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个有雪山、湖泊和牧场的最美大地;</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个有佛殿、经幡和最虔诚的朝圣者;</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个有最纯粹的信仰和最美丽的笑容;</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个有最真实的生命和最震撼的风景。</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个似天堂一样的神秘之地,就像英国作家詹姆斯•西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描绘的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 和平 、宁静之地 —— 香格里拉</b></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此次云南中西部行就从香格里拉开始</b></h1><p class="ql-block"></p> 到达香格里拉已近晚上十点,预约的车子把我们从机场接到住宿的客栈,仰望天空阴沉一片,真不知道明天早晨会不会有好天气。 清晨,东部天空出现了微微的红光,此刻一切疑惑顿然释怀,这里的日出要七点,于是六点四十从客栈出发,预约的车子把我们送到松赞林寺附近,等待日照金顶的辉煌时刻。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寺院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布局酷似布达拉宫,故有“小布达拉宫”之美誉。寺庙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蓝天流云与庙宇的倒影相映成趣。 早晨的阳光斜射在一条长长高高的阶梯上,一位禅师正拾阶而上,伴随他的是深沉悠远的禅乐和威震数里的鼓声,别有一种意境。 至太阳从山上升起,金色便洒向了寺庙的每个角落,僧人们也便早早地开始了每日的必修课诵经。 大殿为五层藏式建筑,雕梁画栋,顶层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极具汉式寺庙建筑风格,是典型的藏汉结合建筑艺术产物。 主殿威严华丽,殿内四壁绘有以描述史迹典故,弘扬佛教教义为主的壁画,色彩鲜艳,笔法细腻,精美绝伦。 <p class="ql-block">步入“佛门”</p> 这是一位敲鼓的僧人莫名的站在高高的围墙上目视着前方,天空乌鸦盘旋,此情此景总给人一种惆怅之感。而他却告诉我在看一对麻雀追逐打闹。 清晨、正午、黄昏击鼓报时,声传十里。 僧人们的生活虽然是一种极其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一衣一钵一榻便是其所有财产,生活清苦,内心却宁静安详,无欲无求。其实现在的僧人精神世界并不无聊,和尘间的年轻人一样手机不离手,寺院里都覆盖了无线网络信号,当然诵经修行还是生活的主要内容。 十四岁出家已经二年了,早晨诵经完便开始了劳动,劈柴。<div>劈柴都是用电动的工具,一般是师兄操作,年纪小的把切断的木段码整齐。</div> 他十岁,据介绍是目前寺庙最小的年纪,瘦弱。<div>一阵风沙吹来,他急忙用袈裟遮挡。因为年纪最小,师兄们对他很是照顾。古寺一座,心灯一盏,照亮了佛像,也照亮了年轻僧人内心的觉悟。</div> 迂回在寺院中,行走在这红尘之间,真的需要一些东西来点拨和指引。让我们那颗浮世烦躁的心也能得到片刻的安静。 顺着内部阶梯登至大殿五层的天台 ,俯瞰寺院全景及广场前的拉姆央措湖,视野很棒也是绝佳的拍摄点。 寺前广场 独克宗古城依山而建,道路起伏不平,那是因为石头就着自然山势铺成的,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至今,有些石板路上还留着深深的马蹄印。 “独克宗”藏语意为白色石头城,寓意月光城,是离天很近的地方,是中国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据说它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而建成的。 清晨有很多当地人来到古城中央的白塔下转动经筒绕塔几圈,也是一种祈福方式吧。 或来到龟山上的目前世界最大的转金筒下绕筒行走,据说筒内藏有经咒,无字真言及多种佛宝。 要让金筒转起来并不容易,至少五六个人合力才能转动。 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祈福。但愿世间的人们安康幸福。 漫步街巷中,历史与当下古老与现代交替的展现在你的眼前。 拍民族服饰写真的当地人 这里的建筑风格粗犷而凝重,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夜晚的古城灯火辉煌游人摩肩接踵,酒吧餐馆鳞次栉比,歌声笑声喧闹声充满着古城,一派盛世祥和。 在2014年1月11日凌晨一场大火,将三分之二的古城建筑化为灰烬,经过近十年的重建,古城浴火重生,继续绽放他的辉煌。 没有人能够真正解读历史与岁月,也没有人能够透过尘封的往事悟出所有前因后果。 登高远眺或行走在古城的街巷中,我们只能够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些尚未完全被磨去的石痕,将沉淀下来的今天珍藏于心灵的净地,珍藏到每个来到这里人心中的香格里拉。 在离古城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神山,因为在香格里拉藏民的心中它就是香格里拉的保护神,它就是石卡雪山。 登上山顶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天人合一”的绝妙图案,在这里可以感受神山文化之神秘。 据说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可以看到云南境内的八座神山,是时乌云密布只能遗憾了。海拔4450米,山顶寒气袭人。 既然来到这里,也许一下愿吧! 在半山间有一个亚拉青波牧场,沁人心脾的高原纯净空气是不是要做个深呼吸呢。 芳草连天,牦牛成群,蓝天、白云、雪山、草甸、木屋一幅草场风光。 “春看绿草夏看花,秋观秋色冬观雪”这是人们对石卡雪山的归纳 离开风景如画的石卡雪山,来到山脚下的纳帕海。 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 在纳帕海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湖面,一眼望去都是青青草场和沼泽地。据介绍要到八九月雨季,那将是天水相连,才是真正的纳帕海,现阶段枯水期便叫依拉草原。 青青草原,蓝天白云,牛马成群 一派草原风光,赏心悦目。每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景色,不同的美,随遇而安就是最大的收获。 从香格里拉到德钦再到飞来寺车程差不多六个小时,入住的客栈有一个很大的露台,看着对面云遮雾绕的梅里雪山,此时还下着雪,心里不免有些惆怅,祈愿明天有个好天气。 清晨忐忑的拉开窗帘,霎那间晴朗的天空映入眼帘,今天有戏,于是准备好一切,走上露台等待日照金山的时刻。据说前几天一直是阴天,看来人品人品呀。 最高峰叫卡瓦格博峰海拔高度为6740米,是云南省最高的山峰,藏语“白色雪山”之意,俗称“雪山之神”,该主峰至今仍是未被征服的“处女峰”,因为是唯一因文化保护而禁止攀登的高峰。 连绵起伏的雪山被撒上了一层金色,从山顶逐渐向山下延伸,直至整座山放出一片金色的光芒,美得动人心魄。 雨崩 村位于山谷间,我们入住的客栈就在图中看到的村庄中。 当走近村庄就犹如走进一个世外桃源,草地牛马和会飞的鸡,而清晨便是最美的时刻,日照金山再一次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在下雨崩有个曲纽崩顶庙,当地藏民早晚都会绕着寺庙顺时针转动经筒。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山间的神女峰和五子峰上金光灿烂,也给这个小庙增添了庄重。 庙周围的白塔威严神秘 如今当地村民很多做起了客栈,但很多还维持着农耕畜牧的传统生活方式,屋旁有成堆的木柴、屋顶有缕缕的青烟、熏得发黑的火炉都显露出这里的取暖方式,原始古朴 也因此还保留了点人间烟火的味道。 村的尽头是一条通往神瀑的道路,神瀑在当地藏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 道旁有一条河,河边有成堆的玛尼堆,高山雪水冷杉小桥和很多不知名的植物,人间秘境不过如此。 这里的植物因有充沛的降雨量和适合的气温条件,植物的生态长势茂密而又奇异,在一些老树的主干上往往可以看到寄生着许多其他植物,比如“五树同根”。 雨崩是徒步者的天堂 路上的行人大多安静的行走,相遇互道“扎西德勒”,路边的树干间挂着五彩经幡,行在其中,心不由自主地会平静下来。去神瀑来回差不多六小时左右,在雨崩有一种说法叫“身体在炼狱,眼睛在天堂”。 看雪山蓝天,看经幡飘扬,看牧野风光,看莽莽丛林,而我却肆意地任时间随潺潺溪水流走,像极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理想之地。 村庄以山势而筑,很有特点。 清晨站在客栈屋顶的露台眺望远处的玉龙雪山,虽然天气并不给力,但雪山的神秘让人敬畏。 此时丽江大研古城也开始了新的一天 吃苦耐劳的纳西族妇女迎着朝阳背运着沉重的石材来回穿梭 传统的织布工艺七彩布或许正在失传 演奏着纳西古乐的女孩,这是一家乐器店。<div>在古城内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店。</div> 丽江古城就像一座迷宫,忽上忽下,或左或右,条条小路互相连接。 幽静的小巷,古城居民多为纳西族、白族,还有部分藏族和汉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很多民宅被改为客栈,其装修也非常精美别致,客栈的店招也各异,都很有艺术底蕴,门楼也多挂着形状各异的红灯笼,远近望去整个古城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气息。入夜站在高处,丽江古城的风光尽收眼底。 <p class="ql-block">(小视频)</p> 四方街各式酒吧鳞次栉比,入夜音乐声、歌声和尖叫声充斥着整个街巷,酒吧里的年轻人个个情绪高亢,使劲挥舞和控制着自己的身体节奏,尽情的释放和宣泄他(她)们的压力和情绪,而酒吧外很多好奇的人挤满街巷,这些都构成了丽江古城不夜城的靓丽风景线。 <h1><b><font color="#ff8a00">谢谢看完我的美篇,接下来下篇将走近女儿国</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