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简称“津”,是天子之渡的意思。别称津沽、津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天津是自古因漕运而兴起,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朝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清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此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历经六百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1年5月8日晚上入住酒店,9日早上酒店吃完早餐出门,走上金刚桥,拍摄到天津发祥地的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几张图片是站在金刚桥上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下图就是这个地方,这里比较靠近天津之眼,我到天津旅游,先在这发祥地附近的酒店居住了四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河边还立有运河石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对面还有座雕塑,走近看是引滦入津纪念碑。早期天津是够水用的,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步变为缺水之地,1971年国家开始探索过引水工程的多个方案。后来国家决定“引滦入津”和“引滦入唐(唐山)”的工程,永久解决两座城市的缺水问题。为解决天津工业和生活用水,从滦河水库向天津市供水的输水工程。始建于1982年,1983年竣工。由一条长1239千米的隧洞、一座库容4500万立方米的水库、四座节制闸、十二座倒虹吸、六座水泵站等组成。隧洞穿越滦、黎河分水岭,循黎河入于桥水库,再沿州河南下,经过三次提升、两次加压后将水送到天津市。1983年9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每年向天津市供水10亿吨。1984年9月11日,正值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一周年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引滦入津工程》特种邮票,全套3枚,志号:T. 9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有一片街区被成为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北角东门外、海河西岸,系商业步行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作为津门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完这片古文化街,感觉还不过瘾,又专门去了一趟天津真正的老城市中心——鼓楼片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文化街有N个出入口,这是其中一个门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漫步在这个著名的中国特色商业街,旁边的店铺大都是卖一些传统工艺或手工制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来到古文化街,通庆里是必须来的,看到所有旅行团都会带来通庆里,就知道这个是必须打卡的,也跟随着进入。</span></p> <p class="ql-block">通庆里坐落于古文化街北段,是天津规模最大的一组中西合璧四合院式楼房建筑群,仍然保留着旧时里风貌。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原是天津河北粮店卞家开设的银号,后来改为民居住房。在巷口过巷楼的入口处上方镶着一副“蝴蝶”状的镂空木雕,“蝴蝶”,即有“福”飞来,吉庆之意。再加上把图案花纹雕刻通透,取通达顺畅之意。合在一起就是“通达吉庆”,取其首尾二字。故名“通庆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巷子每户人家都有其特色。因为是打卡点,人显得比较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2003年的天津海河综合开发以及古文化街改造过程中,天津房产总公司在通庆里建筑群的局部墙壁上增加了六幅浮雕,内容分别为:东侧入口为“《黄大门》浮雕”、和“潞河督运图浮雕”;西侧入口为:“文明娶亲浮雕”、“天津卫俏皮话写真浮雕”、“踩高跷浮雕”和“闹龙舟浮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在这古老的巷子里,遇见一对摄影师,赶紧让他们为我拍一张古巷漫步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一家小四合院花园,我开始以为是个景点可以进去,刚迈进一步,发现门口有人要求测体温登记病情等等,才发现这个医院还在营业中。看看门上牌匾,这是由张锡纯大医师100多年前创办的有名医馆,而且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家中西医结合的医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西汇通医社是由名医张锡纯创办。由张锡纯编写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记录案例过千。其中张锡纯自拟方约200首,古人成方或民间验方亦约200首,重要医论百余处,涉及中西医基础和临床大部分内容,几乎无一方、一药、一法、一论不结合临床治验进行说明。重要方法所附医案多达数十例,重要论点在几十年临证和著述中反复探讨,反复印证,不断深化。他勤于实践,切身体会,仔细观察,随时记录,不断整理提高,就是张锡纯的实验方法。因此,张锡纯被尊称为“医学实验派大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古文化街遇到大清邮局,这也要留影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文化街的中心——天后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此中心拍一个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天后宫附近,有一个“天津记忆”展览,进入参观了。有点遗憾是没有腾出时间看一场相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虽然是古文化街,看得出有不少房子是新建的,毕竟这是市区唯一一个5A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于5月12日中午坐巴士来到鼓楼东巴士站下车,从东门进入鼓楼区域。天津鼓楼曾是天津卫的“三宗宝”之一,民谚说:“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历史上,天津鼓楼曾两建两拆。公元1404年(明永乐二年)天津设卫筑城,到明弘治年间(公元1493年左右),山东兵备副使刘福将原来的土城固以砖石,并于城中心十字街处建鼓楼。楼高三层,砖城木楼,楼基是砖砌的方形城墩台,四面设拱形穿心门洞,分别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相对应。鼓楼城台建有木结构重层歇山顶楼阁,上层楼内悬大钟一口,约两吨,铁铸,为唐宋制式。大钟初用以报时,以司晨昏,启毕城门,早晚共敲钟108响。鼓楼北面有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撰写的一副抱柱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00年,八国联军侵津,第二年天津城墙被迫拆除。由于遭兵燹之灾,鼓楼日渐颓圮。1921年(民国十年),有拆建鼓楼之议,并于年内完成。重建的鼓楼,用旧城四门楼之名,由天津书法家华世奎重书,镌于鼓楼四门,曰镇东、安西、定南、拱北。1952年11月7日,因贯通道路,鼓楼拆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改革开放,中华振兴,津沽文脉,得以传承。1994年天津开始了危陋房屋大片改造工程,作为危改重点的老城厢地区也因此使鼓楼有了重建的机会。鼓楼重建工程于2000年11月25日开工,2001年9月28日竣工。新建的鼓楼位于天津老城厢中心。重建后的鼓楼宏伟典雅,青砖墙面,白玉栏杆,飞檐斗拱,碧瓦丹楹,油漆彩绘,雕梁画栋。鼓楼及周边的商业街,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新的旅游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格格府位于天津鼓楼南街,由两进四合院组成,是典型的清代民宅建筑。她的第一位主人乃清光绪年间和硕格格在天津的居所,故名格格府。和硕格格本名裕德龄,1886年出生,其父裕庚为清庭驻日、法使臣,其母为法国人。裕德龄自幼随父旅居国外,精通八国语言及外交礼节。1903年,17岁的裕德龄随父回京,成为慈禧太后的御前翻译,深得老佛爷赏识,被封为和硕格格。1904年,裕德龄偶然得知慈禧想把她许配人家,便借故避居天津,后辗转上海。1907年,裕德龄与美国驻沪副领事撒迪厄斯•怀特结婚,并随夫赴美,从事写作。抗战期间,裕德龄在海外从事爱国救亡运动。1944年在加拿大死于车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因我还要赶去张园,而之前没有做好功课,没有来得及进入参观。后来查阅资料得知,到了2009年,格格府迎来了新主人臧秀云女士。臧秀云是一位出生于天津,长在天津五大道富裕家庭的香港富商。 她投巨资对格格府予以修缮,设立天津格格府典藏博物馆,集中展示其多年收藏的200余件珍贵文物。格格府的藏品中既有明清瓷器,也有名人字画,还有商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其中有几件用碎片拼起来的瓷器,以青花居多,仅一件青花凤纹高足菱口碗,就花了6万元修复费。一组战国时期的青铜镈钟和一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鼎,都挂着绿色的铜锈,诉说着年代的久远,在很多国家级博物馆里都没有这样品质的藏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后院正房“物华天宝”的陈列馆里,为了显示格格府原来女主人中西结合的品位,“起居室”被特意装扮成中西合璧的风格。“这些十四、十五、十六世纪的家具都是从西方国家买回来的。”臧秀云说,“我要让这些西洋文物在东方展示它们的风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臧女士已有20多年收藏史了。她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五大道一个中产家庭。因为长辈的爱好,在她幼年的生活环境中,到处都是文物和古董。事业有成后,臧秀云便把大部分资金用于收藏。这些年,她走遍世界各大拍卖行,凡是认为有价值的中国文物都会想方设法回购,让这些流失海外的国宝回归祖国。仅在德国,她就拍回过20余件文物。再去天津,这里不能错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徐朴庵旧宅位于东门里与城厢东路交口东北角。民国初期修建,原为英麦加利银行第一任买办徐朴庵住宅。它采用中国建筑小式作法,青砖、硬山顶,整体建筑座北朝南,乾宅巽门,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东西两侧配有箭道,门楼及樨头砖雕精美,是天津老城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天津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徐朴庵旧宅也称天津老城博物馆,要买票进入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迈入大门所见到的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从南定门离开古楼片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海河两岸,经常看到本地男人在垂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天傍晚,回程走在金刚桥上,都看到有摄影爱好者聚集拍照,每天的景色都不一样,我也顺便拍几张,可惜手机电不够了,后面的晚霞才是更美的,眼睛看到也可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谢谢观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