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呼唤

<b>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全市有60多家博物馆,涵盖了各个方面,犹以历史文化类为主,当之无愧为博物馆之都。从博物馆数量上来看:全省首位,全国前茅;从藏品质量上来看:整体档次很高;从单个博物馆面积来看:龙门博物馆面积最大、藏品最多、接待游客最多,在全国非国有博物馆中名列前茅;从收藏门类来看:很多博物馆在全国同类型中是独一无二的,弥补了国有博物馆的空白,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千唐志斋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等。</b><div><b> 所以,到洛阳,参观博物馆是必不可少的行程,只是博物馆太多,逗留日子太少,不可能看遍所有博物馆,也不愿意走马观花打卡式地追求数量,我们只选择几个先参观了,待日后有机会再来补课。</b></div> <b>  洛阳博物馆,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这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洛阳的文化地标,完整展示了洛阳市的历史风貌,再现了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是参观博物馆之首选。</b><div><b> 我们去参观时,恰逢博物馆有河洛文明展的一个基本陈列和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石刻馆、书画馆、王绣牡丹艺术馆、牡丹花都特产展等七个专题陈列。</b></div> <b>  这个展示河洛文明的联展,不仅有洛阳本地出土的文物,还有偃师、三门峡、平顶山、焦作等周边地区出土的文物,所以,展品非常丰富。</b> <b>  我十分感兴趣的是这印在地上的十三朝古都示意图</b> <b>  这可比当年读《中国通史》有趣多了</b> <b>  好东西真不少:这是东汉的墓葬壁画。我端详了好久,引得工作人员开始关注我了,我忍不住问她:“请问,这是原件吗?”她说:“是真的!”这些人物、马匹的形态太逼真了!</b> <b>  三彩骆驼,现在仿制品到处都有。</b> <b>  黑釉马,平时见得比较多的是三彩马。</b> <b>  书画馆里,我在那么多的作品中寻觅康有为的五言联,捷径依然是找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无人问津,正寂寞呢!我一问,她立马热情地指点给我看了。</b> <p class="ql-block"><b>  左面那幅是五言,右面的《怀古感遇诗》是七言了。</b></p> <b>  顺便,还找到了左宗棠的作品!</b> <b>  鎏金铜羽人(东汉),这上面的花纹多么漂亮!</b> <b>  泥塑人面像(北魏),那挺直的鼻梁、清晰的唇角,极具北魏人物雕塑特征,云冈石窟中的塑像大多如此。</b> <b>  青铜器</b> <b>  石螭吻</b> <b>  石辟邪</b> <b>  兽面纹方鼎</b> <b>  叔牝铜方彝(西周)</b> <b>  还有数不清的陶器、瓷器,无论色彩还是造型,都非常吸睛。</b> <b>  卧姿红釉陶狗,很生动!</b> <b>  玉器</b> <b>  造像碑</b> <b>  这是我第一次在博物馆中看到的物件:镇墓兽。</b> <b>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是为了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b> <b>  这形象确实有点恐怖</b> <b>  咋就没把扛着洛阳铲的盗墓贼给吓跑呢?看来,镇得住鬼怪却镇不住活人,盗贼猛于鬼啊!</b> <b>  正始石经。洛阳博物馆的藏品实在太多,只能先介绍这些了。</b> <b>  东周王城是周平王东迁洛邑后,至周赧王共14王的都城,时间长达300余年。列国争霸,群雄逐鹿,是中国历史步入春秋战国时期最突出的特征。王城作为天子之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在列国都城中享有最高的规格。在东周王城中发现了气势恢宏的城垣、巍峨高大的宫殿、排列井然的仓窟、规划有序的手工业作坊和规模宏大的王陵。当然,也在此处发现了古代礼乐、乘舆制度留下的实证。</b> <b>  天子驾六博物馆就位于当年的东周王城之中,顺便说一句:洛阳对古代文物、遗址的保护性开发非常有意思,很多博物馆就建在遗址之上,将遗址很好地保护在博物馆的底层,按照史书记载的建筑样貌在遗址上建起仿造建筑。近年来,为了避开地下的宝贝,据说已经取消了两条地铁线的规划,现有的地铁在建设时也都绕开了地下宝藏。</b> <b>  这是2002年此博物馆开掘时的情景,用了“横空出世”之词,可想而知,对于考古界来说,这个遗址的发现是多么的震惊,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b> <p class="ql-block"><b>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乘舆制度规定:“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可在此处发现之前的考古挖掘中,从无实物证实过“天子驾六”,于是有人认为“天子驾六”可能就是如此一说,实际上,天子出行只是“驾四”而已。</b></p> <b>  然而,在这个车马坑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六匹马驾驭的车辆,联系到这儿曾经是14位王待过的都城,天子出行的必经之道,这必定是“天子驾六”的实锤了!难怪要用“横空出世”来形容这次的考古发现。</b> <b>  我和敏敏在这儿流连忘返,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兜了好几圈,内心的震撼之感难以言表!</b> <p class="ql-block"><b>  这车马坑中间有两个地方是平整的,经咨询工作人员,方知这是后世的两个贵族,看中了这风水宝地,下葬时将车马扒拉开,自个儿睡中间了。够豪横的!2002年开掘时,保留了这两个墓,没有开挖,也不知道里面躺着什么大人物呢!留给后人去研究吧!</b></p> <b>  这儿还有一具身量很小的骸骨,据说是随行的宠物狗,也陪葬了。</b> <b>  博物馆中还有不少其他文物,大多与古代的礼乐制度有关。</b> <b>  编钟和磬</b> <b>  天堂.明堂,这里是武则天的礼佛堂和“上朝”的地方。高的叫天堂,即电影《狄仁杰通天帝国》中通天浮屠的原型;矮点的是“万象神宫”,即明堂。现在两座建筑均被复原,在天堂的一层,透过透明玻璃,能看到之前的建筑遗迹;也能登上最高处,俯瞰洛阳城。明堂的一楼是一座博物馆,主要展示唐朝时候的洛阳城。</b> <b>  此景大名: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b> <b>  天堂</b> <p class="ql-block"><b>  明堂。我第一次知道“明堂”这词,是在《木兰辞》里:“天子坐明堂,可汗大点兵......”这应该是当时皇上办公的地方了。</b></p> <b>  天堂前有凤凰,是隐喻武则天吗?</b> <b>  明堂里面金碧辉煌</b> <b>  定时有演出</b> <b>  李白天宝初年游洛阳时曾作《明堂赋》,唏嘘慨叹道:"盛矣,美矣!皇哉,唐哉!"</b> <b>  当时的神都阡陌交通,街巷归整,确实繁荣昌盛!</b> <p class="ql-block"><b>  底层即当时的建筑遗址。是否很奇怪:为什么有把伞?伞是为了保护摄像头的。君不见零零散散砸钱客,管它遗址不遗址。负责监控的摄像头若不是有伞的保护,早成靶子了!</b></p> <b>  从明堂看对面的应天门,非常漂亮,尤其是华灯初上时。</b> <p class="ql-block"><b>  每天晚上,应天门有灯光秀,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还是不错的,可惜所用音乐却是现代电声,有点摇滚有点潮,太不搭了!</b></p> <b>  应天门遗址博物馆</b> <p class="ql-block"><b>  应天门是紫微城正南门,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又称五凤楼,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及接见万国来使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唐高宗俘获百济国王、武则天称帝、唐玄宗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仪式均在应天门城楼上举行。</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在夕阳西下时来到这儿</b></p> <p class="ql-block"><b>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左右连阙,宛若空中楼阁。应天门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最高等级。“两重观”、“天子三出阙”是古代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这种建筑形制对北宋汴梁的宣德门和明清北京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在城墙边等到掌灯</b></p> <p class="ql-block"><b>  城楼巍峨,残月如钩。</b></p> <b>  这些雕塑都有故事</b> <b>  长达22米的壁画《万国来朝》,这是由中央美院的当代壁画大师王颖生教授、孙景波教授等多位大师联手创作的,展现了当年国力强盛,周边国家俯首称臣的景象。</b> <b>  重重叠叠中国字,文化气息扑面来。</b> <b>  一门三道有讲究</b> <b>  在城楼上,看对面的天堂.明堂。</b> <b>  底层是应天门当年的土基</b> <b>  在这古代的场所,演绎着模仿秀。</b> <b>  在应天门广场上近观灯光秀</b> <b>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古墓博物馆)是我们计划中要参观的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可惜的是,正在整修,无缘了。(照片来自网络)</b> <b>  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应该很值得参观的,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放弃了。(照片来自网络)</b> <b>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也是在原址上保护性开发、建造的。定鼎门是中国古代沿用时间最长的古代城门。也因时间关系,放弃了。(照片来自网络)</b> <b>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这里有夏朝的先人印记,包括5个展厅,非常多的文物,但因路程太远,在偃师,来不及去了。(照片来自网络)</b> <b>  好在应天门的历史文物展厅里,复制了一些二里头的土基和实物,聊胜于无吧!</b> <b>  近期,三星堆遗址的“上新”引发考古界的热议,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三星堆与二里头的关系,从中原文化代表的二里头到带有神秘色彩的三星堆,为什么有不少几乎“同款”的文物?结论是: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与长江流域的古蜀文明交流、互动,两者之间应该有个文化传播的中间地带,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b> <b>  二里头是迄今发现的距今3700多年前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心聚落。考古发掘表明:二里头遗址呈现出明显的“王朝气象”。即便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与三星堆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但祖型肯定在二里头,因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年代更早、工艺难度更高。</b> <b>  二里头遗址经过62年的发掘,目前只发现了1.6%,还有大量的空白地区等待继续发掘,还有大量问题有待广泛、深入的研究。</b> <b>  存着吧!下次有机会再来参观!</b> <b>  在应天门的历史文物展厅里,还有东汉烧窑遗址的局部复原创作,烧窑的遗址在孟津县。</b> <b>  洛阳,王者之城,负山抱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道昌盛,物华天宝,地上地下留存着无数的宝藏。这些珍稀宝藏,凝聚着古老中华文明的创造性和审美观,承载着丰盈多姿的历史记忆,折射着千年帝都的荣光与辉煌。文物不言,自有春秋!来自远古的呼唤,吸引着我们;追寻着先人的印迹,我们收获满满。留下一些遗憾,期待日后再探访!</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