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陈佐,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之死。要讨论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解决三个问题。</p><p class="ql-block">1、历史上真实的杨修,</p><p class="ql-block">2、文学作品中三国演义的杨修形象,</p><p class="ql-block">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与启迪。</p>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问题历史上真实的杨修,从哪里知道真实的杨修呢?在陈寿著的《三国志》中《曹植传》,在西晋司马彪《九州春秋》中有鸡肋的故事,在南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对杨修做了介绍,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都有描写杨修的情节。</p><p class="ql-block"> 杨修公元175年-219年,字德祖,今陕西华阴人,大尉杨彪之子,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杨修学问渊博,极聪慧,任丞相府主簿。</p><p class="ql-block"> 那么文学作品《三国演义》里的杨修形象又如何呢?</p> <p class="ql-block"> 他曾深受曹操信助且任性格张狂。反应快,学问高,才思敏捷。</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说他反应快,学问高,才思敏捷呢?大家肯定都知道曹操门上添“活”字这个故事吧,其实还有两个故事,分别是一盒酥和鸡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两个故事。</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一下杨修之死的原因和启迪。</p><p class="ql-block"> 杨修到底为何而死呢?我个人认为曹操有嫉妒杨修的才华之嫌。另外呢,就是杨修参与立储斗争并欺骗了曹操。最后还可能是因为杨修和孔融等人结党营私,这也很让曹操为之不满。还有历史上说杨修是袁绍的姻亲,说他是袁绍的外甥。这点不知道可为真否?不过在当时,各路豪杰真是喜欢沾亲带故,亲上加亲,也是说不准的事。</p> <p class="ql-block"> 我认为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有理之处是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忙军队渡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无理之处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号,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职责。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却对自己的亲戚没有丝毫处罚。</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杨修是一个恃才放旷的人,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的人。我们更应该在他的故事中,长自己的见识。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讲,做一个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懂分寸,知进退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的思辨阅读到此结束,大家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里留言讨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