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的苏州,烟霭濛濛,染成了一方雅致的水墨;吴侬软语,话说着灵秀旖旎。春掠夏来,5月15日,苏州的“热”情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空气虽然闷热,但是我们临沂东城实验小学这次来培训的老师早早到达了吴江实小东太湖会场,静静地又满怀期待地开始了第二天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b>郑毓信 :报告《数学教学的关键》——把薄变厚,把厚变薄</b></p><p class="ql-block"> 郑老师大家风范,幽默诙谐,引语文老师与数学老师对比,语文课堂与数学课堂的不同之处,引发思考。 语文课要多读,其实数学课又何尝不需要呢?数学上的“读”也是必不可少的。“读题”的过程便是理解的第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数量关系,理清了数量关系,把握了问题的本质,有了灵活的解题方法,才能举一反三。</p><p class="ql-block"> 如何把薄变厚,如何把厚变薄,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系统化梳理。</p> <p class="ql-block"><b>顾亚龙:《年月日》——四个问号上一堂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b></p><p class="ql-block"> 顾老师以"我姓顾,名亚龙,但我既不聋也不哑,可是我会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样的开场白奠定了本节课幽默轻松的课堂基调。本节课利用问题串,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补充、修正、完善,逐一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原点出发,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串中抓住了本节知识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b>俞正强:《面积的认识》—— 去伪存真,只有真正认识了才能理解概念</b></p><p class="ql-block"> 俞老师从生活中熟悉的面出发,一直在追寻知识的本质,解学生之困惑,也解了老师的困惑,可谓之精彩!整节课在老师不厌其烦的启发中,学生的认识逐步走上“正轨”,思考更加深入,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对面的相关特征渐渐清晰。</p><p class="ql-block"> 一节课能让一个孩子改变思维,让孩子知道在乎身边的事物。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并且热爱生活!</p> <p class="ql-block"><b>黄爱华:《整理与复习》——问题从哪来的?生活中来。</b></p><p class="ql-block"> 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同时,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同时去分析问题,提炼整理,在数学上这种能力很重要。黄老师的课更像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数学思维的讲座,给孩们做了指引。知识会遗忘,而思考的能力和问题意识是生存的本领。</p> <p class="ql-block"><b>徐长青:《四边形内角和》——欲情故纵,有其果,学生究其因。</b></p><p class="ql-block"> 课的设计没有任何花哨,这就是简约的课堂。让学生介绍三角形引入新课,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我在想一节课我们老师能教的应该不仅仅是这节课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孩子们该掌握的学习技能。经验与方法的灵活迁移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验。徐老师的课不断地对方法进行提升,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把新知转化成旧知,锻炼学生思维。</p> <p class="ql-block"> 教育贵在<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坚持</span>,认准方向,坚持做,慢慢来,不断调整。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心中要有底气,种下希望的种子,静待花开!同时要博采众长,结合实际,走出自己的路!</p><p class="ql-block"> 东城这个大家庭给予我们每个成员无限成长的机会和力量!这次的学习,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课,原来可以这样上!我将<b style="font-size: 20px;">静下心来做教育,不忘初心,且行且思且研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