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村行(四)余村的那山那水

沉醉知归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经济腾飞,同时也最早感受到粗放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代价。要经济还是要环境,要增长还是要生态,似乎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著名的科学论断。16年来,余村坚定践行这一理念,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实现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4日,我有幸参加单位组织的退休干部党员教育活动,与老同事们一起到“两山”论发源地安吉余村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鲁家村参观学习,看看绿水青山的美丽蝶变。</p> <p class="ql-block">  余村,位于竹乡安吉天荒坪镇西侧,是省级天荒坪风景名胜区竹海景区所在地。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有农户280户,人口1050余人,村域呈东西走向,北高南低,西起东伏,群山环抱,秀竹连绵,植被覆盖率高达96%,具有极佳的山地小气候。</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靠着优质的矿石资源办起了石灰厂、水泥厂、砖瓦厂,成为安吉“首富村”,却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与矿山经济结伴而来的是溪水污流、土地裸露、满山“疤痕”、水土流失、扬尘四起、黑雾冲天、树叶蒙尘、粉尘蔽日,连生命力顽强的竹笋也连年减产。村民们不敢开窗、无处晾衣,甚至无法呼吸到一口干净的空气,还因生产事故致死致残。恶劣的生态环境,使所谓的矿山经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曾经的余村也成为一代人共同的灰色记忆。</p><p class="ql-block"> 经济高增长背后,是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余村的苦恼,是整个浙江的苦恼,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p> <p class="ql-block">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考察余村,对村里痛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高明之举”,在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p><p class="ql-block"> 8月24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发表评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他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会变成金山银山。”</p><p class="ql-block"> 在余村电影院,我们看到了当年这段珍贵的历史影像。</p> <p class="ql-block">  2005年起,余村人下决心封山护水,关停了全部矿山和水泥厂等,重新编制村规划,把全村划分成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田园观光区3个区块,投资建设荷花山景区, 发展葡萄采摘、水上漂流、家庭民宿、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率先建成了安吉美丽乡村精品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span>如今这片山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青山环绕,漫山翠竹,小溪潺潺,鸟语花香,</span>成为生态富民新家园。</p> <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11日,中国科学院13位院士为余村添绿,种下了13株榉树与余村一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与余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30日,习主席再次视察余村。习近平说,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p> <p class="ql-block">  余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4A级景区、浙江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桂冠。2019年,余村接待游客达9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游客同比创历史新高。村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近5万元。</p> <p class="ql-block">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在十九大召开前夕发表的长篇报告文学《那山,那水——美丽中国从这里开始》,凸显安吉余村在“美丽浙江”、“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样本意义。</p> <p class="ql-block">  嘉兴有“红之船”,延安是“红之都”,余村就是“绿之源。余村的那山、那水,已成为当前热门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进入余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石。</p> <p class="ql-block">  夏日的余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田园风光好,</span>游人入画来。</p> <p class="ql-block">  这里出门是花园,全村皆景区。</p> <p class="ql-block">  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良好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紫气东来,吉祥如意,在习主席当年合影的地方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人们向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诗画山乡。</p> <p class="ql-block">  安吉鲁家村,是一个人口2200人的小村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实践“两山”理论中异军突起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黑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2013年,鲁家村筹资300万请来高端专业机构帮助规划鲁家村发展蓝图,创造性地提出了主题农场集聚区的发展思路,形成以“公司+村+家庭农场”的模式。鲁家村先后办起了灵芝农场、蔬菜农场、果园农场、野猪农场、生态科技农场、盆景园、房车营地等18个主题农场和农家乐、游乐设施等,修建了10公里绿道和4.5公里的村庄铁轨,用观光小火车、电瓶车把农场串联起来,使每一个农场都成为一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鲁家村还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股份制和合伙人制度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放大绿水青山优势,在短短几年里实现了山乡巨变。2015年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2017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示范性田园综合体项目。</p> <p class="ql-block">  一条路走通了,想不富都难。2019年鲁家村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创收过千万,2011年-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1.8万增长到565万,村集体资产从30万增长到2.5亿。鲁家村村民通过旅游区提供的就业薪酬、村集体分红、土地流转的租金以及村民自主经营收入,年人均收入超过四万元。</p> <p class="ql-block">  在“鲁家两山学院”观看鲁家村发展模式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p> <p class="ql-block"> 美丽乡村,诗意鲁家。</p> <p class="ql-block">  有50年党龄的老吴同志语重心长地说,生态文明<span style="font-size:18px;">事关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只有</span>让绿色发展持续释放出生态红利,我们才能守护好蓝天净水,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秀美山川。</p> <p class="ql-block">  滴水藏海,一叶知秋。余村和鲁家村是讲述实践“两山”理论生动故事的缩影,是诗画浙江的真实写照。坚持和践行“两山”理论,我们国家一定会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呼吸更清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