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飞仙”白鹇(原创)

海阔天空(刘佳)

<p class="ql-block">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开化县苏庄境内,与江西省婺源县毗连。因其山畔有田,山中深处有古森林,林中有古田庙,故名古田山。据《广兴》一书所记载:“东南之名胜,为七十二洞天之一”。山上林木葱茏,遮天盖日,天然次生林发育完好,有“浙西兴安岭”之称。主要保护对象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白颈长尾雉、黑麂及其原生态的森林生态系统。有鸟类14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7种,该区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等鸟类的主要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  白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于1988年被选为广东省省鸟,是著名的观赏珍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白鹇自古便是名贵的观赏鸟。著名“诗仙”李白曾为其题诗:“请以双白壁,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禽经》也曾记载:“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李昉将本白鹇称为“闲客”。人们因为白鹇的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而称赞白鹇为“林中飞仙”。雄鸟行走的时候一身布满黑纹的白羽毛就像仙子的“斗篷”,下体蓝黑色的羽毛和红色的脚丫,把白鹇的高贵气质完美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白鹇,别名鹎雉、白鹎、白雉、越禽、银鸡、银雉、白翰等。鸡形目、雉科、鹇属。属于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至119厘米,雌鸟58至67厘米。头顶具冠。嘴粗短而强壮,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尾长。跗蹠裸出,雄性具距,但有时雌雄均有;趾完全裸出,后趾位置较高于他趾。雌雄异色;雄鸟上体白色而密布以黑纹,头上具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蓝黑色羽冠披于头后;脸裸露,赤红色;尾长、白色,两翅亦为白色。</p> <p class="ql-block">  白鹇下体蓝黑色,脚红色。雌鸟通体橄榄褐色,羽冠近黑色。与蓝鹇这种娇贵且孤家寡鸟的鸟类不同,白鹇在鹇属家族属于势力比较大的一派。蓝鹇没有任何亚种分化,而白鹇却分化出了多达十六个亚种。典型的比如白鹇海南亚种、白鹇峨眉山亚种、白鹇滇西亚种、白鹇指名亚种、白鹇滇南亚种、白鹇福建亚种等。</p> <p class="ql-block">  白鹇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在中国云南高黎贡山地区,则主要栖息于海拔1600至2700米的山地阔叶林。尤以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较为常见,亦出现于针阔叶混交林和竹林内。</p> <p class="ql-block">  白鹇成对或成3至6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集群个体多达16至17只。由一只强状的雄鸟和若干成年雌鸟、不太强壮或年龄不大的雄鸟以及幼鸟组成,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关系。每当春季繁殖期之前,总会有发生激烈的争斗。白鹇为杂食性,主要以椎栗、悬钩子、百香果等植物的嫩叶、幼芽、花、茎、浆果、种子,以及根和苔藓等为食。也吃金针虫、蝗虫、蚂蚁、蚯蚓等昆虫。</p> <p class="ql-block">  白鹇世界分布于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中国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海南等地。</p> <p class="ql-block">  白鹇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p> <p class="ql-block">  链接:白鹇是中国哈尼族的吉祥物。白鹇还是清朝五品官员朝服补子的图案,朝服有补,顶戴分为朝冠和吉服两种,文官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衍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何佳《鸟的天堂》</p><p class="ql-block">拍摄地:浙江省古田山、云南高黎贡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