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滑梯是他们非常熟悉的朋友,孩子们对滑梯充满着浓厚的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从孩子身边出发,选择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最近几周我们班的户外游戏活动是建构区。建构游戏不仅操作性强,还能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一起分工协作,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孩子们的搭建过程中,我被门泽宇自言自语吸引住了,只听到奶声奶气还略有吐字不清的说道:“这是滑梯,滑滑梯”,这句话让我停住了脚步,我也想看看滑梯是什么样的,于是,我蹲在他旁边,只见用两个圆柱形的积木和长木板做了一个小“滑梯”,然后用圆柱形积木从上面滑下来,还喃喃有次“滑滑梯,滑滑梯”,他丝毫没有觉察到我在盯着他,他对玩“滑滑梯”的专注着实让我刮目相看。于是,我们的故事开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精彩回放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时,好玩的“滑梯”已经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加入,苟雨泽小朋友拿着小圆柱也开始了滑滑梯,随后还更换了三角形的和半圆形的积木。共用一个不过瘾,于是他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滑梯,拿出三角形的和半圆形的积木,往斜坡上放,试图让三角形积木和半圆形积木在斜坡上滑下,结果在斜坡上不动,只能用手推动,最后拿来小圆柱往下滑,哧溜,成功了。</p> <p class="ql-block">推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户外活动后,我们开展了关于三角形和圆形的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喜欢辨认生活中的图形等。知道了圆形具有无角的特征,可以滚动;三角形有三个角不能滚动等。还感受了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如盘子、车轮等物体的形状特征。室内区域投放了各种形状材料,通过有趣的动手操作,让孩子们感知图形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分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此活动中,室内外活动相结合,从:最初搭建的“滑梯”→“滑梯上的各种积木的滑动”→“形状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从探究具体事物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让我惊喜的地方。首先,对建构活动感兴趣,我看到他对整个搭建活动的执着与坚持,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为了想要让“滑梯”上的各种积木滑下,能去积极探究,不放弃,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数学知识又进了一步,那就是“图形的认识”,孩子们通过验证三角形和圆形的物体哪个活动的快,更直观地了解了它们的特征。</p> 精彩回放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还是热衷于搭建斜坡,今天我发现孩子们在斜坡末端摆放了些积木,它们像及了“保龄球”,然后让圆形积木从斜坡上滚下来,击倒这些保龄球。綦梓烨一次两次没有成功,苟雨泽在旁边说,该我了,该我了,看我的。说完,就让圆形积木滚下,这次没成功。又自言自语道说,慢慢来,对准目标再放,耶,这次成功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结束,我利用视频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问为什么总是跑偏打不到下面的积木?怎么样才能不跑偏呢?又让苟雨泽分享了他试的时候怎么没跑偏全都击倒了呢?“我是慢慢的,对准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分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往往容易被同化,在这次的案例中,由于一个孩子想要在滑坡上玩保龄球的游戏,以至吸引了其他幼儿的注意。而这次的“保龄球”游戏,也是孩子们在搭建滑滑梯游戏中自主生成的。这就是教育的随机性,也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孩子们在生活中的经验会指导他们无意识的去操作、摆弄一些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模仿、再现生活中的一些游戏和行为。但在玩击打“保龄球“的过程中,孩子们也遇到了困难,不过他们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多次尝试来探索、寻找能准确击打的方法。我一直在游戏中作为观察者,记录了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和过程,及时的发现了孩子们打不准的这个问题。因此在最后的游戏反思环节中我用视频引导幼儿来观察、寻找击中的方法。并且鼓励成功的孩子分享经验,运用同伴影响的办法来激发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 精彩回放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了上次交流和分享的经验,苟雨泽和綦梓烨还在斜坡后面搭了坡道,在后面摆了几块长方体积木,开始咱起了保龄球的游戏。试了几次后,发现不管怎么对准圆形积木从斜坡上滑下时,总是往旁边跑。于是,綦梓烨找来长方体积木,将坡道围了起来,开始了保龄球游戏。这时张雨杰和张家逸看到,也搭了一个,他们后面竖放的长方形积木都挨在一起,一次一次的尝试,怎么也击不倒,这是怎么回事呢?游戏结束,我一边播放视频,一边引导孩子们思考。看看綦梓烨这个和张雨杰这个有什么不一样?(一个竖着摆放的积木分开了,一个竖着摆放的积木没分开),为什么竖放在一起的积木不容易被击倒,分开就被击倒了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积木竖放在一起很厚,不容易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竖放在一起变的厉害,打不倒,分开了就不厉害了,一块倒了后面的接着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分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对于上一次建构留下来的问题还是锲而不舍的寻求着答案,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做好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努力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材料。激发他们游戏的兴趣。而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弱,还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大多数的行为都是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做了,不会思考太多。他们的游戏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更推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他们多次失败后,我又作为引导者的身份介入游戏,适时的提供引导。通过教幼儿对比摆放的积木的位置等来分析为什么打不倒的原因。幼儿也通过观察,了解到积木放在一起就比较稳固,不容易倒。分散开来,就比较轻,容易被击倒。这个过程,就是幼儿分析问题的过程,也是经验提升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 精彩回放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綦梓烨把长方体积木在地上摆成一长串,并说这是多米诺,然后试着用圆形积木击倒第一块积木,积木哗哗的击倒了。我在旁边说还可以怎样排列呢?可以想想。一开始摆出了小圆形,推到后,綦梓烨和苟雨泽又围着小滑梯摆了个大大的“爱心”,綦梓烨,“老师,老师这是爱心多米诺”。说完拉来老师和小伙伴一起见证“奇迹”,还让我们帮他喊倒计时。一喊完,就开始击倒爱心,看到都倒了,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之后,搭建区的场地上出现了不同造型的多米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瞧,他们搭建了一条分岔的“小路”形多米诺。还有搭建了s形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老师,我的拐了好多弯,厉害吧”</p> <p class="ql-block">分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通过滑坡击打积木的游戏,延伸出了“多米诺”的游戏。这是知识的迁移行为。他们将这些积木变身为“多米诺骨牌”。由于孩子们的经验不足,一开始搭建总是失败。但在不断的尝试后,他们不气馁、不放弃,寻找到了技巧和方法。孩子们一开始拼搭的形状都比较简单、单一,在尝到成功的喜悦后,他们开始挑战更高难度的形状了,有爱心形状的,S型的等等。可见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更能提高幼儿游戏的创新能力和坚持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孩子们在不断的探玩中发现了更多玩法,并灵活地运用多米诺骨牌的特点和丰富的辅助材料挑战高难度的拼搭,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获得成功,这种不放弃的游戏品质是难能可贵的。</p><p class="ql-block"><br></p> 洞察秋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次滑梯搭建的活动中,孩子们收获满满,不但能在游戏中养成不气馁、不放弃的游戏精神,而且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重要的学习品质。对于老师的指导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何让孩子在建构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并影响到孩子整体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小班幼儿搭建技能欠缺,教师要适时指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建构物体的经验较少,教师通过持续的观察引导。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利用视频、语言、亲手指导等方式,让幼儿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运用更多的方式如平铺、围拢、垒高等技能来增加滑坡游戏的趣味性。通过经验的提升,拓宽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建构技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丰富材料的有效投放,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一开始是在建构区搭建滑梯的,由坡度先是联想到了打“保龄球”的游戏。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现了木质积木的可变性和可塑性。并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可以将长条积木作为“多米诺骨牌”来玩游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即使是小班幼儿也有非常多的奇思妙想,教师可以适当的在室内外建构区多投放些材料,例如低结构、自然材料等等,激发幼儿将材料和材料进行组合,玩出更多的玩法,创意更多的游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加强幼儿之间的同伴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环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齐心协力力量大,一个人的智慧往往起不到大作用,集体的智慧才能推进游戏的高度。就像案例中,一块积木很容易被打倒,几块合起来就不容易被推到了。教师要学会引导小班孩子之间的同伴交流,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进行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遇到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尝试运用不同方法实验——再调整——再实验的过程。这样既能培养幼儿间的合作意识,又能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锻炼他们的思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