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瑞金“二苏大” 礼赞建党百年

仙人掌🌵

<p class="ql-block">  “七一”将至,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回首这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我们党从血雨腥风中走来,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洗礼,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带领中华各族儿女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我们党不愧是民族之魂,国家之基。</p><p class="ql-block"> 值此建党百年之际,赣县区城关小学四(6)班全体同学以各种形式探访红色故都,追寻红色足迹--“二苏大”。</p> <p class="ql-block"> 二苏大会议旧址在江西赣州瑞金市城西北部的沙洲坝境内,在一片树林中,建造的一座具有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的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p><p class="ql-block"> 人们把它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前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召开。</p> <p class="ql-block">  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后,为召开“二苏大会”,决定在沙洲坝老茶亭村的树林中,建造一栋规模大,造型美,具有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的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  大礼堂由“二苏大会”准备委员会监造,钱壮飞担任图纸设计,总务厅主任袁福钦组织实施,并在江西和福建各选调了200多名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担任大礼堂的具体施工任务。大礼堂由8月1日动工兴建,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经常到工地慰问工人,工人们都说:“这是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之处,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会按时间、保质量把大礼堂建好。”果然只用了4个月时间,一座宏伟的建筑拨地而起,整个外形也非常别致,从空中往下看,就象一顶红军的八角帽。当时整个建筑用了48根木柱,这些木柱都是原有的大树,为防止被敌人空军发现,树顶上的枝卡都还保留着,是很有创意的。这个大礼堂楼上楼下可容2000余人,有三个特点:一是门多,便于疏散,在这四周共有17道门;二是视线好,无论坐在大厅内的哪个位置,都可以看见主席台;三是回音效果佳,不用麦克风,可以清晰听到台上的讲话,不信大家可以试一试。</p><p class="ql-block"> 在大礼堂的门首上方还嵌着黄亚光书写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17个楷书大字和他设计的地球仪图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另外,在礼堂的北侧10米处,还修筑了一个回字形防空洞,可容上千人。</span></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大礼堂内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93人,候补代表83人,旁听代表1500人左右,每个代表都领到两本油印小册子,那就是毛主席写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在会上,毛泽东致了开幕词,并作了中央政府两年来的工作报告,大会讨论和通过了“宪法大纳”、“苏维埃建设”、“红军建设”、“经济建设”等决议案以及关于国徽、国旗、军旗的决定,选举毛泽东、项英、张闻天等17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候补委员36人。2月1日“二苏大会”胜利闭幕。</p><p class="ql-block"> 红军主力长征后,“围剿”中苏区的-东路军第10师、第36师占据瑞金,并把大礼堂拆毁。大礼堂于1956年重新修建,室内陈列的是“二苏大会”历史场面复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诵读红色经典   润泽幸福人生 书写红色精神   涵养道德情操 演绎红色经典   重温峥嵘岁月 唱响红色歌曲  抒发爱国情怀 描绘红色画卷   坚定理想信念 追寻革命足迹   致敬革命英雄 <p class="ql-block">100年的春风化雨,我们一路坚定初心。</p><p class="ql-block">100年的春华秋实,我们一路守护初心。</p><p class="ql-block">100年的千秋伟业,我们一路永葆初心。</p><p class="ql-block"> 这一路走来,不忘的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始终如一的初心,不变的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的使命,不改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铭记历史,做有家国情怀的人;</p><p class="ql-block"> 少先队员们:</p><p class="ql-block">铭记历史,做有家国情怀的人;</p><p class="ql-block">仰望星空,做有远大志向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