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一附小红领巾广播站 】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p class="ql-block">  一首首红色歌曲,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承载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了引导全校师生学党史、颂党恩,了解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让红色歌曲传唱不衰,我校红领巾广播站将推出“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系列活动,让师生们在红色歌曲中重温中国共产党惊天动地的百年峥嵘历史!</p> <p class="ql-block">  本期红领巾广播站带来的歌曲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改革开放,投入农业生产建设的蓬勃朝气,深切体会到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活力。</p> 听 MP3——《在希望的田野上》 <p class="ql-block">  六(3)中队何其桓为我们讲述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p> 广播员 背后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改革春风 充满希望</p><p class="ql-block"> ——《在希望的田野上》创作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来自六(3)中队的何其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无数红歌在校园里回荡。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说说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背后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的歌曲,作词陈晓光,作曲施光南,原唱杨淑清。这首歌曾经作为共青团中央推广的歌曲之一,并作为1984年国庆”建国35周年大庆”活动的集体舞歌曲,在八十年代的青年当中影响很大。</p><p class="ql-block">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的蓝图,短短几年,中国农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时任《歌曲》月刊编辑的陈晓光在安徽、四川等地农村体验生活,他亲身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喜悦,深切体会到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活力,于是他激动地写下了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p><p class="ql-block">  随后,陈晓光将这首歌的歌词交给了作曲家施光南。这位来自重庆的作曲家,同样饱含着对农村的热爱和对新时代的向往,他同样也只花了半天时间就完成了谱曲。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只有一天。</p><p class="ql-block">  1981年元旦前夕,为了让这首歌能够在电视上播出,陈晓光把这首歌送到了中央电视台。第一位领唱这首歌的是空政文工团的女高音歌唱家杨淑清,她和合唱队员的配合获得了各方的好评。1982年,彭丽媛凭借这首歌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她充满青春活力的深情演绎,让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极富感染力的歌词很快流传开来,赢得大半个中国观众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经典歌曲,不仅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曲目。2007年9月,《在希望的田野上》做为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搭载歌曲被送上了太空播放。这首歌不仅使海内外华人欣赏到“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彩多姿,而且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正在希望的田野上高歌前进的新形象。</p><p class="ql-block">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赞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之路的歌。乡土气息歌词朴实、曲调优美流畅上口,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颂了新时代,歌颂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希望大家有空去听一听,去唱一唱。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六(3)中队</p><p class="ql-block"> 何其桓</p> 推荐歌曲 <p class="ql-block">  一首红色歌曲,一串背后故事,许许多多为祖国奉献自己青春甚至生命的英雄,穿过硝烟弥漫的时代,愈发闪亮。附小少年们传承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时代好少年,用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p> <p class="ql-block">文字:彭佳丽 </p><p class="ql-block">供稿:大队部</p><p class="ql-block">审核:杨萍 白兰</p><p class="ql-block"><br></p>

歌曲

首歌

田野

红色

希望

故事

背后

陈晓光

中国共产党

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