忿忿不平的呢? 古语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万物为参照,可洞观一己之不足。” 那些真正有学识有涵养的人,从不会刻意炫耀。相反,他们往往是最没有身份感的人。 这个完全不把自己当回事的教授,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高贵。 <h3>2<br></br></h3></br><br></br>之前,在网上看过一张颇为滑稽的照片。 某年轻偶像出行,一身黑衣黑裤,帽子口罩不够,还要拉起衣领挡住脸。 身前身后围着一大堆保安,手拉手把他护的严严实实,排场堪比一线顶流。 可问题是,现场除了保安、经纪人、助理之外,连一个粉丝都没有,路人更是淡定漠视。 <h3> 强大的阵容,和周遭的冷清,形成强烈反差,让人忍俊不禁。 而这种太把自己当回事,引发荒诞画面的人,还不是个例。 几年前,韩国知名女星到香港参加活动。 出发前,因为怕粉丝太多被拥堵,特意要求香港主办方安排20多名保镖。 然而,她们下机后才发现,到现场接机的粉丝,只有寥寥十几个。 最后,保镖比粉丝多,她们自己成了拥堵的源头。 <h3> 还有明星出席活动,从商场路边,保镖人墙引起路人的不便,不仅不说道歉,还大声呵斥路人,“前面的!往边上靠!” 如此理直气壮清场的样子,真的很可笑。 <h3> 著名历史学家邓拓说过一句话:<strong>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strong> 深以为然。你会发现,那些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 相反,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往往都是谦卑而低调。 去年10月,上海市举办了首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颁奖活动。 获奖名单中,张文宏赫然在列,他获得了“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 无数媒体赶赴现场,可颁奖典礼时,张文宏却缺席了。 为什么没去领奖? 张文宏回复道:“很珍惜这样的荣誉和肯定,但今年早些时候我就安排好了上课的时间,学生们都很期待上课。 我是医生,也是一名老师,对我来说,治病救人是不可缺席的,给学生上课也尽量不要请假。 现在事情很多,经常要‘撞车’,想来想去,还是要去上课,否则调课换时间会给学生和其他老师带来不便。”<h3> 为了给学生上课,而缺席一场颇具分量的颁奖礼,低调的张文宏,让人想起去年他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事过了,大家就不要听我讲话了,过了这段时间到我们医院那里看看,绕着墙根走路的那个就是我了。”<h3> 需要的时候站出来,稳定了就在角落里看书,说到做到的张文宏令人敬佩。出书卖书,直播授课,为企业站台,这些名人惯有的操作,张文宏更是一项都没做。 所谓大家风范,大抵也不过如此。 <strong>真正厉害的人,绝不会自视过高。</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因为他有着准确的自我认知,更深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地球没了谁都会照常转。</strong><h3>3<br></br></h3></br> 知乎作者@卢寒冰讲过这样一段经历。 一次,她去一位同事家做客。 同事家里雇了一个保姆,年龄比较大,行动不大方便。 同事一边笑意盈盈地陪着她聊天,一边指挥着老保姆干这干那。 老保姆忙前忙后,一脸惶恐。 突然,同事因为一件小事大发雷霆:玻璃餐台被水果弄湿后,保姆没有按她说的用牙膏去擦。 同事恶狠狠地对保姆说:“用牙膏擦三遍!擦到能照出你的影子为止!” 保姆赶紧从卫生间拿出牙膏,却不小心碰翻了水盆,摔倒在地上。 同事却连眼皮都没动一下,转头又笑盈盈地和卢寒冰说话。 发现同事会“变脸”后,卢寒冰再也不敢近距离接触他。 <strong>为什么我劝你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也要远离太过注重身份的人?</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因为那些喜欢拿“身份”说事的人,往往都会有两副面孔,他们对着弱者高高在上,对着比自己强的人,又巴结奉承。</strong> <h3>对比鲜明的态度,不仅暴露了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更揭穿了他的无知和浅薄,这样的人,只会把路越走越窄。</h3></br><h3> <h3>4<br></br></h3></br><br></br>再来看两个小故事。 一个恃才傲物的大学教授,写了个书稿寄往出版社,十分自信。 因为他光是头衔,就占据了大半页纸。 可等了几个月,出版社还没回音,于是他主动去催。 出版社编辑费心抄下大学教授的20多个头衔后,正文只回了8个字: “水平不够,恕不能用。” 另一面,作家阿乙成名后,作品被翻译到多个国家发行。 可当别人提到他的作家身份时,他却羞愧难当。他说:“作家是天上的职业,是为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司汤达他们留的,我不配和莎士比亚共用一个身份。 是我把作家的标准拉低了。”两个故事,两种人生,仿佛在验证心理学中的一种认知偏差:达克效应。 <strong>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产生对自己过高的评价;而能力较高的人,则会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strong> <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这样?希腊哲学家芝诺,将人的知识比作一个圆圈,知识越多,圆就越大,与未知的区域接壤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和不足。 一个人只有真正具备某种能力,真正了解这项能力是什么,才有办法对自己是否掌握这种能力,做出相对精准的评估。 那些不具备这项能力的人,因为不了解这个能力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欠缺。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知识涵养越高的人越虚怀若谷,而越没文化的人越自命不凡。 有一句话说的好:“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可能会伤得越痛;别把自己捧得太高,否则会摔得越重。”当你开始承认无知,不再高看自己,你才能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和你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