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回忆录《风萧萧兮易水寒~走向广阔天地(中)》

云鹰

<p class="ql-block">  知青回忆录《风萧萧兮易水寒~走向广阔天地(中)》</p><p class="ql-block"> 当晚,我在学校某老师房间住了一晚。</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天龙大队派来接我们的几十位民兵赶到了县九中,他们即是帮我们挑行李的"挑夫"又是"接亲"的向导。</p><p class="ql-block"> 我们跟随“接亲”的民兵踏上往天龙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刚离开九中不远,我们随机问一位路人,这里到天龙大队有多少里?</p><p class="ql-block"> 他说:“不远,只有十里路”。</p><p class="ql-block"> 而后,我们沿着这条沙石公路向东走去(实际上,它就是昨天我们坐车来的那条路)。开始,同学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但在沿途,队伍就慢慢往不同方向散去……</p><p class="ql-block"> 最后,等到我们路过公路旁的公社办公楼,再转入一条小路后,只剩下到洪桥大队和天龙大队70~80人了。</p><p class="ql-block"> 刚进小路没多远,有一个长约100米的大水塘。当我们刚走到水塘边,碰到一路人,向他打听到天龙还有多少里。</p><p class="ql-block"> 他说:“只有十里路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同学们都抱怨起来且不可理解,因为根据刚走过沙石公路上的路碑统计,我们应该己走了十多里路了,怎么到现在还有十里路呢?大家不约而同地骂起这莫名其妙的路,有同学说农村的路是一条“怪”路。</p><p class="ql-block"> 后来,当我们走过百米的水塘,又碰到一位农民,随便问了一下,这里到天龙还有多少里?</p><p class="ql-block"> 这时,奇迹发生了,老农说到天龙只有四里路了。</p><p class="ql-block"> 有位同学调侃:“农村的路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一个标准,就橡皮筋可以伸缩。”</p><p class="ql-block"> 大家听了都笑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同学们到农村之后,第一次露出笑容。</p><p class="ql-block"> 快到吃中饭的时候,我们终于走到大队部所在地~粮德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当年,粮德队因地处大队田畈的中央,有一个能容纳几百人的大堂屋,堂屋天井宽敞又明亮。因此,理所当然成为大队部的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 走进粮德生产队,只见堂屋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几个帮厨的人正在分宰一头大肥猪;其他的人则在锅灶旁忙着洗菜、切菜、剁肉,准备我们的午宴。</p><p class="ql-block"> 当时,大队干部和各队的队长在那里等候我们多时,待我们放下行囊,大队干部迎上前来与我们一一握手。 </p><p class="ql-block"> 随后,梁书记代表大队发表了简短的欢迎词,介绍本大队的基本情况。</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们才知道天龙大队是荆州公社一个偏远的大队。今后,我们回长沙,要走三十里的路到黄沙街火车站,再等到下午2:30,才能坐上281次(慢车)列车回长沙。</p><p class="ql-block"> 那天,大队干部有天龙队的蒋磨芋(大队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友宾队的李汉希(副书记兼大队长),粮德队的梁ⅹx(书记),本队的政治队长兼大队民兵营长张燕任。</p><p class="ql-block"> 欢迎会结束后,帮忙的人在天井里铺开了桌椅,按八人一桌,安排我们6~7位同学坐一桌,他们派1~2人作陪。</p><p class="ql-block"> 事后,才知道大队为我们举办的宴席档次还是比较高的,每张桌摆了八只碗、八双筷、八盅酒杯,中间是一个大钵子,钵子上面盖了八块猪肉,每块猪肉有半斤左右,里面还有红薯粉、猪血、猪杂、海带、白菜、萝卜等作为垫底。</p><p class="ql-block"> 待我们入席上菜后,作陪的人给我们倒了一盅酒,并给每人夹了一块肥肉,说了几句祝酒词。</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大家也毫不客气端起酒杯。待几盅酒下喉,大家都暂时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吃的滿脸大汗,变成红虾公了……</p><p class="ql-block"> 我夹起一块猪肉,见半个砖头大肥膘肉上还有红色的血丝,就将肥肉剔出来丢在桌上……</p><p class="ql-block"> 饭后,我们刚离开桌席,农民兄弟抢上前来,将我们丢弃的肥肉捻了起来,其中有个人对我说:“这些剩肉要带回去给家人吃。”</p><p class="ql-block"> 当时,大家鄙视看着他们将丢弃的猪肉拈到纸包里,还暗暗耻笑他们:怎么这么爱占小便宜,太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吧!</p><p class="ql-block"> 但没过多久,我就理解且同情他们了,也更不应该鄙视他们这个“毛病”。</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在那个年代,这种现象,即有风俗习惯的原因,也有不便明说的“苦衷”。因为,在那衣食不保,家徒四壁的艰苦年代,当地的农民,除了逢年过节,才能尝到一点点的鱼肉,平常仅仅限于红白喜事才能吃到一点点荤菜,一年四季真的很难吃到肉。</p><p class="ql-block"> 当时,许多农家平常炒菜都不放油,只有条件稍好的人家炒菜,也只是象征性的放油:一小块肥肉就挂在锅架上面,每次炒菜前便取下那块肥肉,用锅铲压住肥肉在锅底转两下,马上把肥肉再吊起来,留着下次炒菜再用。</p><p class="ql-block"> 因此,一块小小的猪肥肉要炒八九回菜。而许多家庭甚至连油都舍不得放,干脆是“白锅菜”。所以,他们吃到肚子里的“油水”实在是太少了……</p><p class="ql-block"> 何况,家人赴宴都是一人当代表。</p><p class="ql-block"> 为此,便兴起饭后包剩菜的“风俗”,也让家人都沾沾一点油水。</p><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础上还𧗠生出另一个“风俗”:东家操办酒席,切肉块要大且带油脂,以显示“东家”的大方。</p><p class="ql-block"> 因为,五花肉油腻能解馋,吃剩下的肉也会更多,能带回去也不也更多吗?</p><p class="ql-block"> 可不像我们长沙人,为了口味,把肉切成薄片。</p><p class="ql-block"> 如果在天龙,你切的肉太薄,就人会说你小气,不想让客人带剩菜回家,这时候大家可不管你煮了多少肉了。</p><p class="ql-block"> 云鹰</p><p class="ql-block"> 中篇完</p><p class="ql-block"> 2005.6.4初稿</p><p class="ql-block"> 2021.5.12再稿</p><p class="ql-block"> 2025.1.4终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