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亲爱的爷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您好!借单位书信大赛的机会给您写信,您的小重孙又在旁边捣乱了。和您分开已久,孙子又想您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记得您常说:“男儿志在四方,不必牵挂家里”,但我唯一担忧的就是您,您常常在电话里报喜不报忧“我好着呢,啥都好”,就是这句“我很好”,才让我更放心不下。有一种浓厚的情绪叫做“思念”,有一种深刻的羁绊叫做“亲情”,无论我成长到多大,无论我走了多远,您注视着的目光中总是带着担忧和牵挂,您的心总没有放下过,所以只有孙子知道您那句“我很好”的心思:您不想为儿女们添一丝牵绊,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尽管病了也不会说。</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您很威严,咱们一家人都尊敬、爱戴您,包括街坊邻居对您也十分敬畏,您会很严厉的跟我讲:要好好工作,听从领导安排,和同事处好关系,虽然您说的时候我没回应什么,但正是因为您时常的告诫,我在工作中才更加谨慎,孜孜不倦,一步步地从联合三车间走进办公室,有了今天的成绩。爷爷,我想说“谢谢您”,是您的金玉良言指引我前进。</h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您历经丰富,慈祥和蔼,热爱生活,会捋着白花花的胡子笑着跟我讲,您过去在部队的那段艰苦却骄傲的日子。我对初中生活至此记忆犹新,每每周日下午,我都得推着高我半截的老式飞鸽自行车,在坑洼的小路上颠簸近一小时到达七公里以外的乡上上学,有多少次我是那么的抗拒、不情愿,嫌路远车难骑,每当这时,您就眯起眼睛神采飞扬的开始絮叨了“咳,那不远。爷年轻当兵的时候走了大半个中国呢,那可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当年在平凉和兰州之间不知穿梭了多少回,一走就是三天三夜,从没觉得远,这点路算啥嘛!”唠叨完您继续给我上课“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时听您说这些话就像听故事一样,只觉得爷爷您很神通,说话如绕口令,崇拜之情也涌上心头,正因为您的唠叨、谆谆教诲,以后的我每周上学都是哼着歌出发的,心想着也学您多走点路,让自己变得像您这样“渊博”。爷爷,我由衷的想说句“感谢您的肺腑之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您淳朴简单但不吝啬,您会用自己微薄的退伍津贴救济咱家的生活,每逢除夕,我们无一例外的会从您手里接过红红绿绿的压岁钱。想起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学当天,邻家的孩子都陆续去学校了,只有我还在家里等待,因为父亲实在拿不出九十块钱的报名费,耷拉着脑袋的他再次出门去找钱了。这时候您走过来,佝偻着背将攥紧的手摊到我眼前,一沓皱巴巴的零钱,黄的、蓝的、绿的,出现在我眼前。你说“快拿去报名吧”,我当时欣喜若狂,随即又迟疑了,这可是您辛辛苦苦攒下来供奶奶买药的钱啊,您当即看穿了我的心思补充道“上学要紧,书念下了我们才高兴。”后来,当我学到“雪中送炭”这个成语的时候,您第一时间浮现在了我的脑海。爷爷,对您的爱我默默接受,却无以回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您懂文化有“内涵”,爱好看书写字听新闻,虽出生在那个战乱烽火、落后贫穷的饥荒年代,但您的思想却时尚前卫,一点儿也不落后,每当我回家,您总会抓住我让我陪您,和您坐一起谈古论今、谈笑风生,回想那种时光是最快乐的,您时不时还问几个问题来考我“习近平今天出席哪个国家?”“中央领导人从最高职位说起你知道几个”;很多个周末您会翻着陈旧的电话本,握着您的老式手机,拨出一串串电话号,打过来问您的重孙乖不乖,“出门在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把身体照顾好,开车一定注意安全。”电话里您从不提自己,说完您想说的就匆匆挂电话,因为您一直认为拨打电话会浪费儿女的钱,其实一点儿也不费。我有时很纳闷,明明您的听力和视力都不好,看电视几乎靠听,听新闻得把声音调到最大,但我想知道您在给我拨电话时,一边瞅着电话本一边找着数字键,您是花了多长时间才拨出十一个数字的?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