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镇的人和事(之十三)刘瑞五……山东淄川窑厂第一任党委书记 渭头河陶瓷探源(之七十)作者:永春

刘永春

<h3>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们怎能忘记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斗英雄们,同时也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而做出贡献的功臣们。 刘瑞五,便立于其中,他是山东淄川陶瓷厂(建国初期为公营淄川县益民窑厂)创始人之一。剧史料记载,1949年8月,淄川县委发动生产自救,在龙泉渭头河组织陶瓷生产,这期间刘瑞五来到了渭头河,那年他33岁。 刘瑞五1916年,出生于淄川张庄乡罗圈峪村,他于1942年带着一种对旧社会的刻骨仇恨,满腔热忱的参加了革命。在党的领导下,跟随地方部队,转战南北,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成为建立新中国的英雄功臣。 1948年,淄川第五次解放,部队南下,刘瑞五在江边旧伤复发,被担架抬着回了地方养伤。痊愈归队时,地方政府通过对他做工作,让他留在地方搞社会主义建设。此时,刘瑞五没有打折扣,毫不动摇的投入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 1949年8月,刘瑞五所在的窑场,成立公营淄川县益民窑厂,1952年12月1日,窑厂改称地方国营淄川窑厂,1954年7月改称山东淄川窑厂,是年企业建立党委,刘瑞五出任第一届党委书记。 (未完待续)<br>公营淄川县益民窑厂时期领导机构成员合影,中间左三为刘瑞五</h3> <h3>刘瑞五在地方部队任淄川武工队指导员和建国初期四次改过姓名,1952年曾用的刘登福名字。</h3> <h3>山东淄川窑厂党委领导到制缸生产一线检查工作。</h3> <h3>1961年《大众日报》对淄川窑厂先进事迹报道</h3> <h3>1954年,淄川窑厂逐步淘汰牛拉碾陶瓷生产工艺,安装大碾开始机械化加工原料。</h3> <h3>山东淄川窑厂使用的印章。</h3> <h3>50年代设渭头河镇人民政府。</h3> <h3>50年代的入党志愿书。</h3> <h3>50年代初,淄川窑厂安装电话总机,总机号为淄川19号。</h3> <h3>50年代,淄川窑厂传承剧团,编排剧目《窑工恨》,后改为《般河岸边的斗争》。</h3> <h3>淄川窑厂研制成功“刀板成型机”,荣获国家创造发明三等奖。</h3> <h3>窑神庙,50年代作为淄川益民窑厂的办公室。</h3> <h3>重修的窑神庙。</h3> <h3>淄川母亲河般河源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