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教研室张海主任和张英杰老师的引领下,借助“磨课”活动让工作坊的老师们紧紧“依靠在一起”,让老师们在磨课的过程中群策群力,激发碰撞思维、创新的火花,促进团队教师专业化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次我磨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例1,描述的是“鸽巢原理”的最简单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这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学会两种思考的方法——枚举和假设,理解问题中的关键词语“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形成对鸽巢原理的初步认识。</p> 根据磨课任务安排,我将第一版教学预案上传至四五六年年级磨课组微信群,六年级的各位老师和张英杰老师针对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学生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是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基础,在这个问题上,我只要求学生说出字面意思,那么在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将会给学生增加难度。结合张英杰老师的指导建议,我设计了三个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借助具体操作,进一步理解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为接下来的学习扫清障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课堂剪影</p> <p class="ql-block"> “鸽巢问题”是一类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对全体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略弱,学习时面临的压力会更大。这节课的灵活性,也使我倍感压力。因此,我在情境引入时,选取了游戏引入,通过抢凳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出问题。在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首先借助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探究鸽巢原理的最简单形式,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比”枚举法“和”假设法“,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充分感受”平均分“。最后再通过列举、对比、归纳,得出”当鸽子数比鸽巢数多1时,总有1个鸽巢至少飞进两只鸽子“的结论。</p> <p class="ql-block"> 通过认真研磨,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生探索活动的时间不充足,理解不深入、不透彻;教师语言不够精炼,学生能说明白的问题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说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此类问题的发生,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获得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并形成技能,让学生逐步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