郪江在哪里?知道的人不多吧。那“郪”字就罕见。<br> 郪江在三台县与大英县交界处,前不巴村后不巴店。上成(都)巴(中)高速从三台方向去,路远但路况不错。上成(都)南(充)高速从大英方向去,道路窄路面较差但近得多。虽然偏僻,这里确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镇。<br> 四川很多历史悠久的乡镇保留下来的多为木结构建筑,由于气候潮湿,保存殊为不易。要么太破旧不堪,要么又精心打造新得耀眼。郪江也不能完全免俗,但它真正耀眼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的崖墓群,而两公里外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台观。此外镇边还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龙桥。 整修后的老街。 民俗:早春舞龙,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br> 没有什么外来游客,应该不是表演。 老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地祖宫,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湖北黄州移民所建的同乡会馆。 大门背后是戏台。就和方言一样,地方戏就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是湖北主要的三大剧种。 破旧歪斜的偏房,但木雕精美,雀替、垂柱都保存完好。 王爷庙,曾是隋唐时期的城隍庙,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建。 百年古榕盘根错节,一棵树包石,一棵石包树。 沧桑如是。 苔藓长到树梢上。 九龙桥,建于清代的石桥。 九条石龙均由四米长巨石整体雕琢而成。 这是唯一保存较完整的龙头,但龙角已毁。看得出来龙头由上下两部分分别雕刻而成,靠一个石楔连接到一起。 其他八个龙头上半部都已不存。 这是龙尾。<br> 除了著名的泸县龙桥,其他地方还难找如此完整的龙桥。 汉代的崖墓在郪江广为分布,这是其中的金钟山崖墓群,就在镇边。 凿岩造墓,把死者生前的居所复制到山石之中,工程浩大。由此可见汉代的厚葬民俗。“入土为安”的观念想来是在此之后了。 墓室入口大厅,净高二米以上。 仿木藻井,有日月图像,涂土红颜料。正面有羊头浮雕,与羌人的图腾一样。一侧有猴的浮雕,寓意封“侯”?“公侯万代”? “狗咬耗子”浮雕。据说那时狗就有此职责。 另一处藻井。 浮雕梁柱。 仿木结构的三升斗拱。据说要有点身份的人才能这样做。<br>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代表性承重构造,常用于大屋顶挑檐的承重。升、斗都是量具,怎么会用来称谓建筑构造? 柱础是动物形象,可惜头已不见。 云台观又名佑圣观,乃道家神祇(qi)真武大帝道场,始建于南宋,明代成为皇家道观,现存主体建筑由坐南向北的三重四合院相连而成,均在中轴线上。明代建筑有玄天宫、青龙白虎殿、圈拱门、三合门、石华表和玉带桥,清代建筑有香亭与钟鼓楼、藏经楼与朝经阙、降魔殿、灵官殿、九间房、城隍殿、观音阁、长桥亭、云台胜境坊和三皇观。 “云台胜景”坊,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复建于清初。 道观前有石刻华表,好有气派,第一次见。 “乾元洞天”门。 三合门,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 台梁上有房屋修建时间(清光绪十三年)和主持修建的潼川府、三台县官员的名字。 正殿玄天官,单檐斜山大屋顶,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重修。 雕梁画栋极尽富丽堂皇,不愧皇家道观。据说可与北京故宫比美。 玄天上帝塑像。玄天上帝即真武大帝。道教乃多神教,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降魔之神,道教祖师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 都是明清时期原物,确实了不起。山高皇帝远,看来“文革”时期的造反者们也是鞭长莫及。这里的几位道长对此颇自豪。他们似少凡俗之气,乐于讲述“天人合一”等等道义,并称信教的来烧香拜神,不信的就来看看这古建筑也善莫大焉。 成都人熟悉的道观是青羊宫,还有道家仙山青城山、鹤鸣山。这云台观据称在四川是仅次于青城山的第二大道观,也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