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南眉骨一一绍兴(一)

sir

<p class="ql-block"><b>D1:迷惑时喜欢看书,心累时想去旅行,这就是生活。</b></p><p class="ql-block"><b>4月24日焦村女生微信群的6位知青好友于下午7点16分准时踏上了开往杭州的高铁。疫情略有缓解,应有40人车厢的软卧席位仅有9人在车厢内走动、闲聊。</b></p> <p class="ql-block"><b>清新、清静、清洁的车厢环境,让我们褪去自身的保护装备,经过大浪淘沙后的6位插队知青迫不及待的聚在一起,开始了开怀畅饮的快乐时光……</b></p> <p class="ql-block"><b>我们6人每年都有一至两次的出游,有人是为了拓宽眼界,浏览名胜古迹;有人是为了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有人是为了寻找逝去的年华,重温青春的惆怅;而多数人还是为结伴相聚的喜悦……</b></p> <p class="ql-block"><b>如果说,霄夜是人间的烟火,那酒就是这烟火中的诗情画意。当朦胧微醺,灵感却变得清晰。此时各自畅谈着过去的曾经和现在的你我,品味着清郁香醇的美酒,再次将感叹倒进杯中,让跳跃飞翔的友情,在酒里重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D2:经过一夜的火车颠簸,早8点40分正点抵达杭州站,接着坐上地铁一号线(9站),用时20多分钟来到杭州东站。在候车大厅里我们品尝了美味佳肴一一小杨灌汤包后,再次乘高铁20分钟抵达了绍兴北站。</b></p><p class="ql-block"><b>出站等候出租车的瞬间,让我们感受了绍兴水城一场浪漫的霏霏细雨,感受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水城。</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30分钟的出租车路程,我们下榻于绍兴酒店对面的壹酒店。良好的设施、清新的环境、舒适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b></p> <p class="ql-block"><b>短暂的休整,我们来到绍兴酒店的餐厅,享受绍兴水城的第一顿正餐。</b></p><p class="ql-block"><b>据说,绍兴人钟情咸、鲜之外还喜欢“糟、霉、腌、酱、臭”五大口味。</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为了慢慢适应这五大美味,领导先从我们容易接受的酱、霉、糟卤的菜肴点起,怕腌、臭的第一眼黑暗令大家闻风丧胆……而黄酒对绍兴人来说不只是口味与饮品,更是家庭的温情与爱。因舟车劳顿,我们准备下午再用绍兴人酿出的美酒表达到此一游的喜悦。</b></p> <p class="ql-block"><b>用过午餐,我们漫步在酒店院内,欣赏宛若私家园林的布局,寻找美景如画的水乡风情;站在园林中的你我,仿佛瞬间变成一幅幅油画作品。</b></p> <p class="ql-block"><b>我们在白墙黑瓦的建筑前,在简单与庄严质朴里,来张透着韵味的大合照,好有意义哦。</b></p> <p class="ql-block"><b>移步百米便看来到范文澜故居,参观范文澜故居是为一位对范文澜顶礼膜拜,故不能前来瞻仰的人完成心愿。</b></p><p class="ql-block"><b>故居坐北朝南共三间平房。这是一个书香传人,且清白世家的绍兴人。</b></p> <p class="ql-block"><b>范文澜北京大学毕业后任蔡元培私人秘书,到达延安后为马列学院历史研究主任。《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上册是他后半生的两部重要撰写著作。</b></p> <p class="ql-block"><b>1969年7月29日一代大师逝于北京。而“文章独树帜,品德世所罕”的光辉一生青史芳留。</b></p> <p class="ql-block"><b>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古称山阴的绍兴颇有阳刚气节,而雄厚是绍兴最大特质。</b></p><p class="ql-block"><b>在文人墨客的古诗中,在如画般的明媚风景里,绍兴似乎是一个纤巧温婉的江南水乡,然却是帝王之都。一代帝国君主一一勾践;一介柔弱女子一一西施。在拯救越国,恢复故土的历史使命中,他们共同撑起越国复兴之梦,为古老的绍兴城注入了传承后世的节气和尊严。</b></p> <p class="ql-block"><b>走进大通学堂。让人们了然这曾是清末动荡岁月里,光复会的活动基地。其中著名人物是越人三杰:陶成章、徐锡麟、秋谨。大通学堂始于1905年,辛亥革命时期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徐锡麟等人为培养训练革命武装起义军事干部而创办的一所学校。后于1907年,秋谨曾接替陶成章、徐锡麟,被推荐为大学堂督办。</b></p> <p class="ql-block"><b>景点凭身份证免费参观,驻足在雨后洗礼的庭院,花儿静静绽放,暗香疏影扑鼻而来。我们从秋谨的办公室穿越到1907年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谨率学生同清军博斗,不幸在此被捕......将我们带入血雨腥风的岁月。</b></p> <p class="ql-block"><b>进门处的木屏风、横匾、楹联;二进院内遍布的草木,礼堂;三进院早已辟为徐社,介绍徐锡麟生平事迹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穿过几条街口我们来到绍兴的越王殿。它座落于府山前怀,此山原名龙山,山体若卧龙故称卧龙山。之前还称为种山。</b></p><p class="ql-block"><b>越王殿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是一座宽约五十米,长约三百米的院落,海拔74米。</b></p> <p class="ql-block"><b>拾阶而上,我们漫步越王殿的途中,感受老松苍翠,古柏参天,草木繁茂,隐日遮天的清凉;感悟北端的越王殿与南端越王台的恢弘;感叹越王勾践卧薪偿胆,复国雪耻的雄风......</b></p> <p class="ql-block"><b>越王台位于绍兴区卧龙山(府山)东南路,状如城楼,系为人们缅怀越王勾践卧薪偿胆复国雪耻而建。据记载《越绝书》“越王台规模宏大,周六百二十步,柱长三丈五尺三寸,溜高丈六尺。宫有百户,高丈二尺五寸。”后来屡建屡毁。1939年被日军炸毁,1981年重修,塔基石砖是宋代遗物。</b></p> <p class="ql-block"><b>台门关闭前,我们迅速迈出台门的一幕。</b></p> <p class="ql-block"><b>清白亭一一泉上之亭。清白泉的名子由来,据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因遭贬黜,担任越州知府,他在山岩间发现一个废井,井中有泉,使人清理之后名为“清白”,借以表明自己“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的从政之道。并在井上构筑了“清白亭”,将其住处的凉堂命名为“清白堂”,还专门写了一篇《清白堂记》。</b></p> <p class="ql-block"><b>绍兴是一座古老而厚重的文化古城,有着2500年璀璨越文化,古代大运河绍兴段神秘而沧桑。当我们走出越王台后,又踏向状元楼寻宝记的征程。沿河道而行,我们看到两岸保存完整的民宅、古桥、河道风光,很有一番滋味!</b></p> <p class="ql-block"><b>突然发现古街里的黄酒冰棒,忍不住激动的心情每人买了一根/5元品尝。主要成份:黄酒、糯米饭、奶制品、水等。据说黄酒在冰棒里只占百分之一,不会影响开车滴。</b></p> <p class="ql-block"><b>土豪金黄酒冰棒,晒一张与大家分享这也是一件很时尚的事儿。</b></p> <p class="ql-block"><b>打卡网红的寻宝记“久闻大名”,“终于”得尝所愿。</b></p> <p class="ql-block"><b>转角处的门面古香古色,很有辨识度。店门口整齐地摆放着两排酒坛子和许久末见的编织竹椅。耳边还时时传来优美动听的绍兴越剧,很有意境。</b></p> <p class="ql-block"><b>我们按照菜单点了几样店里的推荐菜,为了尽兴还特意点了一杯米酒,临窗而坐于二楼的雅间,品美食、小酌一口米酒,听窗外小桥流水,在推杯换盏中享受着走进绍兴水城的快乐时光。</b></p> <p class="ql-block"><b>饭后我们走在仓桥直街,用五官去感受绍兴的特产茴香豆、臭豆腐、女儿红、梅干菜、乌毡帽......</b></p> <p class="ql-block"><b>仓桥直街这座中国遗产活生生由河道、居民、石板道路组成。老街中的环山河是越王城的历史遗迹,有仓桥、龙门桥、宝珠桥、府桥、凤仪桥等古老石桥。</b></p><p class="ql-block"><b>夜晚桥上的风景如此醉人,好似西塘、乌镇般的水乡柔情。</b></p> <p class="ql-block"><b>D3:乘公交3路大约40分钟,来到位于绍兴西南的兰亭。这是为大书法家王羲之而建造的。书圣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兰亭序》,此后人们把兰亭作为书法圣地。</b></p><p class="ql-block"><b>踏入兰亭我发现它和绝大多数的古典园林一样,不讲究平衡对称,但是景致的布局却错落有致,绝不显得纷乱。整座园林是以流觞亭为中心,其它景致如鹅池、御碑、右军祠似乎并不刻意设置,然后在疏散中却体现设计者的审美情趣。</b></p> <p class="ql-block"><b>择正门而入,穿过一条青石板小径,迎面便是“鹅池”的碑文。 一座精致小巧的三角小亭中树立着一块大理石磨制的石碑。石碑纤滑光润,上面镌刻着“鹅池”二字,字体奇伟,笔势雄浑苍劲。传说,这两个字是王羲之和他的七子王献之共同写成。当时王羲之正好写了“鹅”,听说皇帝来了,急忙前去接驾,他的儿子王献之见只写了一个字,便提笔写了“池”字,两字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鹅池”碑亭旁为一池碧水,池虽小,但假山、绿荷、白鹅、浮萍亦组成了一方别样的世界。荷叶轻曳,遂令人想起“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b></p><p class="ql-block"><b>再看“鹅”字,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精髓,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书法的真谛。</b></p> <p class="ql-block"><b>向前跨一座石桥便可来到小兰亭。小兰亭四周竹木葱郁,翠绿欲滴。</b></p> <p class="ql-block"><b>王羲之第七个儿子王献之,自幼聪慧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献之正聚精会神的在练字,父亲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的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忽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一摇了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我需要写多久?”母亲告诫他:“写完院子里这十八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父亲站在后面沒有说话,于是献之咬了咬牙写了五年。五年后他拿着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谁知父亲一张张掀过后一个劲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出现了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上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给献之。小献之仍然不服,又将全部字抱给了母亲并说:“我又练了五年并且全是按照父亲的字练的,您仔细看和父亲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仔细看了三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上加的那个点 ,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 ,唯有一点似羲之”献之听后泄气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才有结果呢?”母亲见他骄气巳尽,便再次鼓励他,让他继续坚持......献之听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的练了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用尽18缸水后,在书法上突飞猛进,他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后来他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b></p><p class="ql-block"><b>站在临池十八缸前人人挥豪泼墨,犹临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字体,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气势。</b></p> <p class="ql-block"><b>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四个字。亭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中缓缓流淌,这就是有名的曲水。传说王羲之站在曲水旁边的岸上,把酒杯放在荷叶上,让它随风慢慢飘动,只要酒杯飘到哪个人的身边,那人就要吟诗一首,如果作不出,便罚酒一杯。现在很多游客来到此地,也会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邀欢的情景。</b></p><p class="ql-block"><b>曲水流觞,畅叙幽情,让我们留住那欢快自足的身影。</b></p> <p class="ql-block"><b>流觞曲水东面是右军祠,祠内有一池水。据说,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17岁将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便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许多墨水,写烂很多笔头。每天练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池水都洗成墨色,这就是传说中的墨池。坐在墨池前,让墨香在人生的画卷上点缀、留白。用简单的笔、素雅的色,勾勒出最真实的自己,沉静如水,静逸如诗。</b></p> <p class="ql-block"><b>一千六百年以前,书圣王羲之用一篇传世之作《兰亭序》,为后人描写了一场文人雅士“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畅叙幽情的聚会。</b></p><p class="ql-block"><b>就坐于兰亭茶院,在一曲《水墨兰亭》的乐曲声中,我们手举一杯清茶,慢喝闲聊,让茗香填满舌尖;让目光随着树叶的翠绿、茂盛,澄澈眼底;让心田随着微风轻轻飘荡......</b></p> <p class="ql-block"><b>在兰亭后院曲江之岸的石桥上,许许多多的人徘徊、漫步、拍照这幅远山近水的作品,大家喜欢这座高耸蜿蜒的小桥;喜欢倾听桥下传来的潺潺溪水,喜欢那鱼游浅底的浮影,更喜欢远眺绿竹翠柳,天空云淡风轻的意境......</b></p> <p class="ql-block"><b>乐池前的茅草亭宁静致远,朵朵白云倒映在池面中,有种白云水中游的山色湖光之美。</b></p> <p class="ql-block"><b>兰亭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括。“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b></p><p class="ql-block"><b>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游客都喜爱用手去摸这块残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又称“君民碑”。</b></p> <p class="ql-block"><b>流觞曲水以北有八角重檐的御碑亭,这是兰亭的镇园之宝。亭中竖于巨碑。碑上刻有康熙、乾隆二帝的书法作品,世称“祖孙碑”,也叫“二王碑”。</b></p> <p class="ql-block">  <b>仰望康熙皇帝钦旨铸造,高6.8米,宽2.6米,厚0.4米,重达三万六千余斤,据说是世界上最重的石碑。碑的正面刻有康熙帝癸酉年摹写的《兰亭序》全文,四周则镂有龙凤、牡丹、祥云等图案,华贵恢宏,很有皇家气派。</b></p> <p class="ql-block"><b>御碑亭向北便可来到后院,后院是一座青黛山坡,佳木森森,鸟声清脆,环境十分宜人的好地方。</b></p> <p class="ql-block"><b>站在山坡,放眼四望,兰亭的景致尽收眼底。当你闭上眼睛遐想仿佛在王羲之爽朗的笑声和高亢的歌萧声仍萦绕于耳际,你我的身上似乎也沾溉了许多魏晋遗风……</b></p> <p class="ql-block"><b>在兰亭出口,还有一座新建的兰亭书法博物馆,隐藏于古兰亭的茂林修竹中,四周树木葱茏,环境幽静。整体建筑现代化,感觉就是从晋朝来到了现在。</b></p> <p class="ql-block"><b>进入馆内大大的“之”字,不言而喻这就是王羲之的“之”。用20种不同的书法写法,展示出王羲之书法功底的大家风范。</b></p><p class="ql-block"><b>游兰亭,让我们体验到浓郁的历史文化,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特的书坛盛会,由此对书圣及兰亭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b></p> <p class="ql-block"><b>品味了一场书法盛宴的我们,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孔乙己酒家,准备尽快享受美食的乐趣。</b></p><p class="ql-block"><b>孔乙己酒家少不了鲁迅笔下的元素,当然孔乙己的出现也是为了招揽待客。</b></p> <p class="ql-block"><b>打开菜单,挑选我们喜欢的菜和招牌菜。外焦里嫩的臭豆腐是必选的;孔乙己的茴香豆更要尝尝是个什么味道;阿Q菜梗、酥豆瓣以及五年的古越龙山黄酒;还有绍兴小炒、酥鱼、炖黄鱼等都是绍兴的家常菜。喝点当地小酒解解乏气,品味绍兴人用此酒当饮料喝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北方人吃的臭豆腐,味道全在外面的酱料上,这里的臭豆腐一口咬下去有爆汁的感觉,外焦里白,外酥里嫩。闻着臭,吃起来能接受,但多数人只能是尝试,不在夹第二块。茴香豆也许是因为孔乙己而闻名吧,以为是这里的特产,真正摆在面前却没有那么名扬。而糖煎麻糍和阿Q菜梗让大家记忆深刻。五年古越龙山黄酒还是满不错的。伴着饥肠辘辘,看着回字的几种写法,在菜量适中的情况下每人都吃下两、三碗米饭。酒足饭饱后,打道回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