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北京知青陵园》, —记延安仙鹤岭的知青园—, 原创 延 梅

高原的风(延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陕北高原在几万年前被狂风肆虐、搬运、光顾的新生地带,形成了沟壑纵横,千姿百态,莽原万里,秀美山川。四月的天更为清透、湛蓝,起伏的山脉葱茏安逸,树影婆娑,春意盎然,满山桃红柳绿,百花争艳。为大自然渲染着微风徐徐,缕缕芳香和那莺声婉转的鸟鸣,是富有生命力的季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次走进“延安仙鹤岭”,在通向知青陵园的小路上,总有一种对生命的释怀和从容的淡定,对世事的超然和心胸豁达的感觉。在这里真正体会到时间的珍贵和生命的真谛,它的意义是一个潜能、奋斗、丰富、发展和理想的人生过程,是一个充满旖旎风光,神奇色彩,生命终结的“后花园”,它凝聚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精神的感情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右前方的石壁上书写着原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的题字“北京知青园”五个大字。2019年投资并开始修建,整个陵园占地面积46亩,是延安市政府专项为已故的知青划出的一块陵地。让还原历史和记录知青一代“艰苦奋斗,发扬延安精神”的精髓。将知青陵园、十三县赋、签字墙、纪念馆和知青广场融为一体。整个园区“返璞归真,朴素无华,场景再现”的理念,突出园林艺术、知青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特点。园内栽种白桦、油松、丁香、杏、梨树、沙棘、柠条等灌木林带,在这里可以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和土葬等形式进入园内安葬。让逝者灵魂在这里得到安息,足以慰藉终生,让后人敬仰缅怀先辈,踏着他们崇高的精神和足迹,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右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雕塑别致造型的历史长卷“十三县赋”,全文骈体小赋,各县内容一韵到底。在延安4万k㎡的土地上落户着27718名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县赋间的空隙是高4.5m,长3m的知青“签名墙”,是一种“榜上有名”的仪式,值得纪念和收藏。它象征着知青一代的思想、意志、升华和荣耀,也是历史的见证和身份的体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是10孔陕北窑洞式的“知青纪念馆”,建筑面积320㎡,馆前广场面积1500㎡。走进久违的土窑洞,眼前是熟悉的火炕、灶台,炕上摆放着当年的木箱、被褥和简单的生活用品,窑门前立着下地劳动用的锄头、铁锹、耕地的犁耙。院内有石磨、石碾、马槽和各种农具,再现了当年的知青小院、生活和劳动场景。旁边是“知青广场”以知青文化为主题,有雕塑、浮雕、镌刻的内容几部分,突出标志性的人文景观和毛主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标语。在这里吹响了青春的集结号,又是在这里依依惜别,背起行囊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勾起了知青们无尽的情思、美好的回忆和相见、交流、沟通,唤起继续为这片土地奉献自己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陵园正前方的小广场被挺拔、茂盛、松柏长青和草坪包围着,营造出一种肃穆、敬仰,忠魂永存的文化氛围。中间耸立着一尊红色印度花岗岩为主体制成的已故知青纪念碑,基座由两个圆组成。外圆直径6.9m,寓意着北京知青1969年奔赴延安插队锻炼;内圆是一个三分之二透明弧形玻璃圆柱体,寓意着在青春岁月里就逝去年轻的生命,是个不圆满的人生,永远停留和根植在这片土地上;纯净透明的玻璃上镌刻着七十多位知青的名字、年龄、学校及插队时所在的县、乡等信息。半截圆柱体安放在1.8m×1.8m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寓意着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四方四正,表面光滑,顶端却是一个断裂的截面,寓意着这群知青应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却英年早逝。正面镌刻着烫金字的“延安插队期间已故的北京知青纪念碑”,碑下方刻有白色牡丹、荷花、垂幔拼成的花环,为在这次运动中不幸离世的知青的敬仰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由仙鹤岭公墓董事长宣永红亲自设计,整座纪念碑独特新颖,构思巧妙,匠心独具。站在庄严、肃穆又纯真、朴实的纪念碑前,我们将一大把鲜花轻轻地放在碑前,凝视着玻璃圆柱上已故知青的名字和年龄,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的离世而惋惜,感慨。</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菊花更比去年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寸思情万事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独自高坡对残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春风吹得泪千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微风拂过似乎告诉我们:插友们,一定替我们更好地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我们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延续者。这里不仅仅是一座纪念碑,也是一块历史记载的文字,更是一座青春火红的奖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时至清明举国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哀声遍地泪花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春风不解离人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依旧吹还四月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场的右方山坡上是一层层,排列有序的墓地,踏在石台阶上,一种凝重感和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不禁泪眼涔涔。最上面郁郁葱翠的松柏下隐卧着一块块知青石碑,葬着从各县、乡散落知青的“遗骨”和从各地送回安葬的“骨灰”。望着碑上的文字和那一张张青春、靓丽、鲜活的照片,不尽让我想起那个艰苦、火热的岁月,那个自力更生,改天换地的年代。你们在不依不舍地目光中,无奈地走了。没有带走一分一厘,一砖一瓦,却给人间留下了一片浓密的草香和爱的林带。如今,你们携手相拥又回归到这片曾热爱、熟悉,奉献青春、汗水和生命的土地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是土葬的知青和亲属,在这里走完了人生后进入“后花园”而安息。这就是人生的轮回,生生世世皆因果。逝者则入土为安,生者则深情悼念,给逝者送上一份爱思,为生者寄托一份祝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思念西风独自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潇潇落叶闭疏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怀念往事立残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醉酒莫惊望北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想念消闲泼茶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轮回是寻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近几年,离开这片土地的知青又陆续回到第二故乡,悼念已故的插友和考察陵园。许多知青难忘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纷纷考虑百年之后的选择。这里是远离宣泄、雾霾、繁杂,是一座空气清新、寂静、幽雅、温馨欢乐的家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知青陵园,天空已被大片的乌云遮蔽。不一会儿飘洒着蒙蒙细雨,空气中夹着泥土、花草的芬芳。我的心慢慢平静了许多,灵感已化作空气中的云雾,风和雨似乎明白了我此刻的思绪和沸腾的热血。望着雨中的墓地,我清醒地感到:那个知青时代已经渐渐远去,我们永远缅怀那段不寻常的年代,就要写好、讲好知青故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给后人留下一些文字,让他们从中领悟知青就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延续的领跑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1.5.16</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