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安

小荷文学(魏以进)

<p class="ql-block">  随组织学习,走进了革命老区红安。从宜昌出发,坐动车,不过两个半小时,就到了红安西站。这是一个小站,仅停靠几分钟。出了站,大巴拉着我们驶向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初到红安,只觉地比较平,公路也宽,路上的车还不多。来往的小车大多挂着武汉的牌照,本地的倒比较少。</p><p class="ql-block"> 一节课的功夫,就到了位于县城的基地驻址。院内地势开阔,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蛙鸣像主题曲一样不绝于耳。房子像是刚盖不久的,外墙都还是娇嫩的容颜。进了宿舍,首先扑入眼帘的是桌上那一摞一摞的红色书籍。粗略一翻,有介绍红安红色故事的,有讲县里走出的将军的,有缅怀红安籍的革命烈士的,有提炼升华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仿佛送给我们这些初来者的视觉盛宴,精神大餐。可谓高明之举,视觉植入,史料灌输,红安潜移默化中便粘贴在了你的心绪显示器上。</p> <p class="ql-block">  我们熟知的红安,其实原名叫黄安,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这个县的历史悠久,明嘉靖42年建县,迄今已450余年。而且是革命圣地,它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和中心,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地,红二十八军的改编地。</p><p class="ql-block"> 一系列重大革命事件均与红安有关,说明此地觉醒得早,群众基础好。董必武、李先念当初冲出乡关时,不会想到后来会成为共和国的主席;秦基伟、韩先楚等人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他们都是红安子弟,血管里流着冲锋的血。在当时那个白色恐怖的背景下,能义无反顾地追求心中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不能不令后世人钦佩。在他们的影响与带动下,无数红安儿女舍生取义,前仆后继地投身革命,仅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达两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了这些革命者的铁血担当,英雄的红安名扬天下。当腐朽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时,革命就会势不可挡地爆发,杰出的英雄人物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 令人倍受鼓舞的是,建国后的第三年,为表彰黄安人民革命斗争的业绩,湖北省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共和国以“红”字命名褒奖黄安,正式将“黄安”改名为“红安”。虽只有一字之变,却折射出历史功绩的卓著和精神内涵的递增。</p> <p class="ql-block">  随手翻阅这些红色书籍,了解了一些革命史实。红安地处大别山南麓,仿佛一缕星火,点燃了大别山的火炬。大别山是革命的山,无论哪个革命时期,大别山人民为了中国革命大局,总是挺身而出。受影视剧的影响,我印象最深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大转折。电视剧《亮剑》中的那个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就是大别山人,他的荧屏形象已深入人心,我是经久不忘。</p><p class="ql-block">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大别山也是英雄生长的山,仅红安一个县就有14万英烈,是共和国第二大烈士县。正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铺就了共和国成长的道路。没有他们的牺牲和付出,一幅幅壮阔的革命画卷就难以绘就。</p><p class="ql-block"> 透过文字的转载与记述,还能发现,大别山是精神永恒的山。无数红安籍或在红安战斗过的革命者和先烈,他们或为追求真理勇于献身,或为捍卫信念矢志不渝,或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或危难时刻大显身手,或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他们的精神万古长青。</p><p class="ql-block"> 把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在湖北红安,也是理所应当。有这样的红色基因,有这样的革命事迹,有这样的壮阔画卷,不选这里还能选哪里?教育,是为了传承,弘扬,光大,发展。我们学习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懈的追求。和平年代,更需要信仰,科学的价值观。先烈的牺牲,希望看到的就是今天这个美好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先入为主。文字承载的信息已植入脑海。红安之行,注定是收获满满的红色之旅。正思考,窗外突降暴雨,雷声翻滚,仿佛正回应先烈们的英灵。也许,明天参观、瞻仰、凭吊、缅怀,更具有现场感和冲击力。看的是革命遗迹,想的是英雄场面,学的是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走进红安,就是走进了历史教科书,爬上了革命主阵地,播撒了信念红种子,插上了奋进双翅膀。</p> <p class="ql-block"> (二0二一年五月十四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