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冀三地游——之一

王万法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上、中旬,夫妇二人随团游晋陕冀。跟此团主要看中游程内容丰富多彩,不但把自己想游览的山西主要景点基本都包括在内了,另外还包括了也很想去的河北平山西柏坡及陕西的几个新的景点——波浪谷和雨岔大峡谷等,再加上此游程因山西对苏浙沪游客优惠,故性价比较高,虽游程辛苦,但也很值了。 </p> <h1><b><font color="#ff8a00">目录</font></b></h1><div>之一</div><div>1.革命圣地西柏坡</div><div>2.五台山风景名胜区</div><div>3.悬空寺</div><div>4.应县木塔</div><div>5.云冈石窟</div><div>6.大同</div><div>7.晋祠和王姓祖祠</div><div>8.平遥古城</div><div><br></div><div>之二</div><div>9.王家大院</div><div>10.华门</div><div>11.壶口瀑布</div><div>12.乾坤湾</div><div>13.清水湾</div><div>14.波浪谷</div><div>15.雨岔大峡谷</div><div>16.云丘山景区(万年冰洞)</div><div>17.郑州二七纪念塔</div><div> </div> <h3><div><br></div><div><br></div><font color="#ff8a00"><b>1.革命圣地西柏坡</b></font><div><br></div><div>西柏坡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西柏坡村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决定于此村”的美誉。</div><div><br></div><div>西柏坡景区是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中国革命三大摇篮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br></div></h3> 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赶考"两个大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巩固政权,建设新中国中把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精神。 领袖风范雕塑园 毛主席和农民 西柏坡纪念馆 五位书记青铜铸像位于纪念馆广场中央,艺术地再现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情景。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参加全国土地会议的部分人员名单<div><br></div><div>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大纲》是一个彻底的比较完善的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对各解放区土改运动的深入开展,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动员广大农民投身解放战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br></div> 参加九月会议的人员名单<div><br></div><div>九月会议为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作了重要准备。<br></div> 石家庄战役要图<div><br></div><div>石家庄的解放,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联成一片,为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条件。</div><div><br></div><div>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军事力量,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br><div><br></div><div><br></div></div> 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同志办公室和寝室 这里是中共中央军委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指挥作战的中心,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23次较大规模的战役,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即在此指挥。人民解放军军旗图案,是作战室同志在此讨论、设计的。 防空洞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会场内景<div><br></div><div>毛主席在会上提出党的中心工作由乡村向城市转移的重大战略决策,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即将执政的共产党人敲响了警钟。 </div> <div><br></div><div><br></div><h3><font color="#ff8a00" style=""><b>2.五台山风景名胜区</b></font></h3><div><br></div><div>五台山为太行山支脉,因中部五座峰顶平阔如台,故名。五台分别名为东台、南台、西台、北台和中台。又因“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而名为“清凉山”,有“清凉圣境”之誉。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是融佛教文化、自然风光、建筑艺术、生态休闲、民俗风情于一体的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br></div><div><br></div><div>五台山是佛教文献记载的文殊菩萨道场,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自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始建寺,至今已1900多年。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曾经多达360多座,现尚存寺庙73座。<br></div> <div><br></div><b><font color="#167efb">a. 普化寺</font></b> 普化寺是一座以砖石雕刻艺术为特色并具有园林风格的寺院。 影壁。长约15.6米,高8米,厚1.6米,是五台山最长的一道影壁。底座为汉白玉石雕束腰须弥座;中部墙嵌有三块圆面形石雕,正中一幅为福禄寿三星,左右分别为"文王别子"和“渭水求贤";顶部为仿木构砖雕,飞檐斗栱,雕饰华美,是五台山砖石雕刻艺术的珍品。 顶部精美的雕饰 天王殿<div><br></div><div>三门并开,大殿柱础、槛墙、中门圈口等处均有精美石雕。</div> 殿前,雕刻精美的石狮威武雄壮。 三佛殿<div><br></div><div>面宽五间,进深五间,前出廊,檐下枋,柱为彩绘木雕,墙有汉白玉石雕。彩绘的檐桁,精美的雀替,令人赏心悦目。</div> <div><br></div><font color="#167efb"><b>b. 万佛阁(五爷庙)</b></font><div><br></div><div>创建于明代,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因寺内东侧殿内供有万尊泥塑贴金小佛像,故称万佛阁。</div> 万佛阁为寺内最早的建筑,建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面宽三间,两层三檐歇山顶结构。上层悬挂了一口明万历年间铸造的铜钟,重达7000斤。 看看广场上信众的人数就知道,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 <div><br></div><b><font color="#167efb">c. 塔院寺</font></b><div><br></div><div>原为显通寺塔院,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神宗赐额“大塔院寺”,自此独成一寺。因院内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和文殊发塔而得名。院内的大白塔是五台山标志性建筑。清代列入五台山五大禅处和十大青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牌楼 大白塔有十三圈相轮,是最高等级的白塔。 五台山留影 <div><br></div><b><font color="#167efb">d. 殊像寺</font></b> 文殊殿为殊像寺主殿,明代所建。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殿宇雕梁画栋,巍峨壮观,是台怀地区最大的殿宇。殿内供奉的文殊塑像总高9.87米,是五台山最高的文殊菩萨塑像。殿内规模宏大的“五百罗汉渡江”悬塑总长48米, 堪称五台山彩塑精品。清代列入五台山五大禅处和十大青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朴初题额 <div><br></div><b><font color="#167efb">e. 镇海寺</font></b><div><br></div><div>在台怀镇南,左右两侧河水环绕着山峰,是风水上说的二龙戏珠的宝地。 </div> 镇海寺始建于明代,因寺旁海底泉上建有镇海塔而得名。清代至民国时期是章嘉活佛的住地,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三世章嘉活佛若贝多吉的肉身舍利灵骨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导游登高帮大家挂祈福带 大雄宝殿。殿内的壁画五彩纷呈,皆俱神妙,代表了藏传佛像画法的最高水平。 此次游五台山留下一大遗憾,没有机会游览被梁思成赞为“中国第一国宝”的佛光寺。 <h3><div><br></div><div><br></div><b><font color="#ff8a00">3.悬空寺</font></b><div><br></div><div>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东南郊恒山脚下,在恒山第二高峰——翠屏峰的山崖峭壁上。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br></div><div><br></div></h3> 悬空寺建成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现存的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悬空寺以建筑奇巧、风格独特、三教合一著称于世。 悬空寺寺内有楼阁殿宇40间,南北各有一座三檐歇山顶高楼,三层叠起,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起相连,曲折迂回,上下用木制楼梯沟通,高下错落,参差有致,布局构思妙不可言。全寺看上去只有十几根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五十来米,有恐高症的游客望而却步。<div><br></div><div>在北楼的三层有一个三教殿,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老子和孔子,把三教的三个创始人在一个殿内供奉有何深意?<br><div><br></div></div> 南楼和北楼间有长桥相连,桥上建楼,楼内建殿,殿内供佛。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壮”字多了一个点,看来,仅仅形容悬空寺壮观还不够,应该比壮观还多一点。<div><br></div><div>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用“天下巨观”来形容悬空寺。</div> <h3><div><br></div><div><br></div><b><font color="#ff8a00">4.应县木塔</font></b></h3> 应县木塔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且唯一的一座木结构塔式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div><br></div><div>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外观为五层六檐,实际上五层间均有夹层,所以实际为九层,也就是说“明五暗四实为九”。全塔耗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全塔没有用一根钉子,全部依靠构件互相卯榫咬合。木塔中所运用的卯榫形式多达62种,被后人称为“卯榫之冠”;斗拱形式有54种,又被人们誉为“斗拱博物馆”。<br></div><div><br></div><div>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塔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上的空白。</div><div><br></div><div>著名建筑学大师梁思成看到应县木塔照片后异常激动,专门到应县研究了木塔,从此,应县木塔走上了被保护的道路。</div> <div>木塔自建成后,一直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王侯将相、佛门弟子等前来参拜,历代名人挂匾题联,为木塔增色不少。目前,木塔塔身挂有54块匾,每块匾都有一段故事。<br></div><div><br></div>第一层塔门上方题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的匾额“万古观瞻”。此匾的作者是清康熙年的应州知州章弘, 之所以没留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他是贪官,不能留名,但匾额字体优美、用意书法俱佳,所以留下匾;二是说他是大大的清官,不与地方势力同流合污,遭到这些人的报复被诬陷为贪官。历史烟尘已去,事实真相无从考证,但“万古观瞻”四个字却印证了应县木塔的命运。 悬挂于第三层檐下,证明了应县木塔的真姓名和出生年月。“释迦塔”三个字是金代昭信校尉、大书家王瓛所题。标准的颜体,为书法精品。释迦塔三个字两边还有236个小字题记,记述了历次修塔的历史,是珍贵的史料。 第五层檐下的这块牌匾来头较大, 是明成祖朱棣御笔。 公元1423年,朱棣第五次御驾亲征,打击南侵的鞑靼和瓦剌部大获全胜,登木塔了望四境,睥睨天下,意志满满,亲笔写下了这四个字。他用这四个字夸赞木塔的“峻极神”,其实也是在宣扬自己的“神功”。但现存的这块匾是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五月重装的。 第四层塔檐下的“天下奇观”是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所题。明朝多奇葩皇帝:有不上朝的,有喜欢做木匠的,有爱好炼丹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既荒淫又颇有建树。他上演了“游龙戏凤”,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天下无双”和电视剧“绝色双娇”。正德皇帝最大的爱好是打仗,他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作战,大败鞑靼小王子,登塔宴赏群臣,题写了“天下奇观”。 更令人惊叹的是,千百年来,应县木塔饱经风霜,曾经历过多次大风、暴雨、强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曾在混战中中弹200余发,但它至今仍巍然屹立,完好无损。 <div><br></div><div><br></div><b><font color="#ff8a00">5.云冈石窟 </font></b><div><br></div><div>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4个,造像59000余尊,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br></div><div><br></div><div>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div>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div><div>2007年5月,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div><div><br></div><div>因景区规定,主要洞窟内禁止拍照,此处有关照片取自別处。</div> 武州山南麓 古道车辙 云冈古称武州塞,自赵武灵王以来即是贯通西北的边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西域,中西文化交流再掀高潮,武州山南麓的大石窟寺成为平城(今大同)丝绸之路的前站,唐辽金元以降,这里仍是胡汉之间交流的重要通道。 比丘尼昙媚造像记。原碑高30厘米,宽28厘米。字体属魏碑体。刻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公元503年)。这篇铭文虽然记载的是比丘尼昙媚造像的因缘,但对云冈的历史研究实为一篇重要的文献。比丘尼昙媚造像记的书法极佳,艺术价值极高。 第五窟北壁坐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佛像。 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13.7米,高肉髻,长目高鼻,福耳垂肩,有八字髭,手结禅定印,身披质地厚重的袒右袈裟,具有犍陀罗造像遗风,据说是以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为模板而建,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和象征,也是中国早期佛教雕刻艺术的空前杰作。 第19窟佛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第二高的佛像。<div><br></div><div>第16-20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一组洞窟(公元460--470年),因系由高僧昙曜主持营建,故称昙曜五窟。窟制相同,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窟内造像以三世佛为主,主像雕饰奇伟,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位皇帝。</div> 第15窟为方形单窟室,被称为万佛洞,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这些象征释迦分身的十方化佛排列有序,结构严谨。 飞天 第六窟的主佛 礼佛大道<div><br></div><div>整个云冈石窟景区总面积达224万平方米,包括石窟群、 山堂水殿建筑群、昙曜广场、礼佛大道、帝后礼佛浮雕、周总理纪念室、石兵美术馆、云冈院史馆、云冈博物馆及云冈皮影馆等。</div> 云冈石窟的保护<div><br></div><div>云冈石窟开凿1500年以来,在自然界各种应力的作用下,裂隙纵横交错,坍塌现象比比皆是,石雕风化剥落随处可见。1960年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的保护范围,形成多层保护体系;1974至1976年实施“三年保护工程”;1992年启动水和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工程;1998年,国家出2亿多元将石窟面前的109国道改道。<br></div> <div><br></div><div><br></div><b><font color="#ff8a00">6.大同</font></b><div><br></div><div>因游程时间的安排, 到达大同已近黄昏,城内景点已关闭,只能来个夜游了。著名景点大同华严寺、代王府、九龙壁等等这次均无缘参观了,甚为遗憾。</div> 夜幕中的城墙。大同城墙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开始修建,最近的一次全面保护复兴始于2008年,历时八年,至2016年全面完工,现为AAAA景点。 护城河夜景 华严街夜景 灯会之一 灯会之二 华严寺广场 古城钟楼 <div><br></div><div><br></div><b><font color="#ff8a00">7.晋祠和王姓祖祠</font></b><div><br></div><div>《晋祠志》云:“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div><div><br></div><div>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有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点缀在树影婆娑,泉流映带之间,是一处历史悠久、文物遗迹丰富的古建园林。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彩塑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 晋祠是奉祀西周初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周武王姬发的第三个儿子,名姬虞,后封于唐国,又是弟,古时称叔,故名唐叔虞)的祠宇。其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记载见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由此可见,早在1500多年前,晋祠已具有相当规模了。晋祠自创建以来,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遂形成了今日集儒、释、道于一统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水镜台。始建年代不详,呈明代建筑特点。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殿、台、楼、阁四种风格,是古时迎神、赛社、演戏的舞台。 会仙桥,明代石质建筑。相传四月初四仙人在桥上约会,故名。 对越坊,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对越”二字取自《诗经.周颂》"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对越”在此意为报答宣扬圣母的功德。 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面宽三间,进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殿、亭结合的献殿,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和献殿之间,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最早记载于《水经注》,现存实物为北宋时期与圣母殿同时所建,呈十字形。“鱼沼”为晋水第二泉源,“飞梁”系沼上石桥。桥面东西平坦,南北两面下折,视之如鸟之双翼。<div>梁思成言:”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注:古人把方形水塘称“沼”,圆形水塘称“池”。)<br></div> 圣母殿,晋祠的主殿,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即周武王的王后邑姜(姜子牙之女)。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殿高十九米,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古柏蔭森,庄严肃穆,在晋祠古建筑中颇有“领袖群伦”之势,是晋祠内现存最早的建筑。大殿四周围廊,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前廊进深两间,极为宽敞。廊柱上八条木雕蟠龙,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孤例。<div><br></div><div>圣母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br></div> 圣母殿前廊柱上的盘龙,是北宋原物,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木雕盘龙。 宋塑侍女像:圣母殿内的宋代彩色泥塑,是我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尤其是其中33尊侍女像,各有其特殊形象,身体的丰满与俊俏,脸庞的清秀与圆润,各因性格和年龄的大小而异;口有情,目有神,姿势自然,呈现出极不相同的思想感情。晋祠侍女像是一批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造型,是中国古代社会难得的现实主义杰作,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品之一。 周柏,为西周所植,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树高18米,树围5.6米,主干直径1.8米,向南倾斜45度,形似卧龙,又称卧龙柏。<div><br></div><div>周柏和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并称”晋祠三绝“。</div> 难老泉,晋水主泉,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山海经》有“悬瓮之山,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水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难老泉亭,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创建,明嘉靖年间(公元1552--1567年)重建。亭为八角攒尖顶,斗拱昂嘴突显明代特色。间架结构仍留北齐风格。水上建亭,意蕴迥别。<div>“难老”与“对越”、“水镜台”三大名匾是晋祠的书法三绝。书法界名家评说,傅山“难老”是神奇之笔,杨二酉 “水镜台”是秀丽之笔,高应元“对越”是雄伟之笔。</div> 晋溪书院,为明代重臣王琼(字晋溪)的私人别墅,原名晋溪园,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1992年,太原市王氏海外联谊会和泰国、新加坡等王氏宗亲会,会同山西省、太原市有关部门共同集资,联合重修了晋溪书院,并在院内辟建王氏祖祠堂——子乔祠。 子乔祠。相传东周十一代周灵王时,立长子姬晋为太子,后因姬晋直谏获怒于灵王,被贬为庶民。遂在太原生息繁衍,改姬姓为王姓,之后,王氏子孙支分派衍,遍及华夏大地及海外。王子乔(姬晋),被尊为太原王氏始祖。 在祖宗祠前留影。 南配殿,以照片和实物结合的方式,展示第一届至第十二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盛况。 北配殿,殿内用谱系的形式展示太原王氏及其主要分支的繁衍、迁徙和传承。列表和文字说明相结合,浓缩太原王氏2500年间近百代的衍派历史和发展脉络。 王氏家训 <div><br></div><div><br></div><b><font color="#ff8a00">8.平遥古城</font></b><div><br></div><div>平遥古城属山西省晋中市,具有2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城内的古城墙、古街道、古店铺、古民居、古寺庙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评价:“平遥古城是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br></div> 古城墙 平遥行会馆 西南门街 住宿的民居 天主堂 九龙壁 文庙学宫 平遥城隍庙 城隍庙街 百川通票号 同兴公镖局旧址 南大街(明清街) 中国镖局博物馆 平遥市楼,造型挺秀,平座疏朗,屋顶琉璃灿烂,斗拱装饰精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嚐嚐当地的特色小吃“栲栳栳” 中国钱庄博物馆 平遥县衙,这里是全国极少数保存完整的古县衙,每天会有升堂审案的演出,可惜我们在晚上才到。 夜晚的南大街依然人群熙熙攘攘 巡更 梦回平遥 风情街<div><br></div><div>风情街的对面是文庙,门前没一点灯光,让我们这些晚来的游客想拍个照都不行,太遗憾了。 </div><div><br></div><div>另外,由于封闭修路和时间太晚,著名的“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等景点也没有去,也是一大遗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