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丁新课堂”—第十六届小学语文观摩专题活动暨全国名师新课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小梁^_^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习的第二天,迎来了初夏淅淅沥沥的小雨,但这丝毫浇不灭大家伙学习的热情。一大早,我们又早早的来到会场。</span></p> 第一节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一堂课是来自福建的全国名师何捷为我们带来的《刷子李》。台上的何老师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举手投足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开课第一个问题:你觉得“刷子李”是什么人?要求全班思考,回答时不得重复别人的答案。学生说,老师点评。通过这一步了解学生已有的旧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刷子李高超的技艺表现在哪里?通过一句一句的解读,引导孩子找出“怎么通过一个词来理解一句话的意思”的方法,并在孩子们的回答中慢慢的找到了冯骥才写作的秘密——如何将高超的技艺写出来,(直接描写,同类对比,他人评价)并在情节的设置上对孩子们的认知进行了提升。</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就这样,老师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在一次次看似随意的语言训练中,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span></p> 第二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管建刚,苏州市学术带头人,提出了“习课堂”的教学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他的团队成员樊小园老师,以《宝葫芦的秘密》一课,向我们展示了“习课堂”的教学模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樊老师的课堂环节紧凑,通过任务单来统领整堂课。学生学习得心应手,充分体现了以生为体,以师为导的课堂教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任务单上共有四个任务和一个奖励任务,从字词的掌握,到课外的拓展,层层递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节课上,孩子能沉浸于自己的任务中,无时间游离,时间不到,朗读不止;时间不到,背诵不止;时间既到,练习即止。 时间的严格控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樊老师的这节常规课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随后的讲座中,管建刚老师提到,习课堂是围绕学生“习”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家常课的回归。他倡导把时间还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自己习,教师的主要职能不是“讲课”,而是“组织、管理、激励和示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时管老师走近一线教师指点出为什么学生总是在开小差?通过与老师的互动,指出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眼睛下完成任务真正做到有效训练。</span></p> 第三节 <p class="ql-block">戴建荣老师《池上》一课,始终贯彻诗词教学不是教文字而是教声音。通过“一”字的读,让孩子明确诵读时不仅要听还要看。</p> <p class="ql-block">入声字“白、不、迹、一”读的短促,在戴老师手势引导下,孩子们的诵读不再是简单的“23”节奏划分;</p><p class="ql-block">动作模仿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做着夸张的动作,诵读更加的趣味盎然;</p><p class="ql-block">浮萍一道开,通过看、感受嘴型的变化,开了的不仅仅是浮萍、水波,更是咧开嘴笑了,开心了。</p> <p class="ql-block">一个“池”字,戴老师从诗中的池——画中的池——建筑中的池,引申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不是通过文化的讲解而是声音的诵读,载歌载舞的唱歌中,让孩子品读文化,感受诗歌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诵读描绘出了画面,传递出了情感,更传承了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戴老师接下来的讲座告诉我们:古诗文教学不仅仅只停留在读读古诗,说说诗人,写写生字那么刻板、生硬,还应该让学生唱起来,舞起来,感受古文的美,并总结出了一整套吟唱的基本规则:入短韵长,依次行腔;平长、仄短、入声促,虚字读长音。汉语是旋律型声调语言,所有的话语都可以拿来吟唱。看到戴老师,已经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了,我觉得他不仅仅是在上古诗文,更像是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span></p> <p class="ql-block">话不多说,欣赏一段小视频</p> 第四节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魏星老师的《手指》从“窈窕”一词延伸开来,让学生自读课文:找找你认为幽默的句子,其笑点在哪?</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再以中指为例,精读精讲,引</span>导孩子们对比中指的养尊处优,拇指和食指的出力不讨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着把文章的语言风格与漫画进行比对,让学生明白丰子恺的语言夸大、嘲讽、幽默的特点。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采用联想的方法,联系生活中行行色色的人,进行迁移、升华。 最后魏老师指导孩子们在小练笔中生动地描写嘴巴、鼻子、眼睛等五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p class="ql-block">不断学习前沿教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才能不被落下。</p><p class="ql-block">通过此次丰富多样化的活动反思自己的课堂,及时评判并予以调整,许孩子一个高效生动的课堂,还自己一段无悔幸福的教育生涯!</p>

老师

课堂

学生

孩子

诵读

通过

课堂教学

任务

刷子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