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开设“志愿者学党史”专栏,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重温历史事件、致敬英烈人物、回眸历史瞬间,与广大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共同学习党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党史回眸</span></p> <p class="ql-block">2004年5月14日至16日 </p><p class="ql-block">胡锦涛赴吉林,重点考察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情况。他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关键是要大力促进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靠艰苦创业实现振兴的观念,大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p> <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14日至15日 </p><p class="ql-block">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从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6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首届高峰论坛各项成果顺利落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红色先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罗亦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罗亦农,湖南湘潭人,1902年5月出生于绅士家庭,1916年考入美国人在湘潭创办的教会学堂益智学校学习。1919年夏,他离开家庭到上海“边工边读”,通过《新青年》《劳动界》等进步杂志,阅读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介绍新思想的书籍,并认识了陈独秀等同志。1920年,进入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同年8月和张太雷、俞秀松等人组织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赴俄学习,积极入党</span></p> <p class="ql-block">1921年5月,经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介绍,罗亦农和刘少奇、任弼时等20多位青年分别化装成裁缝、理发匠等手工劳动者,从上海向莫斯科进发。临行前,罗亦农从上海回老家湘潭探亲,他告诉家里人:“世界要变”“我要到俄国去找一条出路”。</p> <p class="ql-block">这群怀揣着梦想的青年,先是乘日本邮轮取道长崎赴海参崴,又克服重重困难越过伊曼河,抵达由苏俄红军控制的伯力。然后在伯力军事部门的安排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辗转奔波,终于到达目的地。罗亦农被分配到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p> <p class="ql-block">东方劳动大学是一所培养干部的政治学校,设在莫斯科市区的一条大街上,紧靠着普希金广场。学员大部分来自苏俄远东各少数民族,另一部分来自中国、朝鲜和日本,斯大林是名誉校长。东方劳动大学于1921年10月正式开学,校内专设中国班,罗亦农、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曹靖华、彭述之等人成为首批中国班学员。</p> <p class="ql-block">当时,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白天上课,晚上冒着严寒到街上去站岗,星期天还要去做工。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年,渐渐动摇起来,有的甚至想退学,而罗亦农始终充满信心,他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多种方式,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他的热情、活泼,对同学们的关心和鼓励,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不久,大家便选他为中国班的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这年冬天,罗亦农和刘少奇、彭述之、卜士奇等人先后由团员转为党员,罗亦农还是刘少奇由团员转党员的介绍人之一。后来,中国班学生中的党、团员组织旅俄支部,罗亦农被选为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罗亦农原来的英文、俄文基础就比较好,来莫斯科后又勤学苦练,他不仅很快就能听懂俄文讲课和阅读俄文书刊,还能经常帮助某些助教翻译哲学社会科学术语,他住的房间也变成了同学们共同学习讨论的场所。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情况,1922年暑假期间,他邀集好几个同学一起去乌克兰农村,走访农民家庭,和农民一起劳动、生活,增添了不少新知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4年夏天,罗亦农在莫斯科以旅俄中国共产党负责人的身份,会见了前来参加共产国际召开的国际运输工人大会的中国海员代表林伟民。罗亦农对领导香港海员罢工的林伟民十分敬佩,他详细询问了罢工斗争的情况,并请林伟民给中国班全体学员作了“实行罢工,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进行斗争”的报告。在莫斯科,罗亦农还介绍林伟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使林成为广东海员中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外洋船员中第一个入党的工人同志。</p> <p class="ql-block">罗亦农在《在中共旅莫支部第二次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强调:“我们来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是为学士、硕士的头衔,以备归国后为进身之阶的,为的是来学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及训练自己成为忠实死干、以革命为职业的共产主义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上海暴动的创造者”</span></p> <p class="ql-block">1925年4月,罗亦农从莫斯科回到国内,立刻投入火热的斗争。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参与领导了著名的反帝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在罢工中,他站在斗争最前列,亲自起草言简意明、通俗易懂的传单,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启发工人群众的觉悟,鼓舞工友的斗志;他成功协助罢工委员会,采取妥善措施,解决了进入广州的20多万香港罢工工人的食宿问题。参加人数达25万的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大罢工,罗亦农为这次罢工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1925年12月,罗亦农调任中共上海区执委会书记。在他和区执委领导下,上海先后举行了不同形式的工人罢工200多次。</p> <p class="ql-block">1926年10月到翌年3月,他参与组织领导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起义先后失败。1927年3月21日,第三次起义以全市举行总同盟罢工、罢市、罢课的形式开始,随即转入武装斗争。参加总同盟罢工的工人达到80万。他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p> <p class="ql-block">罗亦农协助起义总指挥周恩来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亲临一线指挥作战。经过30个小时浴血奋战,工人纠察队终于占领除租界以外的上海市区,取得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一年多以后,周恩来在党的六大作军事报告时,曾高度赞扬了罗亦农,说他“真是上海暴动的创造者”。</p> <p class="ql-block">1927年11月,罗亦农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党中央扩大会议,并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当时,他在上海的名声很大,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悬赏追捕,特务、暗探、叛徒、巡捕,无时无刻不在寻觅着他的踪迹。但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勇敢机智地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继续不辞辛劳地奔波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叛徒出卖,不幸牺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4, 246, 245); color: rgb(1, 1, 1);">1928年4月15日上午,罗亦农来到地处英租界戈登路望志里的办公地点,准备与山东来的同志谈工作。这一地点是中共地下党员何家兴、贺治华夫妇的家,而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贺治华此时已叛变,她暗地里为国民党特务提供情报,以换取利益维持自己的高消费生活。听说罗亦农等人要会面的消息,她觉得发财的机会到了,于是偷偷地去巡捕房告了密。</span></p> <p class="ql-block">结果,罗亦农和山东省委书记吴鬃当场被抓,前来赴约见面的邓小平因提前离开,躲过此劫。邓小平立即报告了周恩来。周恩来赶忙召集特科的陈赓等人开会,通报了这个不幸情况。</p> <p class="ql-block">中央特科马上制定了营救方案,准备等罗亦农由租界巡捕房向淞沪警备司令部引渡时,武装营救。中央特科计划用伪装送葬的方式进行营救,他们提前将枪支藏在棺材里,并让罗亦农的妻子李哲时披麻戴孝,作为死者的家属随伪装送葬队伍走在棺材后面,等到囚车经过时大家一齐行动,把罗亦农救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应该说,中央特科的计划是可行的,只是租界巡捕房已经知道了罗亦农的身份,提前将罗亦农送往了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中央特科的营救未能成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月21日下午,上海龙华刑场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的反动军警如临大敌。罗亦农穿着整齐的直贡呢马褂、灰色哔叽长袍,在敌警备司令派来的特务营一个排的押解下,从容步入刑场,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罗亦农牺牲时年仅26岁,是第一位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是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牺牲后,党组织派人安葬了他的遗体,并派陈赓等严厉惩处了叛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0日,罗亦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历史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45年5月14日,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span></p> <p class="ql-block">来源:共产党员网、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人民网党史频道、新湘评论、微信公众号“微动秦汉”</p><p class="ql-block">编辑:王昌宇</p><p class="ql-block">策划:王昌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