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情缘三2 雪岭飞车

快乐人

<p class="ql-block"><b> 山高人渺,鸟道挂青霄。樵子柴车比山高,恰逢落日残照。凌空目断险途,暮云千里惊呼。童车山顶飞下,胆略震撼壑麓,</b></p><p class="ql-block"> ——前调《清平乐、雪岭飞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放下农村中小学的困境不表,且说 1990年的物价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的工资从1981年刚参加工作时的四十多元长到1990年的八十多元,十年时间翻了一番,可是工资上涨幅度赶不上物价上涨幅度。</p><p class="ql-block"> 自从有了女儿瑶瑶,我和黄鹂每人每月几十元钱的工资,时时感到捉襟见肘。</p><p class="ql-block"> 春节到了,我领着黄鹂和女儿回家过年。大哥见瑶瑶穿着旧衣服,不悦地说:“兄弟,回家过年哩,咋给小侄女儿连件新衣服都没有买?”</p><p class="ql-block"> 我叹口气说:“唉,我两口子加起来一月拿一百六十元的工资,市场上大肉一斤7元,菠菜一斤1元……赶上当前的这物价,别说买新衣服了,就是维持正常的生计,都感到有点困难。”</p><p class="ql-block"> 大哥调侃道:“我养了一头母猪,每年产18个猪仔,一个猪仔卖120元,年收入就是两千余元。兄弟,你两口子大学生,经济收入还赶不上我家的一头老母猪。”</p><p class="ql-block"> 我叹道:“唉!都怪咱是个穷教师!古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娃娃王。”</p><p class="ql-block"> 大哥愤愤不平地说:“上头整天喊着提高教师的地位,你们拿那点儿钱,养家糊口都困难,地位咋能提高呢?教书的不如养猪的,我看你们就别当老师了,回家来咱们多养几头母猪,比你们当老师的强多了。”</p><p class="ql-block"> 出门上街,遇到小学同学牛马娃,只见他西装革履,腰间挂着BB机,口里叼着着大前门香烟,手里牵着一条洋狗,好阔气哟!我热情地问道:“多年不见,老同学在哪儿发财?”牛马娃高傲地昂着头,财大气粗地说:“养狗。”</p><p class="ql-block"> 我有点愕然地问道:“养狗也能发财?”牛马娃说:“咱养得是法国进口的京巴狗,一个狗崽买3000元哩,我这条母狗一年产四个崽,卖一万多元,比你们这些穷教师强多了。”</p><p class="ql-block"> 我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暗叹道:“天啊!养条母狗一年的收入比我十年的收入还多!”</p><p class="ql-block"> 大哥见我生活拮据,过罢春节走亲戚时,顺便用自行车给我捎了一袋子土豆。我热情地说:“大哥,快请屋里坐。”</p><p class="ql-block">大哥从自行车上取下土豆麻袋,抱进房子里左看右看没地方放,就又抱着放到门外边。</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中学打拼了十余年,1992年,我调入县教科室,虽然进了县城,但单位不提供住房。一家三代四口人挤住在学校分给黄鹂的一间15平方米的宿舍,中间用布帘隔开,后半部分放一张床和两件家具,前半部分是办公室兼灶房。紧挨着床头放一个双人沙发,靠窗户放一张办公桌。桌子上堆满了各种书报杂志、作业教案,地上放着锅碗瓢盆、葱韭菜蒜,油盐酱醋、水缸米面;办公桌下塞着旧包烂鞋、刀斧柴碳,靠门口的墙根放一个大铁炉,取暖做饭。</p><p class="ql-block"> 我爬在桌子的一边写材料,黄鹂爬在桌子的另一边备课,女儿半跪式地蹲在小茶几边写作业。晚上,妈妈和孩子睡在床上,我和黄鹂挤在一张双人沙发上,我睡在外边,黄鹂睡在里边,被子时常掉到地下。</p><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睡到半夜我感到身下发凉,拉开灯一看,我裹着被子睡在地上。黄鹂光着身子躺在沙发上哭,我光着膀子站在地上笑。</p><p class="ql-block"> 房子啊房子!成了我们日思夜盼的一块心病。常言说,安居乐业,有无房子,成了衡量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试金石。</p><p class="ql-block"> 女儿每次考试后,兴高采烈的把一张写有100分的试卷捧到我的面前,我亲亲女儿的小脸蛋说:“乖乖,这次又考了100分,爸爸给你奖个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女儿呶呶嘴说:“给我奖个学习的书桌吧。”</p><p class="ql-block"> 我脸一阵发红,这小小的房子,连锅带灶,挤得满满的,那有放书桌的地方?但我还是打肿脸充胖子,逗趣地说:“别急,面包会有的,书桌会有的。”</p><p class="ql-block"> 吃晚饭时,我感叹道:“黄鹂,咱两口子都当教师,要钱没钱,要房没房,这日子穷得没法过了,咱得另想办法。”</p><p class="ql-block"> 黄鹂慢慢嚼着口中的饭菜说:“怎么个没法过了,没饭吃,你那一天饿肚子了?没房住,你那一天睡在露天地里?当年你上学时,吃野菜草根,睡草铺,我都没听见你叫过一声苦,如今生活这么幸福,你却说穷得没法过了。我看你是精神上出了毛病,思想蜕化变质了,生活腐败忘本了。你若是感到委屈,那你把教师辞了,去养猪、养狗,发大财,我继续当我的穷教师。”</p><p class="ql-block"> 我心中暗暗感叹:“黄鹂不亏是做过连指导员,搞政工宣传工作的,她一席话说得我哑口无言。”</p><p class="ql-block"> 早晨上班,我拿起刚送来的《固原日报》浏览,当看到第四板时,一篇醒目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p><p class="ql-block"><b>《雪岭飞车》盘龙中学&nbsp; 黄鹂</b></p><p class="ql-block"> 吉普车由柏油马路驶向山间的羊肠小道,渐渐的大山露出了它的雄姿。“进山啦!进山啦!”女儿激动地叫喊起来。看着女儿高兴的手舞足蹈的样儿,我陷入深深的沉思,眼前又闪现出雪岭飞车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和大伯一起拉着架子车,踏着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进山割柴。当我和大伯汗水淋漓的把柴捆装满架子车时,已是夕阳西下,但小山似的柴车仍然停放在山顶。我和大伯把柴车拉到溜套前,望一望山下,不仅毛骨耸然。1</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所谓溜套,就是樵夫把砍好的柴捆放在山顶上沿陡峭的山坡溜下来,年长日久在山坡上形成了一道光滑的深壕。在溜套中拉一捆柴下山还可以,但要拉一车柴下山绝非易事。我和大伯每人手里拿一个木墩,一人抬一根车辕,一步一挪沿着溜套往山下漫漫移动,每走几步,就用手中拿的木蹲支住车轮,稍事休息又往山下移动。移动到半山腰,已是汗湿衣衫,我浑身就像水洗了一样,汗珠顺着头发稍“吧嗒、吧嗒”往下掉,模糊了双眼,车辕压得肩膀钻心的疼,腿不停地打着哆嗦,虽然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但仍抵不住千斤柴车下山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冲力,我们只好用木墩支住柴车轮子,喘着粗气站着歇息。</p><p class="ql-block"> 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了,如果这样下去,无论如何天黑时我们无法把柴车移下山岭,就只能在山上过夜了。这时,我忽然突发奇想,对大伯讲起了在物理课上学的力学原理,大伯听得莫名奇妙。我见大伯似懂非懂,就进一步解释道:“你站在车子后边,让重心后移,再利用车尾与路面产生的磨擦力来减小柴车下山时所产生的冲力,我在前面按住车辕慢慢往下移动,这样既省力,又能加快下山的速度。”大伯半信半疑地问道:“这能行吗?”我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行!”于是,大伯就按我说的站在车子后面,用两脚死死地踏住车尾,我掌着车辕往山下移动。刚移动了几步,柴车就猛然下冲,把大伯远远地甩在了后面。</p><p class="ql-block"> 飞驰的柴车一下子就失去了控制,高高翘起的车辕把我悬挂在空中,乘着巨大的惯性呼啸而下。</p><p class="ql-block"><b> 山,往后闪,树,两边倒。惊得白云止住步,惊得野免满山跑。树在呼喊:孩子,小心,千万别摔倒;山在高叫:孩子,挺住,祥云在你脚下飘。滚滚林涛掠耳过,巍巍群峰身后抛。</b></p><p class="ql-block"> 我两手紧紧地抓住车辕,整个身体悬在空中,任凭柴车向山下飞驰,不时地掂着脚尖,忽左忽右地蹬着溜套两边的路坎,始终使车子行进在路中间。耳边风声呼呼作响,眼前金星颗颗乱冒, </p><p class="ql-block"><b> 身后尘土飞扬,脚下气浪翻滚。车速在加快!加快!谁也无法计算此刻的车速,只觉得车在飞,人在飞,山在飞,树在飞,天在旋,地在转,云在躲,光在闪。</b></p><p class="ql-block"> 柴车风驰电掣般地飞下了山。山下正好是一片开阔地段,在平缓的路上,车速慢慢地减了下来,车子终于停住了。我仿佛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和泪水模糊了双眼,无力地瘫坐在车辕下。</p><p class="ql-block"> 过了好大一会儿功夫,大伯才脸色蜡黄,气喘吁吁地追上了柴车。他见我瘫坐在柴车下,一把拉住我的手问道:“孩子,好着吗?”我有气无力地站了起来,对大伯点了点头。</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多少辈,有谁驾着柴车从溜套飞下山,没有,从来没有!莫要说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就是二十多岁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从来没有过。大伯感慨地说:“老天有眼,奇迹!奇迹!真是奇迹!我们家祖祖辈辈,靠山吃山,开荒种田,打柴烧炭,从没啃过人,骗过人,害过人,是山神保佑我娃躲过了一场大难!”大伯说着双膝跪地,面对着千壑万峰的六盘山连着瞌了三个头,边瞌边说:“谢谢山神爷爷!谢谢山神爷爷!”</p><p class="ql-block"> 乡亲们听说此事后,纷纷赶来看我。有一老者看了看我的面相说:“这娃天庭饱满,地额方圆,印堂发亮,两目生辉,大难脱险,必有后福。”</p><p class="ql-block"> 老者的话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他给我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过去了,万没想到我这个当年大山里的放牛娃、柴夫,今天能坐着小车光顾六盘山的优美风光。是大山哺育了我艰辛的昨天,带给我幸福的今天,指引我走向辉煌的明天。想到此,泪水模糊了双眼,我激动地喊道:“大山我回来了!您的女儿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读罢黄鹂的文章,我感慨不已,心想:“我和黄鹂既是同学,又是夫妻,可是对黄鹂的童年生活知之甚少。更没想到黄鹂父亲戍边从军,她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上中学时,在自己温饱没解决,生活没保障的情况下,却千方百计地帮助我。她接济我的每一元钱,是她进山背柴、挖药买的;是她几天没吃旱餐从牙缝中挤的,每一分钱都浸透着她的汗水。那是同学的拳拳之心,那是少女的无私爱心。试问人世间还有比这更珍贵的情和义吗?她胜过海誓山盟千言万语,胜过古今撰造的爱情神话。”想到此,我止不住泪水盈盈,黄鹂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完美了。这正是:</p><p class="ql-block"><b> 一半残阳下山头,溜套椎夫不胜愁。</b></p><p class="ql-block"><b> 六盘奇女竞风流,驾车飞出将台沟。</b></p><p class="ql-block">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宦海同学》</p><p class="ql-block">&nbsp;</p>