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领航工作室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现场观摩会

柔然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问道课堂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锤炼核心素养</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精研教材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寻求实践智慧</b></div></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left;"> 2021年5月13至16日,周黎明名师领航工作室部分成员奔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关键要素落实与反思”现场观摩会。<br></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 统编新教材的全面使用,开启了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的新时代。“关键要素落实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锤炼核心素养,寻求实践智慧? 在此次观摩活动中,周一贯、王崧舟、何捷、薛法根、许嫣娜、虞大明、孙双金、蒋军晶、王红、罗才军、曹爱卫11位小语届顶级名师齐聚会场,现场授课,分享高端思想,为我们带来三天的视听盛宴,拨动我们的心弦。 何捷老师风趣幽默,课堂精彩纷呈,笑声不断。<br>如何让学生明白寓言的道理?挑战了学生的深度阅读,思维能力 。了解思辨的点,由点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兔子为什么撞到桩子上;农夫为什么要等?如何劝说才有说服力?他找准课文中的思辨点(想象力思辨,创造性思辨),真正在培养新时期民族振兴的未来。 <div>  王崧舟老师在课后谈到他的教学理念:立足课程,超越课程。教学既要立足课程,扎实践履语文要素;又要超越课程,积极启动名著阅读之旅。<br></div> 立足课程:作为略读课文的《红楼春趣》,首先要承担落实语文要素的任务—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的方法。立足单元,关注园地,习得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他总结为:联系课文,猜测意思;难解语句,暂且放过;借助资料,扩大了解;结合影视,加深理解。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疏通文句,疏通情节:掉风筝—取风筝—放风筝。在掌握文章写作顺序的同时,通过阅读还要聚焦文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人物性格。王老师通过画一画、想一想、写一写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品读语言、品读神情、品读动作,感受宝玉的性格。<br> 超越课程:借助资料,让同学们了解《红楼梦》两个版本“脂本”和“程本”,又通过资料聚焦黛玉和宝玉启动红楼的阅读之旅。拓展原著,纵览知己。黛玉是宝玉的知己,宝玉是黛玉的知己,这是一条贯穿始终的故事主线。 86岁高龄的周一贯老先生从思辨、高阶思维、创新等各个角度对两节课进行点评,更是让人心生敬意! <p class="ql-block">  许嫣娜老师执教的《雷雨》,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上课伊始,先出示乌云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乌黑,在识记生字“黑”时采用字源追踪的方法让学生对“黑”字有更直观具体的记忆。许老师通过做动作,对儿歌等方式理解"垂下来","压下来"等关键词语,并迁移运用。徐老师切合低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精准落实了教学目标,为我们上了一节示范课。</p> 曹爱卫老师针对许老师的课进行点评,站在语文新课标的高度谈低年级阅读,为我们解读低年段儿童在阅读朗读能力上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曹爱卫老师提到,低年级儿童应在两年内学习正确、流利朗读,培养正确,流利朗读的能力。检测两年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学生拿过一篇文章能否不漏字,不错字的流畅朗读。这给了我们低年级教师具体可操作的规范标准。 虞大明老师执教的《跳水》一课脉络清晰,富有智慧。两个具有探究性,具有激励性的大问题统领这堂课。探究人物:你觉得船长是个怎样的人?探究小说: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堪称经典?虞老师亲切的笑容、鼓励的目光,点亮了孩子思维的火花,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夯实自主探究;践行小组合作。在你争我往的争辩中,学生的思维在碰撞,能力在提升,整堂课充满了张力。 孙双金老师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抓住诗词中四个意象“寒雨”、“孤山”、“冰心”、“玉壶”,引领学生对诗词进行细微解读。让学生领悟到并邂逅了一位不一样的“七绝圣手”王昌龄,遇见了一位“冰清玉洁”的君子,了解了凡千古绝唱的诗词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从而对学生进行了人格文化浸润——我们应该追随王昌龄,像他一样做“冰清玉洁”的高洁君子。 <p class="ql-block">  王红老师进行组诗教学,将《芙蓉楼送辛渐》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古诗引领学生进行对比解读。通过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感悟古诗借助语言体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接着,通过对比解读发现两首诗在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明确了送别诗的要素。</p> <p class="ql-block">  蒋军晶老师在教学《海的女儿》时,让学生思考哪些地方你觉得特别的神奇?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海底竟然有这么奇妙的世界;那个世界里竟然生活着一群美丽的美人鱼。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神奇情节的童话语言的特点。蒋老师出示三段人物外貌的描写,一段来自老故事,一段来自现代人创作的童话,一段来自长篇小说,让学生猜一猜,哪一段选自童话?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写人还是写景,童话都喜欢用比喻、拟人。蒋老师让学生意识到,如果创作童话,语言也应该是充满感情的比喻和富有激情的想象。</p><p class="ql-block">  蒋老师还让学生从梳理情节的过程中,感受到小美人鱼非常特别,她的每次选择都和姐姐们选的不一样。如果你是小美人鱼,会不会这样选择?小美人鱼的选择,让他失去了什么呢?让学生思考小美人鱼的选择的确与众不同,她宁愿失去健康和生命。那什么比健康和生命更加重要呢?她到底在追寻什么呢?引导学生去读安徒生的童话。</p> <p class="ql-block">  罗才军老师讲授的《浪淘沙(其一)》,利用多种形式的指导,让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读出节奏。然后通过律诗一、二、四句的押韵“沙”“涯”“家”来读出古诗的韵味。教师出示关于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从直观感觉到黄河的景象。同时列举关于黄河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加深学生对古诗中意象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罗老师教学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去思考:诗歌到底怀着作者怎样的感情?此时出示刘禹锡的生平资料,以此感受诗人在经历坎坷之后的乐观,以及心中有抱负,为老百姓造福的青云之志。</p> 薛法根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跳水》,以新颖的方式学习生字词,充满智慧的梳理课文脉络,品析情节,简议构思,之后写形象,议题目。他从小说家的角度解读文章——制造危机,解决危机。整堂课带给我们巨大的震撼,阅读课还可以这样上。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是一节真正的充满高阶思维的课堂。 课后,薛法根老师就小说教学的秘密进行阐释:小说就是讲故事,要发现故事中的秘密。 <p class="ql-block">  读小说就是读自己,读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学习 我们记录 我们成长</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南的风吹来醉人的花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湖的雨沾湿美丽的衣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铭记一句句智慧闪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铭记一幕幕思维飞翔</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岁月见证知识的力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期待再相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期待再同行</div>

学生

老师

教学

思辨

童话

美人鱼

阅读

朗读

课程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