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越南(4)会安---老夫老妻看东南亚5国

动玲

<h1><b>让我们听着独弦琴的妙音去欣赏越南的会安古镇</b></h1> <h1> <b> 2012年2月23日</b></h1><h1><b> 会安古镇,位于越南中部,距岘港市区30公里,历史上著名的东方大港,世界文化遗产。到越南旅游的人几乎都到过这里。</b></h1><h1><b> 会安的街道布局和建筑式样融合了越民族文化和亚洲传统国际商港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这种文化交融散发出独特的神韵和魅力。</b></h1><h1><b> 据说古时中国人到越南除了海防,第一个立足点就是会安,今天越南的华人多是从会安迁往各处的。</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b> </b> </span></h1> <h1> <b> 在会安城中,中式建筑随处可见,且保存完整,既没遭到战争损毁,也没因城建破坏。城里的唐人街有观音庙、关帝庙等庙宇,更有众多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的中国会馆。</b></h1> <h1> <b> 这些建筑一般都是由参差不齐的山墙、彩色鸳鸯的瓦盖顶、用硬木做成的柱椽、门扇建成的房屋组成的深宅大院,而且大多前门通街道,后门通河岸码头。这些建筑大都是红墙绿瓦,竹丛和热带阔叶树点缀其中。</b></h1> <h1> <b> 中国会馆的瓷片屏风展现了中华建筑的古朴和优雅,又融入了当地人的自然审美观和生活情趣。当地的陶瓷博物馆。</b></h1> <h1> <b>青花瓷片拼成一个“明”字,青花瓷是中国明代瓷器的翘楚,在世界享有盛誉。</b></h1> <h1> <b> 和丽江古城一样,会安古城也是没有机动车的。可以租一辆自行车,或者徒步,慢慢地在古城闲逛。累了就随便找个古宅坐下,喝杯茶或咖啡。</b></h1> <h1> <b> 会馆里供奉着妈祖、关公、伏波将军等。还是我小时候,就听父亲讲过,越南人家里是供奉关老爷 的。</b></h1> <h1> <b> 屋顶上挂的是什么?过去没见过,开始有点没搞明白。装饰?没错,是装饰。但这是一种特殊的装饰,一种在庙宇中别有用途的装饰——香。中国庙里的香无论长短粗细通常都是直棍的,而这个香是一圈一圈由小到大绕成的椎体,我斗胆给其冠名为“塔香”。当时塔香并没有点着,我想轻易也不会点,也许只在重大活动时,才能见到香烟弥漫 塔香绕梁的情景。</b></h1> <h1> <b> 塔香高悬,仰看如同上了色的蛛网。</b></h1> <h1> <b> 红灯高悬,塔香弯弯,游龙活现。</b></h1> <h1> <b> 居高临下;</b></h1> <h1> <b> 举目观瞧。</b></h1> <h1> <b>有趣的是会安虽然旅游业发达,餐馆、特产店林立,但本地居民的生活步调依旧缓慢,似乎还停留在百年前。</b><div><b> 人力车在候客,绝无大声招揽之扰。这活凭着一双拖鞋来干,乘客想不安逸都不行。</b></div></h1> <h1> <b> 在各色建筑中一座日本风格的石头廊桥很有些名声。石桥始建于猴年(1593年)完工于狗年(1595年),所以桥西边尽头有两尊精美的狗的雕像,东边尽头则有两尊猴子雕像。</b></h1> <h1> <b>走近看看,</b></h1> <h1> <b> 这是廊桥上的情形,左侧的小寺庙让此桥成为世所少见的桥寺合一的廊桥。</b></h1> <h1> <b> 进一步考证,此桥最初虽是日本人建的,但后来在明朝时期由中国人重建,并树碑为证。碑上刻着修桥捐款者名单,包括同乡会,票号之类,最多捐十五元;个人捐款都在五元以下,连一元以下都碑上有名。真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办。</b></h1> <h1> <b> 街边小贩,卖菜卖花。</b></h1> <h1> <b> 外国记者在拍摄小食品摊,女主人喜笑颜开。</b></h1> <h1> <b> 鸭、蛋,街里街坊,同气连枝。父母与孩子?</b></h1> <h1> <b> 竹根雕</b></h1> <h1> <b> 充满会安特色的画廊</b></h1> <h1> <b> 画作</b></h1> <h1> <b> 绣女</b></h1> <h1><b> 从15世纪起,各国商船经常出入会安港口,其中尤以中国商船为多。中国商船带来了锦缎、纸张、毛笔、铜器、瓷器、陶器等,从会安则购回胡椒、糖、木材、香料、鱼翅、燕窝、犀牛角、象牙、黄金、蚕丝等当地土特产。随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许多中国商人就在会安城安家置业,会安也就成为越南最早聚居华人的城市。</b></h1> <h1><p> <b> "奥黛"是典型的量体裁衣,从量身到选料,一定要亲力亲为。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购买或订做到好的"奥黛",会安当然除外。会安传统风貌保留的好可不仅仅是古建,制作奥戴的精湛手艺和作坊也有很好的传承,很多店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b></p><p><b> 经营"奥黛"的多是老年妇女,她们丰富的裁缝经验融入会安积淀下来的浓郁小资调,让一块块面料从她们的手中幻化出令人爱不释手的"奥黛"。</b></p><p><b> 拿到面料后,她们通常半天就能做好。质量上乘的制作要三十多美元,普通的十几、二十美元。</b></p></h1> <h1> <b> 一对穿着奥黛的青年在拍结婚照。</b></h1> <h1> <b>当整个越南都在被代表现代流行风尚的牛仔裤抢滩时,这里的女子照样穿着"奥黛",</b></h1> <h1> <b>依然故我地摇曳在街头,飘逸在巷尾。</b></h1> <h1> <b> 放学了,骑行童子军浩浩荡荡!</b></h1> <h1> <b>下午去看了一个歌舞表演。</b></h1> <h1> <b> 渔翁和姑娘</b></h1> <h1> <b> 独弦琴演奏。</b></h1> <h1> <b> 罐舞</b></h1> <h1> <b>与柬埔寨舞蹈很多都与宗教题材有关不同,越南很多舞蹈都来自生产生活。</b></h1> <h1> <b> 看完演出,我们接着在会安河边逛。</b><div><b> 椰树掩映的家园。</b></div></h1> <h1> <b> 时间过得很快,傍晚渐渐来近,一同回家。</b><div><b> </b></div></h1> <h1> <b>扁舟暮归;</b></h1> <h1> <b> 运输船载满骑摩托车下班者暮归一星红旗迎风飘扬……</b></h1> <h1> <b>渔船也开始歇息,</b></h1> <h1> <b> 繁忙落幕,</b></h1> <h1> <b> 宁静登台。</b></h1> <h1> <b> 傍晚的风柔美而清凉,</b></h1> <h1> <b> 白天的燥热一扫而光。</b></h1> <h1> <b>远看,双龙戏珠;</b></h1> <h1> <b>近观,游龙翩翩。</b></h1> <h1> <b>会安的一天就此结束?还没有,树欲静而风不止!</b></h1> <h1> <b> 啥“风”?别担心,别一看这句子就情不自禁地绷紧阶级斗争的弦。此时此刻的会安,刮起的是食客开吃之风,餐馆内外,推杯换盏,大朵快颐,这新一轮的热闹瞬间爆棚。</b></h1> <h1> <b>这菜的阵仗咋样?闻没闻到扑鼻的香味?晃没晃到阁下的眼睛?您可别垂涎欲滴,这些琳琅满目的家伙,可不太好消化噢!怎么会呢?因为它们不是会安的美食佳肴,而是钥匙链,冰箱贴!</b></h1> <h1> <b> 除了老房子多、"奥黛"多,灯笼多也是会安的一大特色。小街中的灯笼店比"奥黛"服装店好像还多。小店门口的灯笼挂得满满的,五颜六色、造型各异,不用点起来就已经非常靓丽。</b><div><b> 会安的灯笼都是手工制作,古朴自然,木、竹、纸、绸材质的都有,买回去挂在家里就是很好的装饰品。</b></div><div><b> 灯笼的价钱不贵,中等大小的十几块人民币,就是不方便带,不然买它十个八个回去送人很不错。</b><br></div></h1> <h1> <b>每到晚上,很多人家和店铺外的灯笼都会亮起来。</b></h1> <h1> <b>特别是靠近河岸的一片,亭台楼阁,青苔老瓦,灯影绰绰,或明或暗的灯光透过各色的灯笼折射出一种朦胧美,很是梦幻。</b></h1> <h1> <b>农历每月的14、15号月圆之夜是会安的"怀旧日",这一天全城将会统一停电,家家户户穿古装、挂灯笼,居民和游客一起回到了从前那个没有电灯、没有汽车,日落而息的农耕年代。</b></h1> <h1> <b>大的小的、圆的尖的,绚丽多彩……会安古城淹没在热热闹闹的灯笼世界中。</b></h1> <h1> <b> 榕树的气根夹带着会安的纱灯像上天送来的繁星挂在街道上方,它告诉我们,真的该休息了。</b><div><b> 人们总是把越南的会安比做中国的丽江,两者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但今天的丽江除了清晨时分的宁静让我还有些许喜欢,拉客消费的喧嚣早已让我倒了胃口。会安,你可千万小心,千万别步丽江的后尘啊!</b></div></h1> <h1> <b>不说了,静静地睡个好觉。</b></h1> <h1> <b>2012年2月24日</b><div><b> 刚刚破晓,早起的白鹭就开始在晨练了。</b></div></h1> <h1> <b>或空中漫步,或翩翩起舞。</b></h1> <h1> <b> 勤快的渔民则驾起一叶小舟,撒网捕捞,开始了忙碌的一天。</b></h1> <h1> <b> 阳光给万物披上金色,戴上高光,</b></h1> <h1> <b>为你呈现出版画般的美丽画面。</b></h1> <h1> <b> 面对美景,老夫一时兴起,4美元包条小船到对岸去拍照,沿河寻找美景,又回过头来接我在水里转了一小时才上岸。</b><div><b> 可能是玩得太高兴得意忘形了,没注意码头湿滑,刚上岸我就摔了一个大屁蹲,还把卡片机摔瘪了一大块,好在机身是金属的,皮皮实实居然还可以继续使用!</b></div></h1> <h1> <b> 清晨的渔港重新热闹起来。</b></h1> <h1> <b>人们陆陆续续赶来。</b></h1> <h1> <b>一只小翠落在网绳上,但铺开的网上并没有它爱吃的鱼。</b></h1> <h1> <b> 远离渔港的小街人少车稀。</b></h1> <h1> <b> 小学校的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b></h1> <h1> <b> 和我们小时候一样,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上课铃响起,不情愿又不得不走向教室。</b></h1> <h1> <b>回到旅馆,趁着还没有开始远行,享受片刻的去暑时光。</b></h1> <h1> <b>玩水总是快乐的。</b></h1> <h1> <b> 这是旅馆墙上的镇瓦,表现的是您见过的那座日本桥。</b><div><b> 下午,午餐后我们乘大巴前往顺化。这路段依山傍海,被美《国家地理》评为世界50个人生必游之地。可惜大巴很大一段路穿山洞走,我们看到的美景有限。</b></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