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少老师常常感到很苦、很累。如果苦与累 能够换来一个好的结果也算值了,但常常事与愿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作为一个老师,如何让自己工作起来既能轻松一点,同时又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仅分享个人的初步体验供同行们参考借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限于篇幅,这里仅谈一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一个好老师必须具备的“战略思维”</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要带好一个班级,或教好一门学科,与打仗有点类似, 首先得有一个全局性的战略思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里假如你是一个初中班主任,并且还要承担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这个班的班主任及两个班的语文课都将由你从初中一年级一直带到初三毕业。当你接受这样的任务之后,你首先需要具备好以下的战略思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学情调查与分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即对两个班学生的基本学业状况、个人品性、个性特征、家庭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都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并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制一本个人专用的“私密”性《学生基本状况档案》。要分人头建档,每个人的档案后面都要留有后续补充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下来便是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中大致包含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一, 基本品性与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二, 基本的学习态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三, 学生的健康状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四, 基本个性特征、爱好、优势与特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五, 与同学、朋友、家人、亲友等等之间的疏密关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六, 学生(或家长)对课余时间的分配与安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七, 学生对未来有何打算或思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八, 每个学生的可发展幅度与空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九, 家庭教育的常用方式与效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十, 家长对老师的期望与建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十一,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十二, 家庭经济状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做出初步的分类排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分析工作并非一劳永逸,而且常常会出现诸多误判,因此,<b>分析判断应该是动态变化的,老师要适时地进行检视、反思与修正,</b>不然就很容易把不少学生给“看死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述工作最好在接受任务后的3——5周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才能够在时间上抢占先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而繁琐的工作,但又<b>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b>。如果把这些工作做好了,便为做好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制订自己的战略发展方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个方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规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1、整体方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班主任工作上,根据学前调查与分析、学校的基本要求与规划、自己的优势、实力与发展空间等等,确定自己的“班级发展规划”。其中包含终极发展规划与近期发展规划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学科教学方面,根据两个班学生的基本学业状况、学生学习态度以及相关因素,制订出自己的《学科教育发展规划》,同样包含终极与近期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二,具体个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是根据每个学生自身及其相关状况针对每个学生而做出的具体个案。其中包含终极发展目标与阶段性发展目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b>一切方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b>都得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战略上的权重与取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少老师之所以感到工作又苦又累且费力而不讨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战略上的权重与取舍,企图全面出击、面面俱到,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甚至彼此皆失、全线崩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对于如何进行战略上的权重与取舍,在此仅简单介绍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1、对于名利与教育实绩的权重与取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老师这个行业被人比喻为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果实在看中名利,最好是趁早改行。要干好这一行,奉献精神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名利与实绩的权重与取舍方面,只有轻名利而看中自己的教育实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轻名利”并不是完全抛却名利,而是不把这个放在首位,当你获得明显实绩以后,相应的名利便不邀而至。教育实绩是因、名利则是果,无“因”之“果”是根本不存在的。就好比一个农民,如果只是看中秋后的好收成,而在春种之际因为担忧天气、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种种不利因素而不做出相应的付出,那么,“秋后的好收成”对于他而言只能够是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种权重与取舍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下面就举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厦门仁和微校”每接收一批新生,在头一个月基本上都不谈学科学习,而是带着孩子们“玩耍”。对于个别对学科学习十分厌倦的学生,“玩耍”的时间甚至延长到两、三个月。这就惹来了不少的非议了:首先是教育局那一关就无法通过,并斥责学校“不成体统”;更为严重的是家长的非议也不少,并直接向教育局举报,要求立即封停该校。——这在名利上面不是大大受损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而学校却并不因此而改变其办学初衷:第一,要让每一个到该校学习的孩子喜欢这所学校,并在学业上最终取得明显而突出的进步。第二,办学不是为了赚钱盈利,而是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质性研究与探索,闯出一条教改的新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学校不改初衷、据理力争,以理服人。虽然前期在名利上大大受损,但最终还是以突出的教育实绩得到了各个方面的认可,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学校也因此而得到发展,并在广东成功地建立了分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作为一个老师,出于战略考虑而做出某些调整或改进,先期也同样难免招来诸多非议,甚至在个人名利方面受损。这时,你是看中名利不放,还是不该初衷,为学生着想,为做出真正的教育实绩而不懈努力?这就得由你自己做出战略性的抉择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对于教材的权重与取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就语文学科而言,真正比较理想的教材,至今还没有问世。近几十年来,有关方面的确花了很大的力气与投入,进行了若干次的改编。人教版、地方版教材也更换频繁,但还是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土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文化经济基础与发展也有很大差别,要编写出一套“皆大欢喜”的语文教材的确不易。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有必要根据诸多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取舍,而且也不要把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而应该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水平上出发,向教材外适当延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3、对于阶段性目标与终极目标的权重与取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对于教材做出相应的取舍之后,就可能要影响到学生的某些阶段性考试成绩与学校对老师的考评,如果真正是为了学生,对于一些“局部性损失”则不必过于看中,更应该看中“最终的结果”,并为之而不懈地努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4、对于“作业与学科实力”的权重与取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学生作业负担太重”已经引起方方面面的普遍关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早就已经成为普遍的呼声。但严酷的现实却是不但学生作业量并没有消减,在学科成绩上也不见什么成效,反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不少老师头脑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误区:“只有加大作业量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题海战术便成了不少老师始终难以割舍的王牌法宝。这样一来,不但学生又苦又累,老师自己也深受其害,而且还要拖累不少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由于现行教育制度诸多方面的约束,老师难以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放开手脚,但是,在学生作业量的控制方面,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老师的手里。因此不客气地说,加大作业量而害苦自己及众人,对老师而言完全是自作自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练习作业,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科实力(自然也包含应试实力),但并不是作业越多越好。作业量与学科实力并不是正比关系,许多情况下,两者正好相反。因此,在“作业量与学科实力”的权重与取舍中,应该以增强学生的学科实力为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而学生作业量的减少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仅就老师方面而言,就得考虑以下这些方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一,精选有效性习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精选”并不只是数量上的简单消减,而是在习题的“有效性”上做文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什么是“有效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就学科实力而言,指的是能够对应学科知识点而不是简单重复的习题。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总量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是选择“对应学科知识点而不是简单重复的习题”让学生练习,作业量就会至少消减三分之二,如果再适当延伸,学生的作业量至少可以消减一半以上。但这对老师而言,就得下一番功夫认真清理本学科的知识点。不过这是很值得的,因为这功夫基本上是“一劳永逸”的。老师如果对本学科的知识点心中无数,就只好玩弄题海战术而“害人害己”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就应试而言,能够对应学科考点而不是简单重复的习题便是有效性的习题。而考点与学科知识点又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说来,考点的范围远远小于学科知识点,所不同的是在试卷中,更突出相关知识点的灵活应用。但灵活的方式也是有限的,而且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如果老师对考点了如指掌,并对其灵活运用的方式进行过一番研究,那就不必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而能够自然而然地提升学科考试成绩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增强学生的学科实力出发,大量消减“无效重复”的习题,不但是老师自己“解放”自己,而且也是“皆大欢喜”的大善之举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二,以人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曾经询问过不少学生(包括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生):你长大了想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约有30%的学生回答“不知道”,有50%的学生回答“到时候再看”。能够有明确目标的学生不到10%。当然,我的调查是很有限的,但可以看出有相当多的学生是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的。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人生目标都没有,或者不明确,而且对当前的学习与自己今后的人生到底有多大的关系都不清楚,或者误认为“毫无关系”,他又怎么能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呢?如果他连自己都顾不上考虑,怎么能够真正地考虑到“为祖国而学习”而学习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个人的人生目标是学生的第一学习动力。有了这“第一动力”才有可能延伸到其他动力,连最基本的第一动力都不具备,其他动力就难有根基了。因此,引发学生明确的人生目标便成为德育教育的起点或根基,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第一要素,更是增强学生学科实力的重要条件。若在这个问题上不见成效,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即便累死累活也难以如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所以,<b>激发学生的人生目标便是所有战略中的根本战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span class="ql-cursor"></span>5、对于“输出与输入”的权重与取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真正的好老师不是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真正的好老师是在教育实践的摸爬滚打中磨炼出来的。但也不能靠单枪匹马的“盲修瞎练”,而是要有明确的方向,学习的榜样或样板,虚心的学习态度,努力不懈的学习精神,以及相互探讨中取长补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主要是“输出”,课堂之外的进修、学习便是“输入”。若只有输出,没有源源不断的输入,原先的“老本”便很快就不敷所用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输出与输入”的权重与取舍上,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一定把“输入”的功夫看得远比“输出”的功夫更加重要,不然,“误人子弟”的恶名便很可能与你结缘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