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篇游记,三天的行程,第一次写得如此冗长,啰嗦了些,只愿大家能从这些经历中反观自己,寻找不足,在今后走向自找疲累的户外运动时,尽量避免人祸的发生,偷得浮生回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五一登秦岭太白山纪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7年五一,由于出现极端恶劣的天气,陕西秦岭有数十名驴友失联,三人不幸遇难,遇难者中有一位是我非常熟悉的朋友。他们是2号遇到暴风雪,4号得知遇难消息时非常震惊!那次事件后,鳌太线路被封,那也是我第一次听说鳌太线,对这条线提起来内心总有种难以名状的沉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又是五一,秦岭再次传出遇难、失联的各种事件,主要原因为2号天气突变造成。刚好,5月2日至4日我也行走其中,我们的路线从下板寺→小文公庙→大文公庙→大爷海→拔仙台→跑马梁→万仙阵→老庙子→都督门全程35公里的三天重装穿越线,仅只是鳌太线其中一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鳌太线”却是由鳌山沿山脊徒步至太白山的穿越线,这是秦岭山脉在陕西境内最高的一段主脊,也被称为“中华龙脊”。太白山最高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鳌山麦秸岭海拔3520米,两山之间的直线距离约40多公里,途中需翻越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十七座,算上山间起伏,实际穿越行程超过100公里,需用时5-7天,且大部分为无人区,得不到补给,强度可想而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于有体力、有经验、准备充分的人来说并不是很难。那为什么鳌太线上总有不好的消息频频传来呢?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条线的凶险在于老天的善变,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让你经历所有气候,像京剧里的扯脸一样,一秒一个样,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它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迎接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出发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冰爪、雪套、雨具、炉具、吃食、保暖衣物鞋帽,可以说该带的一样不少,身体、精神都保持健康状态,睡袋、衣物、充电宝等都分别用塑料袋或则防水袋包裹好,提前下好轨迹,确保万无一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号我们赶到太白山景区时已近午,雨间歇性的忽大忽小,大起来用瓢泼大雨形容一点不为过,小起来又如微风细雨般轻柔,风也是,要么发了疯样狂吹,吹累了偃旗息鼓般俏咪咪呢又躲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景区里的路十分好走,全部木栈道,一直通到小文公庙,许多游客都是租了景区提供的保暖衣慢悠悠地耍,天气若变得恶劣也能很安全地下撤。从小文公庙开始,才是真正意义的徒步开始,路不再平坦,海拔逐渐升高,天气也变得难以捉摸,时阴时雨,时风时雾,六点左右下起一阵黄豆般大小的冰雹,瞬间就白花花堆满一地,一些不是重装穿越的人被迫留宿小文公庙,我们16人的队伍,两人因为高反也留宿这里,第二天自行下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七点左右雨中夹杂着雪粒落下来,打在脸上火辣辣地疼,原计划到大爷海扎营,种种原因不能按计划安全抵达,遂改营地为大文公庙。抵达大文公庙时,已晚上八点,天刚好黑,温度明显下降,穿着干燥的衣物都冷得瑟瑟发抖,更别说湿衣湿裤。天气也在那时变得更加恶劣,空中电闪雷鸣,狂风挟裹着雨雪扑簌簌地下,很大,很大,一会功夫房顶、门前、院落已是白茫茫一片,扎营已经不可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会大文公庙聚集了很多人,有徒步穿越的,也有休闲旅游的,好在这里条件艰苦,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四周架满高低床,大通铺,挤一挤可以睡下三十多人,而2号晚上在此留宿的估计上百人,屋子里满地满墙都堆满挂满各种湿淋淋的衣物鞋帽,落脚的缝隙都难找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起雨具,这次我带的是两边开叉的雨衣,在大风横扫的情况下,雨衣随时都会掀个底朝天,而我的裤子膝盖以下全湿,所有的水都是雨衣吹起,雨水落在大腿部位,再顺着裤子从雪套上部的缝隙间流下去,衣服袖子也是因为雨衣没有紧口袖子造成,得出的经验就是购买带袖子的雨衣加雨裤或则雨裙防雨效果会更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觅得上层大通铺的一席之地后,赶紧换上干燥保暖的备用衣裤,钻进暖和的睡袋,听着狂风呼啸和雨雪敲打四壁的噼噼啪啪声,庆幸自己躲过暴雪袭击,又为那些还在黑夜里艰难行走的人担心,其中就有我们的队友,我们都叫他小胖,小胖就是对自己体能估计不足,从来没走过超十公里的路,这次想挑战一下,居然重装穿越还带了相机、脚架之类,每天都比我们晚到终点3-6个小时,好在三天的行走,每天都有一个经验丰富的领队陪着他坚持走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不敢想象,在那样暴风雪的黑夜中行走我会如何,一个小失误或者掉以轻心都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我和顽强决定第二天若还是这样的雨雪天气,就放弃穿越原路下撤。迷迷糊糊睡去,陆陆续续听到有人来,暴雪持续了多久也不知道,醒来已是凌晨四点,屋外风平浪静,月光如水般从窗外流淌进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其他线路在外扎营的人写游记描述那夜的暴风雪凌晨三点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天,当屋内屋外人声嘈杂时,天已是一片光明,美丽的日出云海吸引着大家朝院子四周跑去,我们收拾妥当出门时,太阳早已跳出地平线,藏进更高的云层,偶尔又会露出半边脸来偷窥云层下的云层,门口的台阶、院子、廊道以及上山的路都结满了一层厚厚的透明透亮冰块,穿上冰爪才能走稳每一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得知小胖和领队深夜安全抵达,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然,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出发时一名队友的登山鞋不翼而飞,夜里他拿去火塘边烤过,放在屋外,房间里误穿误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会好几个队伍都已经出发,串了几个房间后,只寻得一双小码女士登山鞋,无奈之下,又四处寻找,再获一双破旧帆布解放鞋,虽然码子还是小,也算勉强穿上,总好过无鞋可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一边担心着他如何在湿滑的结冰路上安全行走,一边谴责那个穿走他鞋子的无良驴友如此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要知道,一双舒适合脚的鞋子在登山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安全行走最基础最根本的保障。从大文公庙到大爷海,再到拔仙台,这一路阳光明媚,景色秀美,日晕一直以俯瞰的姿势跟随着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山脊两侧山海茫茫,云海涛涛,白云从天际漫过远山隘口,流淌而下,渐漫渐广,一时间群峰从容横亘,像漂浮的小岛,水墨丹青,影影绰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位于海拔 3590米处的大爷海,据说发育于六七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一个冰川湖泊,2004年有潜水员下探到18米深处的湖底,仍不确定是最深处,我们到达时,湖水还是一整块的冰层,有鸟儿在湖面白雪上追逐嬉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拔仙台四周山石耸立,玛尼堆如林,登上最高点,大风起,云飞扬,远眺诸峰,如在画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是各路大军的汇集之地,茫茫群山之巅,人兀自地冒了出来,如雨后春笋般,满眼皆是,每一张面孔都有不经风雨哪来彩虹的喜悦心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稍作停留,我们继续向西走去,迎面来的队伍有人好心提醒我们说“前方有顶帐篷,见到不要好奇地去打开,里边有人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心一下子又悬了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距拔仙台约一公里的地方,我们看到了这顶红色帐篷,搭在乱石中,四周被人用石头和包压得实实的,它的旁边,还有一顶帐篷的支架散落一地,内帐外帐早已经吹得不知所踪,人也不知所踪。我想起头夜的暴风雪,不寒而栗,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决定一个人生死的,除了自身素质、经验外,往往还需要一点点运气,阎王爷要收你,那是躲不过的宿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若这个时候,他还尚在人世间,肯定会钻出帐篷,在帐外煮水做饭,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和朋友把昨夜的恶劣唏嘘感叹,想起唐寅的《临终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没有停留,只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没走多远,又发现一顶没有架起的帐篷支架和一些保温杯、炉头、气罐等杂物零散地躺在地上,旁边就是山崖,人不得而知。隔了一夜,我都能听到2号晚上雨雪的沙沙声,雷的轰鸣声,风的呼啸声,脑袋一直闪现着一个画面,黑夜里,三个身影在暴风雪中踉踉跄跄歪歪倒倒地找路搭帐篷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亲眼看到这些场景,也引发大家对户外安全的一些探讨,都说对于鳌太线这种容易出现极端天气的线路采取封闭的做法确实与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走入户外的客观事实背道而驰,主观上,驴友要对自身身体素质和行走路线有正确的评估和认知,还要具备应变极端天气和恶劣环境的经验和能力,不能盲目跟从,客观上,ZF应该正确引导,除了建立明显路标外,还应该在容易出事地段搭建避难所,这样悲剧肯定会减少很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知不觉,浓雾就把我们引进了跑马梁,晴空万里忽然就变成了眼前这无边的风雾,风冷,吹在身上瑟瑟地抖,雾浓,停留几秒就看不见同伴的影,路长,许久许久都走不出的泥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整段路没有明显的路标和指示牌,只能找到一些画在石头上的箭头,我们边走边添加衣物,原来干生生的衣服帽子也慢慢变得冰冷潮湿,走着走着就像从天而降一样,迎面而来的队伍就出现在眼前,远山什么模样,这个号称四十里长的山顶平地又是什么模样,根本看不清楚,我只能想象着蓝天白云下,一片碧草之上,那些策马扬鞭之人骑在肌肉健硕的骏马上恣意奔跑的洒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尽管已经很小心很小心地抱团行走,还是有队友跟丢了,连他的朋友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丢的,坐下来等的功夫,所有衣物穿身上都抵不住钻心刺骨的寒凉,尤其丢鞋子的队友,大家给他取了个绰号“解放鞋”,跑马梁满地的水草早已溅湿了他的鞋袜,鞋子小致使他的两个大脚趾头的指甲已经淤血,每多停留一秒,他的脚都要遭受更大的罪,他说继续等下去回来就要断指了,更重要的是浓雾中想找到一个走丢的人谈何容易,如大海捞针,声音听不见,路看不见,我们只能继续往前走,祈祷着他平平安安,领队用对讲机联系上陪小胖走在后边的领队,让他们注意寻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达雷公庙时,雾依然很浓,气温仍旧很低,收尾领队通过对讲机传话说走丢的队友万幸遇上别的队伍,跟着他们来了,他自己也是惊魂未定,吓个半死,大家悬着的心才又一次落地。这样浓雾的环境一直蔓延到万仙阵的尽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午五点我们抵达老子庙扎营,旁边的队伍也传来走丢队员的消息,说是俩女的,请了背夫,啥时候走丢的谁也不知道,落下的心又悬了起来,那样的环境,没有轨迹,没有经验,没有帐篷睡袋,掉队,落单,到处乱串,若不是福气顶天及时遇见救援,必定会遭受危险甚至失去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也就在那会,我们队伍走丢的队员出现了,脸色煞白,见到他学姐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知道吗?我差点死在跑马梁了!学姐只轻轻地对他说:“你赶紧去休息,帐篷已经帮你搭好了。”学姐是个个子小巧、性格开朗又坚强的姑娘,她背着帐篷睡袋一干重物埋头走,和学弟体能悬殊太大,而那个捡到学弟的领队见到我们的领队,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怒吼:队员丢了都不知道吗?领队只有沉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直到天黑,小胖和收尾领队都未出现,对讲机也失去联系,阴影再次笼罩着大家。那夜风很大,吹得帐篷哗啦啦地响,十点钟外面都还一片吵杂声,顽强已经做好去参与搜救的准备,我躺在干燥温暖的睡袋里,既感觉离人间近了些,也感觉死忙在悄悄地逼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夜晚搜救的危险很大,时间环境都不允许,有人通过卫星电话向外寻求援助,我只能祈祷四人都能平安归来。第二天天刚亮,知悉另一队伍的两位女性驴友没有回来,我们队伍的小胖和领队夜里十一点左右抵达,心情喜忧参半。忽然有点心疼那个收尾的领队,队员体能和自己相差甚远,既要憋屈自己的行走,还得负责把队员安全地带出来,是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让小胖跟上大家的速度不至于再次行至夜里,顽强把他最重的相机镜头一大包抢了背着,又让其他两个状态不错的年轻人分担了部分有重量的物资后,我们又一次出发了。这一路都是长下坡,天气晴好,山雄谷幽,鸟语风吟,林秀溪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危险在于下半段的过河,河道有时宽,有时窄,有时能踏着石头过,有时只能踩着枯枝走,稍不留神,或则脚底打滑,都有可能出现危险,以我个人经验,若自己对跨石没有把握,水流不湍急的情况下,还是直接下水而过,安全有保障,无非就是湿鞋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午四点,我们顺利到达徒步终点都督门,小胖依然晚了大家三个小时,小胖自己都感慨,这三天,若不是领队不离不弃的陪伴,都不敢想象自己会如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来后,因为比较记挂那两个走丢的女性驴友,就特别关注相关报道,截至目前,铺天盖地的消息中被认可的死亡2人,一男失温致死,一女坠溪而亡,失联2女已经成功获救,还有1失联者未找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网上的报道比较模糊,因获得信息的渠道、表述人不同而不同,同一事件可能出现细节上的差异,就比如我们亲耳听到那俩女的是请了背夫而走丢,那么他们身上是没有帐篷睡袋之类物件的,而报道的俩人3号走失,5号才找到,满身伤,期间还搭起帐篷,所以说听到未必是真,见到也未必知晓事情的真相,只是见到一个结果而已,看客们真不用妄加猜测和评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空闲时也拜读了部分游记,恶劣天气下每个队伍都出现过不同的情况,有撤退的,有摔伤的,有失联又找到的,有失温而及时得到帮助的,也有意见分歧闹得不欢而散的,好在都有惊无险地回到文明世界。我不想对任何队伍、任何人做任何评价,人间自是有山痴,此情不关风与月,尊重死者,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仅此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凶名在外,必有其厉,盲目出行,必遭其殃,码字游记结束前做个小小的总结,希望大家能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充实完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作为参与活动的成员,必须做足准备,无论是装备物品,自身条件,还是对活动线路的风险评估,切不可盲目跟从,忌独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对于有强度和风险的线路,组建团队时最好是大家体能相当,切不可差距过大,领队必须果断劝退那些体能明显跟不上的,装备达不到最基本安全保障的绝不可勉强带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既然是团队,关键要抱团,每个队员都需下载路线轨迹,遇到恶劣环境,领队的决策至关重要,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伤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对于频频出事的线路,ZF应该正确引导,应在山上建立明显路迹标识牌,适当搭建紧急避险屋,不能封闭了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保管好自己的所有物品,哪怕一双鞋。强烈谴责那些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死活的偷盗行为,以及那些没有诚信的求救人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