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胭脂峡

颉卫平

<h3> 作者:马全成<br> 胭脂峡是漳县东南部一块风水宝地——是漳县旅游产业的重要后续资源,但由于山大沟深,路远林茂,所以“养在深闺人不知”,或知之而未涉足。人们对它了解甚少,当然也没有引起重视,关于它的介绍,甚至它的名字也很少见诸史料。1997年时任漳县县委书记的陈新民可谓独具慧眼,赏景后留下《胭脂峡》: 闲来绿野辨野花,峰回突现胭脂峡。险峤欲飞仰霄汉,绝壁将倾俯危崖。惊涛横冲叠嶂里,曲径委蛇葱笼下。移步换景魂魄动,恍如灵境到仙家。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专门赞美胭脂峡的诗文。<br><br> 胭脂峡,位于漳武交界处的漳县东泉乡境内,由胭脂沟、大沟和置于两沟之间的大沟岔峡冰沟组成。胭脂河、冰沟河、黑虎林河为榜沙河的三条主要支流。榜沙河从远说发源于岷县闾井乡黄山梁,河流全长83. 5公里,在漳县流径27公里;从近说上述三条河汇集于榜沙河里后始叫榜沙河,在漳武交界处与龙川河交汇后便叫南河了。总之,上起胭脂河,下连榜沙河,均是两乡镇(东泉、马力)、两县(漳县、武山),也是两市(定西、天水)的界河;河西中前者,河东是后者,几百年如一日,马力镇还称榜沙河为母亲河。<br><br> 胭脂峡距漳县县城50公里左右,目前理想的旅游路线是沿漳武公路到马力镇,再往南行到榜沙里,便到了胭脂峡,这里是东泉乡的西南片,又是黑虎林场所在地。地质为石灰岩、大理岩,地貌为高山深谷,由于河谷下切冲蚀,沟深而峡窄,山塬沟谷多U字沟、闭合沟。水深而湍急,崖悬而壁峭,山麓沟谷灌丛密布。林分起源为多代萌生复层次生林,分布着山杨、华山松、油松、青榈、椴、落叶松、红桦、白桦、水楸等多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悬崖多生怪柏、沿河尽是杨柳、水土流失不严重。抬望眼,满目翠绿、莽莽苍苍、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森林郁闭度非常理想,棕熊、野猪、苏门羚、崖羊时常出没,锦鸡、蓝马鸡、雉鸡呼朋引伴,飞鸣其间。<br><br> 胭脂峡所在地原有胭脂和木林两个村。胭脂村包括胭脂、黑林窠、侯家坪、白家山、埂子上5个社(自然村),木林村包括梁家山、木林、谢家庄、河湾、崖底下5个社(自然村),前几年撤乡并村时两村合并为胭脂村。跨过1974年修的榜沙桥,路旁便是河湾社,为只有12户58人的小村庄,与武山的榜沙为隔河邻居。<br><br><br><br>图片<br><br><br><br><br>图片<br> 胭脂村人均土地一亩多,基本是山地;但是有1000多亩村有林,在全县的农业综合区划上为南山沟壑山塬林牧农副区,农业上种早、收晚、夏秋多雨,年平均气温5— 8°C,年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上,气候为南浅山温凉湿润区,有冰雹、霜冻、雨涝等自然灾害,农业收人就是求个温饱。这几年的收入主要是打工、挖野药、采蕨菜及乌龙头等山珍。无边无际的山林之中到处是宝,尤其是野药要上百种,细辛、昌蒲、猪苳、柴胡、羌活等便地都是,乌龙头量大质优,在漳武两县都很叫响。药、菜两样户均收入要 5000—6000元,这在桃花源式的百姓家已是很多很多了。<br><br> 车行榜沙里有一道卡子,两块牌子很醒目:小陇山林业实验总场管理站、秦岭细鱗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站。进山要登记,出山要检查,多少年的惯例。站口一过是岔道,左行是胭脂沟,右行过桥是大沟,都是林区简易公路。<br><br> 胭脂沟山青水秀,是个出心疼(漂亮)女人的地方。别看坡陡林深,山高路远,姑娘们个个出脱得“白处白得象雪一样,红处红的象血一样”,不用穿着打扮,脸上就三红二白象搽了胭脂抹了粉,真正应了“高山出俊艳”的老话,水美人俊,地名就叫成胭脂沟了。据说是沾了胭脂沟河的光,反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假想有个胭脂河矿泉水,不知要有多美!<br><br>图片<br><br><br>图片<br> 大沟名符其实,峡宽路阔,简易公路可以行驶中型挖掘机。过榜沙桥,经河湾、垴头来、双嘴下,约行2公里,到了王家窑,张映兵说有莲花石,很多人都去采取,过去一看,不过是方解石,排成瓣状莲花而已,拣几块作纪念继续前行,半沟里是三星公司开的金矿,沟垴里是红柱石矿,沿途青山峻岭望不断,绿水小桥跨不完,景色倒也不十分奇峻。<br><br> 冰沟是三沟中最美最奇的一沟,据说早年间一年四季冰不消融,现在冬春两季冰溢雪盖,故称冰沟。初进沟,小径两傍长满了蒿草,草丛中绽开杜鹃和山丹丹花,令人心悦神爽,万格架(藤类植物)上结的蜜老鼠,黄黄的、甜甜的,地道的绿色食品;无名的小果果五彩缤纷,可赏不可尝。约行五六分钟,一块硕大的凿好的磨盘平放在路傍,青苔小草附着于上,不知为何没有运走发挥应有的功用?<br><br> 从冰沟口到則照壁约半小时的路程,完全是护林员和采药人踏开痕迹,人们践踏的速度约等于草木恢复的速度,所以若无向导谁也不会说它是一条道,因为不过是沿冰沟河溯流而上罢了。蹒跚、跳跃前行,路隐约,林更茂,水渐清,峡越小,景愈美。我们时而跳列石跨溪水,时而拉藤蔓攀巨石,路要拨草探,人若鸟兽行,只听水在流,不见向何方。稍开阔处观景,但见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青林翠竹,藤蔓摇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沿途偶尔可见矿泉水、易拉罐的瓶子,火腿肠的塑料皮,据说是马力镇和黑虎林场邀请客人观光浏览时所弃,由于很少,在这密林深处倒是有一种人气和生机的感受。前照壁在沟水之西,半身依山根,挺拔高入云,其平整光滑,仿佛人工所为,似乎还有打钻的小眼,仔细一看,方解“鬼斧神工”绝非无稽之谈。<br><br> 前照壁到前龙潭,也是半小时路程,全然人迹罕至,考察无路可行,若有也只能叫鸟道兽路,向导张映兵手持山刀,劈荆斩棘,我们数人猿揉攀援,鹿羊跳跃,熊猪穿行,书上说,几百万年前的人类祖先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但他们是生息繁衍,我们是考察、探险!腿和横柯勾连,脚跟水石磨合,臂与荆棘握手,脸同刺梢亲吻。鲁迅写过《文学与出汗》,文学我们是门外汉,出汗的经历刻骨铭心。我们一行数人个个是淋漓尽致,挥汗如雨,由于累、由于疼、由于怕!汗流浃背倒也无所谓,流进眼睛和伤口的滋味真不好受。<br><br> 七点缺五分,西阳西下,夜幕微降,黑龙潭终于到了!前、后龙潭,靠一飞瀑相连。后龙潭水从一个巨大的凹字型豁口喷涌而出,再从十米左右高空跌落砸出下个前龙潭,飞沫如珠似玉,微风吹拂,高者化烟,中者为雾,下水入潭。投石入潭试深浅,声音雄深不知底。龙潭水洗手脸,消暑去乏,意趣深远。坐潭边,望飞瀑,听涛声,评说千古。后龙潭只能仰望,要近观需爬上刀劈斧削的十几米的石崖,飞檐走壁的攀岩健儿也许行走如飞,吾辈不能。潭边凄凉冰冷,一怕塌汗着凉,二来天色已晚,所以只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传说前龙潭中的黑鱼精修成后飞身跃上后龙潭,藏卧潭中;又说崖上有仙草——龙涎草,吃了可以成仙,但潭中有毛手妖怪护卫,多少人都吃亏于此。恐怖的传说,奇异的神话,人说发生在七十年代,真真切切,但要考证探源,毕竟很难。<br><br>图片<br><br><br>图片<br>  胭脂峡,良辰美景,赏心悦目,拙笔难状,有南北朝著名散文家吴均先生描写江南风景美文甚妙,附录于此:“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段妙文,不是写胭脂峡,恰似写胭脂峡。<br><br>图片<br><br><br>图片<br>●作者简介 ●<br><br>作者简介:马全成,男,甘肃武山人,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原主任,地方学者,文史专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