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怀念我的母亲</b></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给予我生命,养育我长大成人。可是我亲爱的母亲突然于2020年5月14日离开了我们。母亲,您在父亲刚刚去世的52天,就这样匆忙的随父亲去了,永远的去了。你们的离世,对女儿来说,犹如天塌地陷一般,顿感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悲凉。怎能让人不流泪,怎能让人不心碎,从此,阴阳相隔,给女儿留下了永久的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间一晃,母亲走了一年了,但仿佛是昨天的事情,有时恍恍惚惚看到,母亲还在那里坐着,与我们谈笑,在那里逗小孙子,在那里锻炼身体。一幕一幕像过电影一般,那么清晰、那么亲切、那么温暖、那么难忘...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程喜梅,1931年4月29日(农历3月12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头道沟,一个贫苦市民家里。1948年参加工作,1952年入党。1956年结婚,育有子女三人。一生平凡而勤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跟党走 做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 <p class="ql-block"> 母亲有3个哥哥,2个弟弟,1个妹妹。东北解放的早,政府号召大家出来工作,搞建设。母亲家境贫寒,姥爷去世的早,为贴补家用,便响应政府的号召,1948年不到17周岁时,就带着妹妹一起走出山沟,到大连渔网厂参加工作,挣钱养家,资助2个弟弟上学,在那吃都吃不饱的年代,贫寒的家里供出了2个中专生。</p> <p class="ql-block"> 母亲工作积极肯干,忠诚老实,乐于助人,善良纯洁,连年被评为先进,1952年加入共产党。由于政治思想可靠,被选调大连市委领导家做后勤工作,不论什么岗位,母亲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吃苦耐劳。</p> <p class="ql-block"> 建国初期,国家建设需要大批干部到南方开展工作,此时母亲正在大连市委领导家做后勤工作,领导举家南下,准备带母亲一同去,当时,由于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之一,里里外外靠母亲的奔波来支撑,姥姥不舍得也离不开,母亲很孝顺,体谅姥姥的难处,身上的重担要继续扛,所以放弃了自己发展的机会,没能成行,后调入大连纺织厂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6年经组织考察、介绍,母亲与父亲认识。1956年11月与父亲结婚。</p> <p class="ql-block"> 由于父亲的部队驻扎在山沟里,生活极不方便;父亲又是飞行员,不能过多的牵扯精力,婚后母亲便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优越环境,调入辽宁省瓦房店纺织厂工作。</p> <p class="ql-block"> 妈妈的工厂离部队驻地约50多里地,交通不便,每周只回来一次。为了坚持工作,在我出生后,妈妈只在月子里喂了母乳,产假到期后,没多休息一天,便风尘仆仆的上班了。妈妈上班后便由姥姥带我,姥姥每天天不亮就到生产队去打牛奶,姥姥的腿上永久的留下了被大狼狗咬伤的疤痕。我从小就知道“我是吃大牛的奶长大的”。</p><p class="ql-block"> 妈妈上班是辛苦的,纺织工人看车每天要走约60里路,而且要三班倒,大弟弟出生后,妈妈便自己边工作边带孩子,起早贪黑接送弟弟上托儿所。工厂的集体宿舍里,每天都有上夜班的,妈妈夜里要照顾弟弟,从来都没睡一个囫囵觉。</p><p class="ql-block"> 小弟弟出生后,我上了幼儿园长托,姥姥带大弟弟,妈妈便带着小弟弟继续住集体宿舍坚持上班。多年的劳累奔波,妈妈得了肾炎,就是身体不好也舍不得休病假,坚持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69年,父亲的部队换防,由辽宁瓦房店老虎屯迁到山东潍坊二十里堡。到了山东潍坊后,母亲进入潍坊棉纺厂工作,由于上班地点需天天乘车往返,那时部队的班车都是大卡车,40岁的母亲每天爬上爬下,与学生们一起挤班车,有时,母亲赶不上车,乘公共汽车返回,再走几里地回家也是常有的事。后来为了坚持工作,方便上下班,母亲就学骑自行车,由于年龄大了,腿脚不灵利,不知摔了多少跤。</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出生在贫苦人家的孩子,她真心实意的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她没有华丽的语言,用努力的工作、多出成绩的行动,来报答党的恩情。在母亲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她革命意志坚定,思想觉悟高,团结性强。母亲是优秀的工人,工作表现突出,始终忘我工作,连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荣获各种奖励无数次。记得妈妈回家时,总是带回被评为先进的奖品,家里的床单、毛巾、脸盆、茶缸都印着“奖”字。</p><p class="ql-block"> 母亲数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撇家舍业,从不耽误工作,这种拼命精神从始至终,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母亲常教导我们: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无论在哪里,无论干什么,都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多做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48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母亲和老姨。</p> <p class="ql-block"> 当纺织工人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1956年,父亲母亲结婚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61年夏季的全家照。</p> <p class="ql-block"> 1969年,父亲母亲在山东潍坊机场家门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不忘本 永勤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母亲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为给家里多攒点钱,都参加工作了,还舍不得买双好鞋穿,一双旧鞋只上班时间穿,下班回家离开工厂后,就把鞋脱下来包好,光着脚丫跑5、6里地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了改善家里的困境,想方设法多挣钱,只要有顶班、加夜班就争着多干。母亲在生产中产品质量信得过,产量遥遥领先,收入也总是最高的。工作有了收入,自己不舍得花一分钱,全部交给姥姥补贴家用,都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了,只有一条裤子穿,每到睡觉前把裤子洗好凉上,起床后快穿上上班。</span></p><p class="ql-block"> 工作那么辛苦,经常加夜班,从不顾及自己身体状况,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工作多年,从来就没有买过炒菜吃,用她那单薄的身体,顽强的毅力承受着繁重的劳动,努力工作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结婚后的母亲更是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发扬光大。母亲从不乱花钱,当工友们结伴买新衣服时,母亲总是笑笑说自己的衣服还能穿;在工厂打饭时,工友们打炒菜,母亲最多就打一个大锅炖菜。当我们姐弟三人出生后,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母亲更是省吃俭用,尽量让我们吃饱。过年了,我们姐弟三人有新衣服穿,母亲没有。小孩长得快,第二年,小弟弟就要捡哥姐的衣服穿,穿旧衣服成了小弟弟的专利,艰苦朴素已形成了习惯。</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潍坊机场,母亲经常带着我们到后山上捡柴火,搂树叶,到果园捡苹果枝,烧火做饭,节约开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母亲节俭的优良传统伴随她的一生。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朴素不丟。进入老年后,晚辈们都很孝顺,每年都会给母亲买很多衣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春夏秋冬,什么样的衣服都有,但是母亲从不浪费,记得她那件小背心,补丁摞补丁,女儿每次为母亲洗澡后都要把它丢掉,但母亲就是不让,怕惹母亲不高兴只好顺从,现在想想真的很心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女人都爱美,但是,母亲家里穷,小时侯吃不饱饭,少年时期没钱打扮,青年时期舍不得打扮,中年时期家务繁重没时间打扮,老年时期父亲住院没心思打扮。母亲一生都是节衣缩食,克己为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母亲常说:“现在生活好了也不能忘本,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因此,我们姐弟三人从小就懂得要“节约闹革命”。</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去世后,在清理遗物时,没有发现一件贵重物品。只有父母结婚时的一对玻璃花瓶,女儿视它为无价之宝,收藏起来,每当看到它如同见到父母一般,以此来缓解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1956年,母亲和父亲结婚时的一对花瓶。</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3年秋季,八月十五时,姐弟三人与妈妈合影,因为只有在中秋节,每人才可分的一个月饼、一个苹果。看看小弟弟,连照相都不看镜头,生怕自己的苹果跑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重孝悌 传美德</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的母亲一直是生产能手,也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之一,辛勤劳动,供两个舅舅上学,一直到他们中专毕业,走上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 结婚后的母亲,仍不忘拉扯弟弟妹妹,尽自己的可能帮助他们,侄子有困难也伸出援助之手。母亲无论是为大家还是为小家,都是做出贡献的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直是很孝顺的,年轻时,亲属家都很困难,母亲就想把姥姥接过来住。后来,我出生了,姥姥来带我们,从东北到山东,一直住到我和弟弟参加工作。</p><p class="ql-block"> 母亲身上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常随父亲回老家看望奶奶,因为工作忙,休一次假回来,要加很多班补上,但母亲都是自己克服困难承担。</p><p class="ql-block"> 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拉扯三个孩子,从不多的收入中,每月固定拿出一部分孝敬奶奶,寄回老家,从不间断。</p><p class="ql-block">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家人都吃不饱,母亲正值哺乳期,不但一点营养没有补充,照样与大家一起节省,愣是省出来一袋面带给奶奶,但是,小弟弟的脸色铁青铁青的,人们都叫他“小印度”。这是什么精神,为孝敬长辈,舍得牺牲自己的健康,舍得拼命付出一切。</p> <p class="ql-block"> 父母对老家的关爱,对长辈的孝顺,始终影响着我们,家乡的概念在我的心中已根深蒂固,下乡时,选择了回老家。</p> <p class="ql-block"> 母亲身体力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始终如一孝顺父母,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让我们懂得了,百善之首孝为先,只有孝顺父母的人才能更加热爱生活。</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结婚后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1960年夏季,奶奶抱着大弟弟,姥姥拦着我,小弟弟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全家照。</p> <p class="ql-block"> 1961年7月,小弟弟8个月大时,父亲带着母亲和小弟弟回老家—河北省清苑县冉庄镇东孙庄村,途经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63年,全家人与姥姥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奉献爱 子孙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 <p class="ql-block"> 军人的妻子,就意味着要做出牺牲。母亲辛苦劳累一生,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不求回报,相夫教子,勤俭持家,为支持父亲的工作,默默的为家庭做奉献,在幕后为军队建设做付出,父亲的军功章上有母亲的一半。</p><p class="ql-block"> 妈妈为人善良,与同事们的关系处理的很好,怀孕期间,商品缺乏,都快坐月子了还买不到鸡蛋,一位已弯腰驼背的老师傅,竟步行十几里地,到山里农户家,一户一户的帮妈妈收鸡蛋,这是纯真的友谊,善良的人。</p> <p class="ql-block"> 妈妈老实本分、待人真诚,乐于助人,同宿舍有位工友有间歇性精神病,妈妈有空就帮助她照顾女儿,辅导作业、帮助洗澡。工友们也喜欢妈妈,帮助妈妈,减轻妈妈的负担,后来弟弟上托儿所便成了大家的事,谁有空谁就接送,相处的像一个大家庭,和和睦睦,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生活虽然艰辛,但母亲还是想方设法给我们改善生活,从小到大只记得母亲最爱吃鱼头,每次吃鱼,大家都吃鱼肉,母亲啃鱼头。到了晚年,母亲不再吃鱼头了,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母亲哪里是爱吃鱼头,那分明是把鱼肉让给我们吃,自己在啃鱼骨头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6年,父亲母亲结婚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64年春节,全家人在辽宁瓦房店老虎屯小红房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64年8月在辽宁瓦房店与母亲合影,看我笑的多灿烂,幸福的像花儿一样。</p> <p class="ql-block"> 妈妈回来了,我和小弟弟高兴极了,脸上笑出了花。</p> <p class="ql-block"> 1968年,父亲到北京参加空军第二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带回毛主席像章,那个年代可是珍品,全家人戴着毛主席像章合影。</p> <p class="ql-block"> 60年代后期,上小学时,在辽宁瓦房店与母亲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69年6月底,父亲所在部队空五师换防,从辽宁瓦房店老虎屯转到山东潍坊二十里堡飞机场,</p> <p class="ql-block"> 在潍坊机场时,我们姐弟三人正是长身体的时期,母亲更是处处为子女着想,吃饭总是捡最小、最差的拿,全家人的那一碗菜,母亲总是最后吃,记得母亲面前总是有一小碗黑黑的咸菜,上顿吃下顿吃,我们很少去夹,因为那个不好吃,现在想想,那是母亲为了帮助咽下干粮...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母亲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文化水平不高,但她思想觉悟高,是非分明,顾全大局。</span>1970年,受“极左”思潮影响,父亲政治停飞,到山东明水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在父亲蒙难的那些年里,母亲从不拖后腿、从不发牢骚。一直不离不弃,孝敬老人、教育子女,默默的操持家务,靠自己坚强的毅力、单薄的身体支撑了八年,给予父亲最大的支持和安慰。</p><p class="ql-block"> 在那商品极其缺乏的年代,我们正处于长身体、树立世界观的阶段,由于父亲的处境,家里的基本生活供应也受到了影响。在那特殊时期,经常有人冒着被牵连的危险,帮助买面粉,买咸菜等生活物资,给予我们家很大的帮助。这与母亲平时为人善良是有关系的。母亲肩负着沉重的家庭生活担子,坚强的挺过来了,这背后受了多少委屈和磨难,是可想而知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来到山东后,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父亲带领全家去白浪河捉小鱼。这是父亲在白浪河边,为妈妈和我们姐弟三人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在潍坊机场家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母亲带着两个弟弟到明水五七干校探望父亲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70年代,与父亲母亲在潍坊机场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 70年代,姐弟三人在潍坊机场家门口石台上与母亲合影。</p> <p class="ql-block"> 70年代,高中时期,在山东潍坊与母亲留影。</p> <p class="ql-block"> 70年代,中学时期,我们姐弟三人都长大成人了,这是在山东潍坊家门口的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2年,父亲离休,进入潍坊空军干休所。父亲母亲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幸福快乐。</p> <p class="ql-block"> 1984年,小孙子、小外甥出生后,给父亲母亲带来了别样的欢乐。</p> <p class="ql-block"> 孙辈们大些了,父亲母亲可以轻松的喘口气了,开启全新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家里出了三个大学生,孙辈们优秀,<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让老人感到很欣慰。</span></p> <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尽享天伦之乐,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的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养殖花草。</p> <p class="ql-block"> 1985年,潍坊空军干休所院内,有了孙辈的全家照。</p> <p class="ql-block"> 母亲带的一对小孙子、小外甥都会走了,这其中付出的辛苦,没带过孩子的人是体会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 孙子们大些了,父亲母亲乘飞机去旅游。</p> <p class="ql-block"> 1990年,父亲母亲在上海大观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安度晚年</p> <p class="ql-block"> 1993年,在潍坊空军干休所大门口的全家照。</p> <p class="ql-block"> 1996年全家在潍坊鸢飞大酒店为父亲庆祝生日。</p> <p class="ql-block">2003年,父亲母亲与两个孙子一个外甥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6年,全家人为母亲庆祝75岁生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3年,父亲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住进解放军89医院。这一住就是七年,七年间母亲一直陪伴父亲身边,从未离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4年4月,母亲第一次在医院里过生日,全家人来祝寿,此时的孙辈们已经有了另一半。这是大弟弟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 2015年4月(农历3月12日),姐弟三人携全家人聚会,在89医院为母亲庆祝84岁生日。这是女儿一家。</p> <p class="ql-block"> 母亲陪父亲,在89医院门口留影,背面是潍坊市奥林匹克体育公园。</p> <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母亲与佩戴纪念章的父亲,观看天安门广场大阅兵实况转播。</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1月11日,父亲母亲在89医院,幸福的欢度结婚60周年钻石婚纪念日。这一天是空军节,母亲自1956年11月嫁给父亲,就与中国空军结下了不解之缘,“11.11”空军节是父亲母亲的结婚纪念日、空军节是父亲母亲小儿子的出生日,空军节是我们家最值得庆祝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2017年春节正月初七,姐弟三人携全家,在医院为父亲庆祝89岁生日。这是小弟弟全家,此时此景,四世同堂,重孙辈近2岁了。</p> <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母亲86岁生日。此时女儿还能依偎在母亲身边是多么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大弟弟全家看望父亲母亲,四世同堂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外甥全家看望老姥爷老姥姥。</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与重孙辈合影,看老母亲笑的多开心。</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母亲与父亲双双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平凡而勤劳、虽然不是轰轰烈烈,但是她为家庭的稳定,孩子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很多贡献。默默的奉献了她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难忘的 2020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0年,对我们家来说是最黑暗的一年。这一年,在春节还没欢度,新冠病毒就笼罩中国大地,在寒冷的早春二月,3月23日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母亲为了父亲,在医院里整整陪伴了七年,七年间牺牲了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娱乐活动时间,牺牲了自己锻炼身体的时间,牺牲了老年人应该享受的很多东西,不离不弃的守护在父亲的身边。父亲是她的精神支柱,父亲是她的天。父亲的离世,对母亲的打击是巨大的。为缓解母亲的悲痛,减轻母亲的忧伤,我们姐弟三人商定,接母亲到各家轮流居住,让各家的孙辈围着母亲转,享受天伦之乐、抚平母亲的伤痛。</span></p> <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母亲在小弟弟家,与重孙女尽享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4日,在小弟弟家,全家人为母亲庆祝90岁生日。</p> <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母亲在大弟弟家,与一对双重孙女尽享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母亲在女儿家,与重外甥尽享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1日,欢度国际劳动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10日,欢度母亲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0年5月13日晚饭后,陪母亲在阳台上聊天,看着窗外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还做了一些简单的运动。掌灯时分,为母亲泡了脚,洗漱完毕换上干净的内衣,搀扶母亲上床,为母亲盖好被子。母亲欣慰的说“我这是享福了”,我回答道“这算什么享福,这不是应该的吗”,没想到这竟是我与母亲的最后一次对话。母亲安祥的睡着了,就这样永远的睡着了。从此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再也看不到您的音容笑貌,再也听不到您的谆谆教诲,再也没机会服侍照顾您了,再也没有那个温暖的家了。女儿心中只有痛和遗憾,只能在梦里寻找您的身影...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辛苦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母亲勤劳节俭,爱国顾家,待人和善,济贫扶弱,孝敬父母,助夫教子,烛尽力竭,终生不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今生今世与母亲的最后一张合影。我亲爱的母亲,您是那样的善良、那样的慈祥,您给女儿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我们永远怀念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 敏</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4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