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都献给党————张国禄 本文作者: 许群

云雀(唐清云)

<p class="ql-block">  张国禄 1920年4月5日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今年102岁。有66年党龄的张国禄老人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一样,在企业基层坚守了一辈子。离休以后仍然发挥余热,甘于奉献,他说:“我一辈子跟共产党走,愿意把一切献给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张国禄同儿子儿媳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 疫情防控工作伊始,一天,清晨寒风凛冽。百岁老党员张国禄就催促二儿子快去买东西,“这些孩子们太不容易了,24小时守在那里,我心疼这些孩子们啊”。买完一堆食品,老人家就赶紧催促儿子儿媳带他前去南山街道二院社区疫情防控点,把方便面、火腿肠、榨菜、麻花等价值1000元物资送到大家的手中。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人员顿时觉得一股暖流遍布全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他把全部财产无偿捐献给共产党八路军,从此跟党走不回头。他回忆说:“这条路走对了!”</span></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期间,笔者许群(现北票作家协会副主席)和原《北票矿工报》总编孙贵卿、北票摄影家协会主席战全慧去他家里采访。老寿星精神矍铄,神采奕奕。除了耳聋以外,言谈举止一点也不像年过百岁的老人。在老寿星儿媳王淑英的帮助下我们知道了张老的身世。</p> <p class="ql-block">  张国禄祖籍山东济南,爷爷那一代人为了生存而闯关东,后来在辽宁省朝阳县郭家村落脚。张国禄在父母的支持下读完了小学,在那个年代来讲,也算是有文化的人。</p><p class="ql-block"> 张国禄读书的年代还是伪满洲国。父母看透了社会的黑暗,自小给他定的规矩就是长大了无论做什么工作,坚决不能做官和当警察。张国禄17岁就遵照父亲的嘱咐进入了朝阳三元堂印刷厂学技术。</p><p class="ql-block"> 印刷技术讲求精细,处处需要动脑筋,各个工序都需要花时间琢磨。张国禄非常热爱这项工作,进入印刷厂没出半年,便把各样技术都学通了,从排版、印刷到装订、裁切等各样技术学得门门精通。</p><p class="ql-block"> 1940年,当时的北票县一家印刷厂想请一个印刷技工指导,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了张国禄,那年他刚刚20岁。老板一看他这么年轻,心里有些没底儿。结果,一进厂没几天,张国禄的十八般武艺展露出来。北票县城里的3家小印刷厂,由于张国禄技师的指导,印刷质量一下子领先于同行业。</p><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投降,内战爆发,原来的印刷厂老板关门出走,执意要把印刷厂抵给忠厚踏实技术出众的张国禄。价钱虽然低廉,但是出徒之后一直打工的张国禄并无积蓄,还是在亲朋好友东拼西凑帮助下,终于买下了印刷厂,那年他才25岁。</p><p class="ql-block">在伪满时期,张国禄受尽了日寇的压迫,他痛恨国民党反动派的贪污腐败。八路军(解放军)进军辽西,共产党接管北票煤矿,张国禄终于看到了光明!他毅然决然地把印刷厂全部财产无偿捐给八路军,从此带着印刷厂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在冀热辽建立根据地,必须要有自己的钱币在社会流通。于是,他们在奉天把边区票(八路军在根据地流通的钱币)的模版运到了北票。张国禄的印刷厂一跃成为了根据地印钞厂,工厂开始没白没夜地为八路军印钞,边区票源源不断地在张国禄手下走向了解放区,他为人的可靠和技术的精湛深得八路军领导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1946年,战事紧张,党组织决定带领印刷厂向赤峰转移。转移的前一天,一位领导向张国禄宣布,我们明天就出发,你要随着组织一起转移。那时,张国禄已经在北票成了家,并且有了一个女儿。但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没有犹豫,连夜召集工人开始拆卸机械设备。第二天,匆匆告别妻女,他带领工人随着部队转移。</p> <p class="ql-block">  1947年,共产党正式接手了从清朝就开始开采的煤矿。张国禄带着所有工人和设备一起加入到了北票矿务局,他被正式任命为印刷厂厂长,至此北票矿务局有了自己的印刷厂。从此,一直到1980年退休,他从来没有换过岗位。</p><p class="ql-block"> 当年和他一起工作的八路军老同志有的进了京城,有的做了高官。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原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宋西林离休之后就曾特意带着老伴儿来北票看望张国禄,当年,宋西林就是老人的直接上级。而张国禄就在煤矿的印刷厂心甘情愿地工作了一辈子,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95年张国禄年已75周岁;他决定把自己的生日定为7月1日</span></p><p class="ql-block"> 张国禄经历过伪满洲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又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翻身当主人后,他觉得为党干工作浑身上下都是劲儿。他是厂长,却始终把自己当成煤矿的一名普通职工,分工有不同,都是干革命。</p><p class="ql-block"> 他经历了国家的苦难,但什么样的苦难也没能压倒他;他经历了共和国成长的波折,但什么样的不公也没有动摇他跟着党走的信念。他见证了国家的由弱变强,他时刻叮嘱自己的后代要热爱祖国热爱党,他更是在75岁高龄的时候,把生日改在了7月1日,让家人在给他过生日那天共同庆祝党的生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儿子:“我不指望借您什么光,可也不能因为你是我爸就拿掉我的推荐资格呀。”张国禄:“就因为我是厂长、是党员,所有人都看着呢!”</span></p><p class="ql-block"> 张国禄不管是在职还是离休,都严格按照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不管世道怎么变化,老人家初心不改。</p><p class="ql-block"> 在厂子里,工人哪项业务不行,他不会发脾气,但要是谁浪费了纸张和油墨,难免会受到他一顿教育。张国禄一直把公私分得特别清,公家的财产谁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侵占。由于印刷厂业务多,通常过春节也不能休息。过年的时候,张国禄都要留在厂子里值班,赶上任务紧,他还要亲自上一线。他的二儿子张永明清晰地记得,小时候除夕夜父亲在厂子值班,母亲有病,家里没人包饺子,父亲都是安排他到邻居或是工友家去蹭年饭。一直长到十来岁,他才知道过年时全家人要团聚,要包饺子。但是孩子们没有对张国禄有任何埋怨,他们只是自豪地说,“我们是从我爸的身上看出来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的!”</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印刷厂在所难免地遭到了造反派的冲击。当造反派对印刷厂要进行打砸的时候,张国禄组织报社、广播站和印刷厂职工排成行,手挽着手站到了印刷厂的大门前,义正严辞地和造反派辩论,造反派来了几个回合就被张国禄带工人们挡了回去,保卫了国家财产没受损失。</p> <p class="ql-block">  在文革初期,北票矿工报并没有停印,可是印出来的报纸送不出去成了大问题。张国禄给大儿子张永强找了一辆自行车,把报纸装进报袋里,带着大儿子开始奔波在冠山矿、台吉矿和三宝矿40里煤城之间。一边送报,他一边教育儿子不要怕累,要对工作认真负责。</p><p class="ql-block"> 后来,张国禄所在的报社印刷厂效益很好,矿上的很多人都找张国禄想把子女亲属调到印刷厂工作。但是张国禄一律不开这样的绿灯。按理说,凭着张国禄的威望和人缘,给自己孩子在印刷厂安排工作根本不成问题,也不会有人攀比。可是二儿子张永明当时就在井下挖煤。一次,一位领导找到张国禄,说他可以把张国禄的二儿子从井下调到井上工作,交换的条件是他想把一个亲戚的名挂到报社印刷厂,不开支都可以。张国禄没等那人把事说完就回绝了,他不可能拿公家资源为自家的事做交换。结果二儿子一直在井下工作了4年,后来张国禄退休按政策接班小儿子才分配到矿务局广播站做机务工作。虽然没有沾上厂长父亲的光,但是孩子们谈起父亲仍然满心满眼的佩服:“在工作上,我们子女没有一个人借上我爸的光,但是我们服他!”</p><p class="ql-block"> 当年印刷厂为了工作需要,新购了汽车,司机岗位成了热门。推荐人选中有张国禄的二儿子,很多人也认为张国禄是厂长,让儿子当司机就是一句话的事。可是张国禄却找到上级领导,要求人选中撤出张永明的名字。对此,张永明有些不解:“我不指望借您什么光,可也不能因为你是我爸就拿掉我的推荐资格呀。”</p> <p class="ql-block">  张国禄耐心地对儿子说:“就因为我是厂长、是党员,所有人都看着呢!”</p><p class="ql-block"> 当年上调工资按比例名额有限的档口,老厂长都是主动让出名额给别人,他说,共产党已经给了我很多,我知足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只要能让年轻人有事干,走正道,我继续干还是有价值的!”他带领待业青年自力更生建起了青年印刷厂</span></p><p class="ql-block"> 1980年,张国禄年满60岁,他从印刷厂厂长的位置上工作了35年。在这个岗位上,他曾同时兼任着书记、广播站站长、行政处处长等职,手下管着幼儿园、招待所,最多时管理两千多人,但凡是和他工作过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众口一辞的佩服。</p><p class="ql-block"> 报社领导对老人家说:“别人退了可以,您老不能退!”总编要他发挥余热,想办法解决本单位职工子女就业问题。当时报社职工家里有40多个待业青年没有工作。有的上街惹是生非、有的宅在家中混日子,做父母的都为这些年轻人犯愁。为了解决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报社又提出让张国禄再建一个印刷厂,张国禄这回欣然答应了,“只要能让年轻人有事干,走正道,我继续干还是有价值的!”</p> <p class="ql-block">  于是,他带领这些待业青年,买来了建筑材料,在报社划出的地皮上开始了自力更生。年轻人一看老厂长要带他们干一番事业,个个劲头非常足,起早贪黑,只用了3个月,就把厂房建了起来,设备也买了回来,张国禄给新的印刷厂取名叫“青年印刷厂”。</p><p class="ql-block"> 张国禄和报社领导表态,老印刷厂的客户他们一个也不争,他要到矿务局以外的单位去揽业务。在整个县城,各单位都知道张国禄的为人和业务能力,不久,很多单位的印刷业务都给了青年印刷厂。新买的4台机器连夜干,活挤得满满的。新印刷厂一下子解决了青年待业问题。到了第二年,青年印刷厂的纯利润早已经超过了报社印刷厂。1987年,矿务局改制时,报社把青年印刷厂合并进了国营印刷厂,张国禄才得以真正离休。他把厂子交给报社时,账面上已经攒下了20多万元。在那个年代来讲,这也是不小的数目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张国禄一家被评为朝阳市“文明家庭”“最美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 期颐之年的张国禄老人,依旧精神饱满,心态乐观,行动自如,身体非常硬朗。</p> <p class="ql-block">  离休后的张国禄老人还是按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周围的邻居都说他是个热心肠的人,谁家里有困难就想方设法帮助谁,赢得了邻里的尊敬与热爱。</p><p class="ql-block"> 张国禄的妻子贤惠、热情、能干,是一位出色的街道干部。后来患病精神失常,虽经多方求医治疗,却终生未愈。那时侯张国禄刚届中年,大女儿还是15岁的中学生,二儿子尚在襁褓之中。张国禄老人既当爹又当妈,抚育两儿两女艰难度日,还要哄着犯病的妻子。张国禄陪伴精神失常的妻子生活了31年。</p><p class="ql-block"> 现在与张国禄老人共同生活居住的是二儿子二儿媳,由于二儿子还没有退休,照顾老人的重担就担在二儿媳王淑英身上,王淑英忠厚、爽快、孝顺。多年来,她任劳任怨,把家里的大小事宜处理得有条不紊。不仅经常给老人调整食谱,供给营养,补充能量,还经常跟老人说说身边的趣事和幽默笑话,让老人保持心情舒畅。2019年,张国禄的家庭被朝阳市评为“文明家庭”,2020年被评为“最美家庭”。</p><p class="ql-block"> 汶川地震,他除了捐款之外,还买了6床新棉被,寄给了灾区。老党员张国禄不忘初心,他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到如今老人家也是经常捐款捐物,寄情慈善事业。多年来,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中,张国禄老人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老人以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思想胸襟,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奉献社会的道德情操为晚辈做出表率,成为大家敬重的楷模和榜样。</p> <p class="ql-block">  老人的大女儿在朝阳市,大儿子在天津市,都张罗接老人去换换环境,想方设法给老人调理饮食,带老人去游山玩水,但老人每次都呆不长。数着日历想北票矿区,他想念北票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更离不开那些情同手足几十年一起散步一起聊天的老朋友。张国禄老人就有一群常常交流的老友。老人家住一楼,家里瓷砖铺地,人们去张家,推门就进,不用换鞋。好客的主人还预备着茶水、水果。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这里与老寿星唠嗑,有过去的局领导,也有退休的普通工人。每周五更是必聚之日。多年老友,山南海北,唠国内国外新闻,说家长里短,怀旧追远,交流感情,直抒胸臆,大家称之为“话疗”。</p><p class="ql-block"> 有老领导说,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教科书。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如果认真地读,切实地做,就能净化心灵、提高素质,成为群众有口皆碑的好党员和好干部。</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