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初夏

静心亭(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春末夏初的这次休假,我和老妈在贵州惠水县城六坡村大姨家住了半个多月,每天都能见到她家院门口的紫红色三角花如火如荼地开放着。此花叶少花多,花朵呈三角形状,花蕊浅黄,又好似长柄微型花朵,呈现出花中有花的样子。繁茂的三角花藤沿着院墙攀爬,搭在了门楣上,与白色的院墙对比强烈,光彩夺目。花朵偶尔被风吹落,落在了地上,令人疼惜。从我们来到这里的那一天,院门口的三角花就这样一直热烈地开放着,初夏的湿热气候也没有阻挡它的热情,仿佛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旁边的一棵栀子树郁郁葱葱,打了几朵白色花苞,禁不住凑到跟前闻一下,“好香,真好闻!”,我脱口而出,大声叫老妈和大姨过来看。大姨坐在屋檐下,正和老妈说话呢,慈祥地望着我,骄傲地点点头,她说这是几年前和刚病故的姨夫一起栽种的。老家人喜欢在自家院门的墙根下种植鲜艳的或者自带清香的花,如三角花、紫绣球、天竺葵、对红、栀子花、金银花等,寓意着日子红红火火、香香甜甜。记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生如夏花》写道:“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治如火……”。老家人栽种的夏花,不也让人精神振奋,希望自己的生命如夏花一样璀璨吗?</p> <p class="ql-block">  故乡的初夏,正是枇杷、李子、杨梅、草莓上市,香梨挂果,脆桃即将成熟的季节。经历了十里桃花笑春风的花事,看到棵棵高出人头的桃树上藏着泛红的果实,谁的心里都会甜蜜蜜的。表姨夫喜欢种庄稼,成天不修边幅,在自己田里忙忙碌碌的,农村像表姨夫这样喜欢种地、坚持种地的村民越来越少了,我经常去看他种地。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年轻人宁愿背井离乡,去沿海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在家务农。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日子,他们不愿意重复过。表姨夫头脑灵活,种地充满热情,想法多。他在种桃树的同时,还在桃树下套种玉米、辣椒、茄子和折耳根等,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对此,他非常自豪,常常开心地向别人一一介绍。老家的初夏早晚凉快,其他时间湿热,下午的阳光很刺眼,表姨夫还在地里浇肥水。他一边用长柄勺子浇地,一边对我说:“姨夫不识字,只能种地。庄稼呢,三分种、七分管理”,我点头称是。一旁的茄子开花了,紫色的花朵一律向下开,就像这里坚守的农民一般朴实、低调。我的目光越过一望无际的农田,只见蓝天白云下,白鹭盘旋,远山如黛,默默地守护着这里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故乡的初夏也是小龙虾上市的季节。表舅舅的小龙虾塘有七八分地。据六十多岁的表舅舅说,他投入一千元,卖了100多斤,20元一斤,利润只有一千多元,还没算人工。他每天都来照看小龙虾塘,整理水塘周围的围栏和水里的一长排虾笼。到了快成熟的季节,他每晚守在简易的窝棚里,以防有人偷虾,蚊虫叮咬也顾不上了。所以算人工的话,利润就更少了。表舅舅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他媳妇身体不好,后来他干农活了。在外面打工的儿子给他出了养殖小龙虾的主意,虽然比种庄稼效益好些,但是投入大,而且付出的辛劳更多。我望着平静的水面,水草丰盛,开着小小的白花。沉没在水里的虾笼是蓝色鱼线编织的,非常结实。我在虾笼里发现几只红色小龙虾张牙舞爪的样子。心想:在夏季热闹的夜市,人们大快朵颐,吃着香辣小龙虾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养虾人的艰辛啊。</span></p> <p class="ql-block">  故乡的初夏,不仅仅有收获,也有损失和忧虑。这不雨季刚过,又出现了强对流天气。白天湿热,晚上10点以后电闪雷鸣,下起了冰雹雨,持续一两个小时。乒乒乓乓的声音常把人从梦中吵醒。连续好几天的冰雹雨给没有人工防雹的地方造成了损失。大姨家九龙寺的亲戚来歇脚,是对中年夫妻俩,脸黝黑发亮,穿着非常俭朴。他们无奈地说,山上的玉米和已经开花的辣椒全被冰雹打倒了,地里刚施了一百元钱的化肥,全完了。听着除了叹息,只有叹息。大姨说两口子经常来她家帮忙,见到什么做什么,非常勤快。大姨把地包给他们种,丰收的时候,交些粮食就行了。像这样颗粒无收的话,大姨就不要了,权当帮着管理田地了。见到我,他们还热情地还邀请我到他家去玩。但我一想起他们的庄稼地,就心情沉重。尽管他们学着别人用了新技术种地,但老天也不长眼啊。大姨家所在的村庄靠近惠水县城,人工放炮防雹起了成效,庄稼倒是损失不大。看来靠天吃饭,还远远不够,需要人工干预啊。这次来老家,田间地头跑,我在欣赏田园美景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农民种地的不容易,对浪费粮食的现象更加痛心疾首。</p> <p class="ql-block">  繁花似锦的春天刚过去不久,人们对春天充满留恋,因此,在初夏会有些怅然若失。我小学三年级就离开老家的,故居在六坡村边上的108地质队(父亲的工作单位)家属区,是70平左右的青瓦尖顶小平房。12年前,地质队搬迁到贵阳,这里年久失修,几乎一片荒芜。曾经的广场成了砖厂,卫生所门前长满荒草,蛐蛐在草丛里叫个不停。母亲在一楼房前,遇到了一位暂住在这里的原单位职工,倍觉亲切。她家没有搬迁去贵阳,子女在县城上班,因此留在惠水,偶尔到地质队老房子看看。这次回乡,我多次来108地质队,这里有我很多童年的回忆。初夏,这里一片荒凉,让我惆怅不已,难以言表,只能感慨时光如流水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六坡村已经不让批地建房了,听说以后要建新区。农村的土地,有的规划为新农村,有的成为合作社的试验田,有的即将成为新区——惠水县城的后花园。现在还能找到儿时的记忆,几年以后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总之,一切将越变越好的。</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老家的初夏,我也将在夏天开始不久作别故乡。朋友圈的朋友用诗一样的语言回复:“咋舍得轻轻地离开/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云彩/都舍不得/至少/需要一个仪式/隆重地说再见。”是啊,故土难离,再过一个月,就是端午节,老家更热闹。那时候,桃梨熟透了,县城南门大桥附近将人山人海,少数民族盛装打扮,载歌载舞。桥下赛龙舟,桥上对山歌,桥上和桥下都是风景。再有多留恋,也得离别。别了,故乡的初夏,我最喜欢的季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