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小记

小那(玉潭星)

<p class="ql-block">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一直是我心向往之的地方。在经过海拔较高的甘南和青海环线的热身游后,我终于在今年3月18号走进了神秘的西藏。</p><p class="ql-block">此次进藏时节的选择与西藏林芝地区三月桃花盛开的时间有关。分布在林芝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周边的许多古老又高大的野桃树在每年的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之间,满树竞相开放的桃花在西藏皑皑雪山和娇绿田野的烘托下具有独特的风姿。摄影师们在这里拍了大量的唯美画面,每见一次都唤起我强烈的探寻欲望。</p><p class="ql-block">当我今年带着满脑子精美画面走进林芝的“桃花源”时,虽说理想与现实有一定差距,但这里的风光的确很独特。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大自然的回馈都是无尽的。</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去西藏最理想的方式是去时乘坐火车,既能逐渐适应高原反应,又可以观赏沿途风景,尤其是进入青海省的格尔木以后,沿途苍凉而雄浑的戈壁、雪山碧湖之静谧,蓝天白云之舒朗,无不让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从西藏回来乘坐飞机可以俯瞰白雪皑皑的丛山峻岭,领略白云悠悠之下的祖国大好河山,其心情同样激动万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途风光掠影</p> <p class="ql-block">坐火车路过的措那湖。</p> <p class="ql-block">西藏那曲火车站海拔约4500米左右,经过这里能感觉到头痛,有些高反。</p><p class="ql-block">看到“那曲”站名不由让我有些浮想联翩。我想这那曲的名字多好听啊,我姓那,要是我的名字也叫那曲,会感觉很美,这种感觉在我今年元月份去广西也有过。</p><p class="ql-block">在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那”字开头的地名(县、镇、村都有),名字都很美。据查,在广西壮族“那”泛指田地或土地。而有关“那”的历史文化,又和水稻种植有关。广西是水稻种植最早的地区之一,通过水稻的种植,最终孕育了以水稻为中心的“那文化”,据“那”而作,依“那”而居。所以,这也是现在广西为什么出现这么多地名带有“那”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西藏“那曲”地名的由来是这一藏语地名的满语意译。而那姓是满族除皇姓爱新觉罗外的八大姓氏之一,是由满姓“乌拉那拉氏”转为汉姓“那”。</p><p class="ql-block">人名即是一个身份符号,同时也是父母长辈们传统文化的体现,事过境迁,难以改变。我曾自嘲,名字土就土吧,土到尘埃里不是也很好嘛。</p> <p class="ql-block">西藏火车站对疫情防控很严,出站后在广场上按照每人所在车厢排好队,待列车员将车上每人测量的体温(三次)数据交给车站审核完后才能放行。</p><p class="ql-block">我们都在默默祈祷,千万不要有人发烧,不然大家都得隔离。静候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如释重负地离开车站,前往下榻的宾馆。</p> <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了世界海拔最高的神的殿堂——布达拉宫。雄伟壮观、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信徒们心中无限敬仰和向往的圣殿,也是大众游人心心念念想一睹祂的神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站在布达拉宫广场静静地仰望着祂,似乎躁动的心灵在神的按摩下得到了平静,世俗的灵魂此刻像是脱离了苦海,自由翱翔在无所羁绊的仙境中……像这样静静地、自由地、悠哉地在这云淡风轻的圣洁之地尽情冥想还是第一次,难以忘怀的第一次,值得记载的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广场上庄严的国旗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只有依托强大的祖国才能有这里安宁祥和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的夜景多么美丽壮观</p> <p class="ql-block">集藏传佛教文化之大成的布达拉宫,坐落在海拔3700米的拉萨玛布日山上。仰望庞大而神秘的宫堡,虽然想一探内部真容的愿望非常急切,但攀登宫堡的脚步却要缓慢前行,这是“神”的旨意。</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最初是在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而兴建。吐蕃王朝灭亡后,布达拉宫毁于战火。到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开始重建布达拉宫,直到20世纪初达到如今的雄伟规模。从五世达赖喇嘛开始,这里就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同时布达拉宫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里有两大价值连城的东西,一是文化,二是黄金。这里除了汇聚藏传佛教格鲁派文化之大成以外就是用大量黄金打造的佛像、佛塔,尤以五世达赖喇嘛的金身为最,耗金3000多公斤。这里的豪华可谓富可敌国,其来源大多是信徒们的捐赠。(为保护文物,内部不许拍照)</p> <p class="ql-block">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布达拉宫都是那么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转经筒的藏民</p> <p class="ql-block">能有缘与布达拉宫合影很难得,值得纪念。</p> <p class="ql-block">站在布达拉宫上可以俯瞰广场上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以及南山上“祖国万岁”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纪念碑是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时建立的,以铭记英雄、铭记历史。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西藏的历史开辟了新的篇章,开创更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祖国万岁”四个大字表达了祖国各族人民最想表达的心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与布达拉宫比邻齐名的大昭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是藏王松赞干布在公元七世纪建成的,距今已有1370多年的历史,历经元、明、清历代修改扩建才形成现今的规模。</span></p><p class="ql-block">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信徒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最高的,因为寺内供奉的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佛像。大昭寺就是藏传佛教信徒们心中的“麦加”。信徒们最想实现的愿望就是一生中要叩十万个长头(全身伏地)最终到达大昭寺和神山冈仁波齐。</p><p class="ql-block">由于寺内接待条件有限,如今政府<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只允许游客进去参观,不</span>让信徒们进寺内敬拜,信徒们只能沿着外围的八廓街绕大昭寺进行转经和叩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祖普渡众生,信徒祈运来世。</p><p class="ql-block">万物生世循环,今生今世随缘。</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昭寺的天井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昭寺不远就是著名的八廓街。</p><p class="ql-block">八廓街是围绕大昭寺建的,是佛教信徒们转经祈祷的必经地。信徒们坚定的脚步和虔诚的信仰让来此的游客无不肃然起敬,我的目光总是柔和地注视着他们虔诚的背影。</p><p class="ql-block">名气让八廓街热闹非凡,街上除了有转经祈祷的信徒以外还有大批游客来此观光,八廓街的商品也琳琅满目,生意兴隆。</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的建筑富有西藏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藏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罗布林卡。罗布林卡藏语是“宝贝园林”的意思。曾经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是拉萨的颐和园。解放后经过扩建整修辟为了拉萨的人民公园。</p><p class="ql-block">罗布林卡内有几处藏式风格的宫殿建筑,内藏有大量文物和典籍。园内林木茂盛,花卉繁多,更有亭台池榭,是夏季休闲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三月份的罗布林卡显得有些萧素,人少而寂静,只有到了夏季,这里才会人多而喧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罗布林卡内遇见一位藏族阿妈,她自己在亭台池榭旁转着经筒,念着真经,看见我们便微笑着,很温和慈善。我问她可以拍照吗?她点点头。一位和蔼可亲的藏族阿妈的形象便留在我的记忆中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拉萨,我们12人的轻型小团乘坐一辆14坐的商务车,迎着初升的太阳,在覆盖一层洁白的春雪的拉林(拉萨至林芝)高等级公路上奔驰着。这段高等级公路是318国道的一部分,途径海拔4700多米的米拉山隧道,据说隧道有五千多米长。</p><p class="ql-block">一路上风光无限,尽饱眼福。两旁洁白的雪山不断匆匆闪过;车前方的天空有灿烂的朝霞相伴(坐在驾驶室旁的团友拍下了影像,遗憾的是最美时刻没有拍下来);路旁不远处还有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河与我们同行,这条小河在拉萨至米拉山隧道的一段叫拉萨河,过了米拉山就叫尼洋河,最终这条小河注入雅鲁藏布江,它的发源地是念青唐古拉山脉。</p> <p class="ql-block">这是经过的服务区。</p><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雪山草地,一幅清亮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去林芝的路上游玩的第一个景点是巴松措。“措”在藏语里是湖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巴松措位于巴河上游的高山峡谷中。在蓝天白云、雪山翠柏的映衬下,湖面的倒影呈青翠幽蓝又碧绿雪白,清亮而透彻。然而,欢快的游艇不时划过,泛起朵朵水花扰动湖面的平静;成群的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弋,荡起圈圈涟漪,湖面在静中踊跃着活泼。啊!不要总期盼镜面般的湖水上下对称地映入眼帘,美的心灵和美的情趣无论何时都会产生美的视觉和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湖心还有一个小孤岛点缀,岛上有千年古寺庙,香火浓郁,密林遮日。这里是藏传佛教的红教派信徒的拜佛朝圣地,巴松措是他们的圣湖。</span></p> <p class="ql-block">这次走进西藏的重要历程就是亲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据科学家考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大峡谷,还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怪不得林芝往南等地区称之为西藏小江南,都是得益于这条水汽通道的润泽。</p><p class="ql-block">我们仅仅走了大峡谷开始的一小段(米林县境内),沿途风光旖旎,蜿蜒曲折的银白色江水在高耸的雪山中穿行,江水沿岸翠柳低垂,桃花吐艳。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是大峡谷沿线最美的时节。</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只走到著名的藏族村落——索松村。</p><p class="ql-block">索松村是摄影者的天堂,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来这里观赏神山南迦巴瓦峰和大片盛开在峡谷里的绚烂桃花。</p><p class="ql-block">今年气温偏低,我们去时,峡谷里的古老桃树枝上还缀有冰雪,只有少量的桃花学着梅花傲雪开放,大部分还是花蕾。无缘看到雪山映衬下的烂漫桃花,着实遗憾不已。好在看到了南迦巴瓦峰露出真面目的一瞬间。南迦巴瓦峰又叫羞女峰,常年被云雾缭绕着,很难见到它的真面目。对于执着的摄影人和运气好的游客还能有幸见到日照金山,这样的运气真是可遇不可求啊。</p> <p class="ql-block">要是大面积的桃花盛开,这索松村就是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箭头所指就是云雾中的南迦巴瓦峰</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太阳还没落山时更清晰的南迦巴瓦峰</p> <p class="ql-block">这是索松村下面的雅鲁藏布江。三月份还是枯水季节,水量不大,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去西藏之前没有听说过鲁朗林海,在途牛网选行程时才知道这个景点。因为喜欢森林,所以,一看是林海,我就不由地有种期盼和向往。</p><p class="ql-block">鲁朗林海位于林芝地区鲁朗镇境内,这里正好有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涌入,使山中的林木郁郁葱葱,赛过江南。在海拔2700——4200米的连绵起伏的深山老林中还有一条险路穿行其间,那就是著名的318国道。</p><p class="ql-block">我们乘车从山下沿着蜿蜒的318国道向林海的深处和高处盘旋。走着走着天空竟飘下了雪花,还越飘越大,待离山顶还有三分之一路程时,已经是漫天飞雪、天地昏暗了。由于318国道是条险路,还有许多载重卡车在行驶,下的雪落到地面就融化,万一温度降低路面结冰怎么办?那就太危险了。团友们一致建议司机师傅返回,山顶上的景点不看了,还是安全第一。</p><p class="ql-block">这个景点放弃后,司机兼导游的师傅给我们补了一个嘎拉桃花村的景点,让我们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山下是鲁朗镇。</p><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的雪山、林海、田园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p> <p class="ql-block">前往嘎拉桃花村真是一路惊喜不断。我们在索松村没有看到桃花盛开,而离开深山峡谷的地段温度较高,路旁的野桃花都争相吐艳,迎春绽放,正是“煦风吹开一路花,妖娆妩媚闹春华”。一路上有这一树树桃花相伴,团友们也都乐的像桃花,早把鲁朗林海的小遗憾抛到九霄云外去了。</p><p class="ql-block">来到嘎拉桃花村,那漫山遍野的桃花灿若云霞,更加美不胜收,要不是有高反,我真要欢呼雀跃、忘乎所以了。徜徉在花的海洋里,站在粗大而遒劲的野桃树下,嗅着丝丝缕缕的芬芳,除了蝶舞蜂飞,那就是人的“醉”态了。</p> <p class="ql-block">改首唐诗:</p><p class="ql-block">明年今日此山中,人面桃花依样红。今朝人面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p> <p class="ql-block">离开林芝返回拉萨的途中有一处卡定沟风景区。此处山势高耸,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植被茂密,古木参天,负氧离子充沛,尤其还有高200多米的瀑布景观夺人眼球。更值得玩味的是光滑的青石山崖上天然形成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佛、女神、观音、护法、如来佛祖、喇嘛颂经、神龟叫天、神鹰献宝、酥油灯等的石像栩栩如生,大自然的神奇让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看见那盏酥油灯了吗?太形象了。</p> <p class="ql-block">标记处是强巴佛面。强巴佛也是佛教三世佛的未来佛。</p> <p class="ql-block">卡定沟的密林深处。</p> <p class="ql-block">通过一个检查身份证的关卡,下车休息一下。看白云悠悠,雪山茫茫,留下这美好的一瞬间吧。</p> <p class="ql-block">快到拉萨了,这蓝天白云、雪山林木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行程的最后一站是纳木措。</p><p class="ql-block">纳木措在藏语里是“天湖”之意,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来到西藏不能不看纳木措湖。</p><p class="ql-block">清晨天蒙蒙亮,我们临时组织的十人小团开启纳木措的一日游。一路上海拔在不断升高,地理环境也与去林芝大不相同,加上三月份还比较寒冷,路上几乎没有绿色植物,除了雪山就是荒原,人迹罕见。</p><p class="ql-block">当走到海拔大约有4000米的时候,导游带着我们走进一家氧气瓶租赁店。考虑纳木措的海拔有4700多米,还要过一个海拔5000多米的那根拉山口,由于我在拉萨都有高原反应,所以就毫不犹豫地租了一个氧气瓶。从这个小店起我就开始吸氧,一直吸到纳木措,待身体里有了一定的血氧饱和度后,在纳木措玩了三个多小时,我身体也没有感觉不适,既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又没有拖整个团队的后腿。</p> <p class="ql-block">这是海拔5190米那根拉山口的石碑。这个山口是通往纳木错的必经之地,也是藏民心中的神圣之地。</p><p class="ql-block">山口风很大,人都站不稳,呆了十分钟手都冻僵了。风吹着五彩经幡发出猎猎的鸣响,像是上天在发出高亢的梵音,为经过此地的人们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看到纳木措的那一刻有些惊诧,须臾之间方如梦初醒,原来此时还是三月天,这里是高寒地带,结冰的湖面要到5月底才开始融化。脑海中那蓝蓝的湖水此时是白茫茫的一片。走进它,踩着晶莹的冰凌吱吱作响,可以在冰上躺着、坐着,甚至是打滚、撒欢儿,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体验。再远眺一望无际的雪白,已与天空浑然一体,辽阔而苍茫,人又是多么的渺小啊!</p> <p class="ql-block">蓝天露脸了,远方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也清晰多了。</p> <p class="ql-block">藏民在“圣湖”旁边堆砌大大小小的玛尼堆以祈祷上苍保佑平安幸福。</p> <p class="ql-block">那山,那湖,那人,那狗……</p> <p class="ql-block">天苍苍,野茫茫;人戚戚,路长长。</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回望</p> <p class="ql-block">愉快的西藏之旅结束了,返回乘坐的飞机也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p><p class="ql-block">飞机是宽体的空客320,还第一次坐上超级经济舱。因为是第一次,就上网搜了一下:</p><p class="ql-block">超级经济舱就是航空公司针对这些商旅客人推出的特殊舱等,是区别于传统的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的第四舱等。</p><p class="ql-block">两者的区别:</p><p class="ql-block">硬件上,与普通经济舱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座位的间距更大。一般超级经济舱的前后排间距比普通经济舱要大出10cm甚至更多,让乘客可以伸直双腿。另外座椅的宽度更大,椅背的倾斜度也更大,有更接近商务舱平躺的舒适度,甚至还有电源插座和旅行包。</p><p class="ql-block">软件上,很多航空公司针对超级经济舱都提供了和商务舱接近甚至相同的服务标准,以及相同的餐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在飞机上结识了一对东北老乡夫妻(家住大庆),美女姐姐能歌善舞,和善可亲,老哥是位旅游达人,风趣健谈。只可惜因美女姐姐高原反应很厉害,只在拉萨住一天就往回返了,留下了遗憾。但却让我们有缘相识,也算是一件幸运的事吧。愿我们的友谊长长久久,遥祝远方的他们永远幸福,健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每次在天空上俯瞰那壮美山川、河流、田野、村落,都是兴奋、好奇,永远看不够。</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我能走进西藏,好像是在用生命去完成一次必须完成的使命。由于有高原反应,心脏还有问题,曾经对西藏畏惧过,想过放弃。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不想留下遗憾,待做好一切准备后便踏上了西藏这片神秘的热土。</p><p class="ql-block">八天的西藏之旅走下来虽然有些高反,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在拉萨的四个晚上有三次是吃了催眠药(有别于安眠药)才睡的安稳。到纳木措还是需要吸氧。不过,对于高反严重的人来说进藏还是有生命危险的。</p><p class="ql-block">我从西藏回来,也像得了一场大病一样的软弱,疲惫而无力,差不多过去二十天才恢复正常,真是一次难忘的快乐而又受难的历程。</p><p class="ql-block">西藏回来体力的恢复,四月下旬又与大学同学相聚美丽的扬州,不知不觉地已经到了五月份,无论是家事还是自己的事都“欠债”不少,一点点的“还债”,直到今天才把西藏的游记整完。后续的“债”还得慢慢还(是为自己而还),忙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5日完成于郑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